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因此建筑单位必须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虽然我国对于房屋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在相关规范中有相当详细规定和要求,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明确、具体的施工工艺,造成房屋安全质量藏有隐患。本文就房屋建筑内部的梁柱节点的箍筋施工、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等级、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几个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提出自己的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问题;措施
Abstract: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in construction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so the construction unit must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Although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in the relevant code has detailed provisions and requirem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with no clear, specific construction process, causing the housing safety and quality has hidden trouble. The building interior beam column node construction of stirrups, the strength grade of concrete and reinforcement, the reinforcement protection layer thickness of several aspects of the common problem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37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梁柱节点区箍筋施工
1、施工中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中,梁柱节点区的钢筋分步密集,而且构造十分复杂,特别是处在建筑结构内部的梁和柱,其钢筋的分布纵横交错,而且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必须放在柱的纵向钢筋的内部,形成井字形交叉布置,这样就使柱子箍筋的绑扎施工非常不方便。在框架结构的施工中,很多施工单位普遍采用先安装梁模板,再安装绑扎梁的钢筋,等梁的钢筋绑扎结束后,整体沉梁,就会造成节点区箍筋无法绑扎,导致梁柱节点区出现少放、甚至不放钢筋的现象,或者就算放了钢筋也是杂乱无章的挤在一起,这种情况会给梁柱节点区的质量安全留下隐患。
当施工单位认识到这个问题对钢筋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时,有的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就采用两个开口箍筋进行对向拼合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很明显是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依据国标规范的要求:为了保证箍筋对混凝土建筑起到约束的作用,箍筋必须保证封闭,并且箍筋的末端要有弯钩。还有一种做法是在沉梁之前把柱的箍筋先绑扎好,然后与梁一起下落,但是箍筋和柱子的纵筋会发生摩擦并且下落程度也不平衡,由于箍筋不能下落,会出现有的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强制使其下沉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但会使箍筋变形,而且使得箍筋布置不能到位。
2、以上做法都不能解决节点区箍筋施工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措施:
第一,在进行钢筋下料和加工的时候,必须考虑增加几根和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根据节点区的箍筋高度来确定其具体长度,并且箍筋的开口处应该先焊接好,再把柱箍筋依据设计的间距用短钢筋进行焊接,在箍筋每边或者两边相对焊接就可以,加工制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钢筋结构。
第二,在梁钢筋的安装前,我们把钢筋结构套入柱的纵筋中并用垫木布置在楼板模板面上,再穿梁的纵向钢筋并绑扎结实,等梁钢筋绑扎完成,沉梁时节点区的骨架就会和梁形成整体,一起下落,并且不会发生开口、变形的问题。
二、混凝土施工
1、施工中的问题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依据相关规范原则,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会比梁板的高,随着建筑工程高度的增加,两者的混凝土强度差距会变大。但是这种情况会给实际施工带来很大问题。
混凝土施工的广泛采用的做法是梁板與柱混凝土分两次集中进行浇筑,节点区和梁板结构使用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当单独浇筑节点区时,会造成与梁板分隔困难的问题,当两者一起浇筑时,会造成节点区混凝土施工缝出现 “夹层”的问题,使房屋建筑存在质量隐患。
依据国标的规定,梁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差应该小于5MPa,当超过时,梁柱节点区的施工必须做专门的处理,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柱的相同,但不能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为了方便施工,可以在梁端或柱边设置垂直交界面,由于在板内设置交界面,容易造成施工冷缝问题的出现。
除了以上的技术问题,还有一些施工的问题: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露筋、离析等。
2、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
为防止混凝土出现冷缝的现象,所以我们必须将浇筑搭接时间进行严格控制,通常来说控制在五个小时内最好;我们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前将所有的施工事项安排妥当,例如浇筑的顺序、流向、厚度、长度、宽度及搭接的时间都必须进行认真的计划,以防止浇筑出现“夹层”的现象;在实际的浇筑过程中应该采用2台输送泵来输送混凝土,输送泵的范围应控制在6m左右,浇筑必须严格按照顺序进行浇捣,确保搭接的严密;还要注意的是对于混凝土的振捣必须及时并且均匀,要避免出现漏振的现象,防止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产生空隙,也要避免振荡过多的现象,防止离析问题的出现;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可以采用在节点处增加纵向钢筋,并且设置型钢或者矩形芯柱的方法。这个方法施工较为方便,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3、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浇捣以及表面进行抹面施工完成之后,要进行喷水保养,还要在混凝土的表面应铺设一层塑料薄膜,中间覆盖 2层麻袋,再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的处理。在养护期间还要及时的对混凝土表面的干湿情况与温差进行检测,并及时的给混凝土喷水来保证混凝土的湿润性。直到混凝土硬化,确保建筑工程安全质量。
三、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施工
