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英雄张学良的晚年生活曾一度牵挂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晚年的张学良曾坦言说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但老人最终抱憾辞世。一位中国人心目中如此爱国的英雄,在他的晚年为何未能实现回祖国大陆探亲的夙愿?这不仅是张学良老人一生的遗憾,也是海峡两岸同胞的最大遗憾!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史资料,试对这一历史作一客观的评价。
张学良与邓朴方在美会面
2000年9月26日上午,位于夏威夷附近一片碧蓝大海边上的希尔顿酒店——15层一间普通居所里,张学良迎来了一群来自祖国北京的特殊客人。当张学良坐着轮椅从房间里迎出来时,他发现为首者也坐着一架轮椅,坐在上面的就是已故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的长子邓朴方。
在此之前,张学良已在夏威夷知道邓朴方将来探望的消息,也知道在“文革”中下肢截瘫的邓朴方作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此次是率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到美国各地进行巡回演出的。那天上午,邓朴方带着几位残疾小演员来探望他心仪已久的张学良。
邓朴方知道他父亲邓小平在世时,曾对面前这位传奇式的爱国将领充满着深深的敬意。所以,当邓朴方见到轮椅上年逾百岁的张学良时,紧紧握住老人的手说:“您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大家都很敬仰和怀念您!”张学良见到邓朴方,很自然联想起邓小平生前对他的诸多关切。
虽然这一次邓朴方与张学良的接触时间短暂,可是张学良和邓朴方都遂了多年之愿。对张学良来说,他在有生之年虽没能与邓小平见面,可在美国见到他的儿子邓朴方,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吕正操赴美,邓颖超致信
1991年3月10日,当张学良和夫人从台北桃园机场踏上飞美探亲之途的消息传到北京时,中共中央对标志着这位著名爱国将领已有真正恢复自由的访美之旅格外重视。中共中央书记处特别注意到张学良在台北机场登机前对中外记者的谈话中,曾公开表示有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向。邓小平同志得知后,特别打电话给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国家主席杨尚昆,表示说:“你们应该开个会呀,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并对如何迎接张学良的归来作了较为详细的指示。
为了欢迎张学良归来,江泽民亲自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台办、国台办和中央统战部等部委的负责同志。在会上他传达了邓小平的电话指示,并且对如何在张学良访美期间做好对这位重要统战人物归来的事宜,作出了进一步安排部署。根据邓小平和江泽民的相关指示,中共中央有关部门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其中作了四项重要的安排:一是当年6月在北京为张学良举办91岁寿庆活动:二是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三是派人去沈阳修葺张氏大帅府和大帅陵,为张学良归来后赴辽宁抚顺安葬其父张作霖的遗骸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四是派出一位中央副部级以上的党内负责同志,亲自赴美国旧金山转达中共中央对于张学良的欢迎之意,此人并具体负责对张学良归来的一切事务性安排。
前三项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但是,究竟派什么人亲赴美国迎接张学良归来,中央在人选问题上遇到了困难。当时中央提出的副部级人选共有五六位之多,其中特别考虑到张学良从前在东北军的旧部,如前铁道部部长郭维城、军委负责人万毅、全国政协前副主席吕正操等人,他们都是我党内的老同志,也都和张学良将军有过特殊的战斗情谊。后经中央书记处的多次讨论,最后确定此任由吕正操同志赴美迎张。
吕正操出使美国的主要理由是,他是张学良的故乡海城人,早年吕正操在东三省讲武堂读书时,张学良又是他的老师。吕正操又是“西安事变”的直接参加者,他与张学良有着至深的私人感情。中央特别考虑到吕正操与所有拟定人选不同的是,他当时虽然已经从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位置退了下来,但他是几位人选中地位最高的一位(享受副总理待遇)。在中央确定吕正操前往美国迎接张学良以后,邓颖超同志在中南海两花厅寓所接见了他。
这是因为此前邓颖超根据中共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意见,已以私人的名义亲笔为张学良写了一一封欢迎信。在当时由于邓大姐尚不知道赴美欢迎张学良的中共代表究竟是谁,所以,她在那封信上对赴美中共代表的人名暂空。她写给张学良的信全文如下:
汉卿先生如晤: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教十年海天遥隔,想望之情,历久弥浓。恩来生前每念及先生,辄慨叹怆然。今先生身体安泰,诸事顺遂,而有兴做万里之游,故人闻之,深以为慰,
先生阔别家乡多年,亲朋故旧均翘首以盼,难尽其言。所幸近年来两岸藩篱渐撤,往来日增。又值冬去春来,天气和暖,正宜作故国之游。今颖超受邓小平先生委托,愿以至诚,邀请先生伉俪在方便之时回访大陆。看看家乡故土,或扫墓、或省亲、或观光、或叙旧、或定居。兹特介绍本党专使××同志趋前拜谒,面陈一切事宜。望先生以尊意示之,以便妥为安排。
问候您的夫人赵女士。
即颂春祺!
