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面向信息化的学校领导力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y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导是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和群体目标而做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我们可以把领导力定义为影响他人的能力,是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目标而做出努力与贡献的能力。根据领导力的定义以及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主要面临的一些任务,我们可以把面向信息化的领导力定义为:在世界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的管理者所需要具有的、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各个方面的有效使用的、进而引导和影响他人的能力。
  要培养面向信息化的学校领导力,不仅需要了解其含义,更需要了解其组成要素及影响。面向信息化的学校领导力也和其他领导力一样,主要由权力影响力(正式)和非权力影响力(非正式)组成。权力影响力主要由支配权、强制权、奖赏权组成,是伴随着工作岗位而拥有的正常权力,是由组织正式授予的权力。拥有了这种权力影响力,校长就可以利用其进行引导和影响他人或学生。非权力影响力由品格、才能、知识、感情等组成,是伴随着校长个人的素质而形成的影响力,它是建立在他人认同的基础之上的,可使他人自觉服从指挥的能力。这种领导力一般是在长期的工作和学习中形成的。
  笔者认为,需要注意的是,面向信息化的学校领导力并非只是管理者的事,而是管理者和一线教师都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当然,在这个群体中,校长的领导力是关键。当校长具有较强的面向信息化的领导力后,能更好、更大范围地提升其他教师的领导力。
  
  一、学校领导力培养策略及步骤
  
  1.培养策略
  (1)自我修炼
  对于管理者的自身修炼,我们可以用“首在自觉,重在行动,贵在反思,精在研究”来概括。首在自觉,是指管理者首先要充分意识到信息化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并能充分准备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重在行动,是指信息化领导力是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修炼、生成与提升的。管理者如果不行动、不努力,就不会提升自身的领导力。贵在反思,强调行动中的反思,管理者在信息化进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学校管理的实践,敢于批判、否定自己,才可能在新的平台上实现自我超越。精在研究,强调教师应树立起成为信息时代的研究型、学习型教师的正确科研观念。通过课题的参与,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并学会如何通过教育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观摩学习,经验交流
  观摩学习,经验交流,对于提升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起着很大作用。如果一个管理者在观摩学习的过程中,对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感兴趣,通过共享经验,他就有可能身体力行地推进本校的信息化改革。
  (3)加强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训
  相关课题研究表明,信息化领导工作深受校长自身信息素养影响。实际上,校长自身的信息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了一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度和水平。完整的校长信息素养模型应包括信息心态、信息规划、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等内在结构和外在影响力。培训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包括课题引领、合作探究、案例研究、开放学习等等。
  (4)学习过程情境化
  传统的领导力培养项目总是关注一次性的培训活动,应把信息化领导力培养的培训带入活生生的现实环境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对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改革起到作用。这种培训方式可以是组织小组开展科研课题,也可以是采用网上培养等方式。
  2.培养步骤
  面向信息化的学校领导力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可采用四步走的方式进行培养。需要注意的是,整个培养过程中,都需要把个人自我修炼和外部培训结合起来。
  第一步:重新认识面临的挑战
  要培养面向信息化的学校领导力,无论是对管理者还是对学科教师,首先需要重新认识信息时代学校面临的挑战以及当前所处的现状。面向信息化的学校领导力应重新审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以及评价能力等。在对个人所处的学校或班级评估的基础上,找到影响学校或班级发展的真实问题,并挖掘发展的核心优势,作好应对挑战的准备,为培养领导力奠定基础。
  第二步:制定发展愿景
  愿景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发展的灵魂。在评估现状之后,作为一个面向信息化的学校领导者,应为全面的技术整合提出可共享的愿景,并能培育有利于实现这一愿景的环境和文化。当前,在制定面向信息化的学校发展愿景时,需要注意诸如学校信息化规划,新课改的实质,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信息化教育中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化教育环境与学校文化建设,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与评估,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社会、法制与道德问题等。
  第三步:集思广益制定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是愿景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将所有有效的资源聚合成一种具有综合凝聚力、完整而且适当的实施方案。因此,需要把前面提到的内容具体体现出来,并在以后的行动中一步步实现。在这一计划中,核心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无缝整合。
  第四步:在行动中研究
  在行动中关注和研究学校信息化效益问题、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问题、教育信息化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自我发展问题、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学校文化建设问题等,从而在研究中不断成长。
  
