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了学生的人文底蕴,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能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指导 小学生 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视野”,要求“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和表达能力,将让学生终身受益。从“大语文观”的角度来看,语文不仅是一门单纯地教授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学科,语文世界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文情怀的陶冶,有精神世界的熏陶。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他所关注的是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尤其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兴趣是学生學习的最直接的动力,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生阅读兴趣有显著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类型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而中高年级学生对惊险神秘、神话、英雄人物等之类的故事比较感兴趣。对此,在指导阅读的初始阶段可采取放任式的阅读,老师将每天为学生读一篇文章,对喜欢读书的孩子总是给予积极的鼓励,并不提什么具体要求,在形成一定的阅读氛围之后,再逐步加以引导,组织学生交流。
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除了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外,还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的做法可以采用: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形成可以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强制,教师反复地要求学生操练,结果是让学生形成了某种习惯,但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强烈的反抗心理或过度的好胜心理;二是暗示,教师对学生的习惯通过激励,榜样引导等,使学生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从而产生趋向行为。
3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3.1 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
3.2 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3 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愧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3.4 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旬、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4 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可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如:最佳手抄报展览;诗歌朗诵比赛;故事会;写读后感比赛;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等。从而使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开卷有益,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总之,“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肖复兴语);“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这个民族的阅读史”(朱永新语)。让我们从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做起,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不懈努力吧!
【关键词】指导 小学生 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视野”,要求“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和表达能力,将让学生终身受益。从“大语文观”的角度来看,语文不仅是一门单纯地教授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学科,语文世界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文情怀的陶冶,有精神世界的熏陶。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他所关注的是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尤其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兴趣是学生學习的最直接的动力,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生阅读兴趣有显著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类型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而中高年级学生对惊险神秘、神话、英雄人物等之类的故事比较感兴趣。对此,在指导阅读的初始阶段可采取放任式的阅读,老师将每天为学生读一篇文章,对喜欢读书的孩子总是给予积极的鼓励,并不提什么具体要求,在形成一定的阅读氛围之后,再逐步加以引导,组织学生交流。
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除了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外,还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的做法可以采用: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形成可以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强制,教师反复地要求学生操练,结果是让学生形成了某种习惯,但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强烈的反抗心理或过度的好胜心理;二是暗示,教师对学生的习惯通过激励,榜样引导等,使学生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从而产生趋向行为。
3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3.1 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
3.2 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3 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愧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3.4 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旬、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4 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可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如:最佳手抄报展览;诗歌朗诵比赛;故事会;写读后感比赛;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等。从而使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开卷有益,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总之,“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肖复兴语);“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这个民族的阅读史”(朱永新语)。让我们从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做起,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不懈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