邓颖超
一九九一年五月二十日
吕正操等人奉中共中央之命,于5月23日从北京启程出发。他们一行五人直飞旧金山以后,才发现晚来了一步。原来张学良已到纽约。
收到邓颖超的亲笔信后,尽管张学良坦率地向吕正操表示他不能马上返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思,但仍然亲自执笔给邓颖超同志写了一封回信。从这封信里不难看出张学良虽心里矛盾重重,但希望归返故乡之心却依然那么强烈。他在信中写道:
周夫人颖超大姐惠鉴:
吕正操来美交下尊札,无限欣快,又转达中枢诸公对良之深厚关怀,实深感戴。良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
敬请吕正操代向中枢诸公致敬。
肃此敬颂夏安
张学良顿首再拜
六月二日
张学良在纽约出席旅美华人为他举行的寿庆活动后不久,即与夫人赵一荻于1991年6月27日经夏威夷飞回台湾。并没有像他刚从台北出来时在机场上对记者说的那样爽然:“我不排除到东北的可能性。大陆是我的老家,我当然愿望回去。”而是原路回到了他在台北郊区的寓所。继续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众说不一的猜测
张学良为什么已有回国之机,却又不肯返回祖国大陆?各种有关他晚年不回大陆的传说和猜测很多,其中引人注目迄今又众说不一的有如下几种——
说法一,张氏伉俪因病不回东北:根据笔者多年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认定,张学良在晚年确曾染患过多种疾病。从张学良被蒋介石幽禁时起,直到1990年他真正获得了人身自由,漫长的岁月里他先后患过几次重病。
1993年,当大陆和东南亚地区 的媒体纷纷发文猜测张学良为什么不回祖国大陆时,海外报刊的主要关注焦点大多都在张学良是“因病”不能实现夙愿上。其中一家有影响的华文报纸公开说:“近几年来,张学良要返回东北老家探亲的消息不少。然而,物换星移,时间流淌,至今仍未见张学良回大陆的归途。有的估计:张学良毕竟是年至93岁高龄的耄耋,可能身体欠佳,行动不便。有的猜测:张学良有过不参与政治的表示,可能是避政冶之嫌,一再推迟赴大陆的行程。但是事实上这几种猜测都缺少根据。”
据当时刚刚赴台湾而拜张学良的东北大学校长说:“张学良仍然很想回大陆看看。尤其是对东北老家总是一往情深。但他近期不能回大陆,其中之原因,既不是有人说的身体欠佳,也不是有人猜测的张学良有意回避政治的顾虑。最主要的原因是,跟随他60多年的夫人赵一荻有病在身。总不能在夫人患病的时候自己一人去大陆,此乃人之常情。张学良与赵女士相濡以沫一生,形影不离。张学良想回大陆看看,肯定是希望偕夫人一起启程。”
至于他夫人赵一荻女士,因患病而不希望回大陆倒是实情。赵四的病情要比张学良重得多。她早在1946年由大陆入台后不久,即先后罹患了严重的肺癌、红斑狼疮等疾病。但是,赵四小姐的病都在宋美龄的直接过问下,接连在台湾治愈了。特别是她左肺因癌变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进行彻底切除根治以后,到晚年基本维持现状,并没有重大改变。至于她随张学良去夏威夷定居后,身体状况日渐下降,也是不争之事实。特别是到1996年以后,赵一荻在檀香山因病人院更是家常便饭。但是所有这一切,均不是张学良夫妇不能回祖国大陆探亲的真正原因。
