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融危机以后,国内投资环境变差,这种背景下内蒙古的民间投资增速也开始逐年回落。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赤峰市民间投资环境,通过对赤峰市民间投资环境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借以得出优化赤峰市民间资本投资环境的途径。
关键词:民间投资 民营企业 资源禀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9(a)-144-02
1 赤峰市的民间资本投资现状
2008年以来,内蒙古的民营企业发展压力逐年增加,民间投资增速逐年回落,民间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也逐渐减弱。
据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投资额仅增长了1.8倍,建成投产项目也只达到1.7倍。2011年,全区民间投资增速由为37.6%,而2016年为-8%左右。
1.1 赤峰市民间投资现状
2017年1到5月份,内蒙古亿元以上工业新建项目项目中赤峰市有55项,位居全区开工项目数第二名,开工项目数占全区的11.8%。续建项目中,赤峰市68项,位居全区复工项目数第二名,占全区的15.6%。2017年上半年的赤峰市民间投资中,化工行业增长态势最为强劲;农畜产品行业居第二位;能源行业居第三位;机械装备制造业民间投资和医药电子稀土行业民间投资热情明显下降。
1.2 赤峰市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
2016年,赤峰市全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从投资主体看,集体经济单位投资103.44亿元,增长187.6%;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88.6亿元,下降23.4%;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533.57亿元,增长9.2%。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242.30亿元,增长17.7%;第二产业投资505.93亿元,下降15.6%。其中,工业投资502.97亿元,下降14.8%;第三产业投资721.05亿元,增长54.4%。从项目隶属关系看,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384.78亿元,增长11.1%;中央项目完成投资84.5亿元,增长230.4%。全年新开工项目2919个,比上年增长24.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09.92亿元,增长28.3%。商品房销售面积288.96万平方米,增长14.9%;商品房销售额144.51亿元,增长19.9%。
2 赤峰市民间资本投资环境评价的定量分析
客观评价地区投资环境是一切投资行为的前提。通过对民間投资模式环境评价的相关文献的研究和总结,同时充分征求赤峰市级政府中主管经济发展的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汇总形成影响赤峰市民间投资环境的因素以及评价指标。
主要分为四个大方面:政治政策环境因素、资源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和基础设施环境因素,以及相关的10个评价指标,并分为四个分级分值:3、5、8、10。
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权重值是利用排序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
排序法是总结了多个研究之后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整体比较,按照高低或大小排列出一个次序,从而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值[1]。
2.2 指标体系构成与指标说明

2.3 指标计算
在本文的调查数据获取中共发放调查问卷45份,收回完整有效问卷30份(即收到30位专家意见)。分别计算一级评价指标权值、二级评价指标权值。
一级指标中,在对政治环境的投票中:8位专家认为政治政策环境最重要,2位专家认为资源环境最重要,4位专家认为经济环境最重要,5位专家认为基础设施环境最重要。依次排序之后得到政治政策环境的权重值位22%,资源环境的权重值位30%,经济环境的权重值位28%,基础设施环境的权重值位20%。
政治政策环境评价的二级指标投票中,14位专家认为政策水平比政治稳定重要,16位专家认为政治稳定比政策水平重要。权重计算结果:政策水平权值为49%,政治稳定的权值为51%。
资源环境二级评价指标权值投票中,24位专家认为自然资源比教育资源重要,6位专家认为教育资源比自然资源重要。权重计算结果:自然资源权值位60%,教育资源权值位40%。
经济环境二级评价指标权值投票中,8位专家认为GDP增长率最重要,2位专家认为一二产业与三产比值排第一位,4位专家认为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排第一位,5位专家认为CPI增长率排第一位。权重计算结果:GDP增长率为22%,一二产业与三产比值为30%,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8%,CPI增长率为20%。
基础设施环境二级评价指标权值投票中,10位专家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比物流基础设施配备重要,20位专家认为物流基础设施配备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权重计算结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权值为45%,物流基础设施配备的权值为55%。
