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这就导致在招聘员工时,对员工的计算机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中职院校纷纷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增加就业率。但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该文将通过介绍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分析其教学现状及问题,从而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8-0117-02
1 引言
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企业在招聘学生时,首先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办公软件、操作系统等基础技能。社会就业是比较残酷的,企业一般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培养一个零基础的人才,他们需要的是能够迅速上手工作的人。因此,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已经成为企业用人的基本要求。所以,加强高级技工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迫在眉睫。
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计算机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帮助学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
根据相关部门的建议,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结束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能够运用计算机分析、解决问题,使其能够将专业技能与计算机技能综合运用,提高其对社会的适应力。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即能力培养目标)可以分为:基本素质与能力,即学生应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信息收集、分析、交流的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将计算机与自己的专业领域相结合,促使两者共同发展;创新能力,即学生在拥有良好的计算机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将计算机技术灵活运用于本专业的研究项目中。
3 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3.1 教学现状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地位:计算机基础属于公共必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基础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为以后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此,计算机基础在中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课程设置: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每周大约三到五个课时,主要教授学生关于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计算机运作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安全防护、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word文档、excel电子表格、PPT展示等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学生还应掌握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拥有在短时间内在互联网上获得信息的能力。
3.2 存在问题
3.2.1 学生入学之前,计算机水平不同
高级技工学校招生是面向全国各地的。由于各地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使得当地学校的信息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机房的电脑配置的差距过大,同时,计算机课程并不是中考以及高考的几大必考科目之一,这也就导致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未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可能有些同学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已几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一些学生可能仅会打字、查资料等一些简单的操作。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小组的教学计划的设置带来较大的困难,使其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3.2.2 应试教育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
目前,多数高级技工学校都会将学生参加并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这一条件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一项考核标准。然而,近年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试题型变动很小,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进行考试题型专项训练,使得这一部分的学生计算机知识以及能力掌握的不够全面。还有部分学生在通过考试之后,就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不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种应试教育会导致学生只掌握考试所需知识,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的不均衡发展。
3.2.3 教材选择不当,跟不上时代变化
目前,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选择,往往是根据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来进行选择。 如某省在2009年的计算机初级考试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因此,学校的教材选择侧重的就是Windows2000的内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Windows2000已被淘汰,已有更好的操作系统将其代替,该教材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教材内容过旧且偏重于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会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不能将计算机与其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结合。
3.2.4 教师的知识以及能力更新慢,教学手段落后
计算机技术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科学,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因种种原因导致知识结构得不到完善,或者其知识以及能力的更新一直处于发展之后,这就会导致其在教学时,不能将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技术相结合,使得学生在通过接受教育后仍不能对于现阶段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现在的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往往是前半段课时用来在教室教授理论,后半段课时在机房指导学生进行技术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相割裂,使学生不能及时地通过实际操作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当然,还有部分教师在讲解理论时,采用照本宣科的办法,使得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5 部分学校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存在一些弊端
现如今,部分学校通过简单的教学改革,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黑板 机房)改变为多媒体课件 机房的新的教学模式,但该模式仍为理论与实际操作各占一半课时,并且理论讲课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时间相隔比较久,当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理论课已经听懂,但却不会进行操作,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学习理论知识后,没有及时进行练习。同时,许多同学在听多媒体课时,虽然很认真,却没有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3.2.6学生上机房课容易分心且对该课不够重视
在进行机房教学时,由于学生较多,教师不能一一进行管理。因此,一些学生就会偷偷在电脑上下载游戏,或者看电影、小说、聊天等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致使白白浪费了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没有正确认识到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以后工作生活的重要作用,认为学该课程除了应付考试外没什么作用。这些行为以及心理都会对学习产生不良的效果。
4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
4.1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手段
学院应经常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并给教师提供深造以及去企业实习的机会,促使老师及时更新其知识结构与操作能力;同时,学院也应该请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专家以及优秀教师过来,给老师讲解前沿知识以及现阶段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合理安排课程,形成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教学模式,努力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淡化考试要求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对操作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课程,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将所有的操作要求以及方法都教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将教书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采用一些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当然,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应积极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之间在知识结构以及操作水平方面存在的差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求。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变学生的应试心理,使学生能够从心底认同计算机基础课程,而不是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当做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培训班。
4.3 将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破除孤立教学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大行业。这就使得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对于应聘者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能够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并且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自己专业领域的问题。所以,根据社会需求,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内容,在现有的基础内容之上,增加程序设计、信息分析、处理,促使学生技能操作的全面化;增加计算机常见问题及故障的解决、排除内容,使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小的计算机故障;增加网络通信以及各种办公软件的使用内容,提高其软件应用能力。
4.4 打造教学平台,促使自学能力的提高
计算机基础课程对操作要求较高,因此,单靠机房操作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学生必须通过课余时间的自学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建立教学信息平台,学生能够通过该平台,与教师进行线上实时交流,使自己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并且,通过这一平台,学生能进行课程复习、学习自测等,这为学生的自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4.5 积极开发教学辅助课件
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要求讲课质量以及增加操作机会,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该研发一些适用于学生机房练习以及测试的教学辅助软件。这些软件对学生的操作练习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提供相应的联系及测试。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实验课题,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去完成相关的实验。这样,学生在上机时,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动手能力。
5 小结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学校的公共必修课,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就必须进行改革。如: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手段;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淡化考试要求;将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破除孤立教学;打造教学平台,促使自学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应积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高级技工学校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 高战荣.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8-0117-02
