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这一年,影像大家与DV新人们依旧忙碌着。一部部精彩的作品,一段段火爆的视频,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幕幕感人的镜头……回望2007年,那些或默默无闻或风风火火的影像人,用自己的激情与汗水,在电视机上、银幕上甚至是网络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影像符号。
风云人物:赵兰卿
上榜理由:农民导演拿起DV拍片献礼奥运
继去年成功拍摄《鬼子进村》之后,许昌农民赵兰卿今年携手央视编导拍摄的奥运献礼片《超级拉拉队》于2007年10周17日上午10时在河南许昌开机,这是农民导演赵兰卿和央视编导田瀛执导的新作。
数字电影《超级拉拉队》由河南影视集团、许昌市委宣传部、北京中亚影视和许昌响当当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央视编导田瀛任导演,许昌农民赵兰卿任副导演。据田瀛介绍,电影《超级拉拉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奥运献礼片,它把镜头对准当今日益兴旺繁荣的中原城镇的农村和农民,并另辟蹊径地采用轻喜剧的调子来贯穿全剧,以中原人民高度关注和热心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原始故事为蓝本,进行一次生动的艺术创作,用当地农民等非专业演员饰演重要角色,力求以独特的视角、精良的制作,原汁原味地为观众呈现一部情节委婉、曲折动人的农村精品剧。
河南影视集团副总经理王立新认为,农民成立迎奥运民间超级拉拉队,代表着国人热切盼奥运的心声,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亮点,也折射出新农民对高层次文化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导演田瀛也表示,农民本该好好种地,赵兰卿等农民不仅在地里种出庄稼,还“种”出电影,这本身就是亮点,也是社会关注点。《超级拉拉队》展现出在改革时代大潮中,中国农村,农业、农民的新时代风貌,必能为观众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
2007年,一部DV作品《流血的黄色录像》窜红网络,引起骂声一片。这部作品的作者,年轻的影像人张德托夫开始走进大家的视线。当我们面对这个发乱且长,胡须浓密,眼睛明亮,自称常年处于“混沌”状态的年轻人的时候,却从虚构的故事背后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张德托夫。
张德托夫自述:其实有很多人都说,我挺佩服你的,你是一个挺有思想的独立电影人。我一听到这话脑子就疼,第一我很否认我有思想,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而已。第二我很讨厌别人说我独立。也很讨厌别人说我地下,其实我每部片子都是一部很好的商业片。每当我在做一个片子的时候,我都要考虑我的受众群,《完美动物》影响了一代大学生,《流血的黄色录像》的受众群那当然是全体人民了。中国人对“黄色”这个字眼很敏感,当你看的时候你会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本身这个片名也有很多用意在里面。
现在大家会觉得我的作品是一种炒作行为,我不去否认。但我告诉媒体,以后我会脱身的,因为对于这些,我都有我自己的说法。而且围绕《流血的黄色录像》发生的这些事情,都是我完美的策划案之一,它是有步骤的,我是费了很大力气策划出来的。我觉得《流血的黄色录像》这部作品,已经超越了电影,而上升到一个文化事件的层面上。到最终全播完的时候,我会把所有的东西公布出来。它从头到尾都有一个周密的策划方案。我觉得在中国电影史上,它应该有浓重的一笔。做电影最重要的是做产业,但我没有太多的钱去做产业,所以我只有做声势了。像在好莱坞真正做电影的不是在做票房,而是在发行和制作一些辅助产品,像DVD、饰品等等。我造不了这些,就只有造新闻了。
我一直觉得我是个很超前的人。我其实觉得,《流血的黄色录像》这样的运作模式,中国会有的。现在说这话是狂妄了点,但是我说的是实话。
风云人物:崔永元
上榜理由:影像的长征
