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能力事关孩子一生的发展,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语文课堂为依托,抓住重点词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选择典型句段,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率;利用同步阅读课本,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量。
【关键词】阅读 课堂 能力 理解
新部编本语文教材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把阅读习惯提升到和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强化提高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在语文课堂上,不能以传授教材内容为教学目标,也不是让学生在听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而应让学生在有意义的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课堂上,把正常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与有明确要求的默读训练作为学生人人参与学习实践的主要形式,把引导学生会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词句与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语言、掌握语言表达规律、意会文章思路、陶冶情操作为教师施教的主要任务。这是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中提高阅读能力的可取的教学模式。
一、抓重点词句,训练快速阅读能力
在一次北大举行的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语文教科书总编辑温儒敏说到: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这也就意味着,不阅读或者阅读速度慢,根本应付不了考试。那么,该如何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呢?我最常用的方法是抓重点词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虽然大多出自名人高手,但内容浅显,语言通俗易懂。不少课文有提纲挈领之词句,如篇首、篇末或文中的点睛之笔、动情点、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它们有助于小学生快速掌握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情感脉络,是課堂教学的认知停靠点。以它们为突破口设计阅读训练可提高课堂效率。
阅读训练可与初读课文的整体感知和精读典型段教学中进行。初读时设计:一是轻声自读课文,做到“三不三要”。(不错、漏、添字,要读准字音,用心去读,读出感情)。二是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用“”标出能提示主要内容或中心的句子,在关键词下面加点。而精读段时设计:一是本段有几个句子?每个句子讲什么?标出关键词。二是哪句话提示段的主要内容?用横线标出。
当然,这种阅读训练比较适合中高年级。久而久之,小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速度。
二、选择典型句段,提高阅读理解率
阅读理解率是判断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开发语言潜能,充实语言基础是提高阅读理解率的关键。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提高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的能力息息相关。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语言形象生动、具体规范。课堂上选择结构简洁、风格不同、形式各异、语言优美的句段,通过换词比较、删改缩写、移位改写等形式设计阅读训练。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诵读与比较的同步训练,让学生经历阅读过程,通过动口动脑动手分析品味词与词、句与句、句与段、段与篇之间的关系,寓组句成段、构段成篇的规律与方法指导于其中。这样,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语言的准确、具体、生动、条理,培养语感,加深语言形象,促进其语言的掌握,提高其阅读理解率。如教学《翠鸟》第三段,在学生概括段意后可以设计以下阅读训练。
一是读第一句“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去掉“悄悄”,想一想,和原句意思有什么不同?二是读第三句,交流以下的两个句子:A、“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B、“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想一想哪个句子写得更好,好在哪儿?三是联系上下文,思考:作者是怎么把翠鸟的动作之快写生动、写具体的?
以上训练,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只对学生读、思、议的疑难点相机点拨。这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经历自我消化与吸收的过程。它对深入理解作者思路、积淀语言、提高阅读理解率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将起到“滴水穿石”之功效。
三、利用同步阅读课本,拓展课外阅读量
阅读量的多少与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成正比关系的。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读懂的内容越来越多,阅读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而有效的阅读能力离不开较高的语言素质。而语言靠扎实的学习、广泛的积累、经常的实践。语言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生活,离不开积极主动的思维,离不开正确深刻的认识。增加阅读量,指导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遨游,是促进有效阅读能力快速提高的途径。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配套的同步阅读课本选编的文章与教科书课文有一定联系,是文质兼美的名家杰作。它们内容丰富、语言形式生动活泼、难字注音,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教材,更是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指导课外阅读的好样本。
虽然同步阅读课本不作为课堂教学用书,以课外自学为主。但是可以在读写训练重点课文学完后布置课外阅读。还可以适当安排课外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将语文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同步阅读课文中学习、欣赏、品味。可指导写读书笔记(以摘记典型句段为主)。选择有特色的段、章作为阅读短文检测。通过检查反馈,促使学生从不自觉阅读到喜欢阅读,从读有所获到自觉选取课外读物,培养读报看书的生活爱好。
