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流行音乐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重视流行音乐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养和能力;强化专业课程建设,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加强实践能力建设,提高人才社会服务力。
关键词:高校 流行音乐 人才培养 模式
随着城市化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愈加蓬勃,随之而来,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也愈加强烈。而伴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也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流行音乐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其人才的培养也备受关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该关注社会对文化人才的需求,重视流行音乐人才的培养,重视人才实践能力的建设,使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养和能力
教师是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因此,加强高校的流行音乐人才培养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强化教师音乐素养和能力的建设。具体来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把握好人才招聘关。高校在招聘流行音乐教师的时候要注重对教师学历和能力的把控,将学历水平作为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并着重考查能力,这样能够招聘到一些高素质的员工,对后续的课程教授和学生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要把握好教师培养关。招聘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对于人才培养非常重要,但对已有人才和新进人才的后续培养也十分重要。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深造,邀请一些名校的教师到学校来做讲座,或者组织本校教师到名校或者是一些音乐企业进行交流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够为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搭建一个平台,有利于长期帮助教师提高素养和能力。再次,学校可以聘请一些著名歌手、演唱家等担任学生的校外培养导师,这样可以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带来教育观念的冲击和交流,并在这种交流中提高能力。
二、强化专业课程建设,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
虽然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要,但是理论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实践的基础。所以在高校教育中要将理论课程的学习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基础,设置适当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要把握三个主要问题,首先,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与时俱进,在人才培养理念的设置上要体现先进性。流行音乐是一门时代性较强的课程,在流行音乐人才的培养上要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了解当下音乐发展的特点,并
将这种特点融入课程内容之中,避免课程设置的滞后性,使课程设置能够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其次,课程设置要关注当下就业形势,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的现实目的是要输出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员,使其能够胜任社会相关的工作岗位。因此,在高校流行音乐人才课程体系设置中要始终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相关工作需求设置相應的课程内容,这样才能使人才到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提高社会生产效率。而人才培养和就业的脱节则会造成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无效率。再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结合本校发展实际,突出专业培养特色。在当下社会,高校众多,缺少特色则会使高校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步被忽视和淘汰。
三、加强实践能力建设,提高人才社会服务力
人才培养最终要转化为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使其融入社会发展之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在高校理论课程教育之外,学校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人才的社会服务力。具体来说,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两种方式。首先,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实践基地。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基地的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学校要注重同一些音乐企业进行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将课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学校可以同当地一些音乐企业或者是音乐工作室签订合作协议,在课程设置中为学生设置一些校外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课中到校外合作单位进行实习,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学校可以多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学校周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人才的社会服务力。例如在一些节假日,学校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艺排练,让学生在学校内部或者学校周围进行文艺演出,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也可以造福社会,营造社会的文化氛围。
流行音乐是当代文化产业的重要领航产业之一,在现代文化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要重视流行音乐的发展,将流行音乐摆在国家文化的战略角度考虑。同样,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也要响应国家的号召,重视流行音乐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提高人才的素养和能力,并最终将这种能力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明.普通高校流行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北方音乐,2017(17).
[2]张宁.浅论流行音乐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J].北方音乐,2015(04).
(作者简介:夏露垚,女,硕士,四川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流行演唱)(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关键词:高校 流行音乐 人才培养 模式
随着城市化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愈加蓬勃,随之而来,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也愈加强烈。而伴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也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流行音乐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其人才的培养也备受关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该关注社会对文化人才的需求,重视流行音乐人才的培养,重视人才实践能力的建设,使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养和能力
教师是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因此,加强高校的流行音乐人才培养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强化教师音乐素养和能力的建设。具体来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把握好人才招聘关。高校在招聘流行音乐教师的时候要注重对教师学历和能力的把控,将学历水平作为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并着重考查能力,这样能够招聘到一些高素质的员工,对后续的课程教授和学生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要把握好教师培养关。招聘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对于人才培养非常重要,但对已有人才和新进人才的后续培养也十分重要。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深造,邀请一些名校的教师到学校来做讲座,或者组织本校教师到名校或者是一些音乐企业进行交流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够为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搭建一个平台,有利于长期帮助教师提高素养和能力。再次,学校可以聘请一些著名歌手、演唱家等担任学生的校外培养导师,这样可以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带来教育观念的冲击和交流,并在这种交流中提高能力。
二、强化专业课程建设,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
虽然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要,但是理论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实践的基础。所以在高校教育中要将理论课程的学习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基础,设置适当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要把握三个主要问题,首先,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与时俱进,在人才培养理念的设置上要体现先进性。流行音乐是一门时代性较强的课程,在流行音乐人才的培养上要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了解当下音乐发展的特点,并
将这种特点融入课程内容之中,避免课程设置的滞后性,使课程设置能够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其次,课程设置要关注当下就业形势,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的现实目的是要输出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员,使其能够胜任社会相关的工作岗位。因此,在高校流行音乐人才课程体系设置中要始终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相关工作需求设置相應的课程内容,这样才能使人才到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提高社会生产效率。而人才培养和就业的脱节则会造成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无效率。再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结合本校发展实际,突出专业培养特色。在当下社会,高校众多,缺少特色则会使高校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步被忽视和淘汰。
三、加强实践能力建设,提高人才社会服务力
人才培养最终要转化为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使其融入社会发展之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在高校理论课程教育之外,学校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人才的社会服务力。具体来说,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两种方式。首先,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实践基地。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基地的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学校要注重同一些音乐企业进行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将课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学校可以同当地一些音乐企业或者是音乐工作室签订合作协议,在课程设置中为学生设置一些校外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课中到校外合作单位进行实习,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学校可以多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学校周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人才的社会服务力。例如在一些节假日,学校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艺排练,让学生在学校内部或者学校周围进行文艺演出,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也可以造福社会,营造社会的文化氛围。
流行音乐是当代文化产业的重要领航产业之一,在现代文化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要重视流行音乐的发展,将流行音乐摆在国家文化的战略角度考虑。同样,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也要响应国家的号召,重视流行音乐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提高人才的素养和能力,并最终将这种能力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明.普通高校流行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北方音乐,2017(17).
[2]张宁.浅论流行音乐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J].北方音乐,2015(04).
(作者简介:夏露垚,女,硕士,四川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流行演唱)(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