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但在日常工作中,一些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缺乏全面而正确的理解,为应对以学生书面考试为手段的教学质量评价,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课堂教学的人本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总认为只要给学生多“灌”一点,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于是,一些教师把加班加点、机械重复作业当成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这样的教学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容器,不仅教师教得很辛苦,而且学生学得也很痛苦,造成课堂教学单位时间效率低下。有的教师为了应付检查,备课时不顾学生的实际水平,照搬照抄现成的教案,人云亦云,造成教与学的严重脱节。在课程整合中,有的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学科的本质特征,一味地追求“新”而忽视了“双基”的巩固,用“满堂看”代替“满堂灌”,把原本的“课件辅助教师”变成了“教师辅助课件”,造成一种只是中看却不中用的“人灌加机灌”的新型无效课堂教学。笔者认为,为改变上述状况,教师在构建有效课堂的实践中,要在“全”字上下功夫。
一、全体兼顾
面向全体学生是我们一贯的指导思想,它包含三层意思。其一,就教师而言,在备课时要兼顾到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其二,就教学而言,要兼顾到每个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六大关注”,即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当然,这“六大关注”应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其三,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以积极的态度营造民主、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二、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其中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教育”两个方面。就人的全面发展而言,就是人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那么,是不是每堂课都要让每个学生在每个方面都充分地、均衡地发展呢?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真正全面发展的教育,所关注的是学生在所有不同方面的一种有差异的和谐。因为个性组成部分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相互渗透和联系着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不仅要尊重优秀学生,更要尊重后进生,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大家知道,课堂上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教书”即引领学生建构认知,发展智慧;“育人”即牵引学生在品德、身心、审美等非智力方面发展。这两者相互渗透,互相依赖,共同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全能开发
“流水线”生产模式的课堂教学是泯灭人性、无视个性、摧残学生心智的教学,质量必然低下。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全能开发。就教学内容而言,新课程提倡学科间的有效整合。当前有很多经过整合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严格地区分到底是哪门学科的课。如作文教学,过去作文教学是教师范文指导,学生“起草”“修改”“誊抄”,繁杂的过程使学生厌倦作文,以致造成学生“怕作文”。而电脑作文的出现,不仅方便、快捷,取而代之的是“搜索”“撰写”“删除”“粘贴”,直至满意为止,既凸现了学生作文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执教《我爱家乡的……》习作训练课时,笔者以“烂柯山”为范文。考虑到虽然烂柯山是我们衢州的风景名胜,但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去游览过。于是,我首先组织学生打开浏览器,搜索出与“烂柯山”有关的资讯信息,然后和学生一起欣赏“烂柯山”旅游风光片,边看边议论,学生产生了真实感情。利用网络资源不仅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还填补了学生们对“王质伐樵”“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等历史知识的空白。整个课堂不仅有作文的特色,还有信息技术、历史课和地理课的特征。
四、全面评价
就一堂课而言,对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是我们无法用40分钟来衡量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要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每个学生,注重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从过去一味追求“标准答案”转变为“一题多解”。当出现“多种答案”“多种声音”后,教师绝不能以“是与非”或“优与劣”裁决了事,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比较,作出自己的判断。例如,笔者曾听一位老师上《我是你的儿子》一课,教师提问学生:“在焦裕禄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学生纷纷回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这时却有学生举手反问:“老师,我觉得焦裕禄不该有病不看带病工作,你不是经常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吗?他如果早点把病看好,就能多活几年,多为人民做好事。”其实,这位学生的话不无道理,可这位教师根本没当回事,还不悦地说:“没想好请别举手!快坐下!”当时其他同学的眼睛不约而同地都投向这位同学,使得这位同学顷刻间面红耳赤,低下了头。接下去课堂气氛开始变得沉闷,举手发言的人越来越少。试想,假如教师先给予充分肯定,再请同学们一起讨论焦裕禄来兰考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处境,通过讨论、交流、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白焦裕禄就像战场上的指挥员,在危急关头不能因伤而退下火线的道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中,虽然同一教材,但是由于学生个性、知识面、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出现不同的见解都是常有的事。教师面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要巧用评价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而不能泼冷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积极的心态走进教材,才能进发出创造性的火花,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才能准确地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智慧与潜能。
五、全面反思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前目标预设、组织生成和讲课质量。在日常教学中,众多课堂上发生的教学效率低下问题,大多不是由于学生所引起,而恰恰是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僵化”“教学行为单一”等诸多因素而造成。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养成全面反思的好习惯。这里所说的“反思”,并不是单纯的教学结果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活动。教学反思大致可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教学前的反思。教师在课前对于一堂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心中必须一清二楚。二是教学中的反思。教师面对课堂上突然出现的问题,思考如何应对,从而使得事先预设的课程能如期完成。三是教学后的反思。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完成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如思考本节课已经预设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一次教学的准备,等等。教师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反思积累,积极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牢固树立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的观点,不能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更不能以偏概全;而要因材施教,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只有在“全”字上下功夫,才不会把课上成“糊涂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星学校)
