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牧童短笛》是贺绿汀最具代表性的钢琴作品之一,本曲作于1934年,为单三部曲式。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竹笛,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中段加入了传统的民间舞蹈,有着欢快的节奏和旋律,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乐曲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是中国近代钢琴音乐的典范。
贺绿汀 《牧童短笛》 音乐特色
贺绿汀的生平简介
贺绿汀,又名贺楷,湖南省邵阳县人,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音乐家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选修钢琴与和声学,并参与《和声学理论与实用》的翻译工作。1934年在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他以《牧童短笛》获得一等奖。1934年贺绿汀参与到电影音乐的创作中,创作了《摇船歌》《春天里》《怀乡曲》《秋水伊人》等上百首歌曲,脍炙人口,他为影片《马路天使》谱写的《四季歌》《天涯歌女》两首歌曲,成为他电影歌曲创作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牧童短笛》的创作背景
本曲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正值新思潮涌入中国之时,大多的音乐家都在模仿西洋音乐,而忽略了本民族特色的音乐,就在此时当在校刊上看到“征集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比赛时,贺绿汀毅然决然的决定用自己的作品来展现中国特有的音乐风格,为此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创作出《牧童短笛》,本曲原名为《牧童之笛》,而后根据我国流传的乡間民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更名为《牧童短笛》。
《牧童短笛》的音乐特色
(1)曲式分析
全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清晰,旋律流畅,带有浓郁的田园风情。
A段采用了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G徵调式,旋律悠扬,轻快,同时复调手法的运用,下声部有另一条对位的旋律与右手的旋律一唱一和,是典型的鱼咬尾创作手法,仿佛两个牧童在田间对话,嬉戏,旋律此起彼伏,连贯流畅,展现了浓郁的乡村田园之风。
B段转入2/4拍,并且采用了我国民间歌舞的节奏特点,与A段相比速度稍快,旋律更紧凑,情绪上也相对活泼,轻快,由A段的复调音乐变成主调音乐,带装饰音的旋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的模仿出笛子轻快,流畅的特点,左手跳跃性的分解和弦织体伴奏更充分展现了作品热情欢乐的气氛,表现了牧童无拘无束,天真无邪的性格。
A1乐段为A乐段的再现,属于装饰性再现,在保证乐段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加以装饰变奏,添加经过音,辅助音等方法让乐曲更丰富,音响效果更立体,对比第一段就会发现在第一小节中的后一拍,旋律由八分音符变成了十六分音符,经过的re,mi两个音的简单添加让作品变得紧凑,主题旋律也更加悠扬流畅,赋有山水美景的画面感,乐曲最后以高八度的旋律渐收,给人留下了意犹未尽,绵远悠长的感觉,仿佛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远去…
(2)田园音画意境美
中国一个古老的农耕大国,人们对家园有着非比寻常的眷恋和向往,“落叶归根”就是一个最好的写照,古有王维以画为诗,陶渊明以世外桃源为家,今有贺绿汀以《牧童短笛》为我们展现田园音画的意境美,在悠扬清新的旋律中,仿佛能看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远远的走来,与山水作伴,与夕阳为影,将人,物,景,三者融在了一个和谐,恬静的画面中。宋代诗人雷震在《村晚》一诗中写道“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写景的情感无外乎以景抒情、寓情于景,更多的都是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牧童短笛》的内涵就在于它将人与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
(3)民族风格特色
《牧童短笛》是中国较早使用西方复调织体创作的钢琴作品,它任然不失中国本民族的特色,有柔美婉转的江南风情,从小生长在农村的他自幼接触的都是能歌善舞的乡里乡亲和深渊悠久的潇湘云水,湖南人能歌善舞的渊源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舒适的自然风光,安居乐业的生活让人们有闲暇时间陶冶情操,培养了他们的浪漫情怀和各种祭祀宗教活动。《牧童短笛》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贺绿汀所生活的乡村田间,没有炫技的技法,没有夸张的情感表现,有的只是淳朴的乡土气息和动听的优美旋律。
(4)大胆新颖的创新思维
真正坚守传统音乐,民族风格的人越来越少,因此才显得格外可贵,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之时,贺绿汀在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音乐文化,却仍旧坚守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巧妙的将二者合二为一,在《牧童短笛》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单旋律的音乐略显单调,但是加入了对答式的二声部支声旋律,不仅让乐曲多了几分层次,也添了几许色彩。西洋技法展现中国音乐,中国音乐依靠西洋技法支撑,在这种前所未有的结合面前,才将《牧童短笛》推向了一个中国钢琴作品里程碑式的巅峰。
作者简介:薛静雯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95年—),籍贯四川,学历硕士在读,学校:四川师范大学。
[1] 陈伟,郑璐.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从《牧童短笛》看中西田园音画的不同意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5第39卷第三期.