综上,计算10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政治稳定10.78%、政策水平11.72%、自然资源18.00%、人力资源12.00%、GDP增长率6.16%、一二产业与三产比值8.40%、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7.84%、CPI增长率5.60%、交通基础设施建设9.00%、物流基础设施配备11.00%。
2.4 指标分析
2.4.1 政治政策环境方面
首先,上任时间越短,政府换届带来的政策影响风险越低。其次,政策执行的时间越长,民间投资的风险越低。
2.4.2 资源环境方面
资源环境方面的两个指标:
自然资源:3分(自然资源稀缺,可利用率低)、5分(自然资源稀缺,可利用率高)、8分(自然资源丰富,可利用率低)、10分(自然资源丰富可利用率高),经专家评估为10分。 人力资源:3分(教育程度低,技术人才流失)、5分(教育程度一般,技术人才流失)、8分(教育程度一般,技术人才流入)、10分(教育程度高,技术人才流入),经专家评估为8分。
指标结果分析:自然资源方面,赤峰市是一个以资源开发为依托、原料产业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区域,自然资源方面,赤峰市可以说具有较强的地区资源禀赋条件。同时,近些年人力资源回流明显,很多年轻人学成归来。
2.4.3 经济环境方面
经济环境方面的四个指标:GDP增长率、三次产业比例、CPI增长率和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情况。
(1)GDP增长率方面:2011年开始赤峰市GDP增长率明显回落,如图1所示。

(2)三次产业结构方面:2010—2017年的三次产业比例由16.4:51.1:32.5调整为21.6:33.6:44.8。
(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方面:2017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内资企业投资1487.9亿元,增长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投资7亿元,增长88.5%;外商投资企业投资5.5亿元,增长179%;个体经营投资6.6亿元,下降55.6%。
(4)CPI增长率方面:2010年,赤峰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为101.8%,比上年上涨1.8%。2016年,CPI为101.1%,比上年上涨1.1%。除了2011—2013年之外,总的来看,通胀压力较为温和,物价都在可调控范围内。
2.4.4 基础设施环境方面
基础设施环境方面的两个指标: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分(交通基础设施差)、5分(交通基础设施差,潜力大)、8分(交通基础设施好,潛力小)、10分(交通基础设施好,潜力大)。经专家评估为5分。
物流基础设施配备:3分(地理环境差)、5分(地理环境差,潜力小)、8分(地理环境好,潜力小)、10分(地理环境好,潜力大)。经专家评估为10分。
指标结果分析:赤峰市的地理位置优越,但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还是落后。2010年末赤峰市公路里程为2.2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率为95.7%。2016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到2.68万公里,等级公路率达到99.4%。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城经济开发区、玉龙工业园区、克旗工业园区等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
3 优化赤峰市民间资本投资环境的途径
3.1 政治政策环境的优化
通过定量分析,不难看出赤峰市的民间投资的政治政策环境较好。政策发挥作用的政治环境非常稳定和政策对于民间投资的支持程度也非常稳定,因此政府在优化赤峰市民间投资环境上面可以加强与周边经济圈的合作。
3.2 资源环境的优化
在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前提下,展开各项投资工作。赤峰市利用境内煤炭资源与风能资源丰富、距离东北电网负荷中心较近的优势,在加强煤炭输出通道建设的同时,加强其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多元、开放、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输送体系,提高能源输出能力。并且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提高电力外送能力建设。
3.3 经济环境的优化
第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点对点招商,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千方百计落实项目、业主和投资,实现招商引资数量、质量的提升。
第二,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民间资本可以参考产地批发市场+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外销办事处的市场销售网络体系。
第三,做大做实政府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各投融资集团的引领作用,在水利、矿业等领域整合组建新的资本投资公司,加强与金融机构和专业投资机构的合作。
3.4 基础设施环境的优化
在基础设施环境的优化方面,赤峰市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特点。不断完善和网络化的铁路和公路基础设施,加强京津冀经济圈与这些地区的物流组团通道对接,建设纵横东北,辐射华北外联内畅的物流通道,实现赤峰市内外物流节点、网络额通道的联通。推进赤峰市同京津冀经济圈中各港口的合作关系,开发海铁多式与集装箱班列业务,提升物流综合效率。同时,集中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衍泰.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 2004(7).