说法二,因日本天皇访华不想回国:1992年9月,台湾和香港许多报刊都发表了《张学良近期回乡探亲》的消息。有一些报刊甚至以亲自采访张学良后的《访问记》来证实,张氏确有回乡祭扫的真诚准备。可是,这些消息发出后,虽然台湾和东南亚各报刊纷纷转载,甚至祖国大陆几家有影响的传媒也深信张学良必回无疑。因为这些消息的来源看来相当可信,也符合张学良多年来期望返回大陆的急迫心愿,且又是经过台湾记者亲自采访张学良本人以后发布的信息,因此可信度非常高。然而,1992年的秋天眨眼之间就过去了,张学良非但在当年9月没有返回祖国东北,而且到了1993年春天,他也没有回乡探亲的行动。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不久后他竟然再次带着夫人赵一荻飞往大洋彼岸的美国,作了长期定居国外的准备。这其中的内幕究竟如何?海外报界对张学良并没有如期实现自己的归乡之诺,再次发出了种种奇谈怪论,各种望风捕影的猜测也随之而来。其中最让人吃惊的解释,则是张学良因为返回东北的时机与日本天皇访华时间相碰,而不得不放弃了他筹划多时的回乡计划,事实果然如此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1992年9月张学良原定回国的时间,确实与后来新华社宣布的日本天皇明仁的访华日程相碰。这是一个事实。海外媒体的解释说,日本天皇宣布当年10月赴北京访问,此时恰好张学良就在国内。而日本人在历史上与爱国心重的张学良素有宿仇旧恨。当年日本关东军不但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了他的父亲张作霖,而且随后又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夺取了张氏家族在东北三省惨淡经营几十年的半壁江山。
所以,张学良不希望在他回乡探亲的时候,与日本天皇明仁同时出现在祖国大陆的土地上。由于张学良仇恨日本,所以他才断然取消了当年返回祖国东北的计划,使一个美好的归乡之梦再次胎死腹中。
事实上这同样是不值一驳的猜测而已。对于张学良来说,日本天皇的访华绝不会构成他回国的阻碍。其原因是,他在1992年秋天准备回东北故乡为亡父祭扫陵墓,并且事前就拟定了一个周到的归乡计划。这个时候,他在当年9月初就获悉了新华社自大陆发表的有关日本天皇明仁在同年10月访华的消息。后来,张学良改变他的回乡计划时,不知又是哪位善于推测时事的台湾记者,将张氏不能在当年秋天回东北探亲的原因,全然归结为日本天皇明仁的访华日程上。这其实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说法三,赵四小姐阻拦少帅归乡:凡是在美国和台湾顷见赵一荻本人的人,都了解赵一荻在张少帅身边至关重要的特殊地位。甚至这位红颜知己说的每句话,都可能左右张学良这位近代历史人物的重要行动。这当然都是客观事实。
毋庸讳言,赵一荻在台湾和夏威夷期间,都曾公开或私下流露出她不希望张学良回大陆的意思。有些话甚至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她上述心态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让张学良改变主意和动摇归乡信念的消极作用。持这种观点的人举证说:在台湾期间,即便与张学良私交甚好的台湾“新闻局”处长郭冠英、《联合报》资深记者周玉寇等可以随便接近张学良的人,想对这位世纪老人进行电视采访的时候,也一定要事先得到赵一荻的首肯,方可实现。这就更不要说张少帅的重大回乡探亲计划了,他们认为一切都因为中间有赵一荻作梗,才使张氏的回乡计划不能如期实现。这些说法当然也不是空穴来风。但是,把张学良临死前始终不能回东北的责任都强加在赵一荻身上,也未免有失公正。
赵一荻之所以多次公开表示不希望张学良回到大陆,并非如外界所非议的她对家乡和祖国没有感情。恰恰相反,赵一荻对祖国和故乡的情结之深,绝不逊于少帅。她平时偶尔流露出不希望张学良回大陆的只言片语,有些话确属实情,如:“他(指张学良)现在连走路都要坐轮椅,还能乘飞机长途旅行吗?”有些话则是因为她和少帅当时所处的客观环境,才不得不那样说。特别是她在台湾时公开表示张学良不想回大陆等语,极可能都是为当时政治局势所左右。
大陆不可望兮,只有痛哭
上述种种说法都无法正确解释为何张学良在人生暮年不能如愿返回祖国大陆,到东北故乡去探亲访友。那么,张学良究竟是什么原因在台湾、美国都不能实现他的毕生夙愿呢?