每个电视人都会对自己的节目有很高的期待,崔永元也希望自己的节目能得到最大的关注。但是关于《我的长征》,崔永元却做好了心理准备,因为他觉得这可能就是一个不太热闹的节目,因为它是一个主旋律的节目。结果是出乎他的意料,因为在报名阶段就有5000人参与进来了,在报名截止以后又有5000人来报名,这是小崔没有想到的,还没有想到的是26个队员有24个队员能全程走下来,更没想到的是有很多志愿者背着包自负盈亏跟着摄制组走完了长征,最没有想到的是崔永元自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说:“我在这个长征过程中真的理解了什么叫宽容,对团队精神有了更新的认识。” 《我的长征》活动一项重要的公益活动就是沿途放电影,特别是放了很多老电影,崔永元介绍说:“我们在长征路上一共放了130场电影,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是在旧州中学的3000多人同时看了我们放的电影,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我们并没有放老电影,我们放的都是新电影,比如《太行山上》、《龙虎门》、《疯狂的石头》、《我们俩》,之所以把放电影当做公益活动,是因为我们知
道长征沿线的这些地方很难看到电影。他们离现代影像传播非常远,我亲眼看到长征途中这些老百姓最重要的娱乐就是打麻将,电视大多数家庭都有,电影多数人都没有看过。说出来让人难以置信,我们在放完电影后,年长的人会拉着我们的手说再放一场吧,时间还早,他们已经有20到30年没看过电影了。而年轻人只是听说过有电影,他们都是从VCD里看的,条件好一点的可以去看电影厅,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电影。我特别希望以后有火继续在这些地区推广影像,我算过一笔帐,一部数字电影车在这样的省市放上一年他的花销也超不过30万,但是却会解决很多人看电影的问题,应该有人把它当做公益活动继续做下去。
风云人物:崔凯
上榜理由:《街舞少年》舞出高清数字风尚
2007年6月1日至20日,数字高清电影《街舞少年》在全国200家影院同时上映。作为国内首部青少年题材的歌舞电影,填补了目前国内电影市场同类影片的空白,也给还在成长中的数字院线带来了一道青春风景线。
电影《街舞少年》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当代的故事,一群喜爱舞蹈的孩子们在困难中成长着。最终他们战胜了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条成长之路
谈到这部数字高清电影在拍摄和后期制作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崔导说“目前数字电影能上院线的还不太多,尤其是用便携高清拍出来的。”
大量的街舞场面紧凑的影片节奏、火爆的舞蹈场面、动感十足的音乐效果……《街舞少年》真的让观众感受到了数字电影得风尚与魅力。
风云人物:王全安
上榜理由,《图雅的婚事》为第六代“破冰”
2007年2月17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颁奖仪式上,中国影片《图雅的婚事》获最佳影片金熊奖。个性倔强的蒙古族妇女图雅和残疾丈夫巴特尔离婚,她想再嫁一个男人,并和这个男人一起照料巴特尔、孩子、牲畜和几十平方里干旱牧场。但前来求婚的男人都不愿意接受巴特尔。赚了钱的中学同学宝力尔来向图雅求婚,他把巴特尔安排在高级的福利院里,然后带图雅和孩子到城里生活。头一次离开草原的巴特尔难以忍受对图雅和孩 子的强烈思念,割腕自杀。图雅救活了巴特尔,带着巴特尔和孩子又回到干旱缺水的草原牧场。图雅在放牧途中救回醉酒冻僵在荒野的森格,森格叫图雅嫁给他,他愿意和图雅、巴特尔还有孩子们在牧场一起生活。图雅最终接受了森格的求婚,然而,巴特尔和森格却在喜庆的婚礼宴席上打了起来,倔强的图雅终于哭了……
《图雅的婚事》在当前华语电影越来越恶、越来越低智的大背景下,罕见地平实冷静,不落俗套。没有“主旋律”的“假大空”也不同于某些“小众”、“地下”作品的自虐虐人,《图雅的婚事》的特点就在于“真”——情节真、表演真。和那些企图反映真实,实则创作者缺乏生活体验或别有居心而最终只能苍白地想当然耳的“现实主义”不同,《图雅的婚事》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
和一切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一样,《图雅的婚事》反映的是真正的生活本身,这里没有刻意的“戏剧性”,然而影片成功呈现出的生活真相才真正扣人心弦,足够打动观众。影片有友情、有亲情、有爱情,但绝不是廉价的浪漫或虚妄的超现实,而是真真切切的凡人之情。
有人评价说:“导演王全安的作品不多,虽然质量很高,却都算小众艺术电影。《图雅的婚事》却没有第六代惯有的冰冷、压抑和俯视众生,通片充满了生活细节的幽默,母性的光辉和人性的温暖。”
风云人物:阿丘
上榜理由:关注大学生DV影像
