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一定条件下,超前于时代的艺术作品甚至可以推动生活,所以艺术在被生活影响制约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与生活分离会使其变成无米之炊;同样的,生活中失去艺术也会黯然失色。这两者紧密相关,不可分割。
关键词:艺术;生活
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问题。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大多数人都赞同“艺术来自生活,也高于生活”的观点。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需要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才能成立;同时,艺术所反映的生活又并非生活简单的再现,而是包含有作者强烈感情的生活,所以艺术又高于生活;另,艺术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在一定情况下,艺术领先于生活,并且可以促进生活发展。
一、艺术来源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基础。换言之,艺术作品来源于正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和反映,艺术的形成始终要以生活为基础,反映真实生活,成为真实生活艺术化的载体。纵观古今,艺术作品不计其数,不论是写实作品还是神话作品,都或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现实了生活。
清朝咸丰年间小说家李汝珍所著《镜花缘》看似是一部神话游记,实质上却借诸多荒诞离奇的现象讽刺当时的社会生活。如《镜花缘》一书中所说的君子国,此国中国民无一人不能担当“君子”二字,此国实为“礼仪之邦”之典范。在这样的国家里,“耕者让田畔,行者让路。土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慕而有礼”,从统治者到百姓,人人无愧于“君子”二字。但在现实生活中,咸丰年间奸臣四起,列强侵华,国内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国将不国。作者是在借君子国这个莫须有的国家讽刺现实生活中多小人而少君子。且即使在君子国这乃至天庭这样不存在于现实的国度,都是实行皇帝制度。由此可见,多么天马行空的想像,都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的,若对艺术追根溯源,终将回到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来源。
二、艺术高于生活
虽然“艺术来自生活”,但“艺术高于生活”。艺术作品不是简单的生活现象重现,而是艺术家对真实生活有所感悟后,用一定的艺术手段创造后所形成的产物。艺术作品的创作发于情,可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從而使受众获得强于现实生活的审美体验。因此,艺术高于生活。
齐白石先生多次强调,在绘画时,不应局限于形式的“相似”,而是要达到形式与精神的双重效果,他说: “画之间不像,太像为媚俗,不像为欺骗”,“太像”和“不像”是不可取的。以齐白石先生画的虾为例,画中之虾明显不同于真实之虾,却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叫人爱不释手。真实之虾的眼睛看上去只是一个小黑点,齐白石先生却以施以浓重而又饱满的笔墨,将虾眼画的十分灵动,使画中之虾显得极为活泼;真实之虾的腿细而多,他删繁就简,仅画几条遒劲的线条,不仅没有失真,反而让虾显得更加生动有力。所以齐白石先生的画中虾除了可以让人感受到现实之虾的活灵活现,又可以让人欣赏到先生到深厚的国画功底及高超的艺术造诣。因此,艺术是高于真实生活的。
三、艺术促进生活文明进步
艺术具有相对独立性,当艺术超前于时代时,艺术以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自发的追寻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艺术对社会生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促进生活文明的进步。
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可以使生活生动多彩,也是极具教育意义的。如苏轼的《赤壁赋》虽是写景写情,但融情于景,以景写情,从而抒发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态。尤其是文章后半苏轼劝客那一段中包含许多引人深思的人生哲学思想。例如: 客人看到美景却发出了“羡长江之无穷”的感叹,叹人生苦短。而苏轼听了客人的话之后,则以自然景物为喻,阐述了自己“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的人生哲学哲学观,并且以此劝慰客人。苏轼认为:从本质上来说,人与万物相同,都有其变化的一面,也都有其不变的本质,所以人应该保持一种豁达的心态。这一段话,苏轼不仅仅是劝客,更是其劝诫自己、提醒读者要要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此文章以作者经历挫折时却依然乐观为引,引起人们的共鸣,使人们读完文章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哲学思想,进而看淡名利,珍惜当下而不是伤春悲秋。由此可见,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最终促进促进生活文明进步。
结语: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中“现实生活基础”与“艺术家的创造”缺一不可。所以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切不可离开生活谈艺术,也不可简单的重现生活,而是要将生活艺术化后再现,使其成为优质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从而推动生活发展。