他不能回到大陆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政治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位一生热爱祖国、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台独的民族英雄身上。
自1936年张学良在西安发动震惊中外的兵变时起,他就与中国共产党结下了深厚友谊。从近年不断挖掘的珍贵史料和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重要人物的书信中,不难看出张学良在从中国政治舞台上淡出前后,曾与中共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即便他身陷囹圄,与世隔绝后,周恩来仍然通过秘密渠道与张学良有书函往来。所以,当张学良1990年一旦恢复自由,他面对海外媒体就数次表露出对中共领导人,特别是对周恩来的敬慕之情。邓颖超病殁时他又专电叮嘱北京友人,代他和赵四小姐为故世的邓颖超送上一只花环。以示哀悼。张学良这样不加掩饰地表露感情,充分说明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与心仪。
至于他对养育他的祖国和东北故里的深情,更是从他恢复自由后的多次公开谈话中一览无余。
既然张学良对中国共产党如此深情,既然他对故乡怀有那么深厚的感情,那么,他到晚年有了人身自由以后,为什么不能实现归国心愿,而要远渡大洋彼岸呢?最后落得个灵归异国的终生之憾?
得出的结论是:张学良至死不能回到他心仪多年的祖国和故乡的原因,就在于当时正在台湾执政的国民党右派人士给予他的精神打压过于沉重,特别是表面上以张学良基督教友自居而实则是台独分子的李登辉从中制造障碍所致。
张学良与邓朴方在美会面
2000年9月26日上午,位于夏威夷附近一片碧蓝大海边上的希尔顿酒店——15层一间普通居所里,张学良迎来了一群来自祖国北京的特殊客人。当张学良坐着轮椅从房间里迎出来时,他发现为首者也坐着一架轮椅,坐在上面的就是已故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的长子邓朴方。
在此之前,张学良已在夏威夷知道邓朴方将来探望的消息,也知道在“文革”中下肢截瘫的邓朴方作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此次是率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到美国各地进行巡回演出的。那天上午,邓朴方带着几位残疾小演员来探望他心仪已久的张学良。
邓朴方知道他父亲邓小平在世时,曾对面前这位传奇式的爱国将领充满着深深的敬意。所以,当邓朴方见到轮椅上年逾百岁的张学良时,紧紧握住老人的手说:“您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大家都很敬仰和怀念您!”张学良见到邓朴方,很自然联想起邓小平生前对他的诸多关切。
虽然这一次邓朴方与张学良的接触时间短暂,可是张学良和邓朴方都遂了多年之愿。对张学良来说,他在有生之年虽没能与邓小平见面,可在美国见到他的儿子邓朴方,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吕正操赴美,邓颖超致信
1991年3月10日,当张学良和夫人从台北桃园机场踏上飞美探亲之途的消息传到北京时,中共中央对标志着这位著名爱国将领已有真正恢复自由的访美之旅格外重视。中共中央书记处特别注意到张学良在台北机场登机前对中外记者的谈话中,曾公开表示有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向。邓小平同志得知后,特别打电话给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国家主席杨尚昆,表示说:“你们应该开个会呀,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并对如何迎接张学良的归来作了较为详细的指示。
