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ao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所教学的各学科中,思想政治教学多以理论的教学内容为主,教师备课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假设课前教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教学中就容易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教师教学起来也感到比较乏味。再加上现在很多地区的中考《政治》不计入总分,只以等级的形式出现,许多学生、老师、家长始终误认为《政治》是所为的“副科”。这些原因导致《政治》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然而,通过我多年的《政治》教学经验证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同样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对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一般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过程;(2)意志过程;(3)个性意识倾向性;(4)气质;(5)性格(脾气)等等。对于非智力因素,总体来说,所取到的作用是青少年成才的动力。学生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是现时代所有“健康”概念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体有着最重要的三个作用:第一,是对学生学习动力作用,它是引起能力与智力发展的内驱力。第二,对学生起着定型作用,气质和认知方式是一种习惯方式来影响能力与智力活动的表现形式。第三,对学生起着补偿作用,即非智力因素能够弥补能力与智力的某方面的缺陷或不足。
  对于非智力因素所起到第一动力作用,例如情感、意志方向,特别是兴趣、动机、理想等因素,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且表现出共同的功能,即对智力活动产生效益,换句话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意志方向的强弱,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较稳定的意志特征,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智力与能力中,既可以促使认识更加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又能排除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困难和干扰,不断调节,支配学生的行为指向预定目的。也就是所说的毅力和恒心。现在的许多学生,往往缺乏这方面。对于现代的学生由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往往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做事仅凭一时的热情、兴趣,对自己的行为目的是否正确和重要,没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易波动情绪,受环境和别人的影响改变目的,不具备坚持到底,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常立志,而不立长志”,这样放弃了对学习的努力,放弃追求远大目标而得过且过。现在的学生还缺乏信心。由于无法得到满足的成就感,使学生处理受挫的心理状态,因而自卑感很强,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其结果往往屡战屡败,更加强了自卑心理,似乎感觉自己比别人差一等。对此,教师需要增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在言谈中做到平易近人,坦诚相对,不让学生觉得老师居高临下。其次,在对学生的作业布置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基础状况不同而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更容易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信心。
  对于非智力因素所起到第二定型作用。由于学生意志品质、兴趣、动机、理想等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方式来影响能力与智力活动的表现形式。即把某种认知或动作的组成情况越来越固化,由于能力与智力都是稳固=的心理特点的综合,它们具有稳固性,良好的能力或智力的固定化,往往取决于在以上非智力因素中对能力与智力的各种技能的练习的程度。因此,非智力因素必然地起着定型作用。
  对于非智力因素所起着的第三补偿作用就是非智力因素能弥补能力与智力因素的某方面的缺陷或不足。非智力因素在性格方面所起的作用最为突出。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责任感、坚持性、主动性、自信心和果断性格特征,勤奋、踏实的性格特征,都可以使学生克服知识基础较差而带来的能力上的弱点,“勤能补拙”的事实就明显体现了非智力因素的补偿作用。
  我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若对一届学生,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坚持加强严格的非智力因素的训练与培养,对其意志品质的非智力因素常抓不懈,学生不但《政治》学习进步快,而且对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方面也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因此,政治教学中更需要注意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作者联通:553500贵州省盘县英武乡中学)
其他文献
美育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其独立性表现为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相并列,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成分,但跟其他教育行为又是互相渗透,相得益彰的,如智育中渗透美育,可谓“二育并举”。  语文教学的过程无疑是智育的过程,“新课标”教学实践证明,美育渗透于阅读教学中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美育的实际就是给学生以美感,以美的熏陶、感染和体验,进而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文学作品,诸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的美育因素蕴
期刊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且直观,使学
期刊
在小学阶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力求联系生活进行教学,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种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方法。    一.解决生活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有用数学”大概就由此得出。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
期刊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它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后天认真思考、培养锻炼出来的。  受传统教育思想和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现在的物理教学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是灌输式教学,先将课本上知识点“填鸭式”地塞给学生,然后用大量时间进行习题操练。殊不知这种长期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
期刊
当前,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逐步展开。这给教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近来我多次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并结合我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最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课堂才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使课程标准不至于只是纸上谈兵,而能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并达到预期目标呢?就这一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必须转变思想和观念,用新课程的教学观来指导教学
期刊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十几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  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八种导入方法。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
期刊
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来,很多人仅仅把课程资源理解为物化的东西,以为充分利用教科书,并适当补充教科书以外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文字和图像材料,就是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了课程资源。而许多名师的课堂,却告诫我们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关注的课程资源应该是学生的个体经验。通过课堂学习中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唤醒每一个个体的经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让学生乐学、好学、善学生物,我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好的实施新课改理念。现就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创设情景激趣    初中生好奇心强,在生物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生物活体、标本、模型、挂图、幻灯片、录影、电视、电脑、演示实验、
期刊
一.复习目标    1.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  2.整体把握文本,体会自然环境描写的表达意义,规范答题    二.环境描写的类型    1.社会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它的作用有:反映故事背景、社会习俗、人们的思想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