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广播操教学中,以往笔者的教法是:教师首先在前面示范一遍,然后每个动作逐一进行讲解,最后吹着口哨、领着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做。结果一节课下来教师是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掌握的情况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分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没有能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没有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师须改进措施,以求在广播操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首先应充分地利用好电化教学手段。在广播操教学课的认知阶段,放映录影带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动作的初步印象。通过录影带中音乐的强劲奔放,明快的节奏,示范人潇洒、规范的动作,使学生对广播操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广播操挂图进行复印,每个班派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学习,通过这种形式培养了各班的广播操骨干分子,以便教学更好、更顺利地进行。在动作的泛化阶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慢放功能,纠正学生的手型等一些错误。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准确、到位。教师的示范就像一面镜子,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才能做得好。另外,教师对学生动作的准确性一定要严格要求,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练习中形成正确的动作。
在教操过程中,采用“小老师竞争上岗制”。一个班学生的素质不同,有的学得快,有的学得慢,让学得快的学生带领2~3个学得慢的学生进行教操训练,在规定时间,规定节数限制下,比一比哪位“小老师”教出的学生做得好,做得对。个人与个人之间,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不甘认输的上进心和好胜心使每位“小老师”施尽浑身解数,专心指导每位学生。教的人要有真才实学,每个动作、每个细节要了如指掌,才能应付自如;学的人在“小老师”的教导下为争第一练习起来丝毫不敢松懈。“小老师竞争上岗制”的推广不但提高了做操的质量,更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每位学生感受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生开始分组时,不能贪省事带一两遍就分组,一定要有几个学生会做,让学生带学生做。每一组的带操学生不一定要规定谁,能则上,这样带操的学生会有荣誉感,其他的学生会努力地想去带操,在学习的时候会更加认真,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竞争。
(2)分组练习之前要对学生做一定要求。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首先由学生献计、献策,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实在解绝不了的问题才问老师。这样既让学生开动了脑筋,达到学习的效果,又培养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可贵品德,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3)教师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有充分的了解。每节课的教学一定要精心准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调整。在认知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一般能掌握动作的线路就可以了。
(4)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表扬。
(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中学)
首先应充分地利用好电化教学手段。在广播操教学课的认知阶段,放映录影带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动作的初步印象。通过录影带中音乐的强劲奔放,明快的节奏,示范人潇洒、规范的动作,使学生对广播操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广播操挂图进行复印,每个班派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学习,通过这种形式培养了各班的广播操骨干分子,以便教学更好、更顺利地进行。在动作的泛化阶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慢放功能,纠正学生的手型等一些错误。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准确、到位。教师的示范就像一面镜子,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才能做得好。另外,教师对学生动作的准确性一定要严格要求,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练习中形成正确的动作。
在教操过程中,采用“小老师竞争上岗制”。一个班学生的素质不同,有的学得快,有的学得慢,让学得快的学生带领2~3个学得慢的学生进行教操训练,在规定时间,规定节数限制下,比一比哪位“小老师”教出的学生做得好,做得对。个人与个人之间,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不甘认输的上进心和好胜心使每位“小老师”施尽浑身解数,专心指导每位学生。教的人要有真才实学,每个动作、每个细节要了如指掌,才能应付自如;学的人在“小老师”的教导下为争第一练习起来丝毫不敢松懈。“小老师竞争上岗制”的推广不但提高了做操的质量,更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每位学生感受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生开始分组时,不能贪省事带一两遍就分组,一定要有几个学生会做,让学生带学生做。每一组的带操学生不一定要规定谁,能则上,这样带操的学生会有荣誉感,其他的学生会努力地想去带操,在学习的时候会更加认真,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竞争。
(2)分组练习之前要对学生做一定要求。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首先由学生献计、献策,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实在解绝不了的问题才问老师。这样既让学生开动了脑筋,达到学习的效果,又培养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可贵品德,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3)教师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有充分的了解。每节课的教学一定要精心准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调整。在认知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一般能掌握动作的线路就可以了。
(4)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表扬。
(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