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道空间一般被看作城市的肌理,在城市景观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街道空间也是一种对于城市风貌的直观展现。一般来说,被看成城市形象的承载,是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街道空间相关概念
在城市景观的范围中,广泛的使用型是街道景观最大的特色,它不仅是人们对于生活需求的一种展示,也是美学需求的一种表达。究其组成元素来看,大致可将其区分为动态与静态景观两个方面。动态景观主要指街道中较为动态的存在,譬如人与车辆,他们的活动让街道“动”了起来,让街道空间充满活力;静态景观主要是指街道中较为静态的存在,譬如两旁的建筑、小品、绿化、环境设施等,由于它们的加入才使得街道景观能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提供更好的美学享受等。
2.街道的现状
2.1存在问题
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生活,但是街道空间在不断的发展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第一,现代商业发展打破了传统街道结构。第二,开发的街道大同小异,没有城市特征。第三,街道中的休憩空间被大大压缩。
3.街道空间分类与设计
根据街道所处的位置、使用功能等将街道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业步行街、历史文化的街道以及滨水区街道5类。
3.1交通性街道
顾名思义,主要是为车辆与人群提供通行,主要承担交通的功能。通常交通性街道景观包括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地铁站、城市主要干道等,因为通行的速度快并且流量较大,一般多用直线式的道路,在不得不转弯的地方,应按照一定的施工要求标准来施工;沿街的建筑可以结合绿化树木的高度与街道的宽度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同时将城市广场、绿地引入街道空间中来,使街道空间丰富多彩,增强街道的形象性;交通性街道的街道设施包括道路照明设施、标志广告牌等,这些设施的设计不仅是道路功能的补充与完善,还是美化街道的重要载体,在设计时可以通过提炼城市文化元素并反映到街道设施中,让人们即使在快速路上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温情
3.2生活性街道
生活性街道是城市街道中最普遍的类型。基本上为居住区的延伸,主要构成包括由两侧构筑物、公共设施、绿化、地面等要。与前文中的交通街道相比,生活性街道主要以行人骑行散步为主,没有很大的车流量并且速度也较缓慢,大车很少通行,路面的宽度也较为窄,周边大多为居住区。生活性街道在设计时,第一,加强它的城市场所精神与归属感,弱化边界距离感,可以在设计中加入服务性区域,来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譬如超市、菜市场以及快递代取点等,第二,还要考虑街道功能特点,考虑街道空间的变化,利用植物或者街道小品、座椅等来组织丰富空间,给居民提供良好的交流场所。第三,由于生活街道主要的使用者为行人,在植物的选择上,应区别与交通街道,要便于人们夏日遮荫,冬日晒太阳,同时也要考虑到城市飞絮等问题,还可以采用花坛等种植方式为街道增添色彩。
3.3商业步行街
从字面意思来看,主要是城市中商业集中的街道;从景观特性来看,主要包括安全性、便利性、需求性、文化识别性等。安全性是商业步行街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由于它是从车行道中分离出来为步行者所拥有的空间,为杜绝机动车的进入,设置台阶、绿篱、置石等不同形式的隔离设施来达到安全隔离的目的。第二,商业步行街道设计归根结底仍是商业空间,因此必须满足商业空间的要求。第三,商业步行街成功与否在于人气的高低,而便利交通则是人气的重要来源,除去交通的可达性,配套的设施也是步行街成功的重要因素,譬如停车场、共享单车、座凳等便民设施,第四,从街道应急考虑,在通道宽度、地面铺装强度上都要考虑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的进出方便等。
3.4历史文化街道
历史文化街道在设计时便是要注重对原有街道的保护与修复,使其文化传承的作用不被破坏。在设计规划该类街道应考虑,景观设施要与历史文化元素相符,提取当地历史文化中的传统要素,不可盲目生搬硬套;并通过抽象化提取与现代景观相结合,从历史中提取色彩,具体可以通过选取来自城市的历史、文化、典故、事件等题材的元素并应用到街道小品中,起到强化空间文化内涵、渲染城市人文色彩的作用。
3.5滨水街道景观
濱水街道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滨水街道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它作为常规性的城市线性空间外,还要考虑到,它承载着水域与陆域相衔接的过渡空间功能,是水域空间向陆地城市空间的缓冲带,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与其他街道空间不同的是,滨水使得它比其他街道空间多了一层自然山水的特征,因此在设计时要更多的考虑到如何将自然山水之景与城市现代文化相结合。譬如打造亲水平台,近距离与自然亲密接触,还可以在滨水区域沿水种植行道树,修建跑道与自行车道等,打造供人休闲康养的慢行健康通道。
4.结语
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也曾说“当你想象一个城市的时候,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充满趣味且非常有生气,那么城市也会显得非常有趣,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沉闷,那么城市也是沉闷的。”由此可见,街道空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街道景观作为城市一景也是在不断完善的。
参考文献:
[1]方智果. 基于近人空间尺度适宜性的城市设计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13
[2]李建彬. 城市街道空间的活力塑造[D]. 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2010
[3]姜洋,王悦,解建华,等. 回归以人为本的街道:世界城市街道设计导则最新发展动态及对中国城市的启示[J]. 国际城市规划,2012,05(27):65-72
[4]付诗云. 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 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4
[5]王鹏. 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6]赵春丽,扬滨章. 步行空间设计与交通方式的选择-扬.盖尔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探析(1)[J].规划设计理论,2012,03:39-42
