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在泡沫中游泳吗?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35375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宣告数字时代的来临。那么,今天的世界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呢?用“泡沫化生存”这个词来概括可能最恰当不过。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个大泡泡中,而尤以中国为甚。泡沫带来了繁荣的幻象,很多人享受着房产、股票等资产增值的快乐,但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如何利用泡沫而不是被泡沫利用,这对你一生的财务状况至关重要。
  在这里,我们无法判断泡沫会在何时破灭,甚至也不能确切给出如今正处在泡沫的哪个阶段。但我们可以告诉你泡沫的一般演变过程。据此你可以采取相应策略,避免泡沫破灭后伤及自身。
  那么,泡沫通常都是如何被吹大又是如何破灭的呢?下面给出这个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我们可以将之与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记住,了解泡沫并学会在泡沫中游泳,是投资理财的一堂必修课。
  
  泡沫酝酿时期
  
  这是泡沫形成之前的一个阶段,也就是泡沫还未出现,但已经产生了萌芽。在这一阶段,令人振奋的经济增长率已多年保持稳定,人们对经济的信心不断增强,过去经济衰退和泡沫危机的残留影响已经全部消退。而为应对曾经的衰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相对宽松。例如,20世纪90年代美国股市泡沫爆发在长达9年经济增长的最后3年,当时股票市场已经持续增长了15年,这期间美国的税率和利率都较低。而亚洲金融危机也是爆发在经过十几年被称作“东亚奇迹”的经济迅猛发展之后。
  
  典型特征
  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
  货币财政政策相对宽松,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很足。
  
  中国的情况
  2000∼2005年,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态势中,已经数年超过10%。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坚持不贬值,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通货紧缩,甚至一度出现“流动性陷阱”。为摆脱这一困境,利率不断下调,并开征20%的利息税。直到2003年,中国的CPI指数也只有1.2%,中国经济迎来了高增长低通胀阶段。2001年股市泡沫破灭,这是国有股减持带来的制度性调整。这期间房价上涨速度较快,这与刚刚推行住房商品化改革和住房信贷政策有关。应该说,此阶段股市和楼市的表现与制度政策相关,与经济环境相对脱节。尽管股市处在长期熊市,人们对经济前景仍信心十足。
  
  泡沫形成时期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让人们普遍产生乐观情绪,当然,这些乐观情绪也是有理性基础的。比如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发电机、电话、汽车、收音机等新技术新产品得到广泛应用。到了90年代,又出现了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这些新发展新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刺激了投资、创造了新的购买力,也让人们的乐观情绪进一步强化。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泡沫形成初期往往有外界因素的推动。美国在1925年为了帮助英国保持英镑在金本位制中的地位,削减了美元利率。日本在1985年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放任日元升值,并将官方贴现率从1985年的5%削减到1987年的2.5%。这些政策在实施之初似乎合情合理,但接下来都导致了泡沫的膨胀。
  
  典型特征
  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发展新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刺激了投资与消费,人们情绪普遍乐观。同时,一些外界因素开始助推泡沫,尽管后果还未显现。
  
  中国的情况
  2005年有两项政策影响深远,一个是股权分置改革,一个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股权分置改革与2002年的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拍挂”出让一起,构成了整个中国市场的资本和资源“价值重估”的制度基础。与此同时,在外界压力下的汇率改革让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更加强烈,并进一步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中国的整个“国家价值”也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面临着新的“价值重估”,国际投行追捧的“金砖四国”就是以中国为首。“大国崛起”的步伐似乎越来越快,但与此同时,泡沫开始显现。
  
  泡沫加速膨胀时期
  
  泡沫已经形成,但人们不以为然,因为正忙于享受资产价格增长带来的快乐。不在乎资产价格已经远远脱离价值中枢。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股票市场的市盈率高达60多倍,房地产的租金回报率微不足道,而从1985年到1990年的土地价格指数飞涨了3倍。与泡沫加速膨胀相伴的是人们信心的爆棚,并逐步达到一种癫狂的状态。在互联网泡沫期间,美国一些投资者发明了“市梦率”这个概念,可以解释为做梦的时候看见天上掉美元。日本投资者通过对房地产的可开发需求空间指标的考察,来判断房地产价格的发展趋势,于是断言房价不会跌。人们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本性——相信现在发生的事情与过去的历史完全不同,这次真的不同吗?还是人们已经疯狂?
  
