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灯塔

来源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时候,人们通过航海探寻远方,但随着船只驶离港湾,航海者逐渐失去了陆地参照物和地文导航的帮助。面对茫茫大海,人们只能向天空追问方向,由此天文知识被应用到航海中,利用日月星辰运行规律来定向的天文导航术逐渐发展起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从古至今,人类远航时都有哪些定位的好方法吧!

测量纬度靠什么?


  航海定位最基本的一项任务就是测量纬度。早在唐代以前,人们就发现,在不同地方,北极星的高度不一,船员可以通过观察北极星的高度来确认位置。比如,在南海海域(南方)人们观察到的北极星高度比在东海海域(北方)观察到的会更低。唐代开元年间,两位天文学家一行和南宫说(yuè)主持了对地球子午线的天文大地测量,计算得出结论:北极出地度(即北极星与水平地面的夹角)相差一度时,地面上南北相差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唐制,约为130千米)。这个测量结论对于航海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此人们只需要测量北极星的仰角变化,就可以知道南北距离的变化,从而大致推算出船只航行到的位置,实现粗略定位。
  北宋朱彧(yù)撰写的《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是夜,洋中不可住,维视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可见,在宋代时,即便指南针已被应用到航海活动中,天文导航术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指南针更主要的作用是,通过判断船只瞬时方位(东西南北),结合船速推算船的航行轨迹,从而推测船只目前所处的地理位置。

  元代,位于登封的告成观星台已经出现测量天体高度的“量天尺”。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就在“量天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过洋牵星术”,使用一套叫作“牵星板”的器具,通过星斗仰角变化测量地面南北的距离。一套牵星板由12块高度不等的正方形木片组成。测量时,测量者手持一块大小合适的牵星板,将手臂水平伸直,使牵星板与海平面垂直,同时使其上缘与被观测天体相切,这样就可以通过牵星板的高度和测量者的臂长计算出天体的仰角。
  比郑和稍晚一些,西方航海家们开始使用航海星盘、象限仪等仪器来测量纬度。尽管测量结果不是很精确,但基本可以满足当时航海的需求。现在,西班牙大加纳利岛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故居博物馆中还收藏着16世纪的航海星盘。这种星盘需垂挂使用,可先使零度标记与海平面平齐,然后将表面的指针指向待测量高度的天体,指针与零度标记之间的角度就是天体的仰角。已知天体仰角就可以得出船只所在位置的纬度了。
  18世纪30年代,航海家开始使用一种更加精确的测角仪器——六分仪。六分仪是一种反射镜类型的测角仪器,其原理最早是由牛顿提出的。起初,这种测角仪器量角的刻度弧为45°(即圆周的八分之一),被称作八分仪。后来,约翰·坎贝尔船长将刻度弧扩大到60°,发展成六分仪。再往后,刻度弧被调整为72°,但仍旧沿用了六分仪这个名字。如今,“六分仪”这个名称已经成为航海、航空领域测量天体高度或方位的仪器专用名,与仪器是否有刻度弧或刻度弧的大小没有关系了。
航海星盘

测量经度靠什么?


  在16世纪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之后,为了应对日益频繁的横跨大西洋的航海需求,测量经度的任务变得越发紧迫。
  1741年,一支英国舰队在驶往南美洲的途中遇到风暴,连续五十多天的狂风暴雨把军舰吹离了原定的航道,舰队中的几艘军舰就此失散。风暴过去之后,其中一艘“百夫长”号军舰的舰长乔治·安森完全判断不出军舰所在的位置。不久,船上的物资即将耗尽,不少船员患上了严重的坏血病,舰长急需带领大家找到最近的岛屿,尽快上岸。
  安森知道在南美洲南纬35°上有一座名叫费尔南德斯的小岛。可此时的安森并不知道自己所在的经度,他只能先向北驶到南纬35°,然后再沿着纬度线航行。但是,在纬度线上该向东还是向西呢?安森决定向西。但他们行驶了4天都没有发现小岛。船上不断有人死去,安森只好決定掉头向东行驶。然而,在西风的影响下,他们没有找到费尔南德斯岛,只发现了一座海岸上充满悬崖峭壁、难以登陆的小岛。最后,他们只好再次掉头。因为测不出经度,“百夫长”号在海上耽误了两个星期,白白牺牲了很多人的生命。
  这一时期,天文学家和航海家提出过很多测量经度的方法,其中,测量月球与恒星角距的“月距法”发展最快。月距法只要用八分仪(或六分仪)测量出月球与恒星的角距离,就可以在星历中查询到当前角距离(相对位置)对应的时间,从而算出与格林尼治经线的经度差。
月距法示意图(图片作者:Michael Daly)

