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病人,男,50岁,体检发现腹部包块2d。病人于2d前体检查腹部B超时发现腹腔内有一包块,无恶心、呕吐,未见外伤。拟“左上腹包块性质待定”收住入院。病程中病人无畏寒、发热,无纳差。约一年前始在进食后左上腹不适,隐痛,无明显腹胀、腹痛,无腰背部放射性疼痛,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心悸.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既往史:健康,否认有肝炎病史,
【机 构】
:
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影像中心,2236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人,男,50岁,体检发现腹部包块2d。病人于2d前体检查腹部B超时发现腹腔内有一包块,无恶心、呕吐,未见外伤。拟“左上腹包块性质待定”收住入院。病程中病人无畏寒、发热,无纳差。约一年前始在进食后左上腹不适,隐痛,无明显腹胀、腹痛,无腰背部放射性疼痛,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心悸.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既往史:健康,否认有肝炎病史,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结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在常规Whipple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重点清除肠系膜根部淋巴结(14 abed)、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6 a2b1)、以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12 abpeh)、肝动脉旁(8组)、腹腔动脉旁(9组)淋巴结.结果 11例胰头癌病人施行以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的Whipple D2切除.常规行胰管及尾
目的 探讨Wnt5a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 检测22例HCC癌和癌旁配对组织中Wnt5a基因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76例Wnt5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Wnt5a基因在HCC中的表达意义.结果 对比癌旁肝组织,68%(15/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文献报道我国各地胆囊结石患病率为1.7%~9.0%,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克拉玛依地区是一个新兴的石油工业地区,人口相对固定,流动人口少,胆囊结石亦是本地区普外科常见病、高发病。为探讨环境因素与胆囊结石患病率的关系,
自2001-2006年,笔者共收治28例肝包虫病人,其中部分病例的治疗采用了具有根治性意义的术式,相对于传统的内囊摘除手术,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组成型雄烷受体(Constitutive Androstane Receptor,CAR)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核受体分子.CAR主要在肝脏和肠组织中表达,在药物代谢的表达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大量研究表明,CAR有促进肝细胞增殖的作用,长期激活CAR可引起肝肿大,甚至肝癌的发生[2]。
B超引导下肝癌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具有凝固确切,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等优点.常见的并发症有穿刺点疼痛,右肩牵涉痛,发热,反应性胸腔积液,肝功损害等.少见的并发症有腹壁灼伤,腹腔出血等.但一般认为因为高热,故穿刺针道不易种植转移,也未见这方面的报道.威海市肿瘤医院2001年引进航天207所UMC-I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仪,共行201例B超引导下肝癌经皮微波凝固治疗,有2例发生腹壁穿刺点处种植转移,并经病理
近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迅速增加,同时由于胆管癌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恶性度高,难以早期诊断,使许多病人失去根治的机会.因此,对胆管癌进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病人,男,50岁,体检发现腹部包块2 d.病人于2 d前体检查腹部B超时发现腹腔内有一包块,无恶心、呕吐,未见外伤.拟"左上腹包块性质待定"收住入院.病程中病人无畏寒、发热,无纳差。
目的 回顾分析原发性脾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临床诊治结果,以提高对脾肿瘤的认识.方法 对天津肿瘤医院15年间收治的63例经病理证实的脾原发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3例均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其中单纯脾切除21例,脾+胰体尾切除27例,脾+胰体尾切除+其他脏器联合切除15例.良恶性之比为1∶2.原发性脾恶性肿瘤中以恶性淋巴瘤最常见(39/42),恶性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为35.9%(15/42
纵观胆道外科近期临床诊疗的状况,多种因素引起的技术性、非技术性胆道损伤形成了专科住院构成比的改变.探其原因主要不在原有疾病的发病率有何改变,而与现实中的种种诊疗行为密切相关,从而"医源性"因素值得重视并加以充分分析、探讨,有效加以应对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