关键词:民间投资 民营企业 资源禀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9(a)-144-02
1 赤峰市的民间资本投资现状
2008年以来,内蒙古的民营企业发展压力逐年增加,民间投资增速逐年回落,民间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也逐渐减弱。
据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投资额仅增长了1.8倍,建成投产项目也只达到1.7倍。2011年,全区民间投资增速由为37.6%,而2016年为-8%左右。
1.1 赤峰市民间投资现状
2017年1到5月份,内蒙古亿元以上工业新建项目项目中赤峰市有55项,位居全区开工项目数第二名,开工项目数占全区的11.8%。续建项目中,赤峰市68项,位居全区复工项目数第二名,占全区的15.6%。2017年上半年的赤峰市民间投资中,化工行业增长态势最为强劲;农畜产品行业居第二位;能源行业居第三位;机械装备制造业民间投资和医药电子稀土行业民间投资热情明显下降。
1.2 赤峰市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
2016年,赤峰市全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从投资主体看,集体经济单位投资103.44亿元,增长187.6%;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88.6亿元,下降23.4%;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533.57亿元,增长9.2%。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242.30亿元,增长17.7%;第二产业投资505.93亿元,下降15.6%。其中,工业投资502.97亿元,下降14.8%;第三产业投资721.05亿元,增长54.4%。从项目隶属关系看,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384.78亿元,增长11.1%;中央项目完成投资84.5亿元,增长230.4%。全年新开工项目2919个,比上年增长24.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09.92亿元,增长28.3%。商品房销售面积288.96万平方米,增长14.9%;商品房销售额144.51亿元,增长19.9%。
2 赤峰市民间资本投资环境评价的定量分析
客观评价地区投资环境是一切投资行为的前提。通过对民間投资模式环境评价的相关文献的研究和总结,同时充分征求赤峰市级政府中主管经济发展的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汇总形成影响赤峰市民间投资环境的因素以及评价指标。
主要分为四个大方面:政治政策环境因素、资源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和基础设施环境因素,以及相关的10个评价指标,并分为四个分级分值:3、5、8、10。
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权重值是利用排序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
排序法是总结了多个研究之后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整体比较,按照高低或大小排列出一个次序,从而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值[1]。
2.2 指标体系构成与指标说明

2.3 指标计算
在本文的调查数据获取中共发放调查问卷45份,收回完整有效问卷30份(即收到30位专家意见)。分别计算一级评价指标权值、二级评价指标权值。
一级指标中,在对政治环境的投票中:8位专家认为政治政策环境最重要,2位专家认为资源环境最重要,4位专家认为经济环境最重要,5位专家认为基础设施环境最重要。依次排序之后得到政治政策环境的权重值位22%,资源环境的权重值位30%,经济环境的权重值位28%,基础设施环境的权重值位20%。
政治政策环境评价的二级指标投票中,14位专家认为政策水平比政治稳定重要,16位专家认为政治稳定比政策水平重要。权重计算结果:政策水平权值为49%,政治稳定的权值为51%。
资源环境二级评价指标权值投票中,24位专家认为自然资源比教育资源重要,6位专家认为教育资源比自然资源重要。权重计算结果:自然资源权值位60%,教育资源权值位40%。
经济环境二级评价指标权值投票中,8位专家认为GDP增长率最重要,2位专家认为一二产业与三产比值排第一位,4位专家认为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排第一位,5位专家认为CPI增长率排第一位。权重计算结果:GDP增长率为22%,一二产业与三产比值为30%,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8%,CPI增长率为20%。
基础设施环境二级评价指标权值投票中,10位专家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比物流基础设施配备重要,20位专家认为物流基础设施配备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权重计算结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权值为45%,物流基础设施配备的权值为55%。
综上,计算10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政治稳定10.78%、政策水平11.72%、自然资源18.00%、人力资源12.00%、GDP增长率6.16%、一二产业与三产比值8.40%、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7.84%、CPI增长率5.60%、交通基础设施建设9.00%、物流基础设施配备11.00%。
2.4 指标分析
