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的落实,我国各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得到快速发展,教育部门及相关工作者从多个途径不断提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对汉语教育教学的水平。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和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在汉语教学过程中仍然有一定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关乎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本文将从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少数民族学习特点,探讨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漢语水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有效策略
一、前言
汉语言教学要注重汉语应用技能,在进行汉语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认识到学生的思维习惯,探索科学有效的汉语学习方法,提升汉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语言文化心态,既符合汉语体系的基本特点,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科的汉语学习方法。汉语是我国的官方语言,也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人民生活在不同的地区,拥有者不同的文化系统,同时也有着不同的文化心理以及生活习俗。汉语的普及应用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汉语文化的知识体系也比较单一。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的效率。
二、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的原则
(一)注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的实用性原则
“学校教育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派不上用场,但是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学生所学会的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能力的提升具有长远的意义。这充分凸显了“教育的实用性”。在汉语教学中,注重汉语学习的实用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这对在汉语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学生的汉语逻辑思维还没有形成,面对复杂的汉语问题往往不知所措。再加上学生的汉语认知水平有限,没有树立汉语交流意识,没有形成语言转化思维,在汉语学习中可能要付出多倍的努力,才能真正掌握汉语学习的科学方法。因此,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语言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汉语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文化融合性原则
中华民族的文化其实是由各个民族共同的文化组成的,也是各种文化体系、语言、风俗共同构成的。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则是通过传授学生汉语言知识和汉语文化,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力。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要中华民族文化融入到汉语教学实践中,注重文化融合性原则。少数民族的汉语科学知识内容具有基础性,但是涉及到的文化和语言问题却比较复杂,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思想。
例如,在同一个培训班,有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有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他们的母语分别是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等,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同时汉语文化也与他们的文化体系不同。但是在现代化的文化系统中,不同文化已经高度融合。,那么在对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我们就可以运用文化融合性原则,关注不同的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融合点,通过不同语言的迁移、转化和整合,将汉语学习的方法与学生母语学习的方法进行融合,那么,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也会更高,学习汉语的效率也容易提升。
(三)注重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
过去在一般情况下都采用传统的汉语结构教学法,注重语言结构的学习,提倡微观教学,即“解剖麻雀”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先是给学生正音,讲词,词义对比,难句分析,解释语法难点,读译课文就算了事。往往一课下来学生和教师都感到疲惫不堪,而且每一课采用同一模式,学生有厌倦情绪,也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几年学下来,多数学生都达不到职业院校的汉语教学大纲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汉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句本位上,不能过多地只注重句型的训练,这样会忽视语言在交际中的实际应用。因为在语言的交际中,需要学生表达的是一个个语义连贯的句群,因此,我们必须在提高句型结构训练基础上加强语言功能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语篇层次上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策略
(一)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升汉语水平
对于学生而言,汉语文化的知识难度其实并不大。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升汉语水平。这既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特点以及发展规律,同时也能够提升汉语的实用性。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如果不经常交流,那么语言学习的效率也难以提升。同时,少数民族上的汉语思维模式还没有形成,对汉语文化体系认识不深刻。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种语言文化状态,对症下药,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一个培训班中,教师可以将不同民族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制定汉语学生目标,小组成员由于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的语言也各不相同,那么在完成小组任务时,他们只能用汉语交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有跟很多机会讲汉语,在交流中不断提升汉语水平。
(二)组织有效汉语文化活动,在文化学习中提升汉语水平
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就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特点以及发展规律等角度进行探索。而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认知水平还有限,汉语言思维能力还比较低,语言思维模式式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有效的汉语文化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化的引导,在文化学习中提升汉语水平。这完全符合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符合汉语教学的基本意义和目标。例如,在培训班的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汉语诗歌朗诵活动、汉语故事大会等活动。这样就能够将汉语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体会到文化的感染力。久而久之,学生的汉语水平也能够得到提升。 (三)开展汉语情境引导教学,在实际应用中提升汉语水平
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母语是学生的第一语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汉语文教学或其他用汉语教学的课堂上。日常生活中,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仍是母语,这就给汉语教学带来很大的阻碍。因此,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方面的欠缺,构建良好汉语运用环境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根据汉语教学新课程目标需要,创设良好的汉语教学情境。在创设情境时,还应注意,一是使用的汉语词语、句子要真实有效,富有實际意义,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真情实感的情境。如:以具体实物来展示汉语词汇,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拼音文字有具体的实物来参照,增强汉语教学的直观感,立体感,形象感。二是创设的汉语情境要接近学生生活,富有情趣。如:利用图画和实物。出示有关的山川、河流、树木、动物的图形片或照片等,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时不枯燥,达到良好记忆效果。三是汉语教学的情境中要有问题,且问题要有层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程上都会找到自己方向。如:用投影仪,录像机,幻灯等将所学内容制作成图文声并茂的课件,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兴趣。四是汉语教学情境要有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如: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掌握汉语课文词语的构词方法、词语搭配要领以及生词的词义,并让学生学会自己扩展,触类旁通,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学得轻松自如。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教学中,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汉语的词汇、语法、语音等知识,还要将其运用到实际交流中,必须具备科学高效的汉语学习方法。汉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汉语学习的实用性原则,注重文化融合性原则,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汉语学习方法,激发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怎么提高玉树地区学生的汉语水平——谈教学感受[J]. 刘凤英.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07).
[2]汉语水平、跨族交往经历对跨族空间融合意愿的影响——基于促进维—汉学生交往的角度[J]. 殷琼.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5(02).