  法国天文学家拉卡耶完成了对南方天空恒星的观察记录,补齐了全天星表;1755年,德国人迈耶基于数学家欧拉对月球轨道的计算,制作了一份《月球表》,准确地描述了月球在任意时刻的位置。这两项工作都为月距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英国人哈里森花了很多年的时间研制航海天文钟,最终在1761年研制出仅手掌大小的第四代航海天文钟——H4。在船只出发前,船员将航海天文钟与出发地的时钟(标准时)对时;高精度的航海天文钟走时误差很小,在航行期间,时间一直与标准时同步。通过测量太阳和其他恒星的仰角,船员可以大致估算船只所在位置的地方时。标准时和地方时的差值(小时)乘以15°,就得到所在位置与出发地的经度差。这就是航海天文钟测量经度的基本原理。
  在两次横跨大西洋的测试中,H4全程计时误差仅39秒,距离上仅相当于16千米,测量效果超越了月距法。不过,由于航海天文钟十分精密而且昂贵,在它被研制出来后的多年时间里并未普及。
航海天文钟

导航卫星


  通过前文的讲述,我们知道航海活动中对船只进行定位,需要的是纬度和经度两个量。纬度的测量依赖对天体高度和方位的测量,而经度的测量则依赖准确的授时。无线电的发明,使无线电授时得以实现。然而,天体高度和方位的测量,仍受制于天气状况、行船颠簸等因素,难以达到很高的精度。这时,卫星定位技术给出了新的方案。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研制GPS(全球定位系统),并于1994年全面建成。该系统由24颗人造卫星、地面站,以及用户的GPS接收机组成。GPS系统可以为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经度、纬度和高度)、目标速度以及高精度的标准时间。
  随着GPS的普及,卫星导航与普通人的生活已密不可分。1983年,我国也提出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方案。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建设。
卫星导航示意图