2.4.1 政治政策环境方面
首先,上任时间越短,政府换届带来的政策影响风险越低。其次,政策执行的时间越长,民间投资的风险越低。
2.4.2 资源环境方面
资源环境方面的两个指标:
自然资源:3分(自然资源稀缺,可利用率低)、5分(自然资源稀缺,可利用率高)、8分(自然资源丰富,可利用率低)、10分(自然资源丰富可利用率高),经专家评估为10分。 人力资源:3分(教育程度低,技术人才流失)、5分(教育程度一般,技术人才流失)、8分(教育程度一般,技术人才流入)、10分(教育程度高,技术人才流入),经专家评估为8分。
指标结果分析:自然资源方面,赤峰市是一个以资源开发为依托、原料产业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区域,自然资源方面,赤峰市可以说具有较强的地区资源禀赋条件。同时,近些年人力资源回流明显,很多年轻人学成归来。
2.4.3 经济环境方面
经济环境方面的四个指标:GDP增长率、三次产业比例、CPI增长率和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情况。
(1)GDP增长率方面:2011年开始赤峰市GDP增长率明显回落,如图1所示。

(2)三次产业结构方面:2010—2017年的三次产业比例由16.4:51.1:32.5调整为21.6:33.6:44.8。
(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方面:2017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内资企业投资1487.9亿元,增长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投资7亿元,增长88.5%;外商投资企业投资5.5亿元,增长179%;个体经营投资6.6亿元,下降55.6%。
(4)CPI增长率方面:2010年,赤峰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为101.8%,比上年上涨1.8%。2016年,CPI为101.1%,比上年上涨1.1%。除了2011—2013年之外,总的来看,通胀压力较为温和,物价都在可调控范围内。
2.4.4 基础设施环境方面
基础设施环境方面的两个指标: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分(交通基础设施差)、5分(交通基础设施差,潜力大)、8分(交通基础设施好,潛力小)、10分(交通基础设施好,潜力大)。经专家评估为5分。
物流基础设施配备:3分(地理环境差)、5分(地理环境差,潜力小)、8分(地理环境好,潜力小)、10分(地理环境好,潜力大)。经专家评估为10分。
指标结果分析:赤峰市的地理位置优越,但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还是落后。2010年末赤峰市公路里程为2.2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率为95.7%。2016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到2.68万公里,等级公路率达到99.4%。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城经济开发区、玉龙工业园区、克旗工业园区等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
3 优化赤峰市民间资本投资环境的途径
3.1 政治政策环境的优化
通过定量分析,不难看出赤峰市的民间投资的政治政策环境较好。政策发挥作用的政治环境非常稳定和政策对于民间投资的支持程度也非常稳定,因此政府在优化赤峰市民间投资环境上面可以加强与周边经济圈的合作。
3.2 资源环境的优化
在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前提下,展开各项投资工作。赤峰市利用境内煤炭资源与风能资源丰富、距离东北电网负荷中心较近的优势,在加强煤炭输出通道建设的同时,加强其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多元、开放、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输送体系,提高能源输出能力。并且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提高电力外送能力建设。
3.3 经济环境的优化
第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点对点招商,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千方百计落实项目、业主和投资,实现招商引资数量、质量的提升。
第二,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民间资本可以参考产地批发市场+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外销办事处的市场销售网络体系。
第三,做大做实政府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各投融资集团的引领作用,在水利、矿业等领域整合组建新的资本投资公司,加强与金融机构和专业投资机构的合作。
3.4 基础设施环境的优化
在基础设施环境的优化方面,赤峰市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特点。不断完善和网络化的铁路和公路基础设施,加强京津冀经济圈与这些地区的物流组团通道对接,建设纵横东北,辐射华北外联内畅的物流通道,实现赤峰市内外物流节点、网络额通道的联通。推进赤峰市同京津冀经济圈中各港口的合作关系,开发海铁多式与集装箱班列业务,提升物流综合效率。同时,集中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衍泰.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 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