  二、面向信息化的学校领导力培养工具
  
  为了能更好地培养面向信息化的学校领导力,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挑战,IBM重塑教育开发了“变革工具包”,为学校培养不同层次的领导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变革工具包主要是为教育者提供真实的、可行的培养领导力和创新教学的工具。只要是想提高教育质量的人,通过网上注册后,都可以使用这个工具。这个工具包对试图创新和改善中小学教育的人最适合。这些人包括校长、课程负责人、教育技术负责人、教学负责人、督导者等。他们能通过使用这个工具来提高相应的领导力,如诊断其工作环境、迅速得到相关建议、从同事得到其工作状况反馈意见、从其他教育者得到关于如何领导的经验、再次规划其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与其项目组一起合作并在线讨论。
  需要注意的是,变革工具包主要的任务并不是在一个既定的环境里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帮助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创新、如何变革现状,并赋予教育工作创建动态的、革新的、充满活力的教育系统的能力,是一个支持变革和创新的工具。变革工具包将帮助校长更好地理解本校或整个教育系统的结构、模式、文化、等级、角色等,并帮助校长深入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帮助或阻碍其工作成效的,其目的主要是使校长工作更有效。
  变革工具包由变革轮、变革控制者、变革原则和学校改变四个模块组成。变革轮由实施变革必须强调的相关的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可用来诊断意图、系统引导重要的变革。另外,在变革轮里,还提供了系统变革的综合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从齿轮的任一点开始,但所有问题解决的方式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且问题之间必须保持平衡。变革控制者主要是用来促进个人创新或变革,以便进一步影响组织,引导个人的领导行为,建构一个支持变革的组织。变革控制者里还包括有效变革所需的步骤以及其他成功者的关键技能等。变革原则主要包括对成功变革有重大影响的相关主题,并搭建变革脚手架,为不同阶段的变革提供领导机会,提供实施变革所需的基本技能等。学校改变主要包括学校的发展趋势,学校肩负的历史责任、具体任务等。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
其他文献
虽然与特定的国家合作办学是规避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性脱节所引发风险的有效应对,但从长远考虑,要想合作办学真正为提高我国教育质量服务,最根本的途径还是从政策上严格合作办学机
离子极化理论认为在离子化合物中除了正、负离子的静电引力外,还存在着离子在带异号电荷离子的电场中的电子云变形,这个电子云的变形叫作离子极化。离子极化的程度决定于离子
[目的]运用Delphi法建立用于评估慢性病患者医疗依从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慢性病患者医疗依从性的评估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运用Delphi法构建慢性病患者医疗依从性评
文章在分析我国西部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我国西部农业只能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由社会、经济、生态的现状和人类对未来环境的要求所决定的,提高教育和科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为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描绘了蓝图,也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新时期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最卓越的
The interaction of two underwater explosion bubbles was mathematically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potential flow, high-order curved elem
结合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列控数据常见问题,对进一步加强高速铁路列控数据管理进行探讨,提出优化措施,为相关单位提供有益借鉴。
近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与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湖南省海外联谊会、湖南省教育厅、湖南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同承办的“2009’中国(长沙)国际职业教育论坛”在长沙隆重开幕。第十届
[摘要]我国地方高校教学基层组织存在着组织建设滞后,组织功能异化,组织关系不协调,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文章提出新形势下高校应科学定位、理顺关系、加强制度建设、优化负责人队伍、强化教研活动,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基层组织。  [关键词]高校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陈利华(1976- ),女,浙江湖州人,湖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浙江湖州31
[摘要]文章探讨了充分利用校内非教学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服务于教学,将校内的管理或服务部门设计为具有教学与服务双重职能,既是服务实体组织,又是定位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教学组织,使之成为生产性实训基地。采用“任务驱动”、体验式、导师制教学形式,提供了 “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了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的要求,节省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本、运作成本。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结合校内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