1、施工中的问题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了满足结构构件耐久性的要求以及对受力钢筋有效的锚固要求而得出的。对于保护层厚度,如果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就会使房屋建筑质量留下隐患,厚度太小就容易造成钢筋的腐蚀;太大会引起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发生开裂现象。所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8)中的规定:混凝土结构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梁柱允许的偏差为5mm。
虽然在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与设计要求进行,但有时却很难做到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求。在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由于柱箍筋的直径比较大,且间距较密,肢数较多,所以加工难度较大,内外箍筋很难完全重叠,影响到使模板的安装,有的施工单位就有意识的把箍筋做的小一点以方便安装模板。因此造成柱的纵筋保护层厚度偏大的问题。
2、采取的防范措施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楼面标高是一定的。因此在进行双向框架梁施工时,应该严格注意梁箍筋的下料问题,必须依照设计要求准确下料,以防止造成梁的面筋保護层厚度偏大或者偏小的问题的发生;框架梁的面筋有时需要从另一向的框架梁面筋的底下穿过,所以梁端的箍筋如果按原设计尺寸下料,就会使面筋不能直接绑扎到箍筋上,会造成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过小,所以梁端箍筋下料长度可适当减小2-3cm;以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为防止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保护层开裂现象的发生,当梁和柱中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时,应对其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措施,明确哪个方向的保护层厚度比较大,对于保护层厚度比较大的一向梁端进行加铺一层钢丝网的措施,以防其表面的开裂问题。
四、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也在飞速进步,新的工艺不断产生并得到了很好发展起来,但这就更加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施工规范要求,以适应各种形式的建筑结构发展,防止隐患的产生,确保工程质量。我国的建筑工程正在向多层以及高层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建筑形式,但是我国对其应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所以在施工技术方面还不完善,因此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只有切实加强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才能更进一步的扩大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范围。本文论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几个问题,希望对于控制建筑工程质量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来彩.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的理解[j]中华民居.2010(12):44.
[2] 郑冬菁.浅谈钢筋砼框架结构在抗震中的延性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02(3):20-21.
[3] 吴光胜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0(08) .
[4]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M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 杨玉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注意事项[J].山西建 筑,2005,31(7):91-92.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问题;措施
Abstract: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in construction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so the construction unit must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Although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in the relevant code has detailed provisions and requirem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with no clear, specific construction process, causing the housing safety and quality has hidden trouble. The building interior beam column node construction of stirrups, the strength grade of concrete and reinforcement, the reinforcement protection layer thickness of several aspects of the common problem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37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梁柱节点区箍筋施工
1、施工中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中,梁柱节点区的钢筋分步密集,而且构造十分复杂,特别是处在建筑结构内部的梁和柱,其钢筋的分布纵横交错,而且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必须放在柱的纵向钢筋的内部,形成井字形交叉布置,这样就使柱子箍筋的绑扎施工非常不方便。在框架结构的施工中,很多施工单位普遍采用先安装梁模板,再安装绑扎梁的钢筋,等梁的钢筋绑扎结束后,整体沉梁,就会造成节点区箍筋无法绑扎,导致梁柱节点区出现少放、甚至不放钢筋的现象,或者就算放了钢筋也是杂乱无章的挤在一起,这种情况会给梁柱节点区的质量安全留下隐患。
当施工单位认识到这个问题对钢筋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时,有的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就采用两个开口箍筋进行对向拼合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很明显是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依据国标规范的要求:为了保证箍筋对混凝土建筑起到约束的作用,箍筋必须保证封闭,并且箍筋的末端要有弯钩。还有一种做法是在沉梁之前把柱的箍筋先绑扎好,然后与梁一起下落,但是箍筋和柱子的纵筋会发生摩擦并且下落程度也不平衡,由于箍筋不能下落,会出现有的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强制使其下沉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但会使箍筋变形,而且使得箍筋布置不能到位。
2、以上做法都不能解决节点区箍筋施工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措施:
第一,在进行钢筋下料和加工的时候,必须考虑增加几根和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根据节点区的箍筋高度来确定其具体长度,并且箍筋的开口处应该先焊接好,再把柱箍筋依据设计的间距用短钢筋进行焊接,在箍筋每边或者两边相对焊接就可以,加工制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钢筋结构。
第二,在梁钢筋的安装前,我们把钢筋结构套入柱的纵筋中并用垫木布置在楼板模板面上,再穿梁的纵向钢筋并绑扎结实,等梁钢筋绑扎完成,沉梁时节点区的骨架就会和梁形成整体,一起下落,并且不会发生开口、变形的问题。
二、混凝土施工
1、施工中的问题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依据相关规范原则,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会比梁板的高,随着建筑工程高度的增加,两者的混凝土强度差距会变大。但是这种情况会给实际施工带来很大问题。
混凝土施工的广泛采用的做法是梁板與柱混凝土分两次集中进行浇筑,节点区和梁板结构使用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当单独浇筑节点区时,会造成与梁板分隔困难的问题,当两者一起浇筑时,会造成节点区混凝土施工缝出现 “夹层”的问题,使房屋建筑存在质量隐患。
依据国标的规定,梁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差应该小于5MPa,当超过时,梁柱节点区的施工必须做专门的处理,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柱的相同,但不能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为了方便施工,可以在梁端或柱边设置垂直交界面,由于在板内设置交界面,容易造成施工冷缝问题的出现。
除了以上的技术问题,还有一些施工的问题: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露筋、离析等。
2、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
为防止混凝土出现冷缝的现象,所以我们必须将浇筑搭接时间进行严格控制,通常来说控制在五个小时内最好;我们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前将所有的施工事项安排妥当,例如浇筑的顺序、流向、厚度、长度、宽度及搭接的时间都必须进行认真的计划,以防止浇筑出现“夹层”的现象;在实际的浇筑过程中应该采用2台输送泵来输送混凝土,输送泵的范围应控制在6m左右,浇筑必须严格按照顺序进行浇捣,确保搭接的严密;还要注意的是对于混凝土的振捣必须及时并且均匀,要避免出现漏振的现象,防止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产生空隙,也要避免振荡过多的现象,防止离析问题的出现;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可以采用在节点处增加纵向钢筋,并且设置型钢或者矩形芯柱的方法。这个方法施工较为方便,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3、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浇捣以及表面进行抹面施工完成之后,要进行喷水保养,还要在混凝土的表面应铺设一层塑料薄膜,中间覆盖 2层麻袋,再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的处理。在养护期间还要及时的对混凝土表面的干湿情况与温差进行检测,并及时的给混凝土喷水来保证混凝土的湿润性。直到混凝土硬化,确保建筑工程安全质量。
三、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施工
1、施工中的问题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了满足结构构件耐久性的要求以及对受力钢筋有效的锚固要求而得出的。对于保护层厚度,如果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就会使房屋建筑质量留下隐患,厚度太小就容易造成钢筋的腐蚀;太大会引起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发生开裂现象。所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8)中的规定:混凝土结构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梁柱允许的偏差为5mm。
虽然在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与设计要求进行,但有时却很难做到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求。在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由于柱箍筋的直径比较大,且间距较密,肢数较多,所以加工难度较大,内外箍筋很难完全重叠,影响到使模板的安装,有的施工单位就有意识的把箍筋做的小一点以方便安装模板。因此造成柱的纵筋保护层厚度偏大的问题。
2、采取的防范措施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楼面标高是一定的。因此在进行双向框架梁施工时,应该严格注意梁箍筋的下料问题,必须依照设计要求准确下料,以防止造成梁的面筋保護层厚度偏大或者偏小的问题的发生;框架梁的面筋有时需要从另一向的框架梁面筋的底下穿过,所以梁端的箍筋如果按原设计尺寸下料,就会使面筋不能直接绑扎到箍筋上,会造成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过小,所以梁端箍筋下料长度可适当减小2-3cm;以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为防止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保护层开裂现象的发生,当梁和柱中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时,应对其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措施,明确哪个方向的保护层厚度比较大,对于保护层厚度比较大的一向梁端进行加铺一层钢丝网的措施,以防其表面的开裂问题。
四、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也在飞速进步,新的工艺不断产生并得到了很好发展起来,但这就更加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施工规范要求,以适应各种形式的建筑结构发展,防止隐患的产生,确保工程质量。我国的建筑工程正在向多层以及高层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建筑形式,但是我国对其应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所以在施工技术方面还不完善,因此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只有切实加强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才能更进一步的扩大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范围。本文论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几个问题,希望对于控制建筑工程质量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来彩.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的理解[j]中华民居.2010(12):44.
[2] 郑冬菁.浅谈钢筋砼框架结构在抗震中的延性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02(3):20-21.
[3] 吴光胜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0(08) .
[4]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M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 杨玉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注意事项[J].山西建 筑,2005,31(7):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