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建构理论的新发展——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理论创新

来源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867200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着重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新论断;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强调“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这些新观点、新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构理论的新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探索意义。
其他文献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政府失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极大地影响了政府在群众中的权威与公信力。应从制度建设方面加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世界竞争的焦点已逐渐转向产业结构的竞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产业结构变动出现了几大重要趋势。针对我国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
从基层多年的管理实践看,制约其建设水平全面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诸如学员的特点、学员的整体素质、管理的外部环境以及管理者的责任心、个人能力、管理艺术等等。这
期刊
加强离退休党员的党建工作,是新世纪新阶段建设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高校要以党支部为纽带,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的带头作用,坚持完善各项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