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劳技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劳技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生活情趣融入劳技课堂,让劳技教学在家庭生活中延伸。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
关键词 劳技教学 生活化 创新能力
劳技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劳技课只有走向学生的生活,才能促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和条件中产生创新的欲望,达到“我要创新”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劳技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一、将生活情趣融入劳技课堂
小学劳技教学的生活化,首先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劳技与学生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乐趣,丰富体验,勾勒出“生活场面”。
1.通过感性的方式体验生活美。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从生活化理念出发,机智灵活地运用教材,使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对“儿童更善于通过感性的方式在生活活动中体验、感悟”这一观点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有次课间,我看到三年级的学生穿了有印染花纹的服装,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堂劳技课上,我给他们上了一课《染纸》,在制作前先展示鲜艳夺目、形状不一的动画染纸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突,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充分发挥了劳技学科特有的魅力,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染纸作品完成后,让学生把作品装饰在自己的服装上,让学生随着音乐踩着节奏走在讲台上,像一个个“模特儿”走在“T台”上展示自己精美的染纸,他们陶醉其中,连下课铃声也听不到,引得其他班级的好多同学赶来观看。
2.就地取材,渗透环保意识。当今环保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这是“生活化”劳技教学关注的主要课题。为了配合我校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我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劳技教学。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废弃物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多,而这之中有许多就可以成为我们劳技教学的材料。组织学生用软、硬泡塑材料以及塑料瓶、废旧织物、废包装袋等材料,进行设计制作。实践表明,在教学中,让学生因地取材,利用废品制作一些工艺作品,能让学生明白通过自己的双手,是可以寻找、收集到制作材料的,同时也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处理现代生活中的垃圾,有利于环境保护,改善生活环境,减少污染。
3.创设生活化的劳技教学情境。新课程标准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就是要创设一个理想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情境,即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这一认知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资源的整合中来,让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入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构建中来。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烈生命力的课堂。同时,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进步。这种欣赏可以是课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益的。
二、让劳技教学在家庭生活中延伸
家庭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环境。每个家庭中都有许多日常生活劳动,而孩子的父母都是劳技教学的家庭教师。把劳技教学向家庭生活延伸,不仅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他们增强劳动情感和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1.加强沟通,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是学生最佳的劳动实践基地。但是我们的家长一般只要求孩子读好书,都不给孩子劳动的机会。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快,家庭条件普遍都较好,有些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疼爱孩子都来不及,什么家务劳动碰都不让碰。因此,劳技教学要主动向家庭生活延伸。我们要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反复向家长讲述孩子独立自主开展劳技活动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从而使家长看到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可喜变化,看到劳技教学的成效。只有这样,才能让家长转变对劳技课的态度,而重视支持劳技教学。
2.加强联系,让学生学会生活本领。每当看到学生抽屉里塞满了易拉罐、牛奶盒、蜡笔、书本都乱成一团糟,本子、衣服随地乱扔,桌子排得扭扭歪歪的时候,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现在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实在令人担忧。因此,对学生进行自理能力的教育非常重要。能力的培养单单在课堂上是不够的,要靠家庭的实践和延伸。我们要从小教育学生学会洗脸、洗头、洗澡、穿衣、梳头、刷牙等等基本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技教材许多都是跟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在上这些课时学生兴趣很高。课前我们可以让家长协助预习、准备,课上教师应多花点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成效,课后可以请家长在家督促孩子的劳动过程,并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劳技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引生活之水,灌劳技之园。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观察生活;给学生一双灵巧手,让他们创造美好生活。引导学生用美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美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美的双手去表现生活,从而创作出个性独特的劳技作品。
关键词 劳技教学 生活化 创新能力
劳技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劳技课只有走向学生的生活,才能促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和条件中产生创新的欲望,达到“我要创新”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劳技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一、将生活情趣融入劳技课堂
小学劳技教学的生活化,首先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劳技与学生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乐趣,丰富体验,勾勒出“生活场面”。
1.通过感性的方式体验生活美。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从生活化理念出发,机智灵活地运用教材,使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对“儿童更善于通过感性的方式在生活活动中体验、感悟”这一观点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有次课间,我看到三年级的学生穿了有印染花纹的服装,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堂劳技课上,我给他们上了一课《染纸》,在制作前先展示鲜艳夺目、形状不一的动画染纸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突,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充分发挥了劳技学科特有的魅力,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染纸作品完成后,让学生把作品装饰在自己的服装上,让学生随着音乐踩着节奏走在讲台上,像一个个“模特儿”走在“T台”上展示自己精美的染纸,他们陶醉其中,连下课铃声也听不到,引得其他班级的好多同学赶来观看。
2.就地取材,渗透环保意识。当今环保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这是“生活化”劳技教学关注的主要课题。为了配合我校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我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劳技教学。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废弃物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多,而这之中有许多就可以成为我们劳技教学的材料。组织学生用软、硬泡塑材料以及塑料瓶、废旧织物、废包装袋等材料,进行设计制作。实践表明,在教学中,让学生因地取材,利用废品制作一些工艺作品,能让学生明白通过自己的双手,是可以寻找、收集到制作材料的,同时也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处理现代生活中的垃圾,有利于环境保护,改善生活环境,减少污染。
3.创设生活化的劳技教学情境。新课程标准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就是要创设一个理想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情境,即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这一认知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资源的整合中来,让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入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构建中来。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烈生命力的课堂。同时,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进步。这种欣赏可以是课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益的。
二、让劳技教学在家庭生活中延伸
家庭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环境。每个家庭中都有许多日常生活劳动,而孩子的父母都是劳技教学的家庭教师。把劳技教学向家庭生活延伸,不仅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他们增强劳动情感和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1.加强沟通,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是学生最佳的劳动实践基地。但是我们的家长一般只要求孩子读好书,都不给孩子劳动的机会。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快,家庭条件普遍都较好,有些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疼爱孩子都来不及,什么家务劳动碰都不让碰。因此,劳技教学要主动向家庭生活延伸。我们要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反复向家长讲述孩子独立自主开展劳技活动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从而使家长看到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可喜变化,看到劳技教学的成效。只有这样,才能让家长转变对劳技课的态度,而重视支持劳技教学。
2.加强联系,让学生学会生活本领。每当看到学生抽屉里塞满了易拉罐、牛奶盒、蜡笔、书本都乱成一团糟,本子、衣服随地乱扔,桌子排得扭扭歪歪的时候,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现在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实在令人担忧。因此,对学生进行自理能力的教育非常重要。能力的培养单单在课堂上是不够的,要靠家庭的实践和延伸。我们要从小教育学生学会洗脸、洗头、洗澡、穿衣、梳头、刷牙等等基本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技教材许多都是跟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在上这些课时学生兴趣很高。课前我们可以让家长协助预习、准备,课上教师应多花点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成效,课后可以请家长在家督促孩子的劳动过程,并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劳技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引生活之水,灌劳技之园。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观察生活;给学生一双灵巧手,让他们创造美好生活。引导学生用美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美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美的双手去表现生活,从而创作出个性独特的劳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