  典型特征
  资产价格已完全脱离价值中枢,人们的信心爆棚乃至癫狂,利好的概念不断被经纪人、分析员、媒体强化和重复,终于使大多数人相信,这次真的与上次不同。
  
  中国的情况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股市出现“井喷”行情,紧缩政策和看空言论都被忽略乃至蔑视,“黄金十年”、“抢占1万点”让人豪情万丈。中国股票市值已经超越日本,但GDP只有日本的一半,人均GDP更是落在百名开外。市盈率60倍高吗?不高,中国的GDP可一直是10%以上的增长率。租售比500:1高吗?不高。中国可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0亿多人都有买房需求,房子这种东西只能涨不能跌。在癫狂的呓语中,人们前赴后继、炒房炒股,因为他们相信:中国是独一无二的,这次与以往真的不同。
  
  泡沫接近临界点时期
  
  资本市场经过疯狂后已经过分透支了体力,获利的空间逐步缩小,很多投资者开始采取观望的态度,成交量急剧萎缩。
  到泡沫接近临界点时,危机预警的声音反而弱了,但紧缩的政策还是不断出台。人们的信心也大大下降,可总有一些精英(专家、高官、地产商)出来说话试图重振信心。比如1929年10月22日,《纽约时报》赫然刊登了大标题为“费雪认为股票价格并不高”的报道(欧文·费雪是当时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接下来两天股市崩盘开始了。在今年8月,英国众多机构预测英国房价将继续过去10年的坚挺,2012年之前不存在任何下跌的可能,到了9月份,房价以两年来最快的速度下滑,达两年来最低点。可见,在泡沫接近临界点时,反向听取一些专家的意见,有助于及时躲开泡沫的破灭。
  
  典型特征
  资产价格上涨速度明显放缓,成交量急剧萎缩,紧缩政策不断出台,公众的信心普遍不足。但一些精英为重塑信心(也或自身已经迷失),仍发出更加乐观的预计。
  
  中国的情况
  无法断言现在中国是否处在这个阶段,但有些信息确实值得关注。上证指数升到6000点后,成交量急剧萎缩,另一方面专家仍在探讨升至10000点的可能,60倍的市盈率被认为不算高。尽管央行从11月26日起,今年第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13.5%,银根更加紧缩。此外,房贷新政再次推出,10月份房屋成交量大幅下滑,而在之前不久,任志强宣称中国房价将上涨到2020年。一些专家也根据人口预测,房价将上涨到2015年,在这些精英眼中,中国的适龄人群都有能力买得起任何价位的房子。
  
  泡沫破灭时期
  
  在泡沫接近临界点,哪怕一点小事都可能触发泡沫破灭,其实探究什么是泡沫破灭的导火索没有任何意义。反正是泡沫就会破灭,破灭的方式和程度反倒更值得关注。1989年末,日本股市上涨到顶峰。在随后9个月里,股票价格下跌了46%。土地价格也急剧下滑,到2001年,6个主要大城市耗尽了它们在1985到1990年间的所有盈利。不过只要经济基本面不出现根本变化,泡沫破灭后的危害就不大。
  在泡沫破灭时期,政府通常都会采取措施挽救危机。但在1931年,美联储没有尽力弥补货币供应量的减少,造成经济的进一步崩溃,失业率大幅攀升。而之后的历次泡沫破灭后,政府举措通常及时得当,没有导致更大的危机。
  
  典型特征
  由于某个事件触发,人们的信心崩溃,纷纷抛售手中的资产,资产价格迅速下跌。如果经济基本面发生很大改变,那么泡沫破灭后的危害极大。
  
  中国的情况
  尽管11月份中国股市进行了一次非常大的调整,上证指数从6000点一度调整到5000点。但断言泡沫破灭似乎还为时尚早,毕竟中国经济还保持着10%以上的高速增长。令人担心的倒是房市,不过考虑到中国人对房产的偏爱,即使房价下跌甚至出现负资产,很多人也不会抛售房子,所以整个市场的全面崩溃也不太可能。
  可以预见,中国这场泡沫的破灭会伴随着股价和房价的同时下跌,因为前阶段不断上涨的股票价格与不断上涨的房地产价格密切相关。一旦其中一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会出现连锁反应。
  
