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以大学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精神中的创新精神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b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和大学体育教育的研究,得出大学精神与大学体育密切相关,并且相辅相成的结论。提出了一系列如何将大学体育教育明确地上升到精神层次的方法,为今后的大学体育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大学精神;大学体育;创新精神
  1.何谓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一词的概念最早见于20世纪初一些大学中的几位学者(如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等)的文章之中。1923年代理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做过题为《北大之精神》的演讲,将“大度包容”和“思想自由”列举为北大之精神。1927年北大著名教授马寅初在浙江也发表了同为《北大之精神》的演讲,提出“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往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清华精神,是二三十年代清华人的口头禅”。从1938年起历时八年的西南联大综合了三所不同渊源的大学,在及其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传薪播火,弘歌不辍,喊出了“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的口号。这些可看成是“大学精神”一词的语用源头。然而,自有大学之日起“大学精神”就伴随而生,虽然最初不会被提出,但是无法否认“大学精神”的存在。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可上溯到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的辟雍和泮宫。到19世纪中国大学受西方高等教育的影响日深,逐渐形成了今日的大学模式和制度。在大学演进的过程之中,大学精神若隐若现于其中,虽不象具体科目和专业那般切实可触,却实为大学建设和发展的灵魂。可以说大学精神是一个古老而悠久的话题,但是就研究的深度而言它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直到近十余年来才出现了一些有关“大学精神”研究的成果。“大学精神”也逐渐成了在报纸、学术期刊和网络媒体上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
  2. 大学精神的实质及研究价值
  因为对“大学精神”一词的理解不同,所以到目前为止,对大学精神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不同的学者对具体何谓大学精神有着各自独到的见解。笔者通过对众多学者的研究发现依然有一些共识性的东西,可以作为对大学精神的总体的理解。
  大学精神在本质上反映了大学的办学灵魂和理念,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风气的精髓所在,是对大学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所拥有的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不同的大学具有不同的精神内涵。譬如“北大之创新、清华之严谨、南开之笃实、浙大之坚韧”,便是人们对国内著名学府所特有精神的概括。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而大学的兴衰对国家的兴衰也有直接的关系。一所具有优良传统和独特精神气质的大学才是一所好大学,能够为国家的强大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这可以从历史当中找到答案。早在十一至十二世纪,当现代大学的前身在意大利半岛出现时,意大利随后就成为文艺复兴的阵地;当近代大学转而在英国兴起的时候,英国很快就成为全球领导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当十九世纪研究型大学的观念从德国萌发的时候,德国接着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国家;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把欧洲古老大学的好传统综合在一起,发扬其大学精神,又配合美国自身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典型的美国高教体系,成就了今日美国的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回首过去千余年的大学历史,可见哪里有一流的大学精神,哪里就会有一流的大学兴起;哪里有一流的大学兴起,哪里就有民族的兴旺和世界一流国家的崛起。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精神做深入的研究。中国大学若要进入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发展,若要走在世界教育的前沿的话,就必须要解决好大学精神的问题。
  3.大学体育的目的意义
  虽然时代在进步,教学体系的结构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大学体育教育却始终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力求完美地将教育与体育运动相结合,成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因而它的目的不仅应和高等教育的目的相一致,还应该具有高等教育的精神实质。大学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精神气质,帮助学生为其实现自我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祖国建设大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4. 大学体育与大学精神的关联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而大学体育教育则是大学教育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对大学的风气及学生的性格品质具有积极的建设作用。一所重视体育教育的大学更能够培养出具有坚强意志品质和良好风范的毕业生。应该说大学精神是学生在校期间耳濡目染形成的精神内涵,它的表现却是在学生毕业之后,体现在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时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及工作的态度和能力之中。欧美诸国如英美德等都非常重视大学体育教育,他们在运动场上培养学生的身体技能和政治风度,他们评价一个公正的人会说他具有“运动家的气派(Sportsmanship)”。因此,我们不能将大学体育与大学精神割裂来看。而要在大学体育的教育实践中加强对大学精神的培养,为大学精神的建设起到自身应有的作用。以体育精神丰富大學精神,以大学精神促进大学体育教育。
