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阔读书

来源 :最推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相是时间的女儿
  ——“神秘侦探社”之《替身海盗船》
  真相是时间的女儿
  
  时光如梭,白驹过隙般闪过。
  光阴飞逝的一长串历史故事中,多少真实湮没在淤泥之下。当权者的淫威、盲目者的愚蠢、别有用心者的煽风点火、利害关系者的算计、民间的谣传,这林林总总的虚假,透过记忆的基因代代相传,化为故事,化为传奇,构成了我们从出生而来便顺理成章已知世界的庞大基础。
  说近的,在中华历史中,明朝皇帝朱允炆究竟是烧死在皇宫里还是远走他方?郑和下西洋是否为了寻找朱允炆,还是他才是发现美洲大陆的第一发现者?唐代玄武门之变,是基于忍无可忍的正当反击,还是蓄谋已久阴险至极的无耻暗杀?
  说远的,耶稣基督被犹大出卖而钉死在十字架上,时间、地点、人物、遗物,统统成了一笔遥不可及、无法清算的糊涂账,正如二阶堂黎人借兰子小姐在《圣奥斯拉修道院》中讽刺的那样,如果各个修道院都有当时的钉子、裹尸布、十字架乃至头骨,那么主基督又是何时升天,如何复活的呢?
  世界历史上不解之谜实在是眼花缭乱,而真正让世人恐惧的是,不仅存在不解之谜,更存在被掩盖的历史的种种,极有可能在大肆渲染的文明、和平、民主、自由的现代社会重演。
  历史上的纷纷扰扰,刺激了作者的创造,无论虚构还是考证,无论娱乐还是正统,而在推理文学,为了历史真相摇旗呐喊的最初之作,不得不提约瑟芬•铁伊《时间的女儿》。唐诺先生已做过精辟而独到的导读,而他的文字最令我心有所感的就是:“作者是正面攻打一则历史定论。”
  是啊!推理文学,从原点开始就承载了追寻真相这一命定的特质。回溯历史、找寻真实材料,经过严密的推理推翻“理查德三世是英史最无人性的君主”这一定论,是多么令人心潮澎湃的事啊!
  甚至倍受推崇的密室之王卡尔,在晚年也以目前流行的“穿越文”的方式,写出一系列历史推理小说。这融推理、历史、科幻为一体的创作企图,颇让人眼前一亮。
  而目前在欧美悬疑推理界蔚然流行起来的,也是历史推理小说风。从《达芬奇密码》开始,一路狂飙,直到《达芬奇的阴谋》、《耶稣裹尸布之谜》、《康德的诅咒》,对历史的谜团或者人物涉猎极广。
  这些小说,在影响与意义上无法与《时间的女儿》相比,但破解带有猜测与虚构色彩的历史之谜,依旧有着独特的魅力。
  真相,是时间的女儿。这句在铁伊作品开头引用的英国古谚,或许也正是所有历史推理小说的座右铭。
  
