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电视台有一档收视率非常高的节目叫《天下收藏》,主持人是王刚,节目的看点其实不在那些古董珍宝,最吸引观众兴趣的还是当那些藏宝人捧出的宝贝被专家鉴定为赝品时,会被王刚拿一把鎏金锤,当场击得粉碎。
节目播好几年了,我一直断断续续地看着,看那些衣着普通的藏宝人,小心翼翼地捧出传说中的康熙青花、雍正粉彩,甚至还有和故宫收藏的重器一样的九桃瓶,然后面对主持人和嘉宾的质疑,眉飞色舞地讲述自己捡漏的故事,当然,最后瓷片飞溅的时候,他们的脸色也相当精彩。
这个时候,坐在电视机前面的我,常常会在心里说:哥们儿,捡漏不是出门上街买菜,别看马未都没事就写个故事讲自己是如何捡着漏的,普通人捡着漏的概率,大概比买六合彩的概率还低——当然,自从我听说报纸上宣扬的那些彩票中大奖的故事大多纯属虚构以后,我就认为这二者的概率大致相当了。
但是,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人执迷不悟地迷上收藏,并坚定地相信有那个运气和能力去捡漏呢?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金钱的诱惑。想想看,捡漏的价格不管是几百几千还是几万,买者对其真实价格的期待,总是在十倍以上,其利润何其诱人。
况且,人都是很容易被忽悠的。比如说我,原本对这种去潘家园捡漏的事情是极其鄙视的,更加认为自己没有半点文物知识、历史知识,这么深的水就坚决不会去。可是,万一有人正儿八经地告诉你,海水是很深,可是咱这儿有一池塘,水又清又浅,随便买都是看涨,你信不信?
那一年,我去龙泉采访,这是传说中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啊,我被那随便一工匠就能从屋里掏出一南宋瓷盘的深厚文化底蕴给震住了。在喝了一肚子的好茶,看过满眼的梅子青粉青瓷器之后,当代工艺美术大师慢条斯理地打开一个盒子,里面是他亲手制作的一个瓷碗,那颜色,美得跟梦一样,比玉还好看。然后,我很庸俗地问了一个问题:这碗多少钱?
大师说,10万元。我的眼神可能有些不信,他就搬出当年某拍卖会上成交的资料,排名在他前面一点的另外两位大师的作品,成交价格在30万元到60万元。“拍卖会认为,景德镇的价格已经到顶了,但是龙泉青瓷的价格还是被严重低估的。你现在觉得已经不便宜了,但是专家一致认为,以后每年都会有30%的涨幅。这个幅度,也是我们这些工艺美术大师认可了的。”
大师认可的涨幅是什么意思?大概的意思是,他们内部达成一致,以后他们的作品,开价就会以30%的幅度每年递增。不管你买不买,不管有没有行情,反正我就这么开了。
这番话听得我很心动。文物咱是不懂,可是这天时地利的,我也认识了几个大师呀,从他们手上直接买的作品,背后还有落款,那必然是真品无疑。这30%的涨幅,绝对是很多理财产品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成长性了啊。我差点就想筹钱去买那只小碗了,带路的朋友一把将我拉住,拼命使眼色。等出了门之后,才偷偷告诉我说,别冲动,这个价格绝对有泡沫。
好吧,不能不承认,不管是古董,还是当代艺术品,不懂行就只有被忽悠的份儿。我本来是去采访的,一点要投资的意思都没有,大师也不是故意的,只是,这就是生意,不是吗?后来这位懂行的朋友,被我拉去给另外一个刚刚涉足青瓷收藏的朋友作鉴定。他选择的领域也很讲究,不是古董,也不是当代,而是五六十年代的出品。他把藏品搬出来,琳琅满目地摆了一地。其中他最得意的是一对瓶子,造型别致纹饰繁复,搁在客厅非常气派。他对这件藏品的期待很高,专家却说,拿出去扔了吧,我一哥们儿做的。然后他捡出一堆小物件,说这些还不错。
