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是肝的代谢障碍表现.近年来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家族(BMP-9、BMP-7及BMP-6等)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密切相关,机制涉
【机 构】
: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学院, 张家口,075000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石家庄,050017;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 石家庄,05005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是肝的代谢障碍表现.近年来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家族(BMP-9、BMP-7及BMP-6等)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密切相关,机制涉及铁过载、炎性反应、激活相关蛋白等,其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新靶点.
其他文献
蛋白激酶B(PKB/Akt)/叉头转录因子(FoxO)信号通路是广泛存在于肾脏的重要信号通路.近年来,多种研究表明Akt/FoxO信号通路通过影响氧化应激、细胞增殖和凋亡、细胞外基质堆积
背景 在创伤性患者中,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逐渐成为致残甚至致死的主要因素.快速而有效的治疗,是该类患者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目的 对于TBI患者,围术期治疗的关键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避免血氧不足、低血压、贫血、低(高)碳酸血症、发热、低血糖等变化,也需关注颅内血肿、颅内高压、癫痫、感染、血管痉挛等引起继发性神经损伤的因素. 内容 TBI患者围术期液体和
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预后与腹膜转运特性密切相关,高转运的腹透患者存活时间短,病死率高.腹膜溶质和水的转运主要在腹膜微血管内血液和腹腔内腹透液之间进行,故腹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很可能会影响腹膜的转运特性.本文选择了四项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的生物学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内皮粘附蛋白(VE-Cadherin)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
背景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治疗棘手,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 目的 阐述动物实验研究中电针刺对ALI的可能保护机制. 内容 电针刺对ALI的保护机制可能涉及维持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促炎/抗炎反应平衡、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血管舒缩功能平衡及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趋向 导致ALI因素多样、机制复杂,电针刺激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内源性保护系统从不同
Graves病(GD)是一种B淋巴细胞介导、T淋巴细胞依赖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利妥昔单克隆抗体(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与B淋巴细胞膜上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
P311是一个胞浆蛋白,介导多种细胞的转化和形态发生.研究发现P311有抑制TGF-βl、TGF-β2的表达,降低胶原Ⅰ和胶原Ⅲ的表达以及改变肌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方式等作用,本文就P311在肾组织纤维化中的可能作用作一综述。
背景 研究表明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对神经元功能调控起重要作用,并可影响脊髓背角伤害性信号的传递进而参与调控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中枢敏化过程. 目的 探讨NP状态下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 内容 分别从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胞外分子机制和胞内分子机制两方面就与此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趋向 小胶质细胞在NP中的作用将继续成为疼痛研究的热点,对小胶质细胞的深入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泵是一种皮下埋植的可编程便携式微量输注装置.其通过连续脉冲式输注GnRH类似物,模拟下丘脑GnRH生理性脉冲模式,促进性腺发育及配子形成.目前,G
血红素氧合酶(hemeoxygenase,HO)广泛存在于人类及哺乳动物体内,近年来发现它不仅可降解血红素,而且能调节体内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进而保护机体组织器官.体内HO有3种存在形式,即HO-1、HO-2、HO-3.在氧化应激过程中,HO-1在肾小管损伤和肾血管损伤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本文就近年来HO-1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背景 针灸在我国具有2 500年的历史.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针刺能够改善患者急慢性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针灸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急性及慢性疼痛的手段已经被广泛接受,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总结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领域及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良的方式. 内容 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主要有内啡肽学说、神经生理学说、神经激素调节学说、神经门控学说以及抑制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