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通过工作经历,结合当前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5种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就应对和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财政投资;招投标;风险;措施
1、控制价和清单工程量偏差风险
由于工程量清单应由具有编制能力的招标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人编制。而建设单位往往缺乏专业的工程造价人员,其招标工作的控制价和清单往往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给工程造价咨询中介编制。造价中介的造价人员业务技能和工作经验往往有些良莠不齐。不少中介为降低工资成本,经常是由普通预算员操刀编制清单或控制价,经过少数几个注册造价师简单复核,任务忙时甚至是直接签字盖章走流程,其准确性就可想而知了。清单和控制价是需要公开发布,对投标单位的质疑也需要公开答复的。不少投标人对清单中因造价中介疏忽或计算错误而多算的工程量,只会是心中暗喜而不会提出质疑的;但对不利于自己的项目和少算的工程量是一定会提出质疑要求更正的。不少建设单位对质疑嫌麻烦,也会怀疑造价中介的业务水平。因此不少中介对不确定该不该算的项目和工程量总是先计算再说,有的甚至计算完工程量后统一上调3%以减少质疑。你即便发现了他也解释为属于容许的误差范围内。不少围标的投标人就抓住造价中介的心理缺陷,往往联合起来质疑控制价偏低,致使造价中介定的材料价格询往往比市场价偏高,在套用预算定额时也往偏高的项目靠。上述因素造成了控制价和清单量往往高于真实值10%以上,失去了控制价的实际意义和清单的作用。一旦被投标单位围标成功则造成巨大的财政资金损失。
防范措施:不少地区成立了以专业注册造价师为骨干的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可对财政投资工程的控制价和清单量做出专业评审。有效减少偏差,节约了财政资金。也可以同时委托不同的造价咨询中介,将各中介的报告进行对比,找出偏差以后让双方说明原因而纠正错误,对有争议的项目可委托行业协会、定额站、或更高资质的造价咨询中介进行第三方鉴定,然后按修正后的控制价和清单工程量招标。
2、采取不平衡报价骗取中标后利用变更索赔的风险
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竣工结算的工程量应按经发、承包双方认可的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确定,而非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所列的工程量。也就是说因造价中介计算错误造成的工程量偏差在结算时是可以按实际发生量调整的。同时清单计价规范也规定:因清单漏项或工程变更造成增加新的工程量其综合单价按下列方法确定,合同中已有适用的综合单价按已有的综合单价确定;合同中有类似的综合单价参照类似的综合单价确定;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綜合单价发包人确认后执行。也就是说综合单价是相对固定的。所以不少精明的投标人利用清单漏洞和政策缺陷,对招标文件中清单量估算偏小或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变更增加的项目如:土石方、基础等的综合单价,报较高的单价。而对估算偏大或施工过程中可能变更减少的项目,报较低的单价。中标后,承包人会串通招标人或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对报价低的项目削减工程量,对报价高的项目大幅增加工程量。更有甚者,有的承包人对设计缺陷或不适用于当地花岗岩地面、刚塑门窗、立邦漆等项目报以很低的单价,施工中再建议甲方变更为地板砖地面、铝合金门窗、真石漆。以达到了先以虚假低价骗取中标,再利用工程变更攫取超额利润的目的,严重损害了公共的利益。
防范措施:用地规划确定后必须进行地质勘查后再设计设计基础方案,能有效减少基础变更。施工图纸必须经设计审查中心审查后才进行招投标,严防边施工边完善的陋习。还可组织相关单位在招标前进行图纸会审,按变更后的图纸编制清单控制价。把隐形的设计变更消灭在萌芽中。在评标办法中增列综合单价准确性的评分分值,从清单中选取10-20项造价高或可能变更的项目赋予分值。在评标专家中增加注册造价师,对不平衡报价进行评判扣分。
3、招标文件评标办法不合理风险
不少地区的政府工程委托招标代理中介制定招标文件。对招标文件的评分办法把控不严。有的仅仅简单实施低价中标。对企业资质、工程业绩、建造师、企业诚信等关键因素赋予分值不合理,造成业绩差,资质低、信誉差、甚至挂靠资质的施工企业中标,给工程质量和工程顺利实施留下了隐患。有的招标文件片面强调技术标的分值,造成了工程“质量业绩不重要,中标全看标书凑”。也有的招标文件对不平衡报价没有制定有效的规避措施。