  5.大学体育与大学精神中的创新精神的关系
  大学不光具有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它更应该具有善于寻求真知的能力,也就是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大学求得生机的有力保障。正如丁学良教授所言:“一个国家的大学创新不够,就会坏事,因为大学在现时代无论从科学角度、技术角度、观念角度、文化角度,都是整个社会创新的最重要的源头之一。”北大人也经常引用鲁迅的一句话:“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先锋”。可见,正如那些因为勇于创新,敢开先河而取得成就的个人一样,有生命力的大学都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把脉中国大学的时候吐出的一番肺腑之言令人深思。时值温家宝总理到医院探望科学家钱学森,病榻上的钱先生坦诚建言道:“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學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从钱老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大学缺少创新精神,言外之意就是大学理应有创新精神。梅贻琦先生于《大学一解》中在谈到晚近学术界的状况时说道:“晚近学术界中,每多随波逐浪之徒,而少砥柱中流之辈。《大学》一书开章阐明大学之目的后,即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今日之青年,一则因时间不足,再则因空间之缺乏,乃至数年之间,竟不能如绵蛮黄鸟之得一丘隅以为休止。休止之时地既不可得,又遑论定、静、安、虑、得之五步功夫耶?此深可虑而当亟为之计者也。”那么什么是中流砥柱呢?从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梅先生心中的中流砥柱就是那些能够最后有所“得”的人,也就是在智识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人,而决不是那些“随波逐浪之徒”。从中我们可以对大学的创新精神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项不断追求创新的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喊出了突破自我、创造自我的心声。体育运动的训练方法也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其它学科的最新成果也在积极地运用到体育训练与教学之上。因此,我们看到大学体育同样具有创新精神,有创新精神的大学体育也才是有生命力的。
  6.如何以大学体育教育完善大学精神中的创新精神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大学体育与大学精神是互为存在的,大学体育教育中具有大学精神的成分,大学体育教育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对学生们大学精神的培养。新时代的大学体育教育不但是健康教育的首要课程,还是学生身心教育,精神教育的重中之重和有力武器。
  创新精神是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大学既然是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建设人才,就一定要重视对学生们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另外,如果要使大学体育教育上升到更高层次,当然也不能忽视对大学精神中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那么应该如何以大学体育教育来完善大学精神中的创新精神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6.1积极开拓大学体育教育的新方式方法
  要想实现创新教育,首先自身就要不断突破陈规旧念,不断创新。日益发展的时代从精神和物质上都为我们的创新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世界的体育教育趋势也是在一直致力于体育教育的创新之道。“快乐体育”、“挫折体育”等体育教学的新概念也被不断提出。因此,要想以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精神的完善,就要首先从自身的创新开始。
  6.2以创新精神教育为大学体育教育的一个内容
  课堂上是培养创新精神最好场所,在课堂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勇于自我表现,以及积极思考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己发挥,发掘有利于技术水平提高的、适合自身的训练方式,这些都是不错的方法。另外,大学体育工作者本身也应该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用创新精神来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教师和学生不仅应是教授知识的关系,教师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提高。
  每一名大学体育工作者都要在思想上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升到精神境界,这样才能把大学体育教育做得更好,进而把大学教育的整体水平也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以大学体育教育完善大学精神将是新时代大学体育的一个新的课题,也是大学体育教育的一个严峻挑战。每一名大学体育工作者都应该主动肩负起这样的责任,为使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参考文献:
  [1]《大学何为》,陈平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2]《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与省思》,储朝晖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3]《大学精神》,杨东平编,辽海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4]《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丁学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其他文献
中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的发展对区域性电能传输,提高新能源的普及率,提高交直流互联电网的运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总结了许多国家提出的中低压直流配电系统方案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