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造园文化与中国园林思想的渊源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y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本的造园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日本美学以及日本传统设计思想,如今日本的园林文化开始向外扩展,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欢迎。日本与中国关系渊源流长,在园林建造思想上,古代中国对日本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剖析坪庭的设计思想来解读这一关系。
  关键词:造园文化;园林思想;坪庭
  一、日本园林的历史背景
  日本的造园行为其实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早期日本是不存在造园这一概念的,中国在商周的中期就出现了园林的萌芽。而日本是在公元239-894年(中国处在汉唐时期),随着中日之间交流的更加频繁,在这一过程中园林这一概念才传到日本本土,所以从时间节点上来说,日本园林的发展是相对滞后于中国的。日本园林的发展大致分为五个阶段:飞鸟、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室町时代,桃山时代,江户时代。早期的飞鸟、奈良时期,日本从中国的汉唐学到了园林这一概念,这个时期的日本园林以动植物为园景的主要构成部分,比较简陋,处于雏形状态,平安早期,日本主要开始仿制中国的唐朝古典园林,突出池泉融合。平安后期,随着佛教的兴起,日本园林开始注入自己的哲学理念,逐步脱离中国园林的影响,寝殿式园林和净土园林相继出现。镰仓、室町时代,佛教禅宗派在日本盛行,禅宗僧侣造园家开创了枯山水园林风格。所谓枯山水园林就是在造园的选材上多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同时“枯山水”在面积上不大,很少有超过1000平方米的,所以大都叫“庭园”,而非“园林”。因为其占地面积小,便于精雕细琢。桃山时期,日本战乱纷飞,却极大地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融艺术、娱乐、饮食为一体的茶道便受到空前的瞩目。宁静的茶室可以慰藉武士们的心灵,枯山水茶庭便也应运而生,坪庭同样也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江户时代茶庭和坪庭都有了更进一步地发展,枯山水、真山水和茶庭相互融合园林的形式出现了。枯山水可谓是日本造园文化中的经典创作,蕴含了日本的民族哲学、宗教和艺术思想。
  二、坪庭介绍
  (一)坪庭的概念
  “坪”字在日语中是一种测量面积的计量单位,一坪约为3.3平方米,所以坪庭以面积大小来区分就是指面积在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的小型庭院,但面积最小也不能低于一坪。“坪”字还有一层解释就是“平”,这主要可以解释为规划和建设在平坦基地上的庭院才能称之为坪庭。坪庭在一个建筑中所处的位置,并不拘泥于某一特定位置,在建筑的空隙间就可以进行规划建设,但在相当一部分的日式建筑中它是处在中央位置的,是中庭的一个品种。“坪”在日语中和“壶”同音,壶中有天地,寓意着坪庭虽然所占的空间较小,但五脏俱全,呈现给人精致的景象。不同的季节,坪庭总会散发出不一样的魅力,给人清新、淡雅的感觉。在日本本土,许多私人住宅皆修建了坪庭,可见它在日本寻常百姓家的受欢迎程度。
  (二)坪庭的地域分布
  在地域分布上,以日本京都的坪庭尤为出名,京都坪庭出名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幕府时代中期的室町幕府,在京都的室町开设幕府,而枯山水园林在室町时代得到了广泛地发展。在这一时期,日本园林风格发生了本质变化,前朝产生的枯山水在此朝得到广泛的应用,枯山水风格得以形成。幕府时代的后期江户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京都作为日本最重要的几个城市之一,商贾兴盛,出现了集市的形式,依市而建的铺面房又称“町屋”,一些颇具禅学的人士在自家町屋的小院落里纷纷营造“枯山水”,通常只有几平方米到二三十平方米大,因此只能称之为“坪庭”了。京都市中京区的上村家、巽家、木村家等在私家坪庭上有一定的代表性如今这些住宅大都都转变成私家小旅馆,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同时也作为一张日本的文化名片呈现给世人。
  (三)坪庭的造园元素
  坪庭的制造元素大致可分为地表石材、植栽、植被以及手体钵和石灯笼五大元素。
  石材在坪庭当中运用广泛,首先地表石材部分,踏脚石和石道主要是为了实用,石组主要是装饰的作用。踏脚石的实际作用之一是在室内空间与坪庭之间的过度元素,作用之二是为了行走方便,因为日本的气候容易导致土地湿滑,踏脚石可以增加人脚与地表的摩擦力,起到保护行人的作用。石道的实际作用同样也有两点,第一是保护行人,增加地表摩擦力,第二是为了避免人脚直接在植被上行走,保护植被。石子铺道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按照“真”“行”“草”划分,受制于面积,一般私人宅邸的坪庭都采用比较朴素的“草”石铺道。“草”石铺道可以简单解释为碎石铺道,就是利用一些大小不一的自然石材组合铺道,不同品种的自然石可以进行混杂铺设。踏脚石和石道同时也可以在坪庭空间中共存,一些私人宅邸出现过“草”石道奠基,踏脚石铺路的形式,非常有趣。石组在坪庭中主要起到造景的装饰意味,石组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两块及两块以上的石头组合,但在日本,奇数的石组比较受欢迎,这与日本自身的数字文化有关。但其中有个特例就是二石组,二石组的组合形态一般是一块“立石”(树立的石块)搭配一块“伏石”(卧倒的石块)。
  植栽,植栽在坪庭营造氛围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朴素一点的坪庭以几棵南天竹为植栽作主景,稍微复杂一点的坪庭还种植松树、樱花树等自然树木,四季中植栽的变化令人心旷神怡。在造园之初,必须在庭院空间上进行整体权衡,一般私人宅邸在选择植栽的问题上讲究较多,植栽的大小、形态和生长周期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因为这直接关乎整个坪庭所营造的氛围和日后的维护。
