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7日,在第五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改革开放的40年,是我国逐步消除贫困的40年。40年的接续奋斗,让7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现在,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就要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
脱贫成绩亮眼
刚刚摘下贫困帽的江西省瑞金市“成绩单”亮眼: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9.38%、综合贫困发生率0.91%。瑞金成为赣南革命老区首个脱贫摘帽县市。这份成绩单,正是我国扶贫体制深化改革和扶贫方式不断创新的结果。
国务院扶贫办前不久宣布,2017年申请脱贫摘帽的中西部20个省区市125个贫困县中,有40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截至目前,我国已有68个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脱贫摘帽步伐加快、脱贫工作质量明显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更强等新特点突出。
5年来,我国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7年年末的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减贫幅度接近70%;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年末的10.2%下降至2017年底的3.1%,年均脱贫人数1370万人。
突出“六个精准”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以区域为对象的扶贫战略,大大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发展条件,促进了大规模减贫;但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扶贫对象不够精准、返贫率较高、政策效果持续性较差等问题凸显出来。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强调将扶贫对象由过去的区域转向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这是对既有扶贫模式的重大突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精准扶贫作出重要论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提出“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即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要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并深刻阐述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大问题,为转变扶贫开发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思路、提升扶贫效率指明了方法和路径。
扶持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只有把最贫困、最需要扶持的人精准识别出来,才能提高有限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只有把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精准识别出来,才能找准贫根、靶向治疗。
谁来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并要求“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推动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氛围。
怎么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他还强调,“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与传统扶贫模式相比,精准扶贫强调从贫困户的需求出发,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推动扶贫资源配置与帮扶对象需求无缝对接,体现了扶贫开发工作由传统的“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扶贫效率。
如何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的标准、程序等。贫困退出机制的建立,完善了扶贫开发工作环节,大大提升了脱贫质量。
脱真贫、真脱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瑞金市叶坪乡山岐村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张密密麻麻的表格。贫困发生率、农户入户路硬化……公示上细化的15项贫困村脱贫任务指标全部完成,山岐村“摘”掉了贫困帽。接地气、可操作的精准施策,成了助力瑞金脱贫的法宝。
脱贫攻坚要做到精准,首先必须摸清贫困底数。2014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逐村逐户贫困识别,基本摸清了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信息,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使我国贫困数据第一次实现了到村到户到人。
精准扶贫,还体现在对症下药,分类施策,打造“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发展生产脱贫一批,428个贫困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2.26万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产业扶贫风生水起;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十三五”期间,1000万人口要“挪穷窝”;生态补偿脱贫一批,3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生态护林员上岗就业;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贫困人口逐步实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发展脱贫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稳脱贫的有力抓手。江西省万安县枧头镇茅坪村村民罗人松将自家大院的杂物间整改成了光普达太阳能电子厂扶贫车间,贫困户实现了照顾家人、田间生产、务工就业三不误。全县建立扶贫车间71家,吸納1000余人在家门口务工,其中贫困户518人。
建立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保障机制,是稳脱贫的重要制度供给。云南省镇雄县因病致贫返贫率曾高达30.67%,如今通过县里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四重保障”政策,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1.5%。
扶贫先扶志、必扶智
智和志是内力、内因,脱贫攻坚必须坚持志、智双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他还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这深刻阐明了内源扶贫的工作方向和重点,有力推动着我国扶贫开发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关键在于加强教育培训引导,促使贫困人口不甘贫困、提高素质,树立脱贫致富的志气,增强摆脱贫困的信心。近年来,各地探索出脱贫攻坚讲习所、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惠农积分超市和校企联合培训等创新举措,通过宣传引导、教育扶贫、典型示范、制度约束、物质激励等方式,把扶志和扶智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移风易俗,弘扬讲究诚信、自力更生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苦熬不如苦干”“脱贫光荣”的观念,振奋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提升脱贫致富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扶贫开發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协同作战、合力攻坚。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减贫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要坚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过程体现党的领导,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严格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要选好配强贫困村“带头人”,不断夯实脱贫攻坚的组织基础,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
打赢打好这场硬仗
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但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贫困人口总量仍有3046万人。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平均每年需要减贫1000多万人,而且越到最后脱贫难度越大。从剩余贫困人口的构成上看,很多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特殊贫困群体,以及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群众,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难度更大。目前,全国300多个深度贫困县的贫困人口超过千万,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3万个深度贫困村中,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比重占到53%。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西藏、四川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大多生存条件比较恶劣,自然灾害多发,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脱贫基础更为薄弱。贫困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存在特殊性、文化传统和生活观念存在特殊性,与既有成熟扶贫模式匹配难度较大,对体制机制创新、政策设计与执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促进了脱贫攻坚良好氛围的形成,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及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脱贫攻坚目标的如期实现,甚至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脱贫内生动力有待增强。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脱贫内生动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对如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探索与研究仍显不足。有的地方对缺乏内生动力的贫困群众,简单贴上“等靠要”、观念落后保守的标签。这不但不能激发出他们脱贫的动力,反而可能强化其既有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如何打破束缚贫困群众发展的观念枷锁,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亟须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需要更加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只要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担起责任、真抓实干,只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咬定目标加油干,就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脱贫成绩亮眼