我那位朋友很愕然,说这些都是我两三百块钱瞎买的。专家说,那你捡着漏了。朋友的脸上欣喜之外,更多的是茫然,大约是这漏到底怎么捡的,他自己心里也不明白。至于下次还能不能捡着,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节目播好几年了,我一直断断续续地看着,看那些衣着普通的藏宝人,小心翼翼地捧出传说中的康熙青花、雍正粉彩,甚至还有和故宫收藏的重器一样的九桃瓶,然后面对主持人和嘉宾的质疑,眉飞色舞地讲述自己捡漏的故事,当然,最后瓷片飞溅的时候,他们的脸色也相当精彩。
这个时候,坐在电视机前面的我,常常会在心里说:哥们儿,捡漏不是出门上街买菜,别看马未都没事就写个故事讲自己是如何捡着漏的,普通人捡着漏的概率,大概比买六合彩的概率还低——当然,自从我听说报纸上宣扬的那些彩票中大奖的故事大多纯属虚构以后,我就认为这二者的概率大致相当了。
但是,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人执迷不悟地迷上收藏,并坚定地相信有那个运气和能力去捡漏呢?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金钱的诱惑。想想看,捡漏的价格不管是几百几千还是几万,买者对其真实价格的期待,总是在十倍以上,其利润何其诱人。
况且,人都是很容易被忽悠的。比如说我,原本对这种去潘家园捡漏的事情是极其鄙视的,更加认为自己没有半点文物知识、历史知识,这么深的水就坚决不会去。可是,万一有人正儿八经地告诉你,海水是很深,可是咱这儿有一池塘,水又清又浅,随便买都是看涨,你信不信?
那一年,我去龙泉采访,这是传说中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啊,我被那随便一工匠就能从屋里掏出一南宋瓷盘的深厚文化底蕴给震住了。在喝了一肚子的好茶,看过满眼的梅子青粉青瓷器之后,当代工艺美术大师慢条斯理地打开一个盒子,里面是他亲手制作的一个瓷碗,那颜色,美得跟梦一样,比玉还好看。然后,我很庸俗地问了一个问题:这碗多少钱?
大师说,10万元。我的眼神可能有些不信,他就搬出当年某拍卖会上成交的资料,排名在他前面一点的另外两位大师的作品,成交价格在30万元到60万元。“拍卖会认为,景德镇的价格已经到顶了,但是龙泉青瓷的价格还是被严重低估的。你现在觉得已经不便宜了,但是专家一致认为,以后每年都会有30%的涨幅。这个幅度,也是我们这些工艺美术大师认可了的。”
大师认可的涨幅是什么意思?大概的意思是,他们内部达成一致,以后他们的作品,开价就会以30%的幅度每年递增。不管你买不买,不管有没有行情,反正我就这么开了。
这番话听得我很心动。文物咱是不懂,可是这天时地利的,我也认识了几个大师呀,从他们手上直接买的作品,背后还有落款,那必然是真品无疑。这30%的涨幅,绝对是很多理财产品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成长性了啊。我差点就想筹钱去买那只小碗了,带路的朋友一把将我拉住,拼命使眼色。等出了门之后,才偷偷告诉我说,别冲动,这个价格绝对有泡沫。
好吧,不能不承认,不管是古董,还是当代艺术品,不懂行就只有被忽悠的份儿。我本来是去采访的,一点要投资的意思都没有,大师也不是故意的,只是,这就是生意,不是吗?后来这位懂行的朋友,被我拉去给另外一个刚刚涉足青瓷收藏的朋友作鉴定。他选择的领域也很讲究,不是古董,也不是当代,而是五六十年代的出品。他把藏品搬出来,琳琅满目地摆了一地。其中他最得意的是一对瓶子,造型别致纹饰繁复,搁在客厅非常气派。他对这件藏品的期待很高,专家却说,拿出去扔了吧,我一哥们儿做的。然后他捡出一堆小物件,说这些还不错。
我那位朋友很愕然,说这些都是我两三百块钱瞎买的。专家说,那你捡着漏了。朋友的脸上欣喜之外,更多的是茫然,大约是这漏到底怎么捡的,他自己心里也不明白。至于下次还能不能捡着,恐怕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