  中国这场泡沫破灭的大预警
  
  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比如GDP增长降为5%以下)甚至衰退
  ● 这是最直接最明显的一个信号,目前高房价和高股价都是由经济高速增长这个基本面来支撑的,一旦这个前提不存在了,泡沫必将破灭。但从目前的情况看,2010年之前中国经济还相对安全。
  
  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消失
  ● 国内流动性过剩是造成资产价格泡沫的主要原因,而流动性过剩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一旦预期消失,涌入中国的“热钱”会退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调整到位,贸易顺差将缓解,因外汇占款投放的货币也将减少,从而刺破泡沫。
  
  上市公司利润大幅下降
  ● 上市公司质量是证券市场的基石,目前过高的市盈率也是由预期利润支撑的。近两年上市公司利润都大幅上升,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投资收益和新会计准则实施,这不能不令人担忧。一旦资本市场转冷,投资收益下降,就会影响到利润。近期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也会侵蚀上市公司利润。三季报披露利润增长放缓显示了这一趋势。
  
  更严厉的紧缩
  货币政策出台
  ● 不要对每次的小幅升息不以为然,这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我们可以根据利息的倒数确定合理的市盈率和租售比水平,因为它们同样是衡量资金的增值能力。如果一年期存款利率上升到5%(似乎为时不远),对应的合理市盈率水平应为20倍。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大幅连续加息完全可能,别忘了改革开放之后利率保持在10%以上的年头也不少,到时候人们自然会将手中的钱从资产转向银行储蓄,房价股价都会大跌。
  
  房价股价飙升到更离谱的价位
  ●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泡沫膨胀得越大就越容易破灭。英国房产泡沫的破灭是因为“英国人在用9倍的年收入买房,风险太高了”(中国人一般在用20倍的年收入买房)。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股票市场泡沫期间,市盈率高达30倍(中国股市市盈率60倍)。如果中国的房价股价继续上演“大跃进”,那离泡沫破灭的日子就不远了。
  
  某些精英人士进行忘乎所以的预测
  ● 精英人士喜欢预测,更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发布自己的预测结果,于是给沉闷的财经界增添了些许娱乐的元素。精英人士发表忘乎所以的演说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出于私利或为某利益集团服务,比如房地产商宣称房价不会跌显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资金链;二是连精英人士自己也疯狂了,预测中国神华港股将涨到101元的那位瑞银分析师事后承认,他是以A股投资者的行为状态为根据预测的。可见,精英人士作出离谱预测或代表整个市场已经疯狂,或预示某个产业或公司出现危机,这都表明泡沫即将破灭。
  
  身边所有人都在谈论房产股票
  ● 最经典的例子是1929年大崩盘前某人发现乞丐也在买股票,于是成功躲过这场大劫难。其实身边的情况也差不多,当你发现从不买股票的人也热衷于此,经济收入很低的人也四处借钱买房时,说明崩盘的日子不远了。
  
  你身边大多数人的收入预期下降,饭店里的食客大幅减少
  ● GDP是衡量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指标,但普通人对此感受不深,何况中国的GDP中有很多浪费的成分。其实,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意愿是判断经济的更好指标,通过细心的观察和体验,你也许能预测到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时刻。
  
  投资者如何与泡沫共存
  
  上面描述了泡沫从吹起到破灭的五个阶段,中国处在哪个阶段?是第三阶段的末期还是第四阶段?我们很难判定。那么,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泡沫破灭而不知何时逃避,在泡沫时期就不能进行投资而任由通货膨胀掠夺我们的财富吗?在这里,我们简单给出中国这场泡沫破裂的八大前兆以及在泡沫中应掌握的投资理财原则,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几乎没有人否认现在房市股市中存在泡沫,但即使认清这一现实又能怎样?彻底空仓恐怕谁都做不到。一方面难以忍受通货膨胀侵蚀自己的财产,何况身边那么多人在泡沫中赚得津津有味。另一方面,预测出泡沫破裂准确时间的难度比你模彩票中了千万大奖还难,而且破裂后你也抓不准入场的时机,空仓并未给你带来好处。如何与泡沫共存?我们总结了下面三条原则与你分享:
  