防范措施:要注意借鉴外地招标文件中先进成熟的经验。采用综合评分法合理确定商务标中投标报价和技术标中施工组织设计、企业资质、工程业绩、建造师、企业诚信等关键因素分值。但是分值的组成比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具体工程需具体对待进行动态管理。对技术简单的普通工程可增加低价中标的分值,减少企业资质、工程业绩、施工组织设计等分值。对规模宏大、工艺复杂的重点工程可增加企业资质、工程业绩、施工组织设计等分值,减少低价中标的分值。
4、材料报价风险
由于《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都明令禁止在招标文件中指定和排斥商品品牌。一些投标人就利用缺陷将地砖、石膏板、木门、灯具及开关等装饰材料的价格压得极低。中标后采购档次极低的产品。建设单位提出异议,投标人就拿出投标书说我就是按这个产品报价的,你如果要提高档次就需要以实际签证的方式增加结算造价。
防范措施:招标人可在招标文件中可对用量大、市场差价大的地砖、石膏板、木门等装饰材料以暂估价的方式进行统一定价,例如地砖暂定60元/平方等。承包人按建设单位选定材料购买后,按签证价格结算。
5、围标风险
不少有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招投标中,本地企业相互之间互相陪标,已达到不实际竞争让利,假投标真围标的目的。违背了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的宗旨,也无法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
防范措施:建设主管部门要打破地域保护思维,注意信息公开。尤其对工程规模大而实际报名较少,并且都是本地企业的招投标要注意防范,可延长投标期,采取引进和邀请外地优势企业的方式来促进建筑市场的规范有序竞争。在此情况下招标文件也不要采用以所有投标人投标总价的平均数做为基准价的评标方式。
6、结语
综上所述,招投标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经济活动,必须组织专业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制定周详的评标办法,才能有效规避和防范风险,保障政府重点工程的廉洁、公正、高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刘艳. 浅析财政性投资项目材料采购风险及防范[J]. 金融经济,2014,(14):158-159.
[2]孙一曼. 工程造价风险防范的措施分析[J]. 科技与企业,2014,(13):51.
关键词:财政投资;招投标;风险;措施
1、控制价和清单工程量偏差风险
由于工程量清单应由具有编制能力的招标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人编制。而建设单位往往缺乏专业的工程造价人员,其招标工作的控制价和清单往往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给工程造价咨询中介编制。造价中介的造价人员业务技能和工作经验往往有些良莠不齐。不少中介为降低工资成本,经常是由普通预算员操刀编制清单或控制价,经过少数几个注册造价师简单复核,任务忙时甚至是直接签字盖章走流程,其准确性就可想而知了。清单和控制价是需要公开发布,对投标单位的质疑也需要公开答复的。不少投标人对清单中因造价中介疏忽或计算错误而多算的工程量,只会是心中暗喜而不会提出质疑的;但对不利于自己的项目和少算的工程量是一定会提出质疑要求更正的。不少建设单位对质疑嫌麻烦,也会怀疑造价中介的业务水平。因此不少中介对不确定该不该算的项目和工程量总是先计算再说,有的甚至计算完工程量后统一上调3%以减少质疑。你即便发现了他也解释为属于容许的误差范围内。不少围标的投标人就抓住造价中介的心理缺陷,往往联合起来质疑控制价偏低,致使造价中介定的材料价格询往往比市场价偏高,在套用预算定额时也往偏高的项目靠。上述因素造成了控制价和清单量往往高于真实值10%以上,失去了控制价的实际意义和清单的作用。一旦被投标单位围标成功则造成巨大的财政资金损失。
防范措施:不少地区成立了以专业注册造价师为骨干的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可对财政投资工程的控制价和清单量做出专业评审。有效减少偏差,节约了财政资金。也可以同时委托不同的造价咨询中介,将各中介的报告进行对比,找出偏差以后让双方说明原因而纠正错误,对有争议的项目可委托行业协会、定额站、或更高资质的造价咨询中介进行第三方鉴定,然后按修正后的控制价和清单工程量招标。
2、采取不平衡报价骗取中标后利用变更索赔的风险