[3]关于提高藏区民族学生语水平的几点思考[J]. 纳玉兰.中国民族教育. 2014(04).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有效策略
一、前言
汉语言教学要注重汉语应用技能,在进行汉语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认识到学生的思维习惯,探索科学有效的汉语学习方法,提升汉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语言文化心态,既符合汉语体系的基本特点,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科的汉语学习方法。汉语是我国的官方语言,也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人民生活在不同的地区,拥有者不同的文化系统,同时也有着不同的文化心理以及生活习俗。汉语的普及应用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汉语文化的知识体系也比较单一。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的效率。
二、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的原则
(一)注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的实用性原则
“学校教育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派不上用场,但是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学生所学会的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能力的提升具有长远的意义。这充分凸显了“教育的实用性”。在汉语教学中,注重汉语学习的实用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这对在汉语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学生的汉语逻辑思维还没有形成,面对复杂的汉语问题往往不知所措。再加上学生的汉语认知水平有限,没有树立汉语交流意识,没有形成语言转化思维,在汉语学习中可能要付出多倍的努力,才能真正掌握汉语学习的科学方法。因此,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语言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汉语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文化融合性原则
中华民族的文化其实是由各个民族共同的文化组成的,也是各种文化体系、语言、风俗共同构成的。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则是通过传授学生汉语言知识和汉语文化,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力。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要中华民族文化融入到汉语教学实践中,注重文化融合性原则。少数民族的汉语科学知识内容具有基础性,但是涉及到的文化和语言问题却比较复杂,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思想。
例如,在同一个培训班,有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有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他们的母语分别是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等,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同时汉语文化也与他们的文化体系不同。但是在现代化的文化系统中,不同文化已经高度融合。,那么在对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我们就可以运用文化融合性原则,关注不同的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融合点,通过不同语言的迁移、转化和整合,将汉语学习的方法与学生母语学习的方法进行融合,那么,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也会更高,学习汉语的效率也容易提升。
(三)注重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
过去在一般情况下都采用传统的汉语结构教学法,注重语言结构的学习,提倡微观教学,即“解剖麻雀”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先是给学生正音,讲词,词义对比,难句分析,解释语法难点,读译课文就算了事。往往一课下来学生和教师都感到疲惫不堪,而且每一课采用同一模式,学生有厌倦情绪,也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几年学下来,多数学生都达不到职业院校的汉语教学大纲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汉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句本位上,不能过多地只注重句型的训练,这样会忽视语言在交际中的实际应用。因为在语言的交际中,需要学生表达的是一个个语义连贯的句群,因此,我们必须在提高句型结构训练基础上加强语言功能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语篇层次上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策略
(一)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升汉语水平
对于学生而言,汉语文化的知识难度其实并不大。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升汉语水平。这既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特点以及发展规律,同时也能够提升汉语的实用性。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如果不经常交流,那么语言学习的效率也难以提升。同时,少数民族上的汉语思维模式还没有形成,对汉语文化体系认识不深刻。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种语言文化状态,对症下药,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一个培训班中,教师可以将不同民族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制定汉语学生目标,小组成员由于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的语言也各不相同,那么在完成小组任务时,他们只能用汉语交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有跟很多机会讲汉语,在交流中不断提升汉语水平。
(二)组织有效汉语文化活动,在文化学习中提升汉语水平
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就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特点以及发展规律等角度进行探索。而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认知水平还有限,汉语言思维能力还比较低,语言思维模式式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有效的汉语文化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化的引导,在文化学习中提升汉语水平。这完全符合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符合汉语教学的基本意义和目标。例如,在培训班的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汉语诗歌朗诵活动、汉语故事大会等活动。这样就能够将汉语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体会到文化的感染力。久而久之,学生的汉语水平也能够得到提升。 (三)开展汉语情境引导教学,在实际应用中提升汉语水平
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母语是学生的第一语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汉语文教学或其他用汉语教学的课堂上。日常生活中,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仍是母语,这就给汉语教学带来很大的阻碍。因此,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方面的欠缺,构建良好汉语运用环境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根据汉语教学新课程目标需要,创设良好的汉语教学情境。在创设情境时,还应注意,一是使用的汉语词语、句子要真实有效,富有實际意义,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真情实感的情境。如:以具体实物来展示汉语词汇,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拼音文字有具体的实物来参照,增强汉语教学的直观感,立体感,形象感。二是创设的汉语情境要接近学生生活,富有情趣。如:利用图画和实物。出示有关的山川、河流、树木、动物的图形片或照片等,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时不枯燥,达到良好记忆效果。三是汉语教学的情境中要有问题,且问题要有层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程上都会找到自己方向。如:用投影仪,录像机,幻灯等将所学内容制作成图文声并茂的课件,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兴趣。四是汉语教学情境要有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如: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掌握汉语课文词语的构词方法、词语搭配要领以及生词的词义,并让学生学会自己扩展,触类旁通,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学得轻松自如。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教学中,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汉语的词汇、语法、语音等知识,还要将其运用到实际交流中,必须具备科学高效的汉语学习方法。汉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汉语学习的实用性原则,注重文化融合性原则,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汉语学习方法,激发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怎么提高玉树地区学生的汉语水平——谈教学感受[J]. 刘凤英.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07).
[2]汉语水平、跨族交往经历对跨族空间融合意愿的影响——基于促进维—汉学生交往的角度[J]. 殷琼.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5(02).
[3]关于提高藏区民族学生语水平的几点思考[J]. 纳玉兰.中国民族教育.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