(责任编辑:鲁亚山)
一、全体兼顾
面向全体学生是我们一贯的指导思想,它包含三层意思。其一,就教师而言,在备课时要兼顾到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其二,就教学而言,要兼顾到每个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六大关注”,即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当然,这“六大关注”应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其三,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以积极的态度营造民主、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二、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其中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教育”两个方面。就人的全面发展而言,就是人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那么,是不是每堂课都要让每个学生在每个方面都充分地、均衡地发展呢?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真正全面发展的教育,所关注的是学生在所有不同方面的一种有差异的和谐。因为个性组成部分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相互渗透和联系着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不仅要尊重优秀学生,更要尊重后进生,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大家知道,课堂上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教书”即引领学生建构认知,发展智慧;“育人”即牵引学生在品德、身心、审美等非智力方面发展。这两者相互渗透,互相依赖,共同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全能开发
“流水线”生产模式的课堂教学是泯灭人性、无视个性、摧残学生心智的教学,质量必然低下。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全能开发。就教学内容而言,新课程提倡学科间的有效整合。当前有很多经过整合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严格地区分到底是哪门学科的课。如作文教学,过去作文教学是教师范文指导,学生“起草”“修改”“誊抄”,繁杂的过程使学生厌倦作文,以致造成学生“怕作文”。而电脑作文的出现,不仅方便、快捷,取而代之的是“搜索”“撰写”“删除”“粘贴”,直至满意为止,既凸现了学生作文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执教《我爱家乡的……》习作训练课时,笔者以“烂柯山”为范文。考虑到虽然烂柯山是我们衢州的风景名胜,但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去游览过。于是,我首先组织学生打开浏览器,搜索出与“烂柯山”有关的资讯信息,然后和学生一起欣赏“烂柯山”旅游风光片,边看边议论,学生产生了真实感情。利用网络资源不仅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还填补了学生们对“王质伐樵”“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等历史知识的空白。整个课堂不仅有作文的特色,还有信息技术、历史课和地理课的特征。
四、全面评价
就一堂课而言,对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是我们无法用40分钟来衡量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要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每个学生,注重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从过去一味追求“标准答案”转变为“一题多解”。当出现“多种答案”“多种声音”后,教师绝不能以“是与非”或“优与劣”裁决了事,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比较,作出自己的判断。例如,笔者曾听一位老师上《我是你的儿子》一课,教师提问学生:“在焦裕禄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学生纷纷回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这时却有学生举手反问:“老师,我觉得焦裕禄不该有病不看带病工作,你不是经常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吗?他如果早点把病看好,就能多活几年,多为人民做好事。”其实,这位学生的话不无道理,可这位教师根本没当回事,还不悦地说:“没想好请别举手!快坐下!”当时其他同学的眼睛不约而同地都投向这位同学,使得这位同学顷刻间面红耳赤,低下了头。接下去课堂气氛开始变得沉闷,举手发言的人越来越少。试想,假如教师先给予充分肯定,再请同学们一起讨论焦裕禄来兰考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处境,通过讨论、交流、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白焦裕禄就像战场上的指挥员,在危急关头不能因伤而退下火线的道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中,虽然同一教材,但是由于学生个性、知识面、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出现不同的见解都是常有的事。教师面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要巧用评价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而不能泼冷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积极的心态走进教材,才能进发出创造性的火花,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才能准确地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智慧与潜能。
五、全面反思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前目标预设、组织生成和讲课质量。在日常教学中,众多课堂上发生的教学效率低下问题,大多不是由于学生所引起,而恰恰是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僵化”“教学行为单一”等诸多因素而造成。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养成全面反思的好习惯。这里所说的“反思”,并不是单纯的教学结果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活动。教学反思大致可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教学前的反思。教师在课前对于一堂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心中必须一清二楚。二是教学中的反思。教师面对课堂上突然出现的问题,思考如何应对,从而使得事先预设的课程能如期完成。三是教学后的反思。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完成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如思考本节课已经预设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一次教学的准备,等等。教师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反思积累,积极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牢固树立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的观点,不能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更不能以偏概全;而要因材施教,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只有在“全”字上下功夫,才不会把课上成“糊涂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星学校)
(责任编辑:鲁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