阿丘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影像节的所有评委中不是最专业的,但却是最全情参与的评委之一。阿丘自诩是一个有大学情结的人,虽然已经毕业18年了,可他仍然可以从很多大学的活动里找回以前美好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还有一些未完成的梦想,所以他欣然接受邀请成为评委。
阿丘坦言,参加完新闻发布会,作为媒体的人,带动了一些效应。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也是应该做的。剩下的工作就是看片子,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评判,写自己的评语。阿丘对于大学生DV作品的良莠有自己的评判标准,首先要有大学生的属性要有大学生自己拍的东西,用自己的视角去看社会、看生活、看人。其次就是要有创意。阿丘觉得大学生是最容易激发创意的群体青春的冲动很容易萌生许多新鲜的想法和念头。第三就是摄影基本功,阿丘说他不太喜欢太花哨的东西。比如有的作品在后期上花了很多心机,但是前期很草率。相反,那些前期沉稳一些朴实一些长镜头多一些的作品可能更能受到他的青睐。总结起来就是大学生的视角;精彩的创意;朴实的、真挚的有耐心的影像结构。
现在有许多爱好者都拿起DV拍了不少影像作品,这就需要有一些电视台和栏目能充当平台来播放。阿丘表示,大学生影像节的优秀作品会尽力推荐播出。有的优秀作者,只要本人愿意,可以直接吸收到栏目组的队伍中来。阿丘说:“我们需要用镜头说故事的人:通过独特的影像说故事而且说得很精彩。不但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中央台,全国各大电视台都需要这样的人。能够主动观察社会各个角落,有不同发现的人。”
风云人物:杜海滨
上榜理由:作品入围威尼斯
杜海滨的《伞》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终虽然没有获奖,但是杜海滨却很满足。《伞》在威尼斯做了两场放映,一是媒体场,一是公众场。由于按规定媒体场并不要求主创人员到场,所以杜海滨了解了观众的反应大部分是通过公共场,当天,能容纳约40。多人的放映场坐满了了大半,杜海滨笑称这是自己拍纪录片以来单场放映观众最多的一次,“任何一个导演都像厨师一样,希望自己做的菜被吃光。”
杜海滨说,拍纪录片对现在的自己来说,是一件不可缺少的事情,就像呼吸一样。杜海滨现在必须不时接拍一些商业内容来获得收入,同时另一部自己想拍的题材也在筹划中。虽然很忙,杜海滨也会时不时抽个时间去度个假,例如回成都和拍《人面桃花》时认识的那帮朋友聚聚,谈谈他们的近况。以前的被拍摄者,很多都是海滨现在的朋友,他们的欢喜、悲哀,以及生活的变故,都时时带给海滨感触,有欣喜,有无奈,也有伤感。
风云人物:李璐玚
上榜理由:将反盗版进行到底
2007年1月18日上午10点,随着金马奖影片《父子》网络院线上映夸克电影网宣布首个正版免费的电影网络院线正式启动。据介绍,通过夸克电影网和百度,网易、PPLive等夸克电影网络院线联盟的夸克电影专区网民可以免费点击下载或在线观看正版免费影片。夸克电影承诺坚持“绝对正版,完全免费、任意观赏”的商业理念,这对于网民来说的确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以免费欣赏到正版的电影,对电影业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它开拓了一种全新的发行方式。
李璐玚直言:“反盗版的提法实际上不是那么准确。夸克网就是做正版电影的一种发行渠道。我们不是要反盗版,而是支持正版。反盗版其实不是一个商业公司应该长期去做的工作,而是应该由政府和各种相关协会来做。”李璐玚表示,夸克网要以身作则地去做正版,就是要在市场上树立一个做正版的代表,在这以前还没有视频(下载)网站敢说自己在做正版,最保守的说法是超过30%以上的都是盗版或者说70%都是盗版,还有的99%都是盗版。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要找一个完全做正版视频在线观看或下载的网站非常不容易,但是夸克做到了。
目前,夸克是在行业里面这方面硕果仅存的代表之一,有好的东西当然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李璐玚说“做一件好的事情被人家宣传永远都没有错,很多事情,包括说我们去做反盗版也好,这是应该的,是在一个环境行业下,要有人做点正经事,要有人正经地做事。试想,如果由道德有缺陷的人把控着这个社会,这个社会就不健康了。”
风云人物:刘鸿彦
上榜理由:记录行进中的影像中国
2007年5月25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举办的首届“纪录·中国”电视评选颁奖在湖北襄樊武当山举行。CCTV新闻频道《纪事》栏目获得了金牌纪录片奖,由《纪事》栏目拍摄的纪录片《赤脚讨薪路》获得银牌纪录片奖。