作者简介:冯子真,女,汉族,山西省晋中市,大学本科,辽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艺术类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
关键词:艺术;生活
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问题。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大多数人都赞同“艺术来自生活,也高于生活”的观点。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需要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才能成立;同时,艺术所反映的生活又并非生活简单的再现,而是包含有作者强烈感情的生活,所以艺术又高于生活;另,艺术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在一定情况下,艺术领先于生活,并且可以促进生活发展。
一、艺术来源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基础。换言之,艺术作品来源于正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和反映,艺术的形成始终要以生活为基础,反映真实生活,成为真实生活艺术化的载体。纵观古今,艺术作品不计其数,不论是写实作品还是神话作品,都或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现实了生活。
清朝咸丰年间小说家李汝珍所著《镜花缘》看似是一部神话游记,实质上却借诸多荒诞离奇的现象讽刺当时的社会生活。如《镜花缘》一书中所说的君子国,此国中国民无一人不能担当“君子”二字,此国实为“礼仪之邦”之典范。在这样的国家里,“耕者让田畔,行者让路。土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慕而有礼”,从统治者到百姓,人人无愧于“君子”二字。但在现实生活中,咸丰年间奸臣四起,列强侵华,国内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国将不国。作者是在借君子国这个莫须有的国家讽刺现实生活中多小人而少君子。且即使在君子国这乃至天庭这样不存在于现实的国度,都是实行皇帝制度。由此可见,多么天马行空的想像,都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的,若对艺术追根溯源,终将回到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来源。
二、艺术高于生活
虽然“艺术来自生活”,但“艺术高于生活”。艺术作品不是简单的生活现象重现,而是艺术家对真实生活有所感悟后,用一定的艺术手段创造后所形成的产物。艺术作品的创作发于情,可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從而使受众获得强于现实生活的审美体验。因此,艺术高于生活。
齐白石先生多次强调,在绘画时,不应局限于形式的“相似”,而是要达到形式与精神的双重效果,他说: “画之间不像,太像为媚俗,不像为欺骗”,“太像”和“不像”是不可取的。以齐白石先生画的虾为例,画中之虾明显不同于真实之虾,却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叫人爱不释手。真实之虾的眼睛看上去只是一个小黑点,齐白石先生却以施以浓重而又饱满的笔墨,将虾眼画的十分灵动,使画中之虾显得极为活泼;真实之虾的腿细而多,他删繁就简,仅画几条遒劲的线条,不仅没有失真,反而让虾显得更加生动有力。所以齐白石先生的画中虾除了可以让人感受到现实之虾的活灵活现,又可以让人欣赏到先生到深厚的国画功底及高超的艺术造诣。因此,艺术是高于真实生活的。
三、艺术促进生活文明进步
艺术具有相对独立性,当艺术超前于时代时,艺术以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自发的追寻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艺术对社会生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促进生活文明的进步。
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可以使生活生动多彩,也是极具教育意义的。如苏轼的《赤壁赋》虽是写景写情,但融情于景,以景写情,从而抒发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态。尤其是文章后半苏轼劝客那一段中包含许多引人深思的人生哲学思想。例如: 客人看到美景却发出了“羡长江之无穷”的感叹,叹人生苦短。而苏轼听了客人的话之后,则以自然景物为喻,阐述了自己“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的人生哲学哲学观,并且以此劝慰客人。苏轼认为:从本质上来说,人与万物相同,都有其变化的一面,也都有其不变的本质,所以人应该保持一种豁达的心态。这一段话,苏轼不仅仅是劝客,更是其劝诫自己、提醒读者要要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此文章以作者经历挫折时却依然乐观为引,引起人们的共鸣,使人们读完文章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哲学思想,进而看淡名利,珍惜当下而不是伤春悲秋。由此可见,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最终促进促进生活文明进步。
结语: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中“现实生活基础”与“艺术家的创造”缺一不可。所以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切不可离开生活谈艺术,也不可简单的重现生活,而是要将生活艺术化后再现,使其成为优质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从而推动生活发展。
作者简介:冯子真,女,汉族,山西省晋中市,大学本科,辽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艺术类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