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始建于1952年,位于嫩江县南部,松嫩平原与兴安山地之间,属小兴安岭山系。地貌以波状平原为主,总经营面积4219公顷,其中林业用地3026公顷。林场属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少雨,多风干燥;夏季雨水集中,气候温润;秋季早霜,温度骤降;冬季寒冷,气候干燥等特点。林场主要以人工樟子松母树林为主,目前场内有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国家级鸟类保护环志站、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等,独特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物种资源等,为林场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防治松苗立枯病,是确保育苗成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关键词] 樟子松 立枯病 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121-01
樟子松,属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海拔400~900米山地及海拉尔以西、以南一带砂丘地区。其树干挺直,高达15~25米,最高达30米,树冠椭圆形或圆锥形,林木生长速度快,材质好,既是东北大兴安岭山区及西部砂丘地区的造林树种,也可用于庭园观赏及绿化。危害樟子松的主要病虫害有松苗立枯病、松针红斑病、松针锈病、油松球果螟、落叶松毛虫、松梢螟、松纵坑切梢小蠹虫等,本文主要介绍松苗立枯病。
1 松苗立枯病
松苗立枯病也称为苗木猝倒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是以东北和华北地区更为严重。病害主要是由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侵染引起,是危害针叶树苗木的重要病害之一,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幼苗发病后传播速度快,蔓延迅速,导致苗木大量死亡,给苗圃造成严重损失。此病害高发于 1~2 年生幼苗上,3 年生大苗上也会发生,尤以一年生的发病率最高。病害症状随着苗木生长时日增加而变化。不仅危害樟子松,还会危害赤松、油松、红松、落叶松、黑松、云杉、冷杉等。另外,还可危害黄波萝、水(花)曲柳等阔叶树,以及一些农作物等。
1.1 发病条件。松苗立枯病多发生在低温、多雨、土壤及空气的湿度较大、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粘重、农家肥腐熟不彻底、氮肥过量、天气突变霜降冻害、土壤干燥,气温高,镰刀菌多等情况下。另外,前茬是大豆、马铃薯、番茄、瓜类等作物也易高发此病害。
1.2 发病规律。松苗立枯病是各苗圃地常见高发的一种病害,每年的4~6月份为高发期。病原菌在土壤内过冬,翌年春季气候、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时开始萌发活跃,侵入寄主体内,引起发病并流行。如防治不及时,则会导致松苗死亡。各苗圃每年因发生此病害,使苗木生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发病率一般在20%左右,病害严重时发病率可达40%以上。
2.2 发病症状。病菌侵害幼苗后,经几小时就可发病。发病期不同,所出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具体可分为种芽腐烂型、猝倒型、茎叶腐烂型、立枯型等。
2.2.1种芽腐烂型。播种后芽苗破土前(肉眼无法直接看见),病菌入侵并破坏种芽组织,导致种芽腐烂,造成苗床缺苗断条现象的发生。
2.2.2猝倒型。芽苗出土后,根部逐渐发育扎根阶段,苗木茎部尚未木质化,未形成角质层和木栓层。病菌从根茎侵入,进行危害。发病初期出现褐色病斑,发展后逐渐扩大为水渍状病斑。并很快在苗颈组织内部扩展蔓延,导致苗木迅速倒伏,出现典型的猝倒症状。
2.2.3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后,如多雨、多雾、湿度较大、苗木过密时发生茎叶腐烂型。发病初期幼苗茎叶粘结,发展后茎叶腐烂,并生有白毛丝状物,苗木萎蔫、死亡。此类型多在高温地区发生。
2.2.4立枯型。苗木木质化后,根皮和细根染病,根部组织逐渐腐烂并坏死。地上部分因缺少水分及养分逐渐萎蔫,但直立不倒伏。拔起病苗,根皮由于腐烂则会留在土壤中。
3 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苗圃应尽量选择在地势偏高且平坦、排水畅通、光照良好、病虫害少且发病率低的砂质土壤。播种前精选种子、细致整地。施用农家肥要充分腐熟腐透,均衡施肥,避免氮肥过量。结合天气、降水等情况科学浇水。避免与大豆、马铃薯、番茄、瓜类等作物实行连茬。病害高发的苗圃地必须要进行土壤消毒。
3.2 药物防治。选种时尽量用经隔冬埋藏处理的种子。将选好的种子用0.1%高锰酸钾液浸种消毒1小时,可有效防止种子腐烂。将适量1.5%的漂白粉,或5%的明矾,或代森锌,或0.25~0.5%福美双,或0.5%高锰酸钾等,与土壤均匀混合成药土,播前将1/2药土铺在苗床上,1/2药土用于播后覆土,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的含菌量。
芽苗破土后发病,可用新吉尔灭 1:5000 倍,或亩用 30% 苏化 911 乳油 720 毫升加水 250~500 公斤等。喷药后15~30 分钟再喷一次清水,去除药害。苗期及时预防是关键,可用0.8~1%波尔多液,或5%明矾水等喷施,也可用10克~20克/平方米硫酸亚铁(喷药后应立即浇水清洗,以免发生药害)。10天左右喷一次药,连用3次。
参考文献
[1]秦荣,任胜林,张传静.樟子松松针红斑病的病原和发生规律[J].科技创新导报,2013.15.
