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一门课程,要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善于运用转换角色,巧妙导入,整合知识等方法实施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5-0074-02
新世纪以来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整个社会,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教育的创新。“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学,成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营造创新空间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为“素质教育”的内涵做出了科学而又明确的界定,即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单靠理论讲解无异于纸上谈兵,过多的讲解不仅使老师身心疲惫,学生也是满头雾水,兴趣全无,何谈创新。对此,我们不如只点拨,多让学生自己实践、互相交流,在尝试操作中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普及信息技术文化、服务其他学科、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开拓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同时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方法、知识结构等,使学生在对书本知识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新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转换角色,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控制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要营造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探索和掌握正确的学法。首先,在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多鼓励学生提问,辩论,多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空间,敢想、敢问、敢动,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其次,要让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对生活的体验,扩大视野,从而使学生不受教材范围,教师思维的约束,积极地动脑,勇敢地探索。
(二)巧妙导入,激发认识兴趣和创造欲望
一切思维活动包括创造性活动,都以认识为起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是认知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将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要求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使之形成强烈的内部动机,产生浓厚的兴趣。巧妙的导入,不仅能提出问题,明确教学目标,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通常使用的导入方法有:任务驱动、巧设悬念、效果引入等。如在讲解Excel中数据管理时采用任务驱动法,明确任务是:按入学成绩排出名次,并统计出男、女生人数及非团员名单。又如,在做游戏的时候,出现了画面被破坏得支离破碎等现象,我先演示如何用杀毒,再利用这个机会,讲解有关病毒的知识: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小程序,它的目的是破坏。有人制造病毒,就得有人阻止它去破坏。鼓励学生为计算机的“健康”想一想。再如学习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个从最简单的文字飞入到较复杂的图片动画的作品。学生看了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样的作品吗?”我趁热打铁,从而讲述并演示本节(下转第76页)(上接第74页)课的知识点。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打破等待老师讲授的消极心理定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长期保持自学激情。
(三)整合知识,奠定创造力的基础
学生拥有了良好的环境和浓烈的兴趣,是不是就可以说他们就能拥有创造能力呢?当然不是。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必须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并且鼓励他们发现和总结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很容易受到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本学科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更要注意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要狠抓“双基”教学和训练,但需谨防“满堂灌”,应多运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师的教学内容变成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比如,在教授Powerpoint时,文字和图片等操作都跟word相似,教师只需提示一下,学生就可以自己完成。再如,在学习Excel中数据图表时,书上用的是地理上的素材,老师可以添加几种不同类型的图表并展示给学生,并提示他们结合数学上的二元坐标图,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想象空间,由他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完成一张数据图表,理解不同数据图表类型所侧重反映的不同的数据关系;还可以做运用Excel中前面学习的公式和函数的使用与数据图表相结合,完成数学上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图像,观察变化趋势和对称关系。
经过近六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地体会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就应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大胆地思考;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创新,注意日常积累,通过书籍、网络、人际交流等途径,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5-0074-02
新世纪以来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整个社会,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教育的创新。“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学,成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营造创新空间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为“素质教育”的内涵做出了科学而又明确的界定,即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单靠理论讲解无异于纸上谈兵,过多的讲解不仅使老师身心疲惫,学生也是满头雾水,兴趣全无,何谈创新。对此,我们不如只点拨,多让学生自己实践、互相交流,在尝试操作中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普及信息技术文化、服务其他学科、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开拓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同时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方法、知识结构等,使学生在对书本知识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新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转换角色,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控制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要营造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探索和掌握正确的学法。首先,在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多鼓励学生提问,辩论,多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空间,敢想、敢问、敢动,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其次,要让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对生活的体验,扩大视野,从而使学生不受教材范围,教师思维的约束,积极地动脑,勇敢地探索。
(二)巧妙导入,激发认识兴趣和创造欲望
一切思维活动包括创造性活动,都以认识为起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是认知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将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要求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使之形成强烈的内部动机,产生浓厚的兴趣。巧妙的导入,不仅能提出问题,明确教学目标,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通常使用的导入方法有:任务驱动、巧设悬念、效果引入等。如在讲解Excel中数据管理时采用任务驱动法,明确任务是:按入学成绩排出名次,并统计出男、女生人数及非团员名单。又如,在做游戏的时候,出现了画面被破坏得支离破碎等现象,我先演示如何用杀毒,再利用这个机会,讲解有关病毒的知识: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小程序,它的目的是破坏。有人制造病毒,就得有人阻止它去破坏。鼓励学生为计算机的“健康”想一想。再如学习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个从最简单的文字飞入到较复杂的图片动画的作品。学生看了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样的作品吗?”我趁热打铁,从而讲述并演示本节(下转第76页)(上接第74页)课的知识点。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打破等待老师讲授的消极心理定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长期保持自学激情。
(三)整合知识,奠定创造力的基础
学生拥有了良好的环境和浓烈的兴趣,是不是就可以说他们就能拥有创造能力呢?当然不是。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必须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并且鼓励他们发现和总结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很容易受到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本学科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更要注意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要狠抓“双基”教学和训练,但需谨防“满堂灌”,应多运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师的教学内容变成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比如,在教授Powerpoint时,文字和图片等操作都跟word相似,教师只需提示一下,学生就可以自己完成。再如,在学习Excel中数据图表时,书上用的是地理上的素材,老师可以添加几种不同类型的图表并展示给学生,并提示他们结合数学上的二元坐标图,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想象空间,由他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完成一张数据图表,理解不同数据图表类型所侧重反映的不同的数据关系;还可以做运用Excel中前面学习的公式和函数的使用与数据图表相结合,完成数学上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图像,观察变化趋势和对称关系。
经过近六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地体会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就应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大胆地思考;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创新,注意日常积累,通过书籍、网络、人际交流等途径,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