刚刚摘下贫困帽的江西省瑞金市“成绩单”亮眼: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9.38%、综合贫困发生率0.91%。瑞金成为赣南革命老区首个脱贫摘帽县市。这份成绩单,正是我国扶贫体制深化改革和扶贫方式不断创新的结果。
国务院扶贫办前不久宣布,2017年申请脱贫摘帽的中西部20个省区市125个贫困县中,有40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截至目前,我国已有68个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脱贫摘帽步伐加快、脱贫工作质量明显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更强等新特点突出。
5年来,我国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7年年末的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减贫幅度接近70%;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年末的10.2%下降至2017年底的3.1%,年均脱贫人数1370万人。
突出“六个精准”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以区域为对象的扶贫战略,大大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发展条件,促进了大规模减贫;但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扶贫对象不够精准、返贫率较高、政策效果持续性较差等问题凸显出来。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强调将扶贫对象由过去的区域转向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这是对既有扶贫模式的重大突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精准扶贫作出重要论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提出“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即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要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并深刻阐述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大问题,为转变扶贫开发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思路、提升扶贫效率指明了方法和路径。
扶持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只有把最贫困、最需要扶持的人精准识别出来,才能提高有限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只有把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精准识别出来,才能找准贫根、靶向治疗。
谁来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并要求“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推动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氛围。
怎么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他还强调,“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与传统扶贫模式相比,精准扶贫强调从贫困户的需求出发,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推动扶贫资源配置与帮扶对象需求无缝对接,体现了扶贫开发工作由传统的“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扶贫效率。
如何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的标准、程序等。贫困退出机制的建立,完善了扶贫开发工作环节,大大提升了脱贫质量。
脱真贫、真脱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瑞金市叶坪乡山岐村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张密密麻麻的表格。贫困发生率、农户入户路硬化……公示上细化的15项贫困村脱贫任务指标全部完成,山岐村“摘”掉了贫困帽。接地气、可操作的精准施策,成了助力瑞金脱贫的法宝。
脱贫攻坚要做到精准,首先必须摸清贫困底数。2014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逐村逐户贫困识别,基本摸清了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信息,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使我国贫困数据第一次实现了到村到户到人。
精准扶贫,还体现在对症下药,分类施策,打造“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发展生产脱贫一批,428个贫困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2.26万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产业扶贫风生水起;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十三五”期间,1000万人口要“挪穷窝”;生态补偿脱贫一批,3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生态护林员上岗就业;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贫困人口逐步实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发展脱贫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稳脱贫的有力抓手。江西省万安县枧头镇茅坪村村民罗人松将自家大院的杂物间整改成了光普达太阳能电子厂扶贫车间,贫困户实现了照顾家人、田间生产、务工就业三不误。全县建立扶贫车间71家,吸納1000余人在家门口务工,其中贫困户518人。
建立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保障机制,是稳脱贫的重要制度供给。云南省镇雄县因病致贫返贫率曾高达30.67%,如今通过县里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四重保障”政策,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1.5%。
扶贫先扶志、必扶智
智和志是内力、内因,脱贫攻坚必须坚持志、智双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他还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这深刻阐明了内源扶贫的工作方向和重点,有力推动着我国扶贫开发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关键在于加强教育培训引导,促使贫困人口不甘贫困、提高素质,树立脱贫致富的志气,增强摆脱贫困的信心。近年来,各地探索出脱贫攻坚讲习所、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惠农积分超市和校企联合培训等创新举措,通过宣传引导、教育扶贫、典型示范、制度约束、物质激励等方式,把扶志和扶智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移风易俗,弘扬讲究诚信、自力更生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苦熬不如苦干”“脱贫光荣”的观念,振奋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提升脱贫致富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扶贫开發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协同作战、合力攻坚。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减贫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要坚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过程体现党的领导,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严格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要选好配强贫困村“带头人”,不断夯实脱贫攻坚的组织基础,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
打赢打好这场硬仗
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但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贫困人口总量仍有3046万人。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平均每年需要减贫1000多万人,而且越到最后脱贫难度越大。从剩余贫困人口的构成上看,很多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特殊贫困群体,以及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群众,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难度更大。目前,全国300多个深度贫困县的贫困人口超过千万,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3万个深度贫困村中,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比重占到53%。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西藏、四川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大多生存条件比较恶劣,自然灾害多发,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脱贫基础更为薄弱。贫困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存在特殊性、文化传统和生活观念存在特殊性,与既有成熟扶贫模式匹配难度较大,对体制机制创新、政策设计与执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促进了脱贫攻坚良好氛围的形成,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及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脱贫攻坚目标的如期实现,甚至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脱贫内生动力有待增强。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脱贫内生动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对如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探索与研究仍显不足。有的地方对缺乏内生动力的贫困群众,简单贴上“等靠要”、观念落后保守的标签。这不但不能激发出他们脱贫的动力,反而可能强化其既有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如何打破束缚贫困群众发展的观念枷锁,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亟须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需要更加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只要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担起责任、真抓实干,只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咬定目标加油干,就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