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大幕开启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nfeng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招考新模式将初步形成
  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拉开了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大幕。根据《意见》,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将合二为一,综合素质评价将成升学依据或参考,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新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距离“初步形成”中考新机制,还剩下4年时间。如何在这段并不长的时间内,夯实基础、设计一个较为严密完善、既公平公正又有利于各类人才甄别培养的新的考试和评价体系,并不容易。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中考招生制度改什么,怎么改,又将面临哪些难题待解?
  一考多用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中考合二为一,成绩作为毕业、升学依据
  在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看来,推进中考改革十分紧迫。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同时,近年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还存在着招生录取唯分数论、招生行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亟待破解。
  因此,《意见》所列主要任务的第一项,就是要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把原本的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考试成绩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两项考试合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近年来,许多地方进行了“两考合一”的探索,但名称、要求不一,这次进行了统一规范。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后,考试科目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以往的中考都有固定的考试科目,这就在一些学校中形成了“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而本次改革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也就是“全科开考”。
  “全科开考”会增加学生负担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介绍:“并不是所有科目成绩都要计入最后成绩。除语文、数学、外语、体育科目外,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确定其他具体科目及数量,选择部分科目作为录取计分科目,没有纳入总成绩的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即可。”


  在成绩呈现方式上,教育部也提出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模糊同一水平考生在考试分数上的细微差异,避免学生“分分必争”而导致的过度竞争等不良现象。
  相关专家表示,“两考合一”本身就意味着降低中考命题总体难度,更多研究命题科学性和考试效能。初中阶段,从孩童到青春期,正是学生的心灵最敏感脆弱的阶段,健康成长、在全科目学习和实践中认识自我兴趣与特长最为重要,“一考定终身”“考倒一大片”不可取。
  综合评价
  思想品德、艺术素养、身心健康、社会实践等将成中考招生参考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考改革率先在浙江、上海进行试点,综合素质评价逐步在高中阶段推广。自2017年起,上海高校招生将使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此次《意见》的发布,意味着初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将在全国逐步推行。
  《意见》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中考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破解唯分数论。
  “要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在当前还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课题。它需要人们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即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记录学生的行为。”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陈玉琨说,“学校和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注重学生在行为中的闪光点。并且,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发展进步。诊断发展问题,对学生的成长大有帮助。”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认为:“综合素质评价在操作层面仍需反复斟酌。举例来说,艺术素养如何评价?是否把所谓的艺术考级作为衡量标准?一个学生,他没有所谓的艺术考级证书,就一定意味着他没有艺术素养吗?再进一步说,那是否要去鼓励学生进行艺术考级?这又与素质教育的方向和初衷相违背;但不以艺术考级作为标准,那么如何来评定?”
  张人利表示,除了综合素质所包含的内涵本身的标准问题,还有区域间的标准统一问题。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从农村的整体教育情况来看,既没有经济实力进行所谓艺术教育,同时也没有这样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最大的挑战。”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说:“综合素质评价的推出,让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克服了仅仅用终结性的中考成绩来选拔学生的弊端。”
  相关专家表示,迈出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步,是必须,却也十分不易。如何尽量做到客观记录,减少人为干预甚至造假,又可以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是一大挑战。制度、程序、监督体系设计,其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哪怕有一步的疏漏,都可能让腐败钻了空子,放大操作“不规范”问题。
  治理乱象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
  “家长投资500万元加10分”“从业10年及以上的环卫工人子女加4分”……五花八门的中考加分政策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不管是鼓励类还是政策类加分,很多地方都曾因为繁多的中考加分项目引来争议,在有的地方,15%以上的考生都能获得加分。家长质疑、考生无奈,而随着高考加分项目的压缩,中考加分的“瘦身”也显得紧迫起来。   《意见》明确提出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一是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二是要求各省组织对本地区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清理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除了加分乱象,近些年,各地高中因“抢生源”而违规跨区招生引发纠纷的事件也屡见报端。名校“掐尖”、抢夺优质生源,不利于教育均衡,有违教育公平。就在今年,某地市就因为优秀学生被大规模抢走,公开在教育局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紧急通知”,禁止该地中学生到外地读书,引起了当地家长和学生的广泛争议。
  为此,《意见》提出,要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
  相关专家表示,掐尖、抢生源,以优秀生源来扬学校的名声,改善生源结构质量,甚至在中高考分数发榜后你争我夺互相揭短,这样不足外人道的招生现象屡见不鲜,其根基无非在于急功近利,不以教育的社会责任为意。教育行政部门不能止步于“禁令”,而要培根固本,建立多元的学校评价制度,不单以升学率高低来决定资源投入,多培育在基础领域深耕的教育家,而不是只会使劲儿掐尖的名校长,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才是中国教育成功的标志。
  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否参加综合改革试点,由各地自行确定,教育部不做统一规定;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不变。
  □权威解读
  中考改革:克服不考不学 不再分分计较
  这次中考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为了积极稳妥推进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综合改革试点,逐步总结推广。
  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中考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如何理解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办法与以往有何不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
  发挥中考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正确导向作用
  问:社会各界对中考改革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当前推进中考改革十分重要和紧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明确了中考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一些地方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同时,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也还存在着招生录取唯分数论、招生行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亟待破解。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中考改革,更好地发挥其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教育公平。
  与高考(精品课)改革相衔接相协调
  问:中考改革涉及诸多方面,需要进行系统设计,请谈一谈这次改革的总体思路。
  答: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改革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主要是“强化导向,促进公平,合理分流,积极稳妥”。
  强化导向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与高考改革相衔接相协调,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人才选拔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过程相一致,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促进公平就是坚持客观公正,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让考试招生的各个环节在阳光下运行,接受考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机会。
  合理分流就是坚持普职并重,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考试招生,为学生提供多样选择机会,促进普职协调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
  积极稳妥就是坚持继承创新,有序推进各项改革,重大改革先行试点,逐步总结推广。尊重地方差异,因地制宜,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实践。
  五大主要改革任务
  问:这次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新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这次改革主要有五大任务,包括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办法、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和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
  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与传统意义上的中考是什么关系?
