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猪养殖业的发展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市场肉制品的主要提供渠道。而猪疫病的爆发会对养猪业造成巨大冲击,给养殖户和社会都造成具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了常见的猪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的措施,希望能够有效的解决养猪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从而保障养殖户的切身收益。
[关键词]养殖;猪病;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TP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8-0384-01
1常见猪病及流行特点
1.1乙型脑炎
猪乙型脑炎病是一种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发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猪患病后多表现为体温升高、母猪流产、死胎以及公猪睾丸炎等病症。
1.2猪气喘病
“猪气喘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或“猪地方流行性肺炎”,它是由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其主要症状为气喘和咳嗽。
1.3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蓝耳病病毒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生猪感染病毒后,会出现高烧、呼吸急促与生殖性障碍等问题,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1.4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指猪的血性链球菌病与淋巴结脓肿。也属于传染病病种,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病可以在人和猪之间传染。其发病症状主要是关节炎、败血症等。
2常见猪病的预防
常见猪病的预防主要涉及三方面:消毒、喂养、疫苗接种。首先,要对猪的饲养环境进行消毒,对猪要进行定期的卫生检查,并对猪舍内使用的食槽和水槽也要进行消毒。其次,对于猪的喂养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并且根据生长阶段的不同以及季节的变化,要用不同的饲料进行搭配。尤其是夏天,天气比较炎热,剩菜剩饭极易发生变质,尽量避免让猪吃人类的剩菜剩饭。最后,在猪的养殖过程中,要按照兽医嘱咐定期对其进行疫苗接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抗生素类的药物尽量的不给猪接触,防止猪体内产生抗体。
3常见猪疾病的具体防治措施
3.1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治措施
3.1.1免疫接种
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免疫注射通常是在蚊虫出现之前,采用日本乙型脑炎弱毒疫苗,以2~3周的间隔接种数次,种猪群常在每年的3~4月进行。后备公母猪配种前再免疫接种1次,以后则按常规每年注射1次,以防母猪发生流产。
3.1.2隔离治疗
一旦发病,要及时诊断,与布鲁氏菌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等进行鉴别诊断。确诊养猪场内出现病猪后,立刻采取隔离措施,并对该养猪场采取全面消毒工作。如果发病时期为夏季,还应当做好灭蚊、灭蝇工作,切断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3.2猪气喘病防治措施
3.2.1培育和建SPF猪群
所谓SPF就是指无特定病原猪群。首先,仔猪要在严格消毒条件下进行剖腹取胎,然后在嚴格隔离条件下对仔猪进行人工哺乳,用新培育的无病健康母猪来替代原来的母猪,然后采取各种综合性措施,对猪舍加强净化,逐步使猪舍由疫舍转变为无气喘病的健康猪场,从而逐步建立无特定病原的猪群。
3.2.2高发季节预防性投药和抗生素治疗
在秋冬换季期间,猪气喘病高发阶段,此时可以通过预防性投药来阻止气喘病的发生。出生乳猪由于抗病能力较弱,可依次于2、7、21日龄的时候肌肉注射0.5mL长效土霉素。其他猪则每吨日粮添加400~800g土霉素碱拌料喂食。对于已经发病的猪,则在每吨日粮中添加林可霉素200g,接连喂食21d。并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10~20mg/(kg.bw),2次/d,接连注射5d。肌肉注射4%硼砂稀释液或0.25%普鲁卡因注射液,盐酸土霉素30~40mg/(kg.bw),1次/d,接连注射7d。
3.3蓝耳病防治措施
3.3.1科学应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
目前,市场中只有两种疫苗。一种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另一种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技术人员必须合理应用两种疫苗,提升生猪的抗病能力,减少生猪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3.3.2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生猪的健康检查,对已经发病的生猪,不可以使用疫苗,要及时隔离治疗,利用复方花青素+泰乐菌素+强力霉的方法开展治疗工作,保证可以根据病猪实际发病情况的分析,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提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治疗效率,减少生猪养殖业的损失。
3.4生猪养殖中链球菌病防治措施