  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组成的北斗七星,自古就是华夏民族辨认方向、确定时节的重要标志。我国的科学家将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命名为“北斗”,正是希望“北斗”卫星未来也能成为光明和准确方向的代名词。
  2000年,“北斗一号”系统的两颗定点同步卫星首发成功,实现了区域性双星定位功能。2003年,“北斗一号”第三颗卫星顺利入轨,2004年“北斗二号”系统开始建设,北斗系统开始实现区域组网,为亚太地区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9年,“北斗三号”系统启动建设,并于2018年开始向全球提供服务。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至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部署全面完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地球静止轨道、倾斜地球同步轨道、中圆地球轨道三种轨道上共布设了30颗卫星。这些卫星与地球上47个地面站配合,为人类提供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导航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实测的导航定位精度可达2米左右,比GPS的性能更好。不仅如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具备独创的短报文通信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发短信的功能。它可以传送1 200个汉字,甚至可以传送图片。整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密而复杂,凝聚了众多航天人的心血与智慧。
  是太陽总要发热,是“北斗”总要发光。今年,在建设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的时候,“北斗三号”就为设计施工提供了精准测绘,为救灾减灾车辆提供了高精度的定位服务。在抗击洪灾中,得益于“北斗”卫星的帮助,防灾部门精确监测了地表形变情况,实现了及时的灾害预警,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今,很多手机已经在使用“北斗”卫星进行导航定位。未来,无论我们去到哪里,“北斗”卫星都会像天上的灯塔一般,为我们照亮前路。
  从航海到航天,只要我们满怀探索远方的好奇心和勇气,天上就一定会有星辰为勇者引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示意图
其他文献
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是由瑞士探险家贝特朗·皮卡尔和安德烈·波许伯格制造的第二款太阳能飞机,该飞机机翼长达7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极轻的碳纤维材料,机翼上安装有17248块超薄、高效太阳能电池板,与阳光动力1号一样,阳光动力2号在飞行中无需一滴燃料,仅依靠阳光就能实现昼夜飞行。2014年6月2日,阳光动力2号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讷首飞成功。2016年7月2
走到一幢居民楼前,吴钢停下脚步,跟在他身后的那个年纪稍长的男子指着楼梯说:“就在这幢楼上!”三个人上了楼,“笃笃笃”敲了几下门。片刻,一个头发花白的女人打开了门。那个年纪稍长的男子又说:“吴钢,这就是你失散18年的母亲蒋丛珍!”  “妈——”吴钢深情地叫了一声,跪在蒋丛珍面前,涕泪俱下。  蒋丛珍掀开吴钢的衣领,找到他肩膀上那块蝎子状的胎记,顿时热泪盈眶,嘴唇发抖。“对,你就是我的蛋蛋,蛋蛋的右肩
一  东海市南边有个城乡接合部,之前因为监管不力,有人违规修建了几栋居民楼,用来出租。在这里生活的,都是这座城市底层的劳动者,他们支付着不太高的房租艰难度日。今年政府大力整治违规建筑,这些楼马上就要拆掉了,大多数人已经另觅他处,只剩下3栋201室和202室的人还没有搬走。  这两个房间都只有10平方米,房租也最便宜。201室住着王杰,今年28岁;202室住着周海,今年45岁。两个人虽是邻居,但像是
“翠微校史”虽然只是二十四史点校工作之一隅,但这些老学者们的勤奋和执着、学养和品德,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仍然依稀于眼前。  所谓“翠微校史”,不知是谁冠以这样诗意的名称。而其所指,就是1963年从全国院校抽调专家学者,住到北京翠微路2号院中华书局西北楼,参加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  我的父亲赵守俨(曾任中华书局副总编)从始至终参与并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1963年,我只
“专武部长”是专职武装部长的简称。我刚到疙瘩寨乡人民政府上班的那几年,专武部长是老龙。  老龙姓龙,并不老,不过比我大个十来岁。老龙长相有点显老,满脸的络腮胡子,很少去打理。身姿却很挺拔,走路一阵风,标准的军人步伐。  老龙总爱穿一身褪了色的旧军装,还戴着早已没了红五角星的旧军帽。  老龙主要分管武装、水利、防汛抗旱工作。开会布置工作时,老龙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吭吭哧哧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有一句没一
许克杰,山西省榆次县人,1928年8月出生。1940年6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2月入党。历任参谋、股长、科长、团长、师长、副军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49年12月被授予甲等战斗英雄称号,1987年离休。作者许亚莉系许克杰之女。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  每当我听到这首山西民歌时都会想起父亲及他的家乡山西省榆次县的窑洞。  
四川西南有一个牛耳村,地处高山,云雾缭绕,如仙境一般,但这里交通极为不便,多数人家都已搬到山下居住,只有少数还住在村中。  石云峰家是村里最穷的人家,还住在破烂的老木屋里。那些木板,经过百年,被烟熏得如墨汁一样黑。房顶的瓦也开始脱落,遇到下雨天,屋里就漏雨。别看石云峰一穷二白,他家还有一样值钱的宝贝,就是屋后那棵金丝楠古树,树龄已有几百年了,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住。不过,这棵树已经挂牌,它是国家二级
故事发生在皖东定远大西南吴家圩子的地界上。主人公有两位,一位是当时以八路军副参谋长身份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任副指挥兼任皖东新四军五支队司令员,威名远扬的红色战将罗炳辉,另一位就是过去在家乡赫赫有名的游击队战士“小哑巴”。  那是1940年深秋的一天,正赶上农历遇五,是吴家圩子逢大集的日子。连续的秋风萧飒,秋雨绵绵,逼得人们不能出门,闷在家里全都给憋坏了。老天也确实善解人意,今天终于云收雾散开始放晴了
沈修竹和马非凡从大一开始就是同室好姐妹。沈修竹人如其名,素雅文静,身材修长。而“非凡”这个名字也配得上动如脱兔。两人性格一动一静,却有许多相同的兴趣爱好。她们彼此互认对方为最好的朋友,直到周远的出现。  那天,沈修竹和马非凡照例在周末去学校小放映厅找老电影看,见是冯德伦和吴彦祖主演的《美少年之恋》,马非凡立刻兴奋起来:“就看这个,老娘19年母胎单身,急需帅哥补充营养!”  回宿舍途中,马非凡犯花痴
癞皮阿三,打小就调皮捣蛋,不是偷摘东家的西瓜,就是故意掰掉西家的竹笋,是个十人见了九摇头的主。等到长大成人,真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整天与一帮游手好闲之徒混在一起,从偷鸡摸狗,发展到入室偷盗、拦路抢劫。后来,监狱就像他的娘家,几进几出已成常事,他的父母因受不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气急过度,先后离开了人间。像他这副德性,又有哪个姑娘能看得上,所以,他现在虽已四十出头,却仍然是光棍一条。  照理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