  答:《指导意见》提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既是学生初中毕业又是升学的基本依据,明确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多重功能。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近年来,许多地方进行了“两考合一”的探索,但名称、要求不一,这次进行了统一规范。对于个别尚未实行“两考合一”的地区,这次改革也给予了缓冲期,要求他们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国家课程方案设定科目均列入考试范围
  问:这次改革将如何处理“全科开考”和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关系?   答: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
  为防止增加学生负担,这次改革进行了综合设计。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在成绩呈现方式上,提出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在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和数量上,要求在语文、数学、外语(课程)3科以及体育科目之外做到文理兼顾、负担适度,不是把所有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没有纳入总成绩的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即可。同时提出,各地可针对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具体的考试方式和方法。
  综合素质评价重点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
  问:这次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有什么新的要求?如何保证客观真实?
  答:经过多年实践,各地初步建立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这次改革又进行了完善。一是在评价内容上,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努力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落细。二是在评价重点上,强调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三是在评价程序上,强调要做好写实记录,遴选典型事实材料,将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做到程序严谨、方便适用。四是在结果使用上,实行谁使用谁评价,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
  在严格程序、评用分开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保障客观真实。
  体育纳入中考录取计分科目
  问:高中招生录取看什么,大家非常关心,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这次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为了积极稳妥推进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综合改革试点,逐步总结推广。
  综合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一是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同时,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由试点地区确定其他纳入录取的计分科目,防止群体性偏科和增加学生负担。除此之外,要求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第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二是关注个体差异。这次改革提出,在每门课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学生适当的选择权,主要考虑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扬长避短,发展学生优势特长。北京市等地方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三是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破解唯分数论。
  近些年,按照教育部要求,各地普遍指导初中学校建立起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山东潍坊、湖南长沙等地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依据,虽然具体方式不同,但已经纳入招生录取体系中,取得了积极效果,为开展更大范围试点提供了有益经验。
  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科目
  问:探索给学生一点自主选择的机会,该如何避免学生偏科?
  答:《指导意见》提出,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在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科目的机会。改革试点主要基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尝试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发挥学生的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发展兴趣爱好。
  这项改革试点有三个重要前提:一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由于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所有科目考试,可以选择的只是除语文、数学、外语、体育科目外的其他“录取计分科目”。因此,没有选择的科目也不能“不学”“不考”。二是建立在学业水平考试各门科目合格的前提下,不仅所有科目“要学”“要考”,而且都要达到“合格”。三是注重文理兼顾。为了防止出现偏科,学生在选择录取计分科目时,要做到文理兼顾,不能只选文科类科目,也不能只选理科类科目。
  大幅减少中考加分项目
  问:这次改革对考试招生加分是如何规范和完善的?
  答: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统一部署,《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一是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二是要求各省组织对本地区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清理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给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
  问:取消有关加分项目后,如何继续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
  答:为了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这次改革在提出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的同时,要求将相关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招生录取时作为参考。
  《指导意见》还专门提出,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这也是为了鼓励发展学生兴趣特长。
  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
  问:此次中考改革对于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违规跨区域招生、恶性争抢生源等行为是怎么规定的?
  答:近年来,各地积极规范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行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此不够重视,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扰乱了正常招生秩序,应当加强管理。为此,《指导意见》提出,要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各地特别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这一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端正学校办学思想,加大监管力度,为学校的公平竞争、为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017年起试点地区初一学生实行“新中考”
  问:如何确保中考改革的各项要求能够落到实处?这次改革的时间和进度是怎么安排的?
