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439-02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早期以小动脉管内病理性改变为主,小动脉的口径狭窄,顺应性失调,血液粘稠度增高,血中的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钠、钾的指数上升而未造成心脑肾等内在脏器的损害。高血压病的早期治疗对控制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着深远的意义。临床上常长期口服药维持降压而产生依赖性和其它不良反应。笔者以蒙医理论为指导,用放血疗法治疗临界高血压病和缓进型高血压病,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总结病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治疗组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0版循环系统疾病的临界高血压、高血压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临界高血压数值为收缩压18.6KPa(140mmHg)至21.3Kpa(16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至12.7 Kpa、(95mmHg)。高血压病以等于或超出收缩压2I.3Kpa(160mmHg),舒张压12.7 Kpa、(95 mmHg)为标准,这两种高血压均未造成心脑肾的实质损害。
1.2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临床接受治疗的临界高血压、高血压病患者80例,均属门诊病人,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35—60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年,平均6.9土4.36岁,临界高血压病5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22例,有家族史者31例,检验结果TG(1.7—3.50)mmol/L,平均2.4土1.125 mmol/L,CHO(6.20一8.160) mmol/L,平均7.14土1.15 mmol/L,HDL—CHO(1.70—4. 20mmol/L),平均3.05土1.68 mmol/L,全血粘度高切4. 38—3.3,平均5.8士3.2,中切(I)4.82一7.28,中切(Ⅱ)6.10—8.26,低切9.20—16.82,血浆粘度2.51—4.42,全血还原粘度21—35.40,红细胞聚集指數2.12—4.15,脑电图、脑彩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供血不足现象。
2 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早期和临界高血压病人除了血压指数升高外,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病人容易忽略了持久高压导致的器质性改变。血压值收缩压18.6KPa、舒张压12.0KPa以上,不服用西药的降压药,病程2年以上,患者出现面部发红、头痛、头胀、颈部扳住感、流鼻血、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闷、四肢麻木、心悸、浮肿、口干、恶心、便秘多尿等,血脂三项、血流变测试、微量元素指数均不同程度升高。
3 治疗及观察方法
3.1 患者必备的条件:身体素质好,无贫血、哮喘、结核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皮肤病、心衰等合并症,年龄不易超过60岁。体弱、孕妇、分娩期、浮肿、神经衰弱、消化不良、流感患者禁用[1]。
3.2 术前准备:必须服用协日汤(中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 1周左右[2],分离生命血与病血后进行放血。否则会损害生命血。分离的病血散布于血管的远段和人体的浅表血管中,血色黑而粘稠度高。放血环境要求明亮而通风,不易太干燥,清洁卫生、安静。准备速效救心丸、云南白药及消毒好的纱布、胶布、绵花球、冰糖、开水等。
3.3 操作方法
让患者坐在椅上闭住双眼,用折叠多层的红布或柔软的毛巾压在颈部动脉上,毛巾的两头向下拉紧不能放松,慢慢拧卷,当放血部位的血管上出现凹沟时可找到穴位。选择卓责音索达拉、阿拉腾巴根、孟贡巴根的任何一种穴位,用75%的酒精或碘酒棉球消毒,严格消毒过的三棱针压在血管穴位上,医生用食指弹打放血针,静脉血立即可喷射出体外。放出的血液颜色从黑逐渐变为鲜红色,一般放血量在300一600ml之间。如出现血量少、有气味、放出的血中有黄色浊液时,停止进行本疗法。等生命血和病血完全分离情况下再采取放血。放血过程中详细观察放出血液的颜色和出血量,绝不能放出一滴生命血。每年选择春季或秋季放血1次,连续3年放血,一般5年之内不会出现血压明显升高。
4 护理
实施放血疗法要重视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这与放血疗效有直接关系。纠正异常现象:血不出,无病血,出血不止,伤口作肿,昏厥,术后生赫依等6种异常现象。如一旦出现晕针现象,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配合医师用沉香或檩香三味方燃烟熏治或饮红糖水或10%。50%葡萄糖对症处理。在饮食方面,禁用锐热性之品3~5d,应食用富含营养的清淡饮食及要多喝水在保护伤口方面,放血完毕伤口常规消毒,敷以消毒纱布,予以包扎。放血施治必须认真细致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以免发生异常现象。
5 治疗效果
5.1 血压疗效标准:有效:血压指数下降20-30mmHg,血粘度降低,血脂三项、电解质物减少,3个月之内不服用降压药血压未升高者;临床痊愈:血压指数下降30-40mmHg,症状完全消失,血脂三项、血液电解质物明显降低,不服降压药的情况下12个月以上不升高者;无效:疗法实施过程中未见病血,血压值和化验指数无改变者。