3.4.1注重饲养管理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饲养方法,将检疫隔离制度落到实处,尽可能不要从外地引进猪只,有效切断生猪场外链球菌病传播途径。养殖人员要定期打扫猪圈,清理其中的粪便,保持猪圈内、外的干净,有效防止各类细菌的滋生,确保猪圈干燥,具有较好的通风换气条件,将消毒工作落到实处,定期给猪圈、用具、场地消毒,定期清除老鼠、苍蝇等。在消毒中,要用适量的高锰酸钾、双氧水溶液对各类设备进行消毒。养殖人员全方位动态观察生猪生长情况,合理搭配各类饲料,及时给生猪补给所需的营养成分,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菌药物,提高生猪抵抗力,有效预防感染猪链球菌病,确保生猪健康生长。一旦发现疫情,养殖人员要及时向当地的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反映情况,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4.2做好疫苗预防工作
在生猪养殖中,养殖人员每年都要以生猪免疫规程为基点,按时对生猪进行猪链球菌弱毒活菌苗接种,要结合猪链球菌病流行菌株,选择适宜的菌苗,提高疫苗接种效果。在疫苗接种中,30日龄、45日龄仔猪只需要接种1次,母猪每隔180d就要免疫1次,如果是怀孕母猪,产前15~20d,就需要免疫1次,而后备母猪配种前15~30d,要注射一次疫苗,其免疫期较长,可达到180d。需要注意的是:在疫苗注射前后10d,养殖人员不能给生猪饲喂、注射任何抗菌药物,避免降低免疫有效性。在猪链球菌病流行季节,养殖人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药物,有效预防猪链球菌病,比如,金毒素、土霉素。
3.4.3生猪养殖中链球菌病的治疗措施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一旦发现生猪患上链球菌病,要马上将其隔离,根据生猪患病情况,进行是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是败血症型、脑膜脑炎型,养殖人员可以对病猪进行药物治疗,服用适量的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也可以使用青霉素、磺胺嘧啶钠等药物。如果属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养殖人员一定在病猪脓肿成熟之后,马上切开,将其中的脓汁彻底清除干净,并涂上适量的红霉素软膏。如果是关节炎型,养殖人员要同时给病猪使用抗风湿与抗菌素,比如,头孢噻呋、庆大霉素。对于病死猪来说,养殖人员必须进行合理的无害化处理,比如,深埋、焚烧,防止各类细菌滋生,降低猪链球菌病发生率。
结束语
总之,这些患有疾病的猪流入市场中,还会引发非常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甚至能够危及生命。所以,对于常见猪疾病预防及治疗的探析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养殖户必须加强对基层养猪场工作人员在猪疾病防治方面的培训,能防则防,不能防就及时救治,把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李晓江.农村养猪常见猪疾病预防及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01):95-96.
[关键词]养殖;猪病;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TP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8-0384-01
1常见猪病及流行特点
1.1乙型脑炎
猪乙型脑炎病是一种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发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猪患病后多表现为体温升高、母猪流产、死胎以及公猪睾丸炎等病症。
1.2猪气喘病
“猪气喘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或“猪地方流行性肺炎”,它是由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其主要症状为气喘和咳嗽。
1.3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蓝耳病病毒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生猪感染病毒后,会出现高烧、呼吸急促与生殖性障碍等问题,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1.4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指猪的血性链球菌病与淋巴结脓肿。也属于传染病病种,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病可以在人和猪之间传染。其发病症状主要是关节炎、败血症等。
2常见猪病的预防
常见猪病的预防主要涉及三方面:消毒、喂养、疫苗接种。首先,要对猪的饲养环境进行消毒,对猪要进行定期的卫生检查,并对猪舍内使用的食槽和水槽也要进行消毒。其次,对于猪的喂养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并且根据生长阶段的不同以及季节的变化,要用不同的饲料进行搭配。尤其是夏天,天气比较炎热,剩菜剩饭极易发生变质,尽量避免让猪吃人类的剩菜剩饭。最后,在猪的养殖过程中,要按照兽医嘱咐定期对其进行疫苗接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抗生素类的药物尽量的不给猪接触,防止猪体内产生抗体。
3常见猪疾病的具体防治措施
3.1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治措施
3.1.1免疫接种
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免疫注射通常是在蚊虫出现之前,采用日本乙型脑炎弱毒疫苗,以2~3周的间隔接种数次,种猪群常在每年的3~4月进行。后备公母猪配种前再免疫接种1次,以后则按常规每年注射1次,以防母猪发生流产。