  调整投资组合比例
  把握市场时机非常困难,因此我们不建议投资者在泡沫期间全部卖出或不加区别地买入股票和任何其他资产。面对泡沫,合理的做法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一下资产比重。在泡沫膨胀时降低股票的比例,增加现金和债券的比例。巴菲特被看作是长期投资者,但他不是一名简单的“买入并持有”型投资者。如果股价超过他所认为的合理水平,他也会减少股票的投资比例。买卖中石油就是一次经典的操作手法。
  与股票不同的是,房地产通常不能在短期内变现。因此,想利用房地产泡沫来赚钱是极其危险的。在泡沫膨胀期间,投资者应考虑出售一些房地产,而自住型购买者应考虑降低要求,购买面积小一些或地段便宜些的房子。
  
  选择低市盈率的好股票
  大多数人在泡沫期间买股票只盯住好坏,而忽略了价格。因为在泡沫的氛围中,人们的直觉已经接受了高市盈率,结果在高价位买到好股票依然被套牢。就像美国互联网泡沫期间,很多科技股在现在看来也是好股票,但投资者却亏损,因为科技股整体都被高估了。巴菲特没有碰这些股票,原因只有一个:价格太高了。
  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杰里米·西格尔研究发现,在过去半个世纪给投资者提供最高回报的公司往往处在“旧经济”部门。他们由于没有受到市场的追捧,股价相对低廉,投资者建仓成本也低。而公司通过不断的管理革命和技术创新,长期保持一定的利润水平,给投资者丰厚的股利回报和投资收益。
  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还很短,但这条法则同样适用。往往是,在泡沫期间某家高市盈率的好公司给你带来了一段时期资产增值的快乐,然后你爱上了这只股票,泡沫破灭后又把获利悉数吐回。
  你可能会问现在还有低估的股票吗?当然有,泡沫膨胀期间也存在因产业周期和如政策变化等不可抗力影响而被冷落的股票。过去半个世纪,给美国投资者最高回报率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拥有万宝路品牌的烟草公司)就曾因政府条例限制和法令约束而被投资者一度抛弃,但它的产品和管理依然是世界一流的,投资者即使在股价未被严重低估前持有该股票也获利颇丰。
  
