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强党的内部建设,颁布新的党规党章,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笔者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旨在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特点;优势;分析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人们精神思想方面的建设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高校人才是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的主力。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对树立高校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情怀与为人民服务的贡献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特点
(一)主要对象为“90”后
现阶段的高校学生以“90”后为主,其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仍处于建设阶段,还没有完全定型。思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性格也相对比较活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过多的重视和完整的认知框架。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广泛,兴趣爱好也很多,但对于思政类的教育却兴趣乏乏。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很多学生在做其他的或者睡觉,少数学生认真听讲,这就导致了思政教育无法获得更深更广的传播和进展。因此,思政工作建设的必要性也就更为突出了。
(二)教学时间短
在大学思政教育课程的上课时间有限,且有些院校作为选修课进行,每周也许只有四五节课,这使得教师授课被限制,很多知识点没有涉及到或者没有精讲,加上学生本身对思想政治这类理论性知识较强的的学科,兴趣缺乏,所以对课程内容也就没有进行深刻的思考,对其理解依旧保留在浅层的认知层面。同时受中国应试教育影响,教师授课也主要针对考试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死记硬背的多,理解分析的少。
(三)入党前后教育存在差异
党前教育中学生需要先成为共青团员,然后入团有一定时间以后,通过综合评分,进行班级选拔,才能提交入党申请,经过学校党委、教务处以及学生会的联合批准以后,才能被选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入党培训。培训完成由专门的校党委进行考核,考核成功才能成为党员。入党以后,不论是学生本身还是学校党建工作都处于一个松懈的状态,思政教育的普及和理解浅显。
(四)教育内容更新慢
虽然新课改已经颁布,但是大多数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本内容依然以宣扬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思想、毛概以及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对时事政治的联系不紧密,造成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厌烦心理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懈怠。
(五)教育方式多以书本和多媒体教学为主
现阶段高校教学还是以书本和多媒体教学为主,学生通过课本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基本了解,教师再结合当下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新政策的颁布,对学生的思想做进一步的引导,促进学生对现阶段政治事件的了解以及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授课中对这一教学理念的落实程度更高,授课教师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于思想上的理解更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对学生思维创新和社会责任感的引导更加全面。同时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情感问题和生活中的人文关怀,对于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热情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势
(一)学生“主体”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强
高校学生是通过严格的高考选拔而进入校园的,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相对较高。教师在授课时稍加引导,很多学生就能做到举一反三,思维的发散性较强。如教师在授课时讲到“钓鱼岛事件”时,很多学生就会想到曾经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钓鱼岛对中国的影响、上海发生的“日货抵制事件”以及对日本经济上的影响问题等,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问题的全方位考虑都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授课老师的专业性强
高校授课教师大多是研究生、博士生、硕士生或者教授,尤其是在公开课的开展上多是资深级教授进行讲解。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进行教育,为其树立正确合理科学的思想。并且教学向人文感情、社会实事和思想建设转变。因此,对授课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授课质量要求也就更高,教师的专业性要求更强。
(三)图书馆资源丰富
大学图书馆与初高中的图书室不可相提并论,大学课程涉及范围广泛。因此,对图书室管理和图书收藏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高校的图书数量就达到百万之多,且每年都在呈上涨趋势。学生在课本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或者较浅显的知识都可以在图书馆内进行阅读,加深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和深刻理解。
(四)网络技术发达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多的学生喜爱使用电子产品进行交流和学习,学生对于网络论坛、贴吧这类传播信息的平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网络已成为学生们表达思想感情的的场所。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很好的借助网络平台。学校可以在官网设置专门的关于思政教育的论坛或者贴吧,也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把同学们拉进来,每天按时发一些教案、党章党规以及毛概类的知识,加大思政教育的的宣传力度,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
(五)思想的自主与开放性
在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上更加开放,自主学习能力也更强。学生本身具有很强的个性差异,高校思政教育应更加注意对学生思维上的正确引导,创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在授课中融入新的元素,多元化教学,结合“时事热点”,对学生思进行引申,并对学生本身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结合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注意学生的感情培养,对学生的个性创新发展进行保护,为其树立良好的观念,从而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发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校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应注意学生素质与知识理论的双向培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自身修养及道德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姚云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转变——浅析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的特点和对策[J].思想政治,2010,08:21-02
[2]丁放.浅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特点及高校思政教育的应对[J].华章,2010.08:89-01
[3]张贵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解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2:50-02
[4]田传信.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價值[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02:106-05