[2]许建国.谈北方樟子松育苗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3.05.
[关键词] 樟子松 立枯病 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121-01
樟子松,属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海拔400~900米山地及海拉尔以西、以南一带砂丘地区。其树干挺直,高达15~25米,最高达30米,树冠椭圆形或圆锥形,林木生长速度快,材质好,既是东北大兴安岭山区及西部砂丘地区的造林树种,也可用于庭园观赏及绿化。危害樟子松的主要病虫害有松苗立枯病、松针红斑病、松针锈病、油松球果螟、落叶松毛虫、松梢螟、松纵坑切梢小蠹虫等,本文主要介绍松苗立枯病。
1 松苗立枯病
松苗立枯病也称为苗木猝倒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是以东北和华北地区更为严重。病害主要是由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侵染引起,是危害针叶树苗木的重要病害之一,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幼苗发病后传播速度快,蔓延迅速,导致苗木大量死亡,给苗圃造成严重损失。此病害高发于 1~2 年生幼苗上,3 年生大苗上也会发生,尤以一年生的发病率最高。病害症状随着苗木生长时日增加而变化。不仅危害樟子松,还会危害赤松、油松、红松、落叶松、黑松、云杉、冷杉等。另外,还可危害黄波萝、水(花)曲柳等阔叶树,以及一些农作物等。
1.1 发病条件。松苗立枯病多发生在低温、多雨、土壤及空气的湿度较大、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粘重、农家肥腐熟不彻底、氮肥过量、天气突变霜降冻害、土壤干燥,气温高,镰刀菌多等情况下。另外,前茬是大豆、马铃薯、番茄、瓜类等作物也易高发此病害。
1.2 发病规律。松苗立枯病是各苗圃地常见高发的一种病害,每年的4~6月份为高发期。病原菌在土壤内过冬,翌年春季气候、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时开始萌发活跃,侵入寄主体内,引起发病并流行。如防治不及时,则会导致松苗死亡。各苗圃每年因发生此病害,使苗木生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发病率一般在20%左右,病害严重时发病率可达40%以上。
2.2 发病症状。病菌侵害幼苗后,经几小时就可发病。发病期不同,所出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具体可分为种芽腐烂型、猝倒型、茎叶腐烂型、立枯型等。
2.2.1种芽腐烂型。播种后芽苗破土前(肉眼无法直接看见),病菌入侵并破坏种芽组织,导致种芽腐烂,造成苗床缺苗断条现象的发生。
2.2.2猝倒型。芽苗出土后,根部逐渐发育扎根阶段,苗木茎部尚未木质化,未形成角质层和木栓层。病菌从根茎侵入,进行危害。发病初期出现褐色病斑,发展后逐渐扩大为水渍状病斑。并很快在苗颈组织内部扩展蔓延,导致苗木迅速倒伏,出现典型的猝倒症状。
2.2.3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后,如多雨、多雾、湿度较大、苗木过密时发生茎叶腐烂型。发病初期幼苗茎叶粘结,发展后茎叶腐烂,并生有白毛丝状物,苗木萎蔫、死亡。此类型多在高温地区发生。
2.2.4立枯型。苗木木质化后,根皮和细根染病,根部组织逐渐腐烂并坏死。地上部分因缺少水分及养分逐渐萎蔫,但直立不倒伏。拔起病苗,根皮由于腐烂则会留在土壤中。
3 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苗圃应尽量选择在地势偏高且平坦、排水畅通、光照良好、病虫害少且发病率低的砂质土壤。播种前精选种子、细致整地。施用农家肥要充分腐熟腐透,均衡施肥,避免氮肥过量。结合天气、降水等情况科学浇水。避免与大豆、马铃薯、番茄、瓜类等作物实行连茬。病害高发的苗圃地必须要进行土壤消毒。
3.2 药物防治。选种时尽量用经隔冬埋藏处理的种子。将选好的种子用0.1%高锰酸钾液浸种消毒1小时,可有效防止种子腐烂。将适量1.5%的漂白粉,或5%的明矾,或代森锌,或0.25~0.5%福美双,或0.5%高锰酸钾等,与土壤均匀混合成药土,播前将1/2药土铺在苗床上,1/2药土用于播后覆土,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的含菌量。
芽苗破土后发病,可用新吉尔灭 1:5000 倍,或亩用 30% 苏化 911 乳油 720 毫升加水 250~500 公斤等。喷药后15~30 分钟再喷一次清水,去除药害。苗期及时预防是关键,可用0.8~1%波尔多液,或5%明矾水等喷施,也可用10克~20克/平方米硫酸亚铁(喷药后应立即浇水清洗,以免发生药害)。10天左右喷一次药,连用3次。
参考文献
[1]秦荣,任胜林,张传静.樟子松松针红斑病的病原和发生规律[J].科技创新导报,2013.15.
[2]许建国.谈北方樟子松育苗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