在本刊采访《纪事》栏目的制片人刘鸿彦的前几天,《纪事》正播出一期叫做《前门外》的片子,讲的是在前门拆迁这个大背景下,一批在前门经营多年,现在却不得不搬迁的老字号的遭遇。其中就有京城著名的老字号“爆肚冯”的老板冯广聚老人的故事。拆迁的时限已近,冯广聚老人不得不四处奔波,为新店选址。
刘鸿彦介绍说,这样的故事,正是符合《纪事》栏目“记录当下中国正在发生体现时代变革的事件,关注事件中人物的命运,完成对时代的深度纪录。”这一定位的。在这个栏目定位的指导下,《纪事》的选题标准可归纳为:是否关注当下的社会生活,为这个时代所特有;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间人士开始拿起DV拍摄身边的故事,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品。做为一个体制内的纪录片栏目,《纪事》也曾经面向民间的DV创作者征集过DV作品。个人制作的DV作品要在电视上播出需要达到怎样的技术水平,要求会不会很严苛呢?对于这一点,刘鸿彦的 回答让我们很宽心,“技术好说,只要内容好就行。一般用索尼PD150这样的机器拍的东西,如果内容确实好的话,也是可以用的。”
正如在5月25日举行的“纪录·中国”电视评选颁奖礼上,获得优秀纪录片制片火奖的时间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所说“我们在一生中不能只为收视率活着,责任感仍然是大家所看重的。”纪录片正是体现了这种个人对社会,充满责任感的关注,纪录片也必然要求作者倾注更多的真诚与专注。虽然无论是电视台的纪录片栏目,还是民间独立制作的纪录片,在这个娱乐称霸的时代,声音都不够洪亮,受众也不够庞大,但我们仍然衷心希望并且坚定相信,纪录片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风云人物:冷冶夫
上榜理由,真正的DV理论学者
冷冶夫曾经说:“一部纪录片,不管它属于哪种类型,体现出什么样的风格,纪录的是人还是物,评价其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看观众接不接受,喜不喜欢,认不认可,而观众喜欢与否的标准取决于其心理接受的程度。不管观众面前的作品表达的是深沉的哲理意味还是平淡的生活体验,首先触动其情感和交流愿望的是一种“态度”一种语言或者说是一种“语气”。这种“态度”和“语气”来自于电视画面,是流动的画面所营造和产生的。观众需要的是与自己坦诚,平等,平实交流的语气和态度,只有唤起了观众的信任和兴趣,那么在此基础上的传达和传递才是有意义的。”
这一年来,冷冶夫除了在纪录片创作与DV理论及DV文化等方面继续给我刊广大读者带来他的研究成果和创作心得以外,历时2年撰写的《民间影像的革命》丛书也于2007年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有专家指出,《民间影像的革命》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论述DV价值、技术,创作的新书,它的价值在于汇总了中国DV十年发展的历程和大量数据,阐述了DV影像在社会和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价值,并对DV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概括。在撰写该书过程中,冷冶夫和他的研究生一起,对中国DV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为期3年的调查,自己也用DV拍摄了大量的作品。
2007年年来,由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广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广播电视理论人才“十佳百优”评选活动揭晓,中国纪录片委员会副会长冷冶夫获得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人才称号。“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的评选每四年一届,旨在加强广播电视理论队伍建设,发现,奖励人品文品俱佳的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
[后记]