为了欢迎张学良归来,江泽民亲自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台办、国台办和中央统战部等部委的负责同志。在会上他传达了邓小平的电话指示,并且对如何在张学良访美期间做好对这位重要统战人物归来的事宜,作出了进一步安排部署。根据邓小平和江泽民的相关指示,中共中央有关部门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其中作了四项重要的安排:一是当年6月在北京为张学良举办91岁寿庆活动:二是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三是派人去沈阳修葺张氏大帅府和大帅陵,为张学良归来后赴辽宁抚顺安葬其父张作霖的遗骸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四是派出一位中央副部级以上的党内负责同志,亲自赴美国旧金山转达中共中央对于张学良的欢迎之意,此人并具体负责对张学良归来的一切事务性安排。
前三项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但是,究竟派什么人亲赴美国迎接张学良归来,中央在人选问题上遇到了困难。当时中央提出的副部级人选共有五六位之多,其中特别考虑到张学良从前在东北军的旧部,如前铁道部部长郭维城、军委负责人万毅、全国政协前副主席吕正操等人,他们都是我党内的老同志,也都和张学良将军有过特殊的战斗情谊。后经中央书记处的多次讨论,最后确定此任由吕正操同志赴美迎张。
吕正操出使美国的主要理由是,他是张学良的故乡海城人,早年吕正操在东三省讲武堂读书时,张学良又是他的老师。吕正操又是“西安事变”的直接参加者,他与张学良有着至深的私人感情。中央特别考虑到吕正操与所有拟定人选不同的是,他当时虽然已经从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位置退了下来,但他是几位人选中地位最高的一位(享受副总理待遇)。在中央确定吕正操前往美国迎接张学良以后,邓颖超同志在中南海两花厅寓所接见了他。
这是因为此前邓颖超根据中共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意见,已以私人的名义亲笔为张学良写了一一封欢迎信。在当时由于邓大姐尚不知道赴美欢迎张学良的中共代表究竟是谁,所以,她在那封信上对赴美中共代表的人名暂空。她写给张学良的信全文如下:
汉卿先生如晤: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教十年海天遥隔,想望之情,历久弥浓。恩来生前每念及先生,辄慨叹怆然。今先生身体安泰,诸事顺遂,而有兴做万里之游,故人闻之,深以为慰,
先生阔别家乡多年,亲朋故旧均翘首以盼,难尽其言。所幸近年来两岸藩篱渐撤,往来日增。又值冬去春来,天气和暖,正宜作故国之游。今颖超受邓小平先生委托,愿以至诚,邀请先生伉俪在方便之时回访大陆。看看家乡故土,或扫墓、或省亲、或观光、或叙旧、或定居。兹特介绍本党专使××同志趋前拜谒,面陈一切事宜。望先生以尊意示之,以便妥为安排。
问候您的夫人赵女士。
即颂春祺!
邓颖超
一九九一年五月二十日
吕正操等人奉中共中央之命,于5月23日从北京启程出发。他们一行五人直飞旧金山以后,才发现晚来了一步。原来张学良已到纽约。
收到邓颖超的亲笔信后,尽管张学良坦率地向吕正操表示他不能马上返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思,但仍然亲自执笔给邓颖超同志写了一封回信。从这封信里不难看出张学良虽心里矛盾重重,但希望归返故乡之心却依然那么强烈。他在信中写道:
周夫人颖超大姐惠鉴:
吕正操来美交下尊札,无限欣快,又转达中枢诸公对良之深厚关怀,实深感戴。良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
敬请吕正操代向中枢诸公致敬。
肃此敬颂夏安
张学良顿首再拜
六月二日
张学良在纽约出席旅美华人为他举行的寿庆活动后不久,即与夫人赵一荻于1991年6月27日经夏威夷飞回台湾。并没有像他刚从台北出来时在机场上对记者说的那样爽然:“我不排除到东北的可能性。大陆是我的老家,我当然愿望回去。”而是原路回到了他在台北郊区的寓所。继续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众说不一的猜测
