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教学理念被引入到了教学当中,传统的训导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学发展需要,更应该以学生作为中心,使得学生可以在多模态教学模式下进行学习,能够通过多模态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多模态的教学模式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就要提升学生们的多元识读能力,所以培养学生们的多元识读能力已经成为了信息化社会发展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多模态教学模态以及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等相关内容,对于提升现代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多元识读;教学改革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得到了应用,通过图像、声音、动作、颜色等元素和语言进行充分的融合形成了多模态的系统,其已经成为了现代交流中的主要方式。以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作为主要标志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对于英语教学的内容以及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并不只局限在语言符号的应用,同时可以将图像、声音、动作、颜色等模态符号当做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此种模态下就需要学生们具有多元的识读能力,能够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培养学生们的多元识读能力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教学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多模态教学和多元识读能力
多模态教学主要就是指交流的渠道以及媒介,传统的教学更多采取的是单模态(语言文字)方式,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在教学方面的途径以及意义表达呈现出了多模态的特点,各种方式(包括图形、画面、颜色、声音、手势、表情等)在教学中都有了很好的应用,能够对语言文字进行很好的补充。以多模态方式作为背景,十余位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家以及教育专家在1996年提出了“多元识读能力”的全新概念。
专家们认为传统以语言为中心的读写认知能力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要求,更要加强学生们的多元識读能力的培养。多元识读能力主要有语言识读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技术读写能力等。其中语言读写能力不但包括传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同时也要能够了解语言模态意义潜势的特点,并且在语言无法有效表达意义时通过其他模态进行配合。社会交际能力主要有批评读写能力、文化读写等等,学生需要形成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以及适应能力。技术读写能力主要就是指科技以及媒体的读写能力,学生们要具有现代化的媒体技术知识以及能力。多元识读能力可以分为“文化识读”以及“技术识读”两方面,学生们不但可以识读语篇信息,同时也能够对符号以及图像进行解释,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相应技术工具在信息环境中学习、工作以及交流。
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多元识读能力”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共同点都强调了在信息化社会学生们要具有创新使用信息通讯技术,利用不同模态形式进行批判性识读、理解并运用多媒体提供的信息的能力。
2 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建议
2.1 对于多模态意义解读能力的培养
对于多模态意义的理解需要具有相应的前提条件,就是可以明确不同方式(包括图形、画面、颜色、声音、手势、表情等)怎样相互的促进并且产生整体意义。正是由于整体意义是通过不同模式相互依存和互动所产生的,没有任何一个单一元素可以被单独的理解,所以对于多模态意义解读时只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在进行多模态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转变教学理念过程中也可从如下几方面提升学生对于多模态意义的解读:
第一,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出相应情景,对学生参与的情况给予必要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入到情景当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索多模态符号资源协同表达意义的方式以及内涵,能够体验到多模态意义构建的过程;
第二,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以及分析每种符号资源所表达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模态资源如何的相互依赖、利用互动来进行意义的构建,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确多模态意义;
第三,教师也可以利用“批判性框定”原则使得学生能够批判性思考不同因素(包括局部意义、整体意义、社会语境、预期受众、不同语篇形式、语言特征等)对于意义建构的影响,从而使得学生建立起多模态环境下的评判性识别能力。
2.2 对于多模态意义构建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多模态意义理解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得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多模态符号资源的构建意义,同时进行有效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多模态意义构建能力的培养。在提升学生多模态意义构建能力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多媒体资源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利用任务型的教学方法来使得学生利用多模态符号资源形成适合具体语境的意义,从而进行信息的传递。例如可布置学生进行PPT课件的制作和展示来体现其对课文的理解,利用制作PPT过程中的多模态信息技术(音频、音调、影像、动画等)协调应用提升构建能力;在阅读课中需要学生按照文字语篇进行图表的绘制;在口语课中学生可以遵照图片或者视频等素材进行口语的表达;在写作课中可以让学生进行电子小报等设计,要求学生作文要以具有图文以及声形的多媒体作品进行展示;进行视听说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对英语剧本的改编以及表演来更好的理解不同人物、不同行为方式、不同色彩、不同声音、不同场景等所表达的意义等等。通过这些创新的学习任务练习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多模态系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多元识读意识以及多元识读能力。
3 结语
多模态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应用到了现代大学教育当中,对于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多模态教学模式和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期望能够对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淼.多模态教学模式下高校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研究[J].语文学刊,2016(01):15-17.