  在泡沫破裂后大胆买入资产
  这条原则也很好懂,而真能按此操作的却很少。因为泡沫破灭后投资者的情绪都会很消极,通常的态度是:我不玩了,爱咋地咋地。可大规模熊市会为投资者提供低价购买资产的机会,当每个人都对市场感到悲观时,长期资产收益率往往会更高。也许在泡沫破灭期间,你买进资产后,价格进一步下跌,你会后悔不该这么早买进。但是,从长期来看,只要在价格适中时买进,投资者都会获得比较高的收益。那么对于中国的房市股市来说,什么是价格适中?鉴于中国的高储蓄率和经济增长水平,笔者认为股票市盈率在30~35倍之间,租售比在150倍左右就可以考虑。
  其实,在泡沫破灭期间如果你担心买入股票仍然被套,可以考虑采取定投的办法均摊成本。房产投资比较麻烦,因为大规模的房地产价格暴跌一般会持续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受房价小幅下挫的引诱而置业是非常危险的,除非估价很诱人。这时,耐心非常重要。
其他文献
“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一位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主陈先生在评论他接受的服务时说,他显得有点意外、或者形容为受宠若惊更合适——陈的资产在千万量级,他是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的客户之一,在半年的时间里(也就是自从中行私人银行部开业)他重新规划了自己的金融资产,并获益不小,他说:“当他们(私人银行家)跟我接触时,我以为和以前的那些银行产品推销没有区别,但越合作越发现他们的价值。我的客户经理会不时给我提醒,可
期刊
退保,对于个人和保险公司而言,都是双输的结果。大部分退保行为其实都是冲动的表现,买前既缺乏充分的准备,买后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完全听凭“耳朵”的指令行事。    对代理人不满意  一是有些代理人片面夸大保险责任范围和回报优势,误导客户。  二是有些代理人投保时对客户异常热情,并承诺“保费会上门收取,会帮助办理赔案。”而投保后服务承诺没有切实履行;特别是代理人跳槽离开公司后,没人及时通知交费或没人负责
期刊
寻求最佳买卖时机的时候有一个前提:只做有依据的买卖。无论是顺势还是逆势操作,在寻找买入机会的时候不要猜低点,应等低点运行出来以后,再去判断是否是低点,确认后风险也就很小了    境内的外汇实盘买卖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存在,但真正的风靡全国还是在2000年以后。  伴随着2000年后非美货币的全线上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外汇投资的领域,但这其中的很多个人投资者并不具备完善的风险控制能力,
期刊
一个人在街上散步,旁边是他的狗,狗总是这样,它跑到前面。但一会儿折返回到主人身边,然后,它又跑到前面,看到自己跑得太远,就又跑了回来。一直是这样。最后,他们两个到达了同一个目的地。主人慢悠悠的走了一公里时,狗却跑来颠去地跑了四公里。这个人就是经济,而狗就是股市。这是投资大师安德烈·克斯托拉尼的经典名言。  关于中国股市,2006年之前的大部分论调是:A股不能充当中国经济晴雨表的角色,这是咱老百姓对
期刊
又要到基金公布季度和年度报告的时候了。对于一份基金的报表,你最关心什么?  对于开放式基金投资者来说,恐怕多数答案都是——净值。的确,获得超过成本的绝对净收益,是每个投资者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一些净值超过面值的基金成为追捧的对象,而那些在面值以下的,则常常被抛弃和冷落。  不过,除了单位净值,基金报表上的那些专业术语,比如标准差,其实隐藏着更为丰富的信息。了解这些指标,或许你会对手中的基金作出新的
期刊
“以前我还真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可现在真的再也找不到这种感觉了。”    钱经理财:  您好!  我是贵杂志的忠实读者,每次都从规划栏目得到很大的指导,非常谢谢!现在针对我家庭的具体问题,希望能帮助我规划家庭财务,看我是否可以在40岁退休,实现家庭财务自由!    我的理财规划问题如下  1.我希望3年后换一辆30万左右的越野车,退休后旅游用;换一套至少120平米的房子时,现居住的房子出售还是 出
期刊
2005年末,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积极稳妥地深化税制改革,其中包括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稳步推行物业税,并相应取消相关收费。  为此,有关物业税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又成为当前讨论的一个焦点,特别是针对5年内物业税征收可能给房地产价格产生的影响,众说纷纭。笔者采访链家地产专业人士及相关专家后,得出一个惊人结论,如果物业税开征,房价会下降,同时,房产“平买贵用”的时代将会来
期刊
旧金山3D虚拟社区第二人生(second life)的模式受到全世界IT人士的追捧。第二人生的模式很简单:在这个3D社区,一切均由网友自己建设,站方——林登实验室只出售土地、收取土地税,并发行社区虚拟货币——林登币。作为社区“中央政府”,林登实验室只承担现实世界中央政府的三项功能:国土管理者、产权保护者和中央银行。林登币是这个虚拟世界进行商业活动的基础。一些酒吧为了宣传,在此建立虚拟酒吧,给前来闲
期刊
曾经用了6年时间亲历了搜狐创业、上市、盈利,一步步地发展壮大,如今他又回到了创业的新起点。    “我们斯坦福的人好像都有创业基因”,2004年底,古永锵要离开搜狐的消息甫一传出,他就如此解释了离职的原因。加入一个小团队,并亲眼看着它一点点长大,几乎让古永锵为之痴迷。  2005年11月1日,这个承载了古永锵梦想的团队正式开始组建。这个名为合一(1Verge Inc.)的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分别在境
期刊
张蓝总是做一些让同行匪夷所思的事,但她却成功了。  一张口要价百万元的国外设计师只有地产商愿意请,她却请他们设计餐厅;同行认为是餐饮经营“死地”的 写字楼,她却在租金最贵的写字楼里开餐厅。被老百姓认为是家常菜的川菜,却被她包装后卖出了粤菜的价格。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她用五年的时间打造了年营业收入过2亿的独资餐饮集团和最被媒体看好的商务餐厅。事实证明,她成功了。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俏江南第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