  在海盗船上追寻
  
  《替身海盗船》作为《神秘侦探社》整个系列的结尾,可谓是漂亮至极的凤尾。在很多方面都做得比以前更好,一些“屡教不改”的缺点也得到了修正。
  在故事整体上,终于将玄幻与推理融为一体。虽然还不如日本科幻推理作家那样游刃有余、与本格推理联系非常紧密,可也是不错的尝试。
  凌羽与水镜在英国旅游时,与相遇的当地人看到了幽灵船,于是他们一起登上了船,结果竟然发现自己的意识被嵌入了五百年前的海盗身体里,身体面貌没有变,也可以自我思考,但嘴巴却不受控制。
  这一巧思让人击掌称赞,能思考而不能说话的焦虑、成功的异域海盗风情描写、龙套人物的形象丰满等等,都使作品的特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一向若隐若现的旅情推理感,借由历史推理的环境设定而得到强化,登上故事的正面。
  文中提到的奶酪、义肢、双枪、葡萄酒、酒窖,都是欧洲中世纪的海上风情,栩栩如生,如在眼前,仿佛那种海腥气就要扑鼻而来,感觉非常美妙。
  在人物方面,小贵族哈里温文尔雅描写成功,有趣的是心理描写却是凌羽的无厘头。试想想,凌羽以哈里的身份出现,说的却是别人五百年前说过的话,心里劲着喊:“剧情快点发展。”细细品味,喷饭的喜感呼之欲出。
  而表面上老酒桶的和善、屠夫的血腥残忍、双刀队长的狡猾、团长的阴险、骑士的正直、双枪队长的火暴都描写得恰到火候。期间接连不断的动作场面,让人物具有更强的临场感与发挥空间,形象真实立体。论人物描写之成功,则非这部结局篇莫属。
  在剧情方面,这次也可见阵地花了很大的心思。比如每个人在成为海盗前的遭遇、凯瑟琳与哈里的相遇、分金币的反应、饭桌上的对谈、互相数次残杀、团长关于毒蛇的比喻、逃出海盗船等等一系列宛如电影剧情的发展,制造出身临其境的张力,一幅幅画面也会油然而生,令人印象深刻。
  或许本格推理无论如何改换写作方法,都逃不出发展过程冗长无力的“3/17模式”,一旦改变了场景与模式,便起到了爆炸性的作用,《替》就是个例子。
  而在宝藏岛历险的篇章,又延续了以往的风格,不温不火的小剧情。最有趣的就是小乔治的“送安全套”事件,博人莞尔一笑。而后发生的大量毒杀事件又开始了“武侠情节”,再次拜托,本格推理的凶手只有通过杀人艺术感的测试才能上岗干活,否则还是失业在家不要出去害人了。
  不过,找到宝藏与遗书,遗书中的内容感人至深,又与前面的剧情呼应,这也是爱之极致吧。最后的那个阳光四散的吻,确实是一个最完美的结局。
  本篇几乎没有推理的内容,仅仅是凌羽灵光一闪想破了诡计。所以这一篇的推理分空缺。奇妙的是没有推理,而毒杀诡计却有奇思妙想,这一类的诡计实属罕见,而且方法不露痕迹。如果真的能够实施的话,确实非常实用。
  若不是现代的军事防御已经不同以往,在几个世纪前这一诡计的确可以起到令人瞠目结舌的作用。毒杀诡计是全系列诡计中又一个亮点。
  但海盗船上的密室杀人手法,我只能引用一句《龙卧亭事件》中,傻傻的石冈君对此诡计的评语:“这已经是低级中的低级了。”
  