作者简介:
刘诗萌(1995.7—),女,汉族,河南安阳,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1.街道空间相关概念
在城市景观的范围中,广泛的使用型是街道景观最大的特色,它不仅是人们对于生活需求的一种展示,也是美学需求的一种表达。究其组成元素来看,大致可将其区分为动态与静态景观两个方面。动态景观主要指街道中较为动态的存在,譬如人与车辆,他们的活动让街道“动”了起来,让街道空间充满活力;静态景观主要是指街道中较为静态的存在,譬如两旁的建筑、小品、绿化、环境设施等,由于它们的加入才使得街道景观能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提供更好的美学享受等。
2.街道的现状
2.1存在问题
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生活,但是街道空间在不断的发展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第一,现代商业发展打破了传统街道结构。第二,开发的街道大同小异,没有城市特征。第三,街道中的休憩空间被大大压缩。
3.街道空间分类与设计
根据街道所处的位置、使用功能等将街道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业步行街、历史文化的街道以及滨水区街道5类。
3.1交通性街道
顾名思义,主要是为车辆与人群提供通行,主要承担交通的功能。通常交通性街道景观包括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地铁站、城市主要干道等,因为通行的速度快并且流量较大,一般多用直线式的道路,在不得不转弯的地方,应按照一定的施工要求标准来施工;沿街的建筑可以结合绿化树木的高度与街道的宽度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同时将城市广场、绿地引入街道空间中来,使街道空间丰富多彩,增强街道的形象性;交通性街道的街道设施包括道路照明设施、标志广告牌等,这些设施的设计不仅是道路功能的补充与完善,还是美化街道的重要载体,在设计时可以通过提炼城市文化元素并反映到街道设施中,让人们即使在快速路上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温情
3.2生活性街道
生活性街道是城市街道中最普遍的类型。基本上为居住区的延伸,主要构成包括由两侧构筑物、公共设施、绿化、地面等要。与前文中的交通街道相比,生活性街道主要以行人骑行散步为主,没有很大的车流量并且速度也较缓慢,大车很少通行,路面的宽度也较为窄,周边大多为居住区。生活性街道在设计时,第一,加强它的城市场所精神与归属感,弱化边界距离感,可以在设计中加入服务性区域,来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譬如超市、菜市场以及快递代取点等,第二,还要考虑街道功能特点,考虑街道空间的变化,利用植物或者街道小品、座椅等来组织丰富空间,给居民提供良好的交流场所。第三,由于生活街道主要的使用者为行人,在植物的选择上,应区别与交通街道,要便于人们夏日遮荫,冬日晒太阳,同时也要考虑到城市飞絮等问题,还可以采用花坛等种植方式为街道增添色彩。
3.3商业步行街
从字面意思来看,主要是城市中商业集中的街道;从景观特性来看,主要包括安全性、便利性、需求性、文化识别性等。安全性是商业步行街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由于它是从车行道中分离出来为步行者所拥有的空间,为杜绝机动车的进入,设置台阶、绿篱、置石等不同形式的隔离设施来达到安全隔离的目的。第二,商业步行街道设计归根结底仍是商业空间,因此必须满足商业空间的要求。第三,商业步行街成功与否在于人气的高低,而便利交通则是人气的重要来源,除去交通的可达性,配套的设施也是步行街成功的重要因素,譬如停车场、共享单车、座凳等便民设施,第四,从街道应急考虑,在通道宽度、地面铺装强度上都要考虑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的进出方便等。
3.4历史文化街道
历史文化街道在设计时便是要注重对原有街道的保护与修复,使其文化传承的作用不被破坏。在设计规划该类街道应考虑,景观设施要与历史文化元素相符,提取当地历史文化中的传统要素,不可盲目生搬硬套;并通过抽象化提取与现代景观相结合,从历史中提取色彩,具体可以通过选取来自城市的历史、文化、典故、事件等题材的元素并应用到街道小品中,起到强化空间文化内涵、渲染城市人文色彩的作用。
3.5滨水街道景观
濱水街道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滨水街道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它作为常规性的城市线性空间外,还要考虑到,它承载着水域与陆域相衔接的过渡空间功能,是水域空间向陆地城市空间的缓冲带,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与其他街道空间不同的是,滨水使得它比其他街道空间多了一层自然山水的特征,因此在设计时要更多的考虑到如何将自然山水之景与城市现代文化相结合。譬如打造亲水平台,近距离与自然亲密接触,还可以在滨水区域沿水种植行道树,修建跑道与自行车道等,打造供人休闲康养的慢行健康通道。
4.结语
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也曾说“当你想象一个城市的时候,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充满趣味且非常有生气,那么城市也会显得非常有趣,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沉闷,那么城市也是沉闷的。”由此可见,街道空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街道景观作为城市一景也是在不断完善的。
参考文献:
[1]方智果. 基于近人空间尺度适宜性的城市设计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13
[2]李建彬. 城市街道空间的活力塑造[D]. 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2010
[3]姜洋,王悦,解建华,等. 回归以人为本的街道:世界城市街道设计导则最新发展动态及对中国城市的启示[J]. 国际城市规划,2012,05(27):65-72
[4]付诗云. 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 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4
[5]王鹏. 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6]赵春丽,扬滨章. 步行空间设计与交通方式的选择-扬.盖尔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探析(1)[J].规划设计理论,2012,03:39-42
作者简介:
刘诗萌(1995.7—),女,汉族,河南安阳,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