在主流和独立的并行发展中,在胶片和数字的讨论、交锋中,在新媒体逐步领跑影像行业的大趋势中,那些力图挖掘、对现有的行业秩序和创作规则提出挑战的影像英雄,他们的愤怒,欣喜,失望、癫狂,让我们更加了解到2007年影像行业所发生的一切。2008年,也更加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一年,影像大家与DV新人们依旧忙碌着。一部部精彩的作品,一段段火爆的视频,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幕幕感人的镜头……回望2007年,那些或默默无闻或风风火火的影像人,用自己的激情与汗水,在电视机上、银幕上甚至是网络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影像符号。
风云人物:赵兰卿
上榜理由:农民导演拿起DV拍片献礼奥运
继去年成功拍摄《鬼子进村》之后,许昌农民赵兰卿今年携手央视编导拍摄的奥运献礼片《超级拉拉队》于2007年10周17日上午10时在河南许昌开机,这是农民导演赵兰卿和央视编导田瀛执导的新作。
数字电影《超级拉拉队》由河南影视集团、许昌市委宣传部、北京中亚影视和许昌响当当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央视编导田瀛任导演,许昌农民赵兰卿任副导演。据田瀛介绍,电影《超级拉拉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奥运献礼片,它把镜头对准当今日益兴旺繁荣的中原城镇的农村和农民,并另辟蹊径地采用轻喜剧的调子来贯穿全剧,以中原人民高度关注和热心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原始故事为蓝本,进行一次生动的艺术创作,用当地农民等非专业演员饰演重要角色,力求以独特的视角、精良的制作,原汁原味地为观众呈现一部情节委婉、曲折动人的农村精品剧。
河南影视集团副总经理王立新认为,农民成立迎奥运民间超级拉拉队,代表着国人热切盼奥运的心声,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亮点,也折射出新农民对高层次文化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导演田瀛也表示,农民本该好好种地,赵兰卿等农民不仅在地里种出庄稼,还“种”出电影,这本身就是亮点,也是社会关注点。《超级拉拉队》展现出在改革时代大潮中,中国农村,农业、农民的新时代风貌,必能为观众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
2007年,一部DV作品《流血的黄色录像》窜红网络,引起骂声一片。这部作品的作者,年轻的影像人张德托夫开始走进大家的视线。当我们面对这个发乱且长,胡须浓密,眼睛明亮,自称常年处于“混沌”状态的年轻人的时候,却从虚构的故事背后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张德托夫。
张德托夫自述:其实有很多人都说,我挺佩服你的,你是一个挺有思想的独立电影人。我一听到这话脑子就疼,第一我很否认我有思想,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而已。第二我很讨厌别人说我独立。也很讨厌别人说我地下,其实我每部片子都是一部很好的商业片。每当我在做一个片子的时候,我都要考虑我的受众群,《完美动物》影响了一代大学生,《流血的黄色录像》的受众群那当然是全体人民了。中国人对“黄色”这个字眼很敏感,当你看的时候你会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本身这个片名也有很多用意在里面。
现在大家会觉得我的作品是一种炒作行为,我不去否认。但我告诉媒体,以后我会脱身的,因为对于这些,我都有我自己的说法。而且围绕《流血的黄色录像》发生的这些事情,都是我完美的策划案之一,它是有步骤的,我是费了很大力气策划出来的。我觉得《流血的黄色录像》这部作品,已经超越了电影,而上升到一个文化事件的层面上。到最终全播完的时候,我会把所有的东西公布出来。它从头到尾都有一个周密的策划方案。我觉得在中国电影史上,它应该有浓重的一笔。做电影最重要的是做产业,但我没有太多的钱去做产业,所以我只有做声势了。像在好莱坞真正做电影的不是在做票房,而是在发行和制作一些辅助产品,像DVD、饰品等等。我造不了这些,就只有造新闻了。
我一直觉得我是个很超前的人。我其实觉得,《流血的黄色录像》这样的运作模式,中国会有的。现在说这话是狂妄了点,但是我说的是实话。
风云人物:崔永元
上榜理由:影像的长征