张学良为什么已有回国之机,却又不肯返回祖国大陆?各种有关他晚年不回大陆的传说和猜测很多,其中引人注目迄今又众说不一的有如下几种——
说法一,张氏伉俪因病不回东北:根据笔者多年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认定,张学良在晚年确曾染患过多种疾病。从张学良被蒋介石幽禁时起,直到1990年他真正获得了人身自由,漫长的岁月里他先后患过几次重病。
1993年,当大陆和东南亚地区 的媒体纷纷发文猜测张学良为什么不回祖国大陆时,海外报刊的主要关注焦点大多都在张学良是“因病”不能实现夙愿上。其中一家有影响的华文报纸公开说:“近几年来,张学良要返回东北老家探亲的消息不少。然而,物换星移,时间流淌,至今仍未见张学良回大陆的归途。有的估计:张学良毕竟是年至93岁高龄的耄耋,可能身体欠佳,行动不便。有的猜测:张学良有过不参与政治的表示,可能是避政冶之嫌,一再推迟赴大陆的行程。但是事实上这几种猜测都缺少根据。”
据当时刚刚赴台湾而拜张学良的东北大学校长说:“张学良仍然很想回大陆看看。尤其是对东北老家总是一往情深。但他近期不能回大陆,其中之原因,既不是有人说的身体欠佳,也不是有人猜测的张学良有意回避政治的顾虑。最主要的原因是,跟随他60多年的夫人赵一荻有病在身。总不能在夫人患病的时候自己一人去大陆,此乃人之常情。张学良与赵女士相濡以沫一生,形影不离。张学良想回大陆看看,肯定是希望偕夫人一起启程。”
至于他夫人赵一荻女士,因患病而不希望回大陆倒是实情。赵四的病情要比张学良重得多。她早在1946年由大陆入台后不久,即先后罹患了严重的肺癌、红斑狼疮等疾病。但是,赵四小姐的病都在宋美龄的直接过问下,接连在台湾治愈了。特别是她左肺因癌变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进行彻底切除根治以后,到晚年基本维持现状,并没有重大改变。至于她随张学良去夏威夷定居后,身体状况日渐下降,也是不争之事实。特别是到1996年以后,赵一荻在檀香山因病人院更是家常便饭。但是所有这一切,均不是张学良夫妇不能回祖国大陆探亲的真正原因。
说法二,因日本天皇访华不想回国:1992年9月,台湾和香港许多报刊都发表了《张学良近期回乡探亲》的消息。有一些报刊甚至以亲自采访张学良后的《访问记》来证实,张氏确有回乡祭扫的真诚准备。可是,这些消息发出后,虽然台湾和东南亚各报刊纷纷转载,甚至祖国大陆几家有影响的传媒也深信张学良必回无疑。因为这些消息的来源看来相当可信,也符合张学良多年来期望返回大陆的急迫心愿,且又是经过台湾记者亲自采访张学良本人以后发布的信息,因此可信度非常高。然而,1992年的秋天眨眼之间就过去了,张学良非但在当年9月没有返回祖国东北,而且到了1993年春天,他也没有回乡探亲的行动。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不久后他竟然再次带着夫人赵一荻飞往大洋彼岸的美国,作了长期定居国外的准备。这其中的内幕究竟如何?海外报界对张学良并没有如期实现自己的归乡之诺,再次发出了种种奇谈怪论,各种望风捕影的猜测也随之而来。其中最让人吃惊的解释,则是张学良因为返回东北的时机与日本天皇访华时间相碰,而不得不放弃了他筹划多时的回乡计划,事实果然如此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1992年9月张学良原定回国的时间,确实与后来新华社宣布的日本天皇明仁的访华日程相碰。这是一个事实。海外媒体的解释说,日本天皇宣布当年10月赴北京访问,此时恰好张学良就在国内。而日本人在历史上与爱国心重的张学良素有宿仇旧恨。当年日本关东军不但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了他的父亲张作霖,而且随后又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夺取了张氏家族在东北三省惨淡经营几十年的半壁江山。
所以,张学良不希望在他回乡探亲的时候,与日本天皇明仁同时出现在祖国大陆的土地上。由于张学良仇恨日本,所以他才断然取消了当年返回祖国东北的计划,使一个美好的归乡之梦再次胎死腹中。
