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儿科医学教育联合会:通过合作改善儿科医学教育和儿童健康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专家诊治指南不断更新,在总体原则中特别强调,为提高RA临床达标率,需医患携手共同协商诊疗过程中的细节。因此,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对专家诊治指南的理解及配合医生共同做好各项诊疗工作非常重要。本指南从患者关切的问题出发,按照国际规范流程,组成RA患者实践指南工作组,提出RA患者实践指南推荐意见16条。
侵袭性真菌病(IF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以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对患者的危害最大。早期确诊病原菌并开始治疗对于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目前的诊断技术手段存在不足。本次修订版参照国际相关的诊断和管理指南,对我国原有的IFD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
Bartter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为低血钾、高尿钾、代谢性碱中毒、高肾素和高醛固酮,血压正常或降低,合并高血压的Bartter综合征极为罕见。本例患者低血钾、碱中毒、高肾素、高醛固酮合并高血压,除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后,诊断为合并高血压的Bartter综合征。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血钾恢复正常,证实了Bartter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基因检测结果为SLC12A3杂合突变,目前尚未报道该杂合
目的评估甲状旁腺四维CT(4-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4D-CT)单独或联合其他定位手段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患者术前定位诊断的效能,为甲旁亢患者术前定位诊断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法共纳入57例术前完善甲状旁腺4D-CT、甲状旁腺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甲状旁腺显像(MIBI)及甲状旁腺超声检查的原发性甲旁亢患者(共包含13例异常位置甲状旁腺病
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在2005年首次制定了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并先后经历多次修订。近年来, 血液肿瘤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等),使得IFD的高危人群、IFD的流行病学、IFD诊治策略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IFD的诊断方法累积了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基于这些变化,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发病率80%~85%,内科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相同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接受同种方案治疗时,疗效差异较大。虽然既往研究从肿瘤异质性、分子生物学个体化差异等角度探讨其原因,但目前临床仍缺乏有效的疗效预测标记物。在二代测序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探索新型疗效预测标记物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前期多项研究发现,肿瘤突变负荷
肥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高热量饮食、活动减少、基因易感性及生物钟紊乱均可增加肥胖相关代谢疾病的风险。近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揭晓唤醒大众对生物钟紊乱构成健康威胁的警惕,生物钟研究正逐步向严谨的科学转变。本文就生物钟对能量平衡及体重调节进行综述,为探讨生物钟在能量代谢及肥胖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介入操作和免疫治疗发展、临床医师意识增强和实验室检测能力提高,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病率和诊断水平均有上升。新的抗真菌药如泊沙康唑、棘白霉素类上市,给治疗带来更多选择。然而,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象屡有报道。因此,临床对真菌药敏试验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期新版《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下称原则)增加了真菌药敏试验部分,以期为IFD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观察18T细胞在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CRS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CRS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息肉组织(25例)、CRS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