[2]张琴芳,谢芙蓉.多模态教学模式下独立学院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2):18-19.
[3]郑梅.多模态教学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J].英语广场,2018(10):88-91.
[4]高丽华.多模态语境下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18-19.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多元识读;教学改革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得到了应用,通过图像、声音、动作、颜色等元素和语言进行充分的融合形成了多模态的系统,其已经成为了现代交流中的主要方式。以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作为主要标志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对于英语教学的内容以及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并不只局限在语言符号的应用,同时可以将图像、声音、动作、颜色等模态符号当做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此种模态下就需要学生们具有多元的识读能力,能够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培养学生们的多元识读能力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教学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多模态教学和多元识读能力
多模态教学主要就是指交流的渠道以及媒介,传统的教学更多采取的是单模态(语言文字)方式,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在教学方面的途径以及意义表达呈现出了多模态的特点,各种方式(包括图形、画面、颜色、声音、手势、表情等)在教学中都有了很好的应用,能够对语言文字进行很好的补充。以多模态方式作为背景,十余位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家以及教育专家在1996年提出了“多元识读能力”的全新概念。
专家们认为传统以语言为中心的读写认知能力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要求,更要加强学生们的多元識读能力的培养。多元识读能力主要有语言识读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技术读写能力等。其中语言读写能力不但包括传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同时也要能够了解语言模态意义潜势的特点,并且在语言无法有效表达意义时通过其他模态进行配合。社会交际能力主要有批评读写能力、文化读写等等,学生需要形成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以及适应能力。技术读写能力主要就是指科技以及媒体的读写能力,学生们要具有现代化的媒体技术知识以及能力。多元识读能力可以分为“文化识读”以及“技术识读”两方面,学生们不但可以识读语篇信息,同时也能够对符号以及图像进行解释,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相应技术工具在信息环境中学习、工作以及交流。
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多元识读能力”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共同点都强调了在信息化社会学生们要具有创新使用信息通讯技术,利用不同模态形式进行批判性识读、理解并运用多媒体提供的信息的能力。
2 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建议
2.1 对于多模态意义解读能力的培养
对于多模态意义的理解需要具有相应的前提条件,就是可以明确不同方式(包括图形、画面、颜色、声音、手势、表情等)怎样相互的促进并且产生整体意义。正是由于整体意义是通过不同模式相互依存和互动所产生的,没有任何一个单一元素可以被单独的理解,所以对于多模态意义解读时只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在进行多模态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转变教学理念过程中也可从如下几方面提升学生对于多模态意义的解读:
第一,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出相应情景,对学生参与的情况给予必要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入到情景当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索多模态符号资源协同表达意义的方式以及内涵,能够体验到多模态意义构建的过程;
第二,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以及分析每种符号资源所表达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模态资源如何的相互依赖、利用互动来进行意义的构建,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确多模态意义;
第三,教师也可以利用“批判性框定”原则使得学生能够批判性思考不同因素(包括局部意义、整体意义、社会语境、预期受众、不同语篇形式、语言特征等)对于意义建构的影响,从而使得学生建立起多模态环境下的评判性识别能力。
2.2 对于多模态意义构建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多模态意义理解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得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多模态符号资源的构建意义,同时进行有效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多模态意义构建能力的培养。在提升学生多模态意义构建能力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多媒体资源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利用任务型的教学方法来使得学生利用多模态符号资源形成适合具体语境的意义,从而进行信息的传递。例如可布置学生进行PPT课件的制作和展示来体现其对课文的理解,利用制作PPT过程中的多模态信息技术(音频、音调、影像、动画等)协调应用提升构建能力;在阅读课中需要学生按照文字语篇进行图表的绘制;在口语课中学生可以遵照图片或者视频等素材进行口语的表达;在写作课中可以让学生进行电子小报等设计,要求学生作文要以具有图文以及声形的多媒体作品进行展示;进行视听说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对英语剧本的改编以及表演来更好的理解不同人物、不同行为方式、不同色彩、不同声音、不同场景等所表达的意义等等。通过这些创新的学习任务练习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多模态系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多元识读意识以及多元识读能力。
3 结语
多模态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应用到了现代大学教育当中,对于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多模态教学模式和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期望能够对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淼.多模态教学模式下高校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研究[J].语文学刊,2016(01):15-17.
[2]张琴芳,谢芙蓉.多模态教学模式下独立学院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2):18-19.
[3]郑梅.多模态教学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J].英语广场,2018(10):88-91.
[4]高丽华.多模态语境下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