  日本列岛的大部分位于温带,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型,主要特征是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些因素非常适合青苔藓的生长,同时青苔藓在夏季容易给人带来凉爽清新的感觉,也正因此,青苔藓成为了日本园林文化的特色元素。
  手体钵,供人洗手的石器。为什么需要洗手呢?因为许多坪庭都是面对茶室而建,日本人对茶文化的礼仪是比较注重的。在进入茶室之前,必须洗手,这寓意着荡涤心灵。手体钵在形态上,有将自然石材直接挖空做盛水空间的,也有经过加工而成的“铜钱形”“圆柱形”等。一般手体钵是与竹龙头相配合,竹龙头就是挖空的竹子接上水泵形成的出水口,竹龙头和手体钵的结合就如同微型的山水,荡涤着人们的心灵。这就是坪庭的魅力所在,虽小但精致,不大却怡情。   石灯笼,石灯笼最早雏形是中国国供佛时点的灯,也就是供灯的形式。这种形式经朝鲜传入日本,石灯笼被用于庭院的装饰始于安土桃山时代,当时由于茶道的发展,石灯笼常被作为茶室外坪庭的一种露天装饰物而广泛进入庭院装饰。石灯笼在进入日本之后,屡次造成了寺庙着火,一度被禁止进入寺庙,后来被引入到私家庭院,这是因为晚上石道缺乏照明,而石灯笼可以起到照明的作用。石灯笼在日本的转变,是宗教礼器转向实用器具的一个过程。
  (四)町屋中的坪庭
  论到坪庭许多时候都会与町屋一并讨论,町屋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在概念上,它就相当于中国城市中的沿街的商铺住宅,安土桃山后期以及江户时代的早期町屋发展到达顶峰,“町屋”的特色是木造,设计布局保持了不对称的传统,传统楼高两层,狭长的基地,前店后住,中间是优雅静谧的坪庭。町屋室内外景观可以相互渗透融合,这与日本人生活智慧息息相关,日本人多地少,虽然房屋小,但一旦做到空间上的融合,在生活上就不会感到压抑与拘束,町屋房间外有一道不起支撑作用的墙,它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滑动的拉门。当房间一边的滑动拉门完全打开时,可以将坪庭的景象引入室内,室内空间也得以进一步延伸。这样不仅可以把房间与外界划分开来,也可以很好的把内外连成一体。
  三、坪庭与中国造园思想
  坪庭代表着日本枯山水的一个方面,日本枯山水虽然看似与中国园林的山水主流大相径庭,但其实中国园林中也时常有类似枯山水的小庭园和盆景装饰。枯山水在佛学影响和日本本土条件的制约下形成了一套独特、成熟而完整的理论。日本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线,中国走的是大而博的路线,其实两者的园林精髓是一致且同宗的。
  中国园林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封建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传播的角度,中国造园思想是输出方,对东亚,欧洲园林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园林思想的精髓是取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山、水、植物都是构成园林的基本元素,日本园林同样继承了这一观点,在坪庭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例如以石假山等同宗的景象。
  中国园林强调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合,《园治》中有“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倾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之说。在日本町屋的布局结构中,我们同样能观察到,坪庭与室内空间的融合,流动灵活地空间运用,也是遵循着这一思想,里外结合,营造出不一样的意境。
  中国园林讲究诗画的风情,形成了“以画入园,因画入景”的风格,坪庭中的布局也源于水墨山水画的构思,庭中植栽弯曲的线条,石道铺设的布局以及石组的形态无一不在反映着水墨画的构思。
  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从政治上来说,延续千年的封建政治,让中国园林的走向上升到皇家的层次,虽然民间也有所创新,但一些优秀的创新,被皇家学习之后,民间就会有所限制,这是保持皇家贵族地位的一贯主张,其弊端就是阻碍了发挥全民造园的积极性。而日本的政治生态就比我们宽容许多。从文化上来讲,中国的文化受儒家、佛教、道家思想的影响,但三种思想出现冲突时,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决定了一切。日本在幕府时代之前,佛教占据着社会重要的地位,在造园思想上,也能观察到日本园林受佛教禅宗派的影响深刻。从经济上来看,日本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之后,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对造园也有积极的推动力,但中国封建社会的“士农工商”思想有着深刻而长远的积淀,这对造园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四、结语
  通过对日本枯山水坪庭的研究,我们发现,中日之间的文化还是有一衣带水关系的,这从造园思想上就可以反映出。中国的园林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但盛极必衰,因为其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并不适合大规模地被私家运用。如今日本的坪庭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究其原因,是人们更重视文化的作用,在忙碌的社会有一个类似于坪庭的角落,让自己融入自然,安静地思考,是非常必要的。从经济方面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人们更有资格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而坪庭正是一门表达自己的雅致艺术。从宗教方面来说,佛教禅宗派的“静虑”对当下处于浮躁中的中国社会是很有吸引力的,它能让人在纷繁的社会中找寻到寄托。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王劲韬.浅析日本传统町屋的空间和装饰特色[J].华中建筑,2006,(24):193-195.