每个电视人都会对自己的节目有很高的期待,崔永元也希望自己的节目能得到最大的关注。但是关于《我的长征》,崔永元却做好了心理准备,因为他觉得这可能就是一个不太热闹的节目,因为它是一个主旋律的节目。结果是出乎他的意料,因为在报名阶段就有5000人参与进来了,在报名截止以后又有5000人来报名,这是小崔没有想到的,还没有想到的是26个队员有24个队员能全程走下来,更没想到的是有很多志愿者背着包自负盈亏跟着摄制组走完了长征,最没有想到的是崔永元自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说:“我在这个长征过程中真的理解了什么叫宽容,对团队精神有了更新的认识。” 《我的长征》活动一项重要的公益活动就是沿途放电影,特别是放了很多老电影,崔永元介绍说:“我们在长征路上一共放了130场电影,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是在旧州中学的3000多人同时看了我们放的电影,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我们并没有放老电影,我们放的都是新电影,比如《太行山上》、《龙虎门》、《疯狂的石头》、《我们俩》,之所以把放电影当做公益活动,是因为我们知
道长征沿线的这些地方很难看到电影。他们离现代影像传播非常远,我亲眼看到长征途中这些老百姓最重要的娱乐就是打麻将,电视大多数家庭都有,电影多数人都没有看过。说出来让人难以置信,我们在放完电影后,年长的人会拉着我们的手说再放一场吧,时间还早,他们已经有20到30年没看过电影了。而年轻人只是听说过有电影,他们都是从VCD里看的,条件好一点的可以去看电影厅,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电影。我特别希望以后有火继续在这些地区推广影像,我算过一笔帐,一部数字电影车在这样的省市放上一年他的花销也超不过30万,但是却会解决很多人看电影的问题,应该有人把它当做公益活动继续做下去。
风云人物:崔凯
上榜理由:《街舞少年》舞出高清数字风尚
2007年6月1日至20日,数字高清电影《街舞少年》在全国200家影院同时上映。作为国内首部青少年题材的歌舞电影,填补了目前国内电影市场同类影片的空白,也给还在成长中的数字院线带来了一道青春风景线。
电影《街舞少年》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当代的故事,一群喜爱舞蹈的孩子们在困难中成长着。最终他们战胜了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条成长之路
谈到这部数字高清电影在拍摄和后期制作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崔导说“目前数字电影能上院线的还不太多,尤其是用便携高清拍出来的。”
大量的街舞场面紧凑的影片节奏、火爆的舞蹈场面、动感十足的音乐效果……《街舞少年》真的让观众感受到了数字电影得风尚与魅力。
风云人物:王全安
上榜理由,《图雅的婚事》为第六代“破冰”
2007年2月17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颁奖仪式上,中国影片《图雅的婚事》获最佳影片金熊奖。个性倔强的蒙古族妇女图雅和残疾丈夫巴特尔离婚,她想再嫁一个男人,并和这个男人一起照料巴特尔、孩子、牲畜和几十平方里干旱牧场。但前来求婚的男人都不愿意接受巴特尔。赚了钱的中学同学宝力尔来向图雅求婚,他把巴特尔安排在高级的福利院里,然后带图雅和孩子到城里生活。头一次离开草原的巴特尔难以忍受对图雅和孩 子的强烈思念,割腕自杀。图雅救活了巴特尔,带着巴特尔和孩子又回到干旱缺水的草原牧场。图雅在放牧途中救回醉酒冻僵在荒野的森格,森格叫图雅嫁给他,他愿意和图雅、巴特尔还有孩子们在牧场一起生活。图雅最终接受了森格的求婚,然而,巴特尔和森格却在喜庆的婚礼宴席上打了起来,倔强的图雅终于哭了……
《图雅的婚事》在当前华语电影越来越恶、越来越低智的大背景下,罕见地平实冷静,不落俗套。没有“主旋律”的“假大空”也不同于某些“小众”、“地下”作品的自虐虐人,《图雅的婚事》的特点就在于“真”——情节真、表演真。和那些企图反映真实,实则创作者缺乏生活体验或别有居心而最终只能苍白地想当然耳的“现实主义”不同,《图雅的婚事》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
和一切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一样,《图雅的婚事》反映的是真正的生活本身,这里没有刻意的“戏剧性”,然而影片成功呈现出的生活真相才真正扣人心弦,足够打动观众。影片有友情、有亲情、有爱情,但绝不是廉价的浪漫或虚妄的超现实,而是真真切切的凡人之情。
有人评价说:“导演王全安的作品不多,虽然质量很高,却都算小众艺术电影。《图雅的婚事》却没有第六代惯有的冰冷、压抑和俯视众生,通片充满了生活细节的幽默,母性的光辉和人性的温暖。”
风云人物:阿丘
上榜理由:关注大学生DV影像
阿丘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影像节的所有评委中不是最专业的,但却是最全情参与的评委之一。阿丘自诩是一个有大学情结的人,虽然已经毕业18年了,可他仍然可以从很多大学的活动里找回以前美好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还有一些未完成的梦想,所以他欣然接受邀请成为评委。