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竣工结算的工程量应按经发、承包双方认可的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确定,而非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所列的工程量。也就是说因造价中介计算错误造成的工程量偏差在结算时是可以按实际发生量调整的。同时清单计价规范也规定:因清单漏项或工程变更造成增加新的工程量其综合单价按下列方法确定,合同中已有适用的综合单价按已有的综合单价确定;合同中有类似的综合单价参照类似的综合单价确定;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綜合单价发包人确认后执行。也就是说综合单价是相对固定的。所以不少精明的投标人利用清单漏洞和政策缺陷,对招标文件中清单量估算偏小或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变更增加的项目如:土石方、基础等的综合单价,报较高的单价。而对估算偏大或施工过程中可能变更减少的项目,报较低的单价。中标后,承包人会串通招标人或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对报价低的项目削减工程量,对报价高的项目大幅增加工程量。更有甚者,有的承包人对设计缺陷或不适用于当地花岗岩地面、刚塑门窗、立邦漆等项目报以很低的单价,施工中再建议甲方变更为地板砖地面、铝合金门窗、真石漆。以达到了先以虚假低价骗取中标,再利用工程变更攫取超额利润的目的,严重损害了公共的利益。
防范措施:用地规划确定后必须进行地质勘查后再设计设计基础方案,能有效减少基础变更。施工图纸必须经设计审查中心审查后才进行招投标,严防边施工边完善的陋习。还可组织相关单位在招标前进行图纸会审,按变更后的图纸编制清单控制价。把隐形的设计变更消灭在萌芽中。在评标办法中增列综合单价准确性的评分分值,从清单中选取10-20项造价高或可能变更的项目赋予分值。在评标专家中增加注册造价师,对不平衡报价进行评判扣分。
3、招标文件评标办法不合理风险
不少地区的政府工程委托招标代理中介制定招标文件。对招标文件的评分办法把控不严。有的仅仅简单实施低价中标。对企业资质、工程业绩、建造师、企业诚信等关键因素赋予分值不合理,造成业绩差,资质低、信誉差、甚至挂靠资质的施工企业中标,给工程质量和工程顺利实施留下了隐患。有的招标文件片面强调技术标的分值,造成了工程“质量业绩不重要,中标全看标书凑”。也有的招标文件对不平衡报价没有制定有效的规避措施。
防范措施:要注意借鉴外地招标文件中先进成熟的经验。采用综合评分法合理确定商务标中投标报价和技术标中施工组织设计、企业资质、工程业绩、建造师、企业诚信等关键因素分值。但是分值的组成比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具体工程需具体对待进行动态管理。对技术简单的普通工程可增加低价中标的分值,减少企业资质、工程业绩、施工组织设计等分值。对规模宏大、工艺复杂的重点工程可增加企业资质、工程业绩、施工组织设计等分值,减少低价中标的分值。
4、材料报价风险
由于《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都明令禁止在招标文件中指定和排斥商品品牌。一些投标人就利用缺陷将地砖、石膏板、木门、灯具及开关等装饰材料的价格压得极低。中标后采购档次极低的产品。建设单位提出异议,投标人就拿出投标书说我就是按这个产品报价的,你如果要提高档次就需要以实际签证的方式增加结算造价。
防范措施:招标人可在招标文件中可对用量大、市场差价大的地砖、石膏板、木门等装饰材料以暂估价的方式进行统一定价,例如地砖暂定60元/平方等。承包人按建设单位选定材料购买后,按签证价格结算。
5、围标风险
不少有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招投标中,本地企业相互之间互相陪标,已达到不实际竞争让利,假投标真围标的目的。违背了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的宗旨,也无法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
防范措施:建设主管部门要打破地域保护思维,注意信息公开。尤其对工程规模大而实际报名较少,并且都是本地企业的招投标要注意防范,可延长投标期,采取引进和邀请外地优势企业的方式来促进建筑市场的规范有序竞争。在此情况下招标文件也不要采用以所有投标人投标总价的平均数做为基准价的评标方式。
6、结语
综上所述,招投标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经济活动,必须组织专业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制定周详的评标办法,才能有效规避和防范风险,保障政府重点工程的廉洁、公正、高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刘艳. 浅析财政性投资项目材料采购风险及防范[J]. 金融经济,2014,(14):158-159.
[2]孙一曼. 工程造价风险防范的措施分析[J]. 科技与企业,2014,(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