  作者简介:
  朱文韬,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设计艺术史。
其他文献
摘 要:环境行为学是基于环境心理学来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所产生的关系和作用,研究人的經验、行动、感知等与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物质环境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在经济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极大程度上带动了城市旅游的发展。公共设施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部分,其完备性与发展能力直接决定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从环境行为学和公共设施的概念出发,以牡丹江城市为例,从城市美化类设施、安全设施、休憩
期刊
摘 要:越南文化正在跟国际与区域交流文化的过程。在当代的社会,越南文化一方面保存传统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接受和产生新的价值适应现代社会与全球化的过程。按照高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很多西方节日传播到亚洲社会,越南也不例外。  关键词:万圣节;西方节日;越南;文化多样性  2014年10月31号晚上,在河内古街的中心同(如:Ma May, Hang Ma, Ta Hien, Hang Dao……)一时间聚
期刊
高文亮 郜鵬飞 王亚琴 张杨杨
期刊
摘 要:文章立足于课题组在云南省迪庆州噶丹松赞林寺的田野调查,以上世纪民主改革以来藏区的变迁发展为背景,通过对僧俗互动的重要面向供养关系的类型化历时分析,透析在宗教旅游蓬勃发展之后,藏区宗教主体多元化趋势及其对僧俗关系的重构。  关键词:僧俗互动;供养关系;噶丹松赞林寺  供养关系是僧俗关系的经济面向,是一种建立于藏传佛教信仰基础之上由信众向僧人进行供奉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供养关系的形式在
期刊
摘 要:历史街区是传统风貌的历史地段,汇集了此地区商业文化、经济发展和历史演变,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以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保护与更新为例, 就其中深层原因指出老门东历史文化街现存的问题,提出老门东历史文化街景观保护更新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历史街区;景观风貌;南京老门东  一、引言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
期刊
摘 要:随着身体解放与时代进步,柔软的曲线、斜肩、滚圆的臀部、以及极其狭窄的腰线成为“新风貌”时装关键词。这一切似乎为时尚打上了紧绷、要风度不要舒适的标签,更有老一辈的人认为当过了一个年龄阶段,收腰的连衣裙就应该被束之高阁连同对美的追求也一起打包带走。 针织女王的出现引领了舒适时尚,给了所有人既有风度又有舒适的尝试,让时尚有了一种新的可能,同时也符合时尚勇于打破传统的概念。  关键词:Sonia
期刊
张咪 張圣林 周鑫 史华璐
期刊
摘 要:乡村文化凝聚了中华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承载了乡村社会深厚的历史记忆。论文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九江乡村文化的现状和面临的隐忧,提出了构建政府、社会和乡村居民三维协同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模式,注重城镇化特色保护与塑造,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等思考。  关键词:城镇化;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  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民间土壤,蕴藏了丰富的乡村社会历史文化信息,展现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之后,必然对精神世界有了更高的追求。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引发了以乡村游为主导的旅游业态的蓬勃发展。主打乡村游的旅游城市,由于具备独特的自然风光或极具特色的人文资源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但目前视觉形象设计在乡村游中的运用还不够灵活,结合不够紧密,内容不够丰富,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只有极具地方特色的形象视觉设计才能树立城市形象,拓展地
期刊
摘 要:文化旅游衍生品承载着浓厚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研究、设计和开发文化旅游衍生品必须从游客需求入手,突出闽南文化特色且独具个性,充分展现泉州人“敢为天下先”和“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作好文化旅游衍生品的设计开发、销售工作,对弘扬地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的保护使用意识,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闽南文化;文化旅游;衍生品;开发;设计  文化是旅游创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