阿丘坦言,参加完新闻发布会,作为媒体的人,带动了一些效应。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也是应该做的。剩下的工作就是看片子,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评判,写自己的评语。阿丘对于大学生DV作品的良莠有自己的评判标准,首先要有大学生的属性要有大学生自己拍的东西,用自己的视角去看社会、看生活、看人。其次就是要有创意。阿丘觉得大学生是最容易激发创意的群体青春的冲动很容易萌生许多新鲜的想法和念头。第三就是摄影基本功,阿丘说他不太喜欢太花哨的东西。比如有的作品在后期上花了很多心机,但是前期很草率。相反,那些前期沉稳一些朴实一些长镜头多一些的作品可能更能受到他的青睐。总结起来就是大学生的视角;精彩的创意;朴实的、真挚的有耐心的影像结构。
现在有许多爱好者都拿起DV拍了不少影像作品,这就需要有一些电视台和栏目能充当平台来播放。阿丘表示,大学生影像节的优秀作品会尽力推荐播出。有的优秀作者,只要本人愿意,可以直接吸收到栏目组的队伍中来。阿丘说:“我们需要用镜头说故事的人:通过独特的影像说故事而且说得很精彩。不但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中央台,全国各大电视台都需要这样的人。能够主动观察社会各个角落,有不同发现的人。”
风云人物:杜海滨
上榜理由:作品入围威尼斯
杜海滨的《伞》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终虽然没有获奖,但是杜海滨却很满足。《伞》在威尼斯做了两场放映,一是媒体场,一是公众场。由于按规定媒体场并不要求主创人员到场,所以杜海滨了解了观众的反应大部分是通过公共场,当天,能容纳约40。多人的放映场坐满了了大半,杜海滨笑称这是自己拍纪录片以来单场放映观众最多的一次,“任何一个导演都像厨师一样,希望自己做的菜被吃光。”
杜海滨说,拍纪录片对现在的自己来说,是一件不可缺少的事情,就像呼吸一样。杜海滨现在必须不时接拍一些商业内容来获得收入,同时另一部自己想拍的题材也在筹划中。虽然很忙,杜海滨也会时不时抽个时间去度个假,例如回成都和拍《人面桃花》时认识的那帮朋友聚聚,谈谈他们的近况。以前的被拍摄者,很多都是海滨现在的朋友,他们的欢喜、悲哀,以及生活的变故,都时时带给海滨感触,有欣喜,有无奈,也有伤感。
风云人物:李璐玚
上榜理由:将反盗版进行到底
2007年1月18日上午10点,随着金马奖影片《父子》网络院线上映夸克电影网宣布首个正版免费的电影网络院线正式启动。据介绍,通过夸克电影网和百度,网易、PPLive等夸克电影网络院线联盟的夸克电影专区网民可以免费点击下载或在线观看正版免费影片。夸克电影承诺坚持“绝对正版,完全免费、任意观赏”的商业理念,这对于网民来说的确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以免费欣赏到正版的电影,对电影业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它开拓了一种全新的发行方式。
李璐玚直言:“反盗版的提法实际上不是那么准确。夸克网就是做正版电影的一种发行渠道。我们不是要反盗版,而是支持正版。反盗版其实不是一个商业公司应该长期去做的工作,而是应该由政府和各种相关协会来做。”李璐玚表示,夸克网要以身作则地去做正版,就是要在市场上树立一个做正版的代表,在这以前还没有视频(下载)网站敢说自己在做正版,最保守的说法是超过30%以上的都是盗版或者说70%都是盗版,还有的99%都是盗版。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要找一个完全做正版视频在线观看或下载的网站非常不容易,但是夸克做到了。
目前,夸克是在行业里面这方面硕果仅存的代表之一,有好的东西当然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李璐玚说“做一件好的事情被人家宣传永远都没有错,很多事情,包括说我们去做反盗版也好,这是应该的,是在一个环境行业下,要有人做点正经事,要有人正经地做事。试想,如果由道德有缺陷的人把控着这个社会,这个社会就不健康了。”
风云人物:刘鸿彦
上榜理由:记录行进中的影像中国
2007年5月25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举办的首届“纪录·中国”电视评选颁奖在湖北襄樊武当山举行。CCTV新闻频道《纪事》栏目获得了金牌纪录片奖,由《纪事》栏目拍摄的纪录片《赤脚讨薪路》获得银牌纪录片奖。