  附:“神秘侦探社”系列作品
  第一部:植物人触手•女岩神诅咒
  第二部:不完整等式•夜半敲门声
  第三部:侦探学教师•死亡动漫祭
  第四部:罪罚十字架•梦杀谷冤魂
  第五部:新缭镇蝎魔•替身海盗船
  该系列作者林熙强,笔名“最后阵地”,86年生人。
  他的写作感言是:每个人都是上帝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叱咤风云的大人物都是主角,所以他们的经历一律曲折和传奇,而我只是群众中的一员,于是我唯有创造自己喜欢的故事。
  曾经出版过《拿破仑脸谱》、《血红羊皮卷》、“机变战士•CF”系列、“神秘侦探社”系列等作品。
  目前正在台湾持续出版“星座奇谭”系列。
其他文献
1.当晚9点    落魄诗人邱天跌跌撞撞往前走,遭遇到了一根贴满五彩广告的电线杆,抬手抱住摸了摸,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布告栏怎么变瘦了?”两个男孩脚下踏着滑板,身穿文化衫和宽牛仔短裤,嘻嘻地笑着大声说:“嘿,快看!他都快醉成烂泥了。”说完像大海里的两条快乐飞鱼,嗖地从邱天身边一跃而过。落魄诗人邱天还不知道是在指他,抬头寻找到底是谁喝醉了。  这一抬头不要紧,身体里仅有的血液再也流不进大脑,让他两
期刊
加田伶太郎,本名福永武彦,1918年生于福冈县二日町,东京大学法国文学科毕业。以本名写诗文以及纯文学,以加田伶太郎名义写推理小说,以船田学名义写科幻小说。笔下神探伊丹英典虽仅有八个短篇作品,却已在推理文坛留下不朽的功名。其余杰作有《幽灵事件》、《温室事件》、《电话事件》、《睡眠的诱惑》、《湖畔事件》、《红鞋子》等。  《完全犯罪》发表于1956年,是作者的推理处女作。同系列作品仅有八篇,都是经典名
期刊
第一章    七月的夏夜窒闷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看看表,已经指向深夜一点,子晴躺在床上,瞪大眼睛看着天花板,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白天阴沉了一整天,到现在一滴雨也没下,即使屋子里开着空调,也仍然是又闷又热。她再次翻了个身,将脸面向窗口,天黑得不见一丝星光,连月亮也隐去了面容。  子晴居住的是一个老旧的小区,但紧邻她家的楼新近盖了几栋高层公寓,从她家的窗子望去,在这静寂的夜里森然伫立着,整个院子显得没
期刊
如果没有在贝克街221B的门前驻足过,那就是白来了一次伦敦,白来了一次英国,白来了一次欧洲。  有心的人都知道,贝克街221B的对面,有一盏几乎永远不亮的街灯。  就在那盏街灯的下面,有一块对搭型的小黑板,上面写着几十年都不曾变过的早餐菜单。这是属于一家叫“夏洛克福尔摩斯”的酒吧。  酒吧里只有六七张桌子,吧台也不足四米。犄角的那两张三角形的桌子永远也不会用来招待客人。因为其中一张的上面往往坐着一
期刊
1.魅魑出现    明达公司的总经理霍明达手里夹着香烟,站在泰国首都曼谷一座十八层大楼顶楼的落地窗前,一动不动。手中的香烟已经燃烧到了烟蒂,可他却想不起举起来吸上一口,因为此时,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正在困扰着他。  在他身后的办公桌上,放着第八位保安的辞职报告。报告实际上只是个过场,递交报告的保安早就被吓跑了,连后半月的工资都不要了。他们被吓跑的原因只有一个:这栋大楼里闹鬼。  叱!事物都有两面性,
期刊
《花山访雪图》作者泡坂妻夫,本名厚川昌男。1933年5月9日出生于东京。九段高中毕业后,在家里帮忙”纹章上绘师”工作(纹章上绘师是在高级和服画上家纹),又是业余的魔术师,登龙推理文坛之前,于1968年曾以创作魔术获得石田天海赏,而出版了《四角型皮包》。  1975年以《DL2号机事件》,获得第一届幻影城新人小说部门佳作赏。1977年以第一长篇《11张的扑克牌》和短篇《弯曲的房间》同时入围日本推理作
期刊
1 未尽之途    我继续低头往前走着。  面无表情地迈着缓慢步履的我,也许和路上的行人并没有什么两样。只除了,在两个钟头以前,曾经吞下一把“心得安”药片这个事实。  曾经有一部推理小说里面写过,这种可以导致心跳减慢的药物,如果让正常人过量服用,就可以成为毒药。让这样的言论蒙蔽的我,此刻真恨不得要破口大骂了:我不是还活得好好的吗?  我将手按在心脏那个部位,也许一直在行走的关系,那里跳动得并不缓慢
期刊
我气喘吁吁地推开玻璃门,闯进了咖啡馆。  门口的服务员小姐诧异地盯着我,她还来不及问“先生几位”,我就已经大步流星地登上了楼梯——直通二楼。  咖啡馆二楼,一个人独自坐在靠窗的一角。她正一边低头阅读着某本杂志,一边漫不经心地举起了杯子。我心头涌上一阵欣喜,径直朝那个角落走去。  “夏时……对不起,我迟到了……公车抛锚了。”我像犯了错误的小孩似的低声说。  “没关系。”她依旧低着头,不以为然地说。 
期刊
楔子     “逸逸,快来吃午饭了。”一个看上去大约只有三十岁的男人在春意盎然的花园里呼喊着,他绕过茂密的树林来到秋千架前寻找口中所叫的孩子。但是在秋千上他并没有看到预期应该出现的影子,他眺望四周,发现秋千架后的木桌前站着那个幼小的身影。  男人蹑手蹑脚地绕到那孩子身后想看清楚她究竟在干什么……  肮脏凌乱的褐色羽毛被微风吹动得漂浮在半空,一摊触目惊心的血迹在空气的腐蚀下逐渐发黑,还有那道在阳光的
期刊
关口芙沙惠  本名房枝,一九四四年生于群马县。崎玉县立本庄高中毕业后,在会计事务所上班。  笔下的侦探为警视厅搜查一课的森本恭太刑事。  主要得奖历:  《蜜蜂的杀意》:一九九〇年第八届“三得利推理小说大赏读者赏”。    1    玉井警部补站在调查室窗边眺望着暮色中的秩父盆地。阴晴不定的天气总算稳定下来了,群山显得更加翠绿,西边那座山则被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染成一片血红色。  玉井背后的桌上有一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