  答:为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中考改革,保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指导意见》明确了责任分工和时间进度安排。一是加强省级统筹管理。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统一要求;选择有条件的地市进一步扩大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制定中考改革实施意见,2017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二是以地市为主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般由地市组织实施,要求地市制订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订具体的中考改革实施方案并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三是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哪些地市进行试点由自己确定。四是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专家观点
  中考改革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审慎稳妥
  中考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学生切身利益,改革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审慎稳妥,对一些关键环节的改革,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就体现了这样一种改革思路。
  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形成新的招生录取模式和考试招生管理机制,是推进中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积极稳妥地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了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改革积极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同时注重“系统设计”和“因地制宜”。一是妥善处理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开考”与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关系。为了防止增加学生负担,改革进行了综合设计。从考试内容上强调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从成绩呈现方式上,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避免过度竞争;在试点地区“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和数量上,要求除语文、数学、外语3科以及体育科目外,做到文理兼顾、负担适度,不是把所有的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没有纳入总成绩的科目合格即可。二是允许在现阶段“两考合一”与“两考分离”并存。实行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是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新要求。但考虑到一些地方的实际情况,《指导意见》要求,个别没有实行“两考合一”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逐步过渡”本身也体现了一种积极稳妥的改革思路。三是在确定学业水平考试方式和方法上给地方留有空间。《指导意见》提出,各地可针对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具体的考试方式和方法。
  积极稳妥地推进招生录取办法改革。招生录取改革坚持“试点先行”,是积极稳妥推进中考改革的突出体现。“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是中考改革的核心所在,有利于改变单纯以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当积极推进。一是开展“录取计分科目”构成的改革试点,坚持“文理兼顾、负担适度”原则。二是开展学生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科目”的改革试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开考”,且各门科目合格的前提之下,同时做到文理兼顾。三是开展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依据或参考的改革试点,但究竟是“作为依据”还是“作为参考”,由试点地区根据本地实际自行确定。
  积极稳妥地推进考试招生管理改革。近年来,中考招生行为不规范、加分项目不合理等问题比较突出,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强考试招生管理,加强对招生行为和考试加分的规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一是对中考加分的清理规范,主要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实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需要保留的仍然继续保留。二是考虑到引导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的需要,在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的同时,要求将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招生录取时作为参考。三是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根据需要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
  此外,从推进中考改革的具体责任分工看,国家层面注重宏观指导,省级层级加强统筹管理,以地市为主组织实施,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招生录取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其他地区继续按照现行的招生录取方式进行招生,也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改革思路。
其他文献
本刊讯(通讯员 杨明文) 去年年底,云南省教育厅公示了全省一级高(完)中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砚山县第一中学被列为黄牌警告学校。针对这一情况,砚山县各有关部门同心协力,各司其职,强化整改措施,整改成效明显。  省教育厅评价结果出来后,砚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成立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教育、财政、发改、住建、监察等部门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县教育局成立工作组进驻砚山一中,
期刊
一名京城白领,因为买不起天价学区房便决定移民他国,下定决心后写了《再见北京》流布网络,引发了一波不大不小的舆情。没有人去考证网文叙述的是真实个案,还是商业移民机构在释放舆论烟幕弹,以便浑水摸鱼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似乎后者的可能性大一些。  文章什么来头暂且不论,事实上,类似网文抓住了人们对子女教育的某种焦虑感,用偏执、狭隘的表达,刻意放大了人们对不均衡教育现状的不满情绪,这很可能干扰教育环境,误导
期刊
云南教育网消息 近日,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委厅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邹平主持召开委厅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传达学习中央、省委扶贫开发有关文件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教育扶贫工作指示精神,总结部署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华山、郑毅出席会议,委厅加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邹平深入分析了“教育脱贫一批”在扶贫开发“五个一批”中的重要作用,要求
期刊
《云南日报》消息 云南省党政代表团近日在上海考察学习,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签署省校战略合作协议。  代表团参加省政府与4所高校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省委书记李纪恒出席并讲话。省长陈豪与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签署协议。  李纪恒在讲话中对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长期以来给予云南的支
期刊
本刊讯(记者 张惟祎) 近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会议要求,委厅直属机关党委和各党支部(总支)要充分认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我们党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大举措,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期刊
各州、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委厅机关各部处室、直属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及《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精神,实施《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全面推进教育系统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推进我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 云南省教
期刊
云南教育网消息 为了贯彻落实《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要求,近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印发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不断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通知》从以下5个方面作出部署。  一是要在年内实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差别化政策全覆盖。2016年1月1日起,全省85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全面实行乡村教师(乡中心
期刊
本刊讯(记者 张惟祎) 近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召开群众评议省直机关作风活动和集中整治“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动员会。会议要求,委厅各部处室和直属单位要以深入扎实开展群众评议省直机关作风活动及纠正和防止“不作为、乱作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为契机,切实推动委厅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大转变、工作激情大提振,为实现全省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陶晴在会上作动员讲话,省委高校纪工委
期刊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云南一直在探索、实践中前行。  近年来,云南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教育部工作安排,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政策制度、经费投入等方面提供保障,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云岭大地,校园变美了,教学设备先进了,优质学位增多了,好学校多了;进行了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教育均衡步履坚实,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云南在探索中前行  义务
期刊
为不断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新时期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教育,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和抵御不法侵害的能力,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2016年1月至8月,楚雄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工作人员先后深入楚雄机械电子职业技术学校、姚安县思源实验学校等几十所学校开展法治宣讲活动,共26 600余名师生接受了警示教育。  形式多样 入脑入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