总之,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的力量能够影响孩子终身。而作为教师,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以课堂为依托,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阅读 课堂 能力 理解
新部编本语文教材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把阅读习惯提升到和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强化提高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在语文课堂上,不能以传授教材内容为教学目标,也不是让学生在听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而应让学生在有意义的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课堂上,把正常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与有明确要求的默读训练作为学生人人参与学习实践的主要形式,把引导学生会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词句与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语言、掌握语言表达规律、意会文章思路、陶冶情操作为教师施教的主要任务。这是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中提高阅读能力的可取的教学模式。
一、抓重点词句,训练快速阅读能力
在一次北大举行的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语文教科书总编辑温儒敏说到: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这也就意味着,不阅读或者阅读速度慢,根本应付不了考试。那么,该如何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呢?我最常用的方法是抓重点词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虽然大多出自名人高手,但内容浅显,语言通俗易懂。不少课文有提纲挈领之词句,如篇首、篇末或文中的点睛之笔、动情点、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它们有助于小学生快速掌握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情感脉络,是課堂教学的认知停靠点。以它们为突破口设计阅读训练可提高课堂效率。
阅读训练可与初读课文的整体感知和精读典型段教学中进行。初读时设计:一是轻声自读课文,做到“三不三要”。(不错、漏、添字,要读准字音,用心去读,读出感情)。二是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用“”标出能提示主要内容或中心的句子,在关键词下面加点。而精读段时设计:一是本段有几个句子?每个句子讲什么?标出关键词。二是哪句话提示段的主要内容?用横线标出。
当然,这种阅读训练比较适合中高年级。久而久之,小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速度。
二、选择典型句段,提高阅读理解率
阅读理解率是判断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开发语言潜能,充实语言基础是提高阅读理解率的关键。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提高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的能力息息相关。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语言形象生动、具体规范。课堂上选择结构简洁、风格不同、形式各异、语言优美的句段,通过换词比较、删改缩写、移位改写等形式设计阅读训练。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诵读与比较的同步训练,让学生经历阅读过程,通过动口动脑动手分析品味词与词、句与句、句与段、段与篇之间的关系,寓组句成段、构段成篇的规律与方法指导于其中。这样,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语言的准确、具体、生动、条理,培养语感,加深语言形象,促进其语言的掌握,提高其阅读理解率。如教学《翠鸟》第三段,在学生概括段意后可以设计以下阅读训练。
一是读第一句“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去掉“悄悄”,想一想,和原句意思有什么不同?二是读第三句,交流以下的两个句子:A、“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B、“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想一想哪个句子写得更好,好在哪儿?三是联系上下文,思考:作者是怎么把翠鸟的动作之快写生动、写具体的?
以上训练,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只对学生读、思、议的疑难点相机点拨。这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经历自我消化与吸收的过程。它对深入理解作者思路、积淀语言、提高阅读理解率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将起到“滴水穿石”之功效。
三、利用同步阅读课本,拓展课外阅读量
阅读量的多少与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成正比关系的。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读懂的内容越来越多,阅读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而有效的阅读能力离不开较高的语言素质。而语言靠扎实的学习、广泛的积累、经常的实践。语言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生活,离不开积极主动的思维,离不开正确深刻的认识。增加阅读量,指导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遨游,是促进有效阅读能力快速提高的途径。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配套的同步阅读课本选编的文章与教科书课文有一定联系,是文质兼美的名家杰作。它们内容丰富、语言形式生动活泼、难字注音,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教材,更是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指导课外阅读的好样本。
虽然同步阅读课本不作为课堂教学用书,以课外自学为主。但是可以在读写训练重点课文学完后布置课外阅读。还可以适当安排课外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将语文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同步阅读课文中学习、欣赏、品味。可指导写读书笔记(以摘记典型句段为主)。选择有特色的段、章作为阅读短文检测。通过检查反馈,促使学生从不自觉阅读到喜欢阅读,从读有所获到自觉选取课外读物,培养读报看书的生活爱好。
总之,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的力量能够影响孩子终身。而作为教师,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以课堂为依托,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D].光明日报出版社
[2]《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三年级下册[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