[2] 顾琼.浅析中国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民族特征.音乐大观,2012.7.
[3] 汪波.贺绿汀《牧童短笛》赏析.大舞台,2012.9.
贺绿汀 《牧童短笛》 音乐特色
贺绿汀的生平简介
贺绿汀,又名贺楷,湖南省邵阳县人,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音乐家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选修钢琴与和声学,并参与《和声学理论与实用》的翻译工作。1934年在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他以《牧童短笛》获得一等奖。1934年贺绿汀参与到电影音乐的创作中,创作了《摇船歌》《春天里》《怀乡曲》《秋水伊人》等上百首歌曲,脍炙人口,他为影片《马路天使》谱写的《四季歌》《天涯歌女》两首歌曲,成为他电影歌曲创作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牧童短笛》的创作背景
本曲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正值新思潮涌入中国之时,大多的音乐家都在模仿西洋音乐,而忽略了本民族特色的音乐,就在此时当在校刊上看到“征集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比赛时,贺绿汀毅然决然的决定用自己的作品来展现中国特有的音乐风格,为此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创作出《牧童短笛》,本曲原名为《牧童之笛》,而后根据我国流传的乡間民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更名为《牧童短笛》。
《牧童短笛》的音乐特色
(1)曲式分析
全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清晰,旋律流畅,带有浓郁的田园风情。
A段采用了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G徵调式,旋律悠扬,轻快,同时复调手法的运用,下声部有另一条对位的旋律与右手的旋律一唱一和,是典型的鱼咬尾创作手法,仿佛两个牧童在田间对话,嬉戏,旋律此起彼伏,连贯流畅,展现了浓郁的乡村田园之风。
B段转入2/4拍,并且采用了我国民间歌舞的节奏特点,与A段相比速度稍快,旋律更紧凑,情绪上也相对活泼,轻快,由A段的复调音乐变成主调音乐,带装饰音的旋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的模仿出笛子轻快,流畅的特点,左手跳跃性的分解和弦织体伴奏更充分展现了作品热情欢乐的气氛,表现了牧童无拘无束,天真无邪的性格。
A1乐段为A乐段的再现,属于装饰性再现,在保证乐段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加以装饰变奏,添加经过音,辅助音等方法让乐曲更丰富,音响效果更立体,对比第一段就会发现在第一小节中的后一拍,旋律由八分音符变成了十六分音符,经过的re,mi两个音的简单添加让作品变得紧凑,主题旋律也更加悠扬流畅,赋有山水美景的画面感,乐曲最后以高八度的旋律渐收,给人留下了意犹未尽,绵远悠长的感觉,仿佛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远去…
(2)田园音画意境美
中国一个古老的农耕大国,人们对家园有着非比寻常的眷恋和向往,“落叶归根”就是一个最好的写照,古有王维以画为诗,陶渊明以世外桃源为家,今有贺绿汀以《牧童短笛》为我们展现田园音画的意境美,在悠扬清新的旋律中,仿佛能看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远远的走来,与山水作伴,与夕阳为影,将人,物,景,三者融在了一个和谐,恬静的画面中。宋代诗人雷震在《村晚》一诗中写道“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写景的情感无外乎以景抒情、寓情于景,更多的都是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牧童短笛》的内涵就在于它将人与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
(3)民族风格特色
《牧童短笛》是中国较早使用西方复调织体创作的钢琴作品,它任然不失中国本民族的特色,有柔美婉转的江南风情,从小生长在农村的他自幼接触的都是能歌善舞的乡里乡亲和深渊悠久的潇湘云水,湖南人能歌善舞的渊源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舒适的自然风光,安居乐业的生活让人们有闲暇时间陶冶情操,培养了他们的浪漫情怀和各种祭祀宗教活动。《牧童短笛》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贺绿汀所生活的乡村田间,没有炫技的技法,没有夸张的情感表现,有的只是淳朴的乡土气息和动听的优美旋律。
(4)大胆新颖的创新思维
真正坚守传统音乐,民族风格的人越来越少,因此才显得格外可贵,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之时,贺绿汀在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音乐文化,却仍旧坚守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巧妙的将二者合二为一,在《牧童短笛》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单旋律的音乐略显单调,但是加入了对答式的二声部支声旋律,不仅让乐曲多了几分层次,也添了几许色彩。西洋技法展现中国音乐,中国音乐依靠西洋技法支撑,在这种前所未有的结合面前,才将《牧童短笛》推向了一个中国钢琴作品里程碑式的巅峰。
作者简介:薛静雯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95年—),籍贯四川,学历硕士在读,学校:四川师范大学。
[1] 陈伟,郑璐.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从《牧童短笛》看中西田园音画的不同意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5第39卷第三期.
[2] 顾琼.浅析中国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民族特征.音乐大观,2012.7.
[3] 汪波.贺绿汀《牧童短笛》赏析.大舞台,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