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红十字医院,青海西宁830000)
摘要:以整体的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南,以护理心理学为基础,将心理护理贯穿于给药过程中,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治疗,从而达到心理效应促进药物效应的目的。
关键词:给药途径;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10-0156-02
药物治疗的效果主要来自于药理效应,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人是一个特殊的、具有社会属性的生物体,加之许多疾病本身就与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心理因素对药物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护士要准确地完成给药的整个过程,使药物发挥预期的疗效,除了了解药物的基本知识、药理作用、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外,还要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整个给药过程中。笔者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总结出了几种常用给药途径的心理护理,分述如下。
1口服给药
1.1口服给药的特点
口服给药是最方便,且比较安全的给药途径,用药经济、剂型简单,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黏膜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常用于慢性病或病情较轻、较稳定者。
1.2接受口服给药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接受口服给药患者,一般认为自己患的是小病,怀有侥幸心理,盲目相信疾病会自愈,加之口服给药种类多、次数频、疗程长,对胃黏膜有刺激,有些药物副作用大,有些药物有异味。因此,患者对遵医嘱服药不够重视,不易做到定时、定量服药,甚至个别病人擅自停药,影响药物的有效浓度,降低了疗效,延误了治疗,致使病情加重。
1.3口服给药的心理护理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向患者说明服药的重要性,以引起病人重视,并采取适当措施。对住院病人应做到送药到口,对门诊病人应详细说明服药时间及剂量,避免漏服、错服。还应根据药物的性能,让病人清楚应在饭前、饭后或睡前服用。对一些有特殊副作用但又必须长期服用的药物,应给病人讲清利弊。
2肌肉注射
2.1肌肉注射的特点
肌肉注射是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将一定剂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其特点是药效作用迅速,疗效可靠。对某些不能经口服给药的病人,不宜作静脉注射或易被胃肠道消化破坏的药物,宜作肌肉注射。
2.2接收肌肉注射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肌肉注射局部刺激作用较静脉注射强,注射部位易产生疼痛、发炎、硬化。某些药物长期进行肌肉注射后,容易产生局部肌肉萎缩。这些缺点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病人的心理,尤其是疼痛会给病人带来心理紧张。有不少儿童见针变色,不配合护士的操作。这些因素均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2.3肌肉注射的心理护理
首先,治疗室的环境设施应干净,舒适安静。其次,治疗过程中所用的器械应存放在隐蔽的地方,以减少对病人心理的不良刺激。在治疗前,护士应充分与患者交流,耐心地给病人介绍药物作用、治疗过程。在治疗过程中,护士的操作应熟练,做到“两快一慢”,使病人产生信任,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恐惧。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应轻松地与病人谈话,讲一些与注射无关的话题,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3静脉输液
3.1静脉输液的特点
静脉输液是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将大量的灭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等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可迅速达到治疗性的血药浓度,并可持续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迅速大量补充所丢失的体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感染和解毒等。
3.2接受静脉输液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静脉输液较口服、肌肉注射危险性大,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输液反应、静脉炎等。患者须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固定体位,注射时出现较剧烈的疼痛,产生身体上的不适,致使患者产生顾虑。
3.3静脉输液的心理护理
护士应向病人说明药物性质与给药途径的关系,对曾经有过输液反应的病人应耐心安慰,使其愉快地接受治疗。另外让病人解除心理顾虑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输液环境。对于住院病人治疗前应先整理好病床,使之保持干净整洁。而对门诊病人,输液室应保持床铺干净整齐,温度适宜,空气清新。其次,护士在配液的同时提醒病人解除大小便,做好输液前的准备,在操作过程中,护士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做到一针见血,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输液反应的发生,对刺激性强的药物,应注意滴注速度,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不同的给药途径具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护士在对病人实施各种给药的过程中,除了正确、熟练地完成各种操作外,还须掌握病人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给予及时、恰当的心理疏导,取得病人的密切配合,使之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建立药物—心理的良性循环,达到使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