[5]田树学.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0:60-02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特点;优势;分析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人们精神思想方面的建设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高校人才是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的主力。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对树立高校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情怀与为人民服务的贡献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特点
(一)主要对象为“90”后
现阶段的高校学生以“90”后为主,其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仍处于建设阶段,还没有完全定型。思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性格也相对比较活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过多的重视和完整的认知框架。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广泛,兴趣爱好也很多,但对于思政类的教育却兴趣乏乏。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很多学生在做其他的或者睡觉,少数学生认真听讲,这就导致了思政教育无法获得更深更广的传播和进展。因此,思政工作建设的必要性也就更为突出了。
(二)教学时间短
在大学思政教育课程的上课时间有限,且有些院校作为选修课进行,每周也许只有四五节课,这使得教师授课被限制,很多知识点没有涉及到或者没有精讲,加上学生本身对思想政治这类理论性知识较强的的学科,兴趣缺乏,所以对课程内容也就没有进行深刻的思考,对其理解依旧保留在浅层的认知层面。同时受中国应试教育影响,教师授课也主要针对考试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死记硬背的多,理解分析的少。
(三)入党前后教育存在差异
党前教育中学生需要先成为共青团员,然后入团有一定时间以后,通过综合评分,进行班级选拔,才能提交入党申请,经过学校党委、教务处以及学生会的联合批准以后,才能被选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入党培训。培训完成由专门的校党委进行考核,考核成功才能成为党员。入党以后,不论是学生本身还是学校党建工作都处于一个松懈的状态,思政教育的普及和理解浅显。
(四)教育内容更新慢
虽然新课改已经颁布,但是大多数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本内容依然以宣扬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思想、毛概以及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对时事政治的联系不紧密,造成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厌烦心理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懈怠。
(五)教育方式多以书本和多媒体教学为主
现阶段高校教学还是以书本和多媒体教学为主,学生通过课本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基本了解,教师再结合当下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新政策的颁布,对学生的思想做进一步的引导,促进学生对现阶段政治事件的了解以及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授课中对这一教学理念的落实程度更高,授课教师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于思想上的理解更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对学生思维创新和社会责任感的引导更加全面。同时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情感问题和生活中的人文关怀,对于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热情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势
(一)学生“主体”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强
高校学生是通过严格的高考选拔而进入校园的,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相对较高。教师在授课时稍加引导,很多学生就能做到举一反三,思维的发散性较强。如教师在授课时讲到“钓鱼岛事件”时,很多学生就会想到曾经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钓鱼岛对中国的影响、上海发生的“日货抵制事件”以及对日本经济上的影响问题等,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问题的全方位考虑都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授课老师的专业性强
高校授课教师大多是研究生、博士生、硕士生或者教授,尤其是在公开课的开展上多是资深级教授进行讲解。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进行教育,为其树立正确合理科学的思想。并且教学向人文感情、社会实事和思想建设转变。因此,对授课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授课质量要求也就更高,教师的专业性要求更强。
(三)图书馆资源丰富
大学图书馆与初高中的图书室不可相提并论,大学课程涉及范围广泛。因此,对图书室管理和图书收藏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高校的图书数量就达到百万之多,且每年都在呈上涨趋势。学生在课本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或者较浅显的知识都可以在图书馆内进行阅读,加深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和深刻理解。
(四)网络技术发达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多的学生喜爱使用电子产品进行交流和学习,学生对于网络论坛、贴吧这类传播信息的平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网络已成为学生们表达思想感情的的场所。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很好的借助网络平台。学校可以在官网设置专门的关于思政教育的论坛或者贴吧,也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把同学们拉进来,每天按时发一些教案、党章党规以及毛概类的知识,加大思政教育的的宣传力度,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
(五)思想的自主与开放性
在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上更加开放,自主学习能力也更强。学生本身具有很强的个性差异,高校思政教育应更加注意对学生思维上的正确引导,创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在授课中融入新的元素,多元化教学,结合“时事热点”,对学生思进行引申,并对学生本身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结合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注意学生的感情培养,对学生的个性创新发展进行保护,为其树立良好的观念,从而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发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校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应注意学生素质与知识理论的双向培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自身修养及道德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姚云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转变——浅析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的特点和对策[J].思想政治,2010,08:21-02
[2]丁放.浅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特点及高校思政教育的应对[J].华章,2010.08:89-01
[3]张贵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解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2:50-02
[4]田传信.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價值[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02:106-05
[5]田树学.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