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inem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沃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中小学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4-116-03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重视启蒙教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未成年人启蒙教育的优良传统,启蒙教育思想极为丰富,继承这一笔可贵的遗产,对现阶段我们中小学生的教育,尤其是道德品质的养成大有裨益。如我们背诵的《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说的是:孩子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如果孩子不能及早的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本来善良的本性就会慢慢因为周围不好环境影响而变化。“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注重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的典范。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成本太低,导致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认识不到严重的后果和越来越多的未成年犯罪事件的发生。家长和老师需要从源头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思想和做法,自身也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二)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
   相信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话语:“有才有德,一定重用;有德无才,破格录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这几句话说明了“德”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同样,我们所形成的这些理论也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来的。我国之所以被誉为“礼仪之邦”,就是深受孔老夫子的影响,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一直把“德”作为评估一个人好坏的首要规范,比如“以德报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在“二十四孝”中也有大量孝顺父母、兄弟和睦、尊老爱幼的故事。当代中小学生价值观、思想观念堪忧,相当一部分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以自我为中心、好面子,所以就需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去慢慢扭转他们这种不正确的价值观。
   (三)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思想是人民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情感。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足以使中国人和海外華人引以为豪。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早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没有国就没有家,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对祖国的报答。而现在,青少年是实现祖国强盛的主力军,少年强,则中国强,这些爱国至于思想也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只有传统文化教育做得好,学生才能培养出坚定地爱国主义思想;同样也只有从小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传授爱国主义思想,他们才可以尽早树立爱国护国、无私无畏、自信自强的精神,并且这种精神将会贯穿于他们的一生。
   二、西峡县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根据自己的实地调查和自身经历,总体来说,西峡县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略微欠佳,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大部分只和教学要求的和书本要求掌握的挂钩,很少会额外教授传统文化知识。语文课相较于其他科目好一点,因为课文中涉及到的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地方比较多,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的延伸额外的知识点。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中国广泛的社会教育环境中,大部分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把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许多中小学语文教师选择“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导致教师偏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的让学生记一些教学要求或者浅层次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西峡县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上也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同时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应试教育”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因为大部分的考题只有一个答案,很难给孩子们思维想象的机会;且学生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来准备这场考试,那就牺牲掉了学生的创造力,因为他们没有时间进行创造力和逆向思维的培养。
   (二)学校教育的弊端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国家对教材的设定和补充上也逐渐得到完善,但是传统文化知识在教材中系统性、整体性的设定,依然没有很大的改观。各个科目自成体系,众多课程各自一体,书本内和书本外的知识无法衔接,导致课程门类孤独化、教学内容随便化、教学设计随意化现象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这就使原本就对课程感到乏味枯燥的学生,对课堂上的学习更加无法产生兴趣。另外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传统书法、传统绘画、传统诗词之类的学习也没有单独的教材设置,只有语文书本里面的少量的寓言故事、古诗词鉴赏、历史人物故事等。所以综合来看,学生平时在学校能学到的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实在是少之又少。
   (三)教育教学的技术性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为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由于学校的整体实力和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储备、教学方法等各不相同,不同的学校、年级、班级的整体水平也是不一样的。以西峡县的学校为例来看,一般是办学时间越久的,综合实力相对来说会更好一些,比如办学时间最早的西峡县城关一小、二小、三小的整体水平会比办学时间较晚城关四小好一些;西峡一中的实力会比西峡二中的总体实力强。除此之外,有些学校因师资力量匮乏,会让一个老师同时担任好几门课程,既担任语文老师,又担任历史老师,这种做法加重了老师的教学负担,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成效。一些老师的讲课视频、课件、幻灯片缺乏创意,单纯的从网上下载一些相似的讲案和幻灯片,而不根据自己班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具体水平去做一定的修改。因为不同的孩子的接受能力、天性和想法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们需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借鉴其他优秀教案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和想法,把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三、 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同时这项行动的进行又是刻不容缓的。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拓宽教学途径、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灵活应对应试教育的弊端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省,尽管应试教育存在诸多弊端,但就目前来看,它仍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像高考,虽然不是唯一走向成功的方法,但却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只注重学生成绩的应试教育,整节课下来,不仅课堂气氛没有活跃起来,还使原本有趣的科目变得枯燥乏味。我们需要尽快改善这种弊端,改善“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不致使学生只是沦为学习的工具。