(责任编辑:王尚勇)
摘要:以整体的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南,以护理心理学为基础,将心理护理贯穿于给药过程中,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治疗,从而达到心理效应促进药物效应的目的。
关键词:给药途径;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10-0156-02
药物治疗的效果主要来自于药理效应,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人是一个特殊的、具有社会属性的生物体,加之许多疾病本身就与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心理因素对药物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护士要准确地完成给药的整个过程,使药物发挥预期的疗效,除了了解药物的基本知识、药理作用、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外,还要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整个给药过程中。笔者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总结出了几种常用给药途径的心理护理,分述如下。
1口服给药
1.1口服给药的特点
口服给药是最方便,且比较安全的给药途径,用药经济、剂型简单,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黏膜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常用于慢性病或病情较轻、较稳定者。
1.2接受口服给药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接受口服给药患者,一般认为自己患的是小病,怀有侥幸心理,盲目相信疾病会自愈,加之口服给药种类多、次数频、疗程长,对胃黏膜有刺激,有些药物副作用大,有些药物有异味。因此,患者对遵医嘱服药不够重视,不易做到定时、定量服药,甚至个别病人擅自停药,影响药物的有效浓度,降低了疗效,延误了治疗,致使病情加重。
1.3口服给药的心理护理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向患者说明服药的重要性,以引起病人重视,并采取适当措施。对住院病人应做到送药到口,对门诊病人应详细说明服药时间及剂量,避免漏服、错服。还应根据药物的性能,让病人清楚应在饭前、饭后或睡前服用。对一些有特殊副作用但又必须长期服用的药物,应给病人讲清利弊。
2肌肉注射
2.1肌肉注射的特点
肌肉注射是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将一定剂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其特点是药效作用迅速,疗效可靠。对某些不能经口服给药的病人,不宜作静脉注射或易被胃肠道消化破坏的药物,宜作肌肉注射。
2.2接收肌肉注射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肌肉注射局部刺激作用较静脉注射强,注射部位易产生疼痛、发炎、硬化。某些药物长期进行肌肉注射后,容易产生局部肌肉萎缩。这些缺点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病人的心理,尤其是疼痛会给病人带来心理紧张。有不少儿童见针变色,不配合护士的操作。这些因素均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2.3肌肉注射的心理护理
首先,治疗室的环境设施应干净,舒适安静。其次,治疗过程中所用的器械应存放在隐蔽的地方,以减少对病人心理的不良刺激。在治疗前,护士应充分与患者交流,耐心地给病人介绍药物作用、治疗过程。在治疗过程中,护士的操作应熟练,做到“两快一慢”,使病人产生信任,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恐惧。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应轻松地与病人谈话,讲一些与注射无关的话题,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3静脉输液
3.1静脉输液的特点
静脉输液是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将大量的灭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等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可迅速达到治疗性的血药浓度,并可持续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迅速大量补充所丢失的体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感染和解毒等。
3.2接受静脉输液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静脉输液较口服、肌肉注射危险性大,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输液反应、静脉炎等。患者须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固定体位,注射时出现较剧烈的疼痛,产生身体上的不适,致使患者产生顾虑。
3.3静脉输液的心理护理
护士应向病人说明药物性质与给药途径的关系,对曾经有过输液反应的病人应耐心安慰,使其愉快地接受治疗。另外让病人解除心理顾虑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输液环境。对于住院病人治疗前应先整理好病床,使之保持干净整洁。而对门诊病人,输液室应保持床铺干净整齐,温度适宜,空气清新。其次,护士在配液的同时提醒病人解除大小便,做好输液前的准备,在操作过程中,护士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做到一针见血,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输液反应的发生,对刺激性强的药物,应注意滴注速度,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不同的给药途径具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护士在对病人实施各种给药的过程中,除了正确、熟练地完成各种操作外,还须掌握病人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给予及时、恰当的心理疏导,取得病人的密切配合,使之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建立药物—心理的良性循环,达到使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
(责任编辑:王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