1 引言
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企业在招聘学生时,首先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办公软件、操作系统等基础技能。社会就业是比较残酷的,企业一般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培养一个零基础的人才,他们需要的是能够迅速上手工作的人。因此,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已经成为企业用人的基本要求。所以,加强高级技工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迫在眉睫。
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计算机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帮助学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
根据相关部门的建议,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结束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能够运用计算机分析、解决问题,使其能够将专业技能与计算机技能综合运用,提高其对社会的适应力。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即能力培养目标)可以分为:基本素质与能力,即学生应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信息收集、分析、交流的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将计算机与自己的专业领域相结合,促使两者共同发展;创新能力,即学生在拥有良好的计算机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将计算机技术灵活运用于本专业的研究项目中。
3 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3.1 教学现状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地位:计算机基础属于公共必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基础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为以后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此,计算机基础在中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课程设置: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每周大约三到五个课时,主要教授学生关于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计算机运作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安全防护、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word文档、excel电子表格、PPT展示等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学生还应掌握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拥有在短时间内在互联网上获得信息的能力。
3.2 存在问题
3.2.1 学生入学之前,计算机水平不同
高级技工学校招生是面向全国各地的。由于各地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使得当地学校的信息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机房的电脑配置的差距过大,同时,计算机课程并不是中考以及高考的几大必考科目之一,这也就导致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未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可能有些同学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已几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一些学生可能仅会打字、查资料等一些简单的操作。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小组的教学计划的设置带来较大的困难,使其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3.2.2 应试教育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
目前,多数高级技工学校都会将学生参加并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这一条件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一项考核标准。然而,近年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试题型变动很小,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进行考试题型专项训练,使得这一部分的学生计算机知识以及能力掌握的不够全面。还有部分学生在通过考试之后,就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不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种应试教育会导致学生只掌握考试所需知识,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的不均衡发展。
3.2.3 教材选择不当,跟不上时代变化
目前,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选择,往往是根据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来进行选择。 如某省在2009年的计算机初级考试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因此,学校的教材选择侧重的就是Windows2000的内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Windows2000已被淘汰,已有更好的操作系统将其代替,该教材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教材内容过旧且偏重于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会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不能将计算机与其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结合。
3.2.4 教师的知识以及能力更新慢,教学手段落后
计算机技术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科学,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因种种原因导致知识结构得不到完善,或者其知识以及能力的更新一直处于发展之后,这就会导致其在教学时,不能将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技术相结合,使得学生在通过接受教育后仍不能对于现阶段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现在的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往往是前半段课时用来在教室教授理论,后半段课时在机房指导学生进行技术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相割裂,使学生不能及时地通过实际操作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当然,还有部分教师在讲解理论时,采用照本宣科的办法,使得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5 部分学校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存在一些弊端
现如今,部分学校通过简单的教学改革,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黑板 机房)改变为多媒体课件 机房的新的教学模式,但该模式仍为理论与实际操作各占一半课时,并且理论讲课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时间相隔比较久,当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理论课已经听懂,但却不会进行操作,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学习理论知识后,没有及时进行练习。同时,许多同学在听多媒体课时,虽然很认真,却没有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3.2.6学生上机房课容易分心且对该课不够重视
在进行机房教学时,由于学生较多,教师不能一一进行管理。因此,一些学生就会偷偷在电脑上下载游戏,或者看电影、小说、聊天等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致使白白浪费了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没有正确认识到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以后工作生活的重要作用,认为学该课程除了应付考试外没什么作用。这些行为以及心理都会对学习产生不良的效果。
4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
4.1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手段
学院应经常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并给教师提供深造以及去企业实习的机会,促使老师及时更新其知识结构与操作能力;同时,学院也应该请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专家以及优秀教师过来,给老师讲解前沿知识以及现阶段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合理安排课程,形成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教学模式,努力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淡化考试要求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对操作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课程,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将所有的操作要求以及方法都教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将教书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采用一些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当然,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应积极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之间在知识结构以及操作水平方面存在的差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求。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变学生的应试心理,使学生能够从心底认同计算机基础课程,而不是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当做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培训班。
4.3 将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破除孤立教学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大行业。这就使得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对于应聘者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能够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并且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自己专业领域的问题。所以,根据社会需求,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内容,在现有的基础内容之上,增加程序设计、信息分析、处理,促使学生技能操作的全面化;增加计算机常见问题及故障的解决、排除内容,使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小的计算机故障;增加网络通信以及各种办公软件的使用内容,提高其软件应用能力。
4.4 打造教学平台,促使自学能力的提高
计算机基础课程对操作要求较高,因此,单靠机房操作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学生必须通过课余时间的自学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建立教学信息平台,学生能够通过该平台,与教师进行线上实时交流,使自己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并且,通过这一平台,学生能进行课程复习、学习自测等,这为学生的自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4.5 积极开发教学辅助课件
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要求讲课质量以及增加操作机会,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该研发一些适用于学生机房练习以及测试的教学辅助软件。这些软件对学生的操作练习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提供相应的联系及测试。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实验课题,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去完成相关的实验。这样,学生在上机时,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动手能力。
5 小结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学校的公共必修课,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就必须进行改革。如: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手段;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淡化考试要求;将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破除孤立教学;打造教学平台,促使自学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应积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高级技工学校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 高战荣.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