事实上这同样是不值一驳的猜测而已。对于张学良来说,日本天皇的访华绝不会构成他回国的阻碍。其原因是,他在1992年秋天准备回东北故乡为亡父祭扫陵墓,并且事前就拟定了一个周到的归乡计划。这个时候,他在当年9月初就获悉了新华社自大陆发表的有关日本天皇明仁在同年10月访华的消息。后来,张学良改变他的回乡计划时,不知又是哪位善于推测时事的台湾记者,将张氏不能在当年秋天回东北探亲的原因,全然归结为日本天皇明仁的访华日程上。这其实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说法三,赵四小姐阻拦少帅归乡:凡是在美国和台湾顷见赵一荻本人的人,都了解赵一荻在张少帅身边至关重要的特殊地位。甚至这位红颜知己说的每句话,都可能左右张学良这位近代历史人物的重要行动。这当然都是客观事实。
毋庸讳言,赵一荻在台湾和夏威夷期间,都曾公开或私下流露出她不希望张学良回大陆的意思。有些话甚至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她上述心态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让张学良改变主意和动摇归乡信念的消极作用。持这种观点的人举证说:在台湾期间,即便与张学良私交甚好的台湾“新闻局”处长郭冠英、《联合报》资深记者周玉寇等可以随便接近张学良的人,想对这位世纪老人进行电视采访的时候,也一定要事先得到赵一荻的首肯,方可实现。这就更不要说张少帅的重大回乡探亲计划了,他们认为一切都因为中间有赵一荻作梗,才使张氏的回乡计划不能如期实现。这些说法当然也不是空穴来风。但是,把张学良临死前始终不能回东北的责任都强加在赵一荻身上,也未免有失公正。
赵一荻之所以多次公开表示不希望张学良回到大陆,并非如外界所非议的她对家乡和祖国没有感情。恰恰相反,赵一荻对祖国和故乡的情结之深,绝不逊于少帅。她平时偶尔流露出不希望张学良回大陆的只言片语,有些话确属实情,如:“他(指张学良)现在连走路都要坐轮椅,还能乘飞机长途旅行吗?”有些话则是因为她和少帅当时所处的客观环境,才不得不那样说。特别是她在台湾时公开表示张学良不想回大陆等语,极可能都是为当时政治局势所左右。
大陆不可望兮,只有痛哭
上述种种说法都无法正确解释为何张学良在人生暮年不能如愿返回祖国大陆,到东北故乡去探亲访友。那么,张学良究竟是什么原因在台湾、美国都不能实现他的毕生夙愿呢?
他不能回到大陆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政治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位一生热爱祖国、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台独的民族英雄身上。
自1936年张学良在西安发动震惊中外的兵变时起,他就与中国共产党结下了深厚友谊。从近年不断挖掘的珍贵史料和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重要人物的书信中,不难看出张学良在从中国政治舞台上淡出前后,曾与中共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即便他身陷囹圄,与世隔绝后,周恩来仍然通过秘密渠道与张学良有书函往来。所以,当张学良1990年一旦恢复自由,他面对海外媒体就数次表露出对中共领导人,特别是对周恩来的敬慕之情。邓颖超病殁时他又专电叮嘱北京友人,代他和赵四小姐为故世的邓颖超送上一只花环。以示哀悼。张学良这样不加掩饰地表露感情,充分说明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与心仪。
至于他对养育他的祖国和东北故里的深情,更是从他恢复自由后的多次公开谈话中一览无余。
既然张学良对中国共产党如此深情,既然他对故乡怀有那么深厚的感情,那么,他到晚年有了人身自由以后,为什么不能实现归国心愿,而要远渡大洋彼岸呢?最后落得个灵归异国的终生之憾?
得出的结论是:张学良至死不能回到他心仪多年的祖国和故乡的原因,就在于当时正在台湾执政的国民党右派人士给予他的精神打压过于沉重,特别是表面上以张学良基督教友自居而实则是台独分子的李登辉从中制造障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