5.2 血液化验观察:在放血前1周、放血时、放血过后1周进行。
5.3 临床结果:有效 38例占47.5%,临床痊愈29例占36.2%,无效13例占16.3%,总有效率达83.7%,未出现任何副作用。
6 讨论
高血压病属蒙医“血热症”范畴。血液粘稠度直接影响血压升高,特别是粘度越高,血液流速减缓,心脏收缩力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减弱,造成血管外阻力增强。血脂升高,血管堵塞,血液沉积增多,血管内的压力也升高。蒙医理论认为血液正常时色浅颜红,浓度均匀,畅通无阻,灌注全身。血量而言,血多者盛热,血液干燥化稠,易发生高血压病、血管硬化、血栓形成、静脉炎等疾病。生命血指留在人体内的稀释后的血液,为供养之本。稀释后的人体血液中以上指标逐渐下降,对心脏和周围血管压力有显著缓解,循环过程有明显改善,血压值较长时间内不会升高。
蒙医放血疗法属蒙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具有经济、易行、副作用小、适应证广等特点,在蒙医临床中广泛应用。本法是以蒙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遵循蒙医“三根”“七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学说与“阴阳平衡”学说,对实症采用泻法,对热症采用清热降温,引病外除之治疗原则,达到协调三根,平衡阴阳,促进精华与糟粕的分离,下泻病血,驱逐脉病,改善气血循环,清热退烧、消肿止痛、去腐生新之作用的疗法[3]。所以蒙医放血疗法适用于血和协日引起的一切热性疾病。
放血疗法具有去除病因、通脉活血、止痛消肿、去腐生肌、清洁血管、调节气血循环的作用、并不被条件所限,但要有熟练的医技和护理配合。做好术前准备是放血疗法的必须做到的重要工作,向病人做好心理护理与解释工作以免紧张,体质虚弱、凝血机制不良不宜用此法,严格按要求备物。术中物品的准备正确熟练细致的护理操作以及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是配合放血疗法的关键。必须掌握放血原则、部位、适应证、禁忌证、病血的鉴别、注意器械与皮肤消毒、防止感染,手法稳准轻、不宜过猛。通过术后重视护理工作严密的病情观察,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是放血疗法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伊喜巴拉珠尔.甘露之泉[M].呼和浩特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400.
[2] 中蒙医研究所,著.月光医经[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24~26.
[3] 博·阿古拉.蒙医传统疗法大成[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6~67,69~70.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早期以小动脉管内病理性改变为主,小动脉的口径狭窄,顺应性失调,血液粘稠度增高,血中的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钠、钾的指数上升而未造成心脑肾等内在脏器的损害。高血压病的早期治疗对控制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着深远的意义。临床上常长期口服药维持降压而产生依赖性和其它不良反应。笔者以蒙医理论为指导,用放血疗法治疗临界高血压病和缓进型高血压病,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总结病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治疗组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0版循环系统疾病的临界高血压、高血压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临界高血压数值为收缩压18.6KPa(140mmHg)至21.3Kpa(16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至12.7 Kpa、(95mmHg)。高血压病以等于或超出收缩压2I.3Kpa(160mmHg),舒张压12.7 Kpa、(95 mmHg)为标准,这两种高血压均未造成心脑肾的实质损害。
1.2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临床接受治疗的临界高血压、高血压病患者80例,均属门诊病人,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35—60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年,平均6.9土4.36岁,临界高血压病5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22例,有家族史者31例,检验结果TG(1.7—3.50)mmol/L,平均2.4土1.125 mmol/L,CHO(6.20一8.160) mmol/L,平均7.14土1.15 mmol/L,HDL—CHO(1.70—4. 20mmol/L),平均3.05土1.68 mmol/L,全血粘度高切4. 38—3.3,平均5.8士3.2,中切(I)4.82一7.28,中切(Ⅱ)6.10—8.26,低切9.20—16.82,血浆粘度2.51—4.42,全血还原粘度21—35.40,红细胞聚集指數2.12—4.15,脑电图、脑彩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供血不足现象。