在本刊采访《纪事》栏目的制片人刘鸿彦的前几天,《纪事》正播出一期叫做《前门外》的片子,讲的是在前门拆迁这个大背景下,一批在前门经营多年,现在却不得不搬迁的老字号的遭遇。其中就有京城著名的老字号“爆肚冯”的老板冯广聚老人的故事。拆迁的时限已近,冯广聚老人不得不四处奔波,为新店选址。
刘鸿彦介绍说,这样的故事,正是符合《纪事》栏目“记录当下中国正在发生体现时代变革的事件,关注事件中人物的命运,完成对时代的深度纪录。”这一定位的。在这个栏目定位的指导下,《纪事》的选题标准可归纳为:是否关注当下的社会生活,为这个时代所特有;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间人士开始拿起DV拍摄身边的故事,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品。做为一个体制内的纪录片栏目,《纪事》也曾经面向民间的DV创作者征集过DV作品。个人制作的DV作品要在电视上播出需要达到怎样的技术水平,要求会不会很严苛呢?对于这一点,刘鸿彦的 回答让我们很宽心,“技术好说,只要内容好就行。一般用索尼PD150这样的机器拍的东西,如果内容确实好的话,也是可以用的。”
正如在5月25日举行的“纪录·中国”电视评选颁奖礼上,获得优秀纪录片制片火奖的时间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所说“我们在一生中不能只为收视率活着,责任感仍然是大家所看重的。”纪录片正是体现了这种个人对社会,充满责任感的关注,纪录片也必然要求作者倾注更多的真诚与专注。虽然无论是电视台的纪录片栏目,还是民间独立制作的纪录片,在这个娱乐称霸的时代,声音都不够洪亮,受众也不够庞大,但我们仍然衷心希望并且坚定相信,纪录片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风云人物:冷冶夫
上榜理由,真正的DV理论学者
冷冶夫曾经说:“一部纪录片,不管它属于哪种类型,体现出什么样的风格,纪录的是人还是物,评价其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看观众接不接受,喜不喜欢,认不认可,而观众喜欢与否的标准取决于其心理接受的程度。不管观众面前的作品表达的是深沉的哲理意味还是平淡的生活体验,首先触动其情感和交流愿望的是一种“态度”一种语言或者说是一种“语气”。这种“态度”和“语气”来自于电视画面,是流动的画面所营造和产生的。观众需要的是与自己坦诚,平等,平实交流的语气和态度,只有唤起了观众的信任和兴趣,那么在此基础上的传达和传递才是有意义的。”
这一年来,冷冶夫除了在纪录片创作与DV理论及DV文化等方面继续给我刊广大读者带来他的研究成果和创作心得以外,历时2年撰写的《民间影像的革命》丛书也于2007年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有专家指出,《民间影像的革命》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论述DV价值、技术,创作的新书,它的价值在于汇总了中国DV十年发展的历程和大量数据,阐述了DV影像在社会和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价值,并对DV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概括。在撰写该书过程中,冷冶夫和他的研究生一起,对中国DV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为期3年的调查,自己也用DV拍摄了大量的作品。
2007年年来,由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广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广播电视理论人才“十佳百优”评选活动揭晓,中国纪录片委员会副会长冷冶夫获得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人才称号。“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的评选每四年一届,旨在加强广播电视理论队伍建设,发现,奖励人品文品俱佳的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
[后记]
在主流和独立的并行发展中,在胶片和数字的讨论、交锋中,在新媒体逐步领跑影像行业的大趋势中,那些力图挖掘、对现有的行业秩序和创作规则提出挑战的影像英雄,他们的愤怒,欣喜,失望、癫狂,让我们更加了解到2007年影像行业所发生的一切。2008年,也更加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