3.1.2隔离治疗
一旦发病,要及时诊断,与布鲁氏菌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等进行鉴别诊断。确诊养猪场内出现病猪后,立刻采取隔离措施,并对该养猪场采取全面消毒工作。如果发病时期为夏季,还应当做好灭蚊、灭蝇工作,切断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3.2猪气喘病防治措施
3.2.1培育和建SPF猪群
所谓SPF就是指无特定病原猪群。首先,仔猪要在严格消毒条件下进行剖腹取胎,然后在嚴格隔离条件下对仔猪进行人工哺乳,用新培育的无病健康母猪来替代原来的母猪,然后采取各种综合性措施,对猪舍加强净化,逐步使猪舍由疫舍转变为无气喘病的健康猪场,从而逐步建立无特定病原的猪群。
3.2.2高发季节预防性投药和抗生素治疗
在秋冬换季期间,猪气喘病高发阶段,此时可以通过预防性投药来阻止气喘病的发生。出生乳猪由于抗病能力较弱,可依次于2、7、21日龄的时候肌肉注射0.5mL长效土霉素。其他猪则每吨日粮添加400~800g土霉素碱拌料喂食。对于已经发病的猪,则在每吨日粮中添加林可霉素200g,接连喂食21d。并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10~20mg/(kg.bw),2次/d,接连注射5d。肌肉注射4%硼砂稀释液或0.25%普鲁卡因注射液,盐酸土霉素30~40mg/(kg.bw),1次/d,接连注射7d。
3.3蓝耳病防治措施
3.3.1科学应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
目前,市场中只有两种疫苗。一种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另一种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技术人员必须合理应用两种疫苗,提升生猪的抗病能力,减少生猪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3.3.2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生猪的健康检查,对已经发病的生猪,不可以使用疫苗,要及时隔离治疗,利用复方花青素+泰乐菌素+强力霉的方法开展治疗工作,保证可以根据病猪实际发病情况的分析,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提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治疗效率,减少生猪养殖业的损失。
3.4生猪养殖中链球菌病防治措施
3.4.1注重饲养管理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饲养方法,将检疫隔离制度落到实处,尽可能不要从外地引进猪只,有效切断生猪场外链球菌病传播途径。养殖人员要定期打扫猪圈,清理其中的粪便,保持猪圈内、外的干净,有效防止各类细菌的滋生,确保猪圈干燥,具有较好的通风换气条件,将消毒工作落到实处,定期给猪圈、用具、场地消毒,定期清除老鼠、苍蝇等。在消毒中,要用适量的高锰酸钾、双氧水溶液对各类设备进行消毒。养殖人员全方位动态观察生猪生长情况,合理搭配各类饲料,及时给生猪补给所需的营养成分,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菌药物,提高生猪抵抗力,有效预防感染猪链球菌病,确保生猪健康生长。一旦发现疫情,养殖人员要及时向当地的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反映情况,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4.2做好疫苗预防工作
在生猪养殖中,养殖人员每年都要以生猪免疫规程为基点,按时对生猪进行猪链球菌弱毒活菌苗接种,要结合猪链球菌病流行菌株,选择适宜的菌苗,提高疫苗接种效果。在疫苗接种中,30日龄、45日龄仔猪只需要接种1次,母猪每隔180d就要免疫1次,如果是怀孕母猪,产前15~20d,就需要免疫1次,而后备母猪配种前15~30d,要注射一次疫苗,其免疫期较长,可达到180d。需要注意的是:在疫苗注射前后10d,养殖人员不能给生猪饲喂、注射任何抗菌药物,避免降低免疫有效性。在猪链球菌病流行季节,养殖人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药物,有效预防猪链球菌病,比如,金毒素、土霉素。
3.4.3生猪养殖中链球菌病的治疗措施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一旦发现生猪患上链球菌病,要马上将其隔离,根据生猪患病情况,进行是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是败血症型、脑膜脑炎型,养殖人员可以对病猪进行药物治疗,服用适量的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也可以使用青霉素、磺胺嘧啶钠等药物。如果属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养殖人员一定在病猪脓肿成熟之后,马上切开,将其中的脓汁彻底清除干净,并涂上适量的红霉素软膏。如果是关节炎型,养殖人员要同时给病猪使用抗风湿与抗菌素,比如,头孢噻呋、庆大霉素。对于病死猪来说,养殖人员必须进行合理的无害化处理,比如,深埋、焚烧,防止各类细菌滋生,降低猪链球菌病发生率。
结束语
总之,这些患有疾病的猪流入市场中,还会引发非常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甚至能够危及生命。所以,对于常见猪疾病预防及治疗的探析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养殖户必须加强对基层养猪场工作人员在猪疾病防治方面的培训,能防则防,不能防就及时救治,把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李晓江.农村养猪常见猪疾病预防及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0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