2 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早期和临界高血压病人除了血压指数升高外,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病人容易忽略了持久高压导致的器质性改变。血压值收缩压18.6KPa、舒张压12.0KPa以上,不服用西药的降压药,病程2年以上,患者出现面部发红、头痛、头胀、颈部扳住感、流鼻血、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闷、四肢麻木、心悸、浮肿、口干、恶心、便秘多尿等,血脂三项、血流变测试、微量元素指数均不同程度升高。
3 治疗及观察方法
3.1 患者必备的条件:身体素质好,无贫血、哮喘、结核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皮肤病、心衰等合并症,年龄不易超过60岁。体弱、孕妇、分娩期、浮肿、神经衰弱、消化不良、流感患者禁用[1]。
3.2 术前准备:必须服用协日汤(中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 1周左右[2],分离生命血与病血后进行放血。否则会损害生命血。分离的病血散布于血管的远段和人体的浅表血管中,血色黑而粘稠度高。放血环境要求明亮而通风,不易太干燥,清洁卫生、安静。准备速效救心丸、云南白药及消毒好的纱布、胶布、绵花球、冰糖、开水等。
3.3 操作方法
让患者坐在椅上闭住双眼,用折叠多层的红布或柔软的毛巾压在颈部动脉上,毛巾的两头向下拉紧不能放松,慢慢拧卷,当放血部位的血管上出现凹沟时可找到穴位。选择卓责音索达拉、阿拉腾巴根、孟贡巴根的任何一种穴位,用75%的酒精或碘酒棉球消毒,严格消毒过的三棱针压在血管穴位上,医生用食指弹打放血针,静脉血立即可喷射出体外。放出的血液颜色从黑逐渐变为鲜红色,一般放血量在300一600ml之间。如出现血量少、有气味、放出的血中有黄色浊液时,停止进行本疗法。等生命血和病血完全分离情况下再采取放血。放血过程中详细观察放出血液的颜色和出血量,绝不能放出一滴生命血。每年选择春季或秋季放血1次,连续3年放血,一般5年之内不会出现血压明显升高。
4 护理
实施放血疗法要重视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这与放血疗效有直接关系。纠正异常现象:血不出,无病血,出血不止,伤口作肿,昏厥,术后生赫依等6种异常现象。如一旦出现晕针现象,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配合医师用沉香或檩香三味方燃烟熏治或饮红糖水或10%。50%葡萄糖对症处理。在饮食方面,禁用锐热性之品3~5d,应食用富含营养的清淡饮食及要多喝水在保护伤口方面,放血完毕伤口常规消毒,敷以消毒纱布,予以包扎。放血施治必须认真细致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以免发生异常现象。
5 治疗效果
5.1 血压疗效标准:有效:血压指数下降20-30mmHg,血粘度降低,血脂三项、电解质物减少,3个月之内不服用降压药血压未升高者;临床痊愈:血压指数下降30-40mmHg,症状完全消失,血脂三项、血液电解质物明显降低,不服降压药的情况下12个月以上不升高者;无效:疗法实施过程中未见病血,血压值和化验指数无改变者。
5.2 血液化验观察:在放血前1周、放血时、放血过后1周进行。
5.3 临床结果:有效 38例占47.5%,临床痊愈29例占36.2%,无效13例占16.3%,总有效率达83.7%,未出现任何副作用。
6 讨论
高血压病属蒙医“血热症”范畴。血液粘稠度直接影响血压升高,特别是粘度越高,血液流速减缓,心脏收缩力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减弱,造成血管外阻力增强。血脂升高,血管堵塞,血液沉积增多,血管内的压力也升高。蒙医理论认为血液正常时色浅颜红,浓度均匀,畅通无阻,灌注全身。血量而言,血多者盛热,血液干燥化稠,易发生高血压病、血管硬化、血栓形成、静脉炎等疾病。生命血指留在人体内的稀释后的血液,为供养之本。稀释后的人体血液中以上指标逐渐下降,对心脏和周围血管压力有显著缓解,循环过程有明显改善,血压值较长时间内不会升高。
蒙医放血疗法属蒙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具有经济、易行、副作用小、适应证广等特点,在蒙医临床中广泛应用。本法是以蒙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遵循蒙医“三根”“七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学说与“阴阳平衡”学说,对实症采用泻法,对热症采用清热降温,引病外除之治疗原则,达到协调三根,平衡阴阳,促进精华与糟粕的分离,下泻病血,驱逐脉病,改善气血循环,清热退烧、消肿止痛、去腐生新之作用的疗法[3]。所以蒙医放血疗法适用于血和协日引起的一切热性疾病。
放血疗法具有去除病因、通脉活血、止痛消肿、去腐生肌、清洁血管、调节气血循环的作用、并不被条件所限,但要有熟练的医技和护理配合。做好术前准备是放血疗法的必须做到的重要工作,向病人做好心理护理与解释工作以免紧张,体质虚弱、凝血机制不良不宜用此法,严格按要求备物。术中物品的准备正确熟练细致的护理操作以及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是配合放血疗法的关键。必须掌握放血原则、部位、适应证、禁忌证、病血的鉴别、注意器械与皮肤消毒、防止感染,手法稳准轻、不宜过猛。通过术后重视护理工作严密的病情观察,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是放血疗法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伊喜巴拉珠尔.甘露之泉[M].呼和浩特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400.
[2] 中蒙医研究所,著.月光医经[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24~26.
[3] 博·阿古拉.蒙医传统疗法大成[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6~6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