   教师不能单单根据学生的成绩单上的数字评价他们的好坏,应该从多个方面综合评价一位同学,发现每一位同学的闪光点,给予每一位同学关爱和鼓励。在课堂上,可以摒弃原本“机械式”教学,比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演唱一段欢快悦耳的英文歌曲作为开场白,吸引同学们的兴趣;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法,“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二)发挥学校的引导作用
   1.创办传统文化大課堂。在学校里创办传统文化大课堂,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训练。教师们,特别是语文教师可以在大课堂开展传统文学讲座、具体内容包含民风民俗研究、中国古文化、诗词赋曲赏析、儒家经典鉴赏、中国传统美德等方面。与此同时,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人文基础知识,例如古典名著赏析、朗读、书法、绘画、写作、人物传记等方面,将陶冶情趣与审美熏陶有效结合起来,将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理论。
   2.利用传统节日举办传统文化活动。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各种节假日,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在春节、元宵节期间,突出家国兴旺、辞旧迎新、平安健康的主题,例如举行送春联、书画笔会、剪纸才艺展示、有奖竞猜等活动;清明节期间,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文明祭扫主题,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祭奠革命先烈”的活动,宣传革命先烈的事迹,在学生中广泛宣传祭奠的文化内涵;在端午节期间,突出“热爱祖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举办诗歌朗诵会或征文比赛等活动,弘扬先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忠诚祖国的高尚品质,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等。在节日中,加深学生们对传统文化里解度和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渗透度。
   (三)提高教学质量
   1.改进教学方法。学校需要摒弃传统的让学生死读书的方法,在西峡一高所创制的“三疑三探”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在加分环节提问并抢答传统文化的知识,率先回答出来的前三个小组加10分,其次三个小组加5分,最后三个小组加3分,所得分数作为小组评优评先的依据,月末评定第一名的小组根据群成员商议,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这个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还间接丰富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看到学生精力充沛的上课状态,老师更有讲课的动力,这才是完整、有意义的课堂,才是学生们普遍向往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影像电子设备,生动形象的给学生们展示讲授的内容,同时电子设备使得知识的传授更加方便快捷,有效预防了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现象。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入手:加强师德修养,培养敬业的道德品质,当学生有知识点有疑惑的时候,教师们需要耐心负责的去为他们解惑答疑,教师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教学经验,重复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和不足,在下次课堂中着重强调他们薄弱的知识点,并把知识点讲透彻,以此加深他们的记忆;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给予他们温暖,与他们谈心聊天,及时解决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以防极端心理的出现。教师的素养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教学的质量,教师的素养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讲课习惯以及自身的性格等,知识渊博和性格耐心的老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更胜一筹,所以老师们在课余时间,可以多看一些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讲课视频,学习他们的讲课方法,反思自己的不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后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结  语
   古往今来,教育贯穿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始终,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不管是“玉”还是“人”都是通过不断地雕琢、学习让自身变得更好。传统文化既是人类一直学习的文化沉淀,也是我们后代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祖先的脚步,把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发扬继承下去,其中蕴含的爱国意识,道德法则,行为规范有利于中小学生坚定爱国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高尚的情操。
   参考文献:
  [1] 赵秋丽、李志臣.点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光——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曲阜五周年之际[N].光明日报,2018-11-26(7).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3-2-28(2).
  [3] 徐梓、王立刚.传统文化该怎么理解该如何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10-16(9).
  [4] 张龄.中学生传统文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9.
  [5] 张媛磊.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25~30.
  [6] 查士琴.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17~19.
  [7] 肖扬.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10~20.
  [8] 王良煊.传统文化视域中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3~7.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偷家族》是著名导演是枝裕和的作品,该电影不但延续了导演一贯的温情巫术,更是抛出了一个又一个晦暗不明的疑团,形成了电影模糊矛盾的风格。本文主要从新批评的角度分析电影中呈现的悖论、反讽等新批评的要素,解读这些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批判和讽刺社会现实,并揭露出入性的复杂。  关键词:新批评;悖论;反讽;《小偷家族》  文章编号:978—7- 80736 - 771 -O(2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2013—2015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结果揭晓。经过初审、复审、终审等环节,3年累计有160项科研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3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