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融合发展视角下的数字教育资源分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90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字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教育资源的数量和类型日益丰富,亟需一种科学合理的数字教育资源分类方式以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数字教育资源分类方式,从技术融合发展的角度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并基于数字教育资源的类型,分析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在不同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功能作用。
  【关键词】数字教育资源  分类研究  信息化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5-0021-02
  1.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1]。数字教育资源已成为信息化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水平影响着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发展[2]。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革新,数字教育资源的类型不断丰富,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分类造成了很大的问题,同时也影响着数字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聚焦教育领域技术融合发展脉络,在技术融合发展视角下将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将有助于分析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应用,归纳其教学支持的功能作用,指导数字教育资源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
  2.数字教育资源分类
  2.1数字教育资源分类研究现状
  数字教育资源分类是教育领域广泛关注的话题。一些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分类方式。一是从教育资源元数据的视角分类,例如《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将数字教育资源分为媒体素材、电子教材、课件、试题、论文等。教育资源元数据指的是用于描述资源的数据,是对资源内容形式的全方位揭示[3],基于教育资源元数据的视角将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分类,有利于统一资源开发者的开发行为、方便教育数据的交换。二是从资源应用的视角分类,目的在于指导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例如我国2013年发布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审查办法(试行)》中,将平台征集的资源划分为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虚拟仿真系统、教育游戏、教学案例、数字图书、数字教材、教学工具、学习网站等十类[4]。从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视角进行分类,可以将典型的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列举,但是基于不同的应用背景划分的内容会有所差异。三是从资源的文件类型角度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划分,数字教育资源可分为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网页等[5]。基于资源的类型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可以将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地区分,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文件的类型将会日益丰富,数字教育资源的类型将会不断丰富。四是从资源服务教学对象的角度进行划分,数字教育资源可分为辅助教师教学的资源、满足学生学习的资源和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6],按照资源的服务对象将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可以从中分析出数字教育资源对不同对象的支持作用,为资源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五是从支持课程教学的知识粒度的角度进行划分,数字教育资源可分为教学素材、知识点课件、网络课程等。此类划分方式针对实际教学,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但是将划分的核心归结于知识的颗粒度,没有从数字教育资源本身出发,不利于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整体归纳[7]。六是从资源表现的内容角度,数字教育资源可分为知识类、工具类、案例类、评估类、素材类等[8]。此类划分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将资源与教学内容相联系,有利于从中分析出资源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以上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分类都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难以分析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发挥的作用。因此,需要从一种新的视角来将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分类,以顺应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
  2.2技术融合发展视角下数字教育资源分类
  从技术融合发展视角下出发,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计算机网络技术驱动的技术融合阶段(以下简称阶段1),移动互联技术驱动的技术融合阶段(以下简称阶段2),大数据分析技术驱动的技术融合阶段(以下简称阶段3),人工智能驅动的技术融合阶段(以下简称阶段4)[9]。各阶段所包含的数字教育资源如表1所示。在阶段1中,代表性的数字教育资源有数字图书馆、专题资源、教与学工具等,主要实现了对各种素材的搜集加工,知识类教育资源的开发以及各种学科工具的使用。在阶段2中,包含了阶段1中的数字教育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交互工具、生成性资源、智力资源等数字教育资源的需求,利用了以研修平台、学习网站为代表的数字教育资源,支持了学习者在日常学习进行交互、共享、协作等行为。在大数据分析技术驱动的技术融合阶段中,包含了阶段1、阶段2中的数字教育资源,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数字教育资源开发,支持了学习者进行个性化学习、虚实融合环境下的学习。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融合阶段中,包含了阶段1、2、3的数字教育资源,并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例如智能学伴、智能导师等智能化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智能教育。
  表1 技术融合发展阶段与数字教育资源应用
  基于对表1内容的分析与已有的分类思路,将数字教育资源基于技术融合发展视角,将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如表2所示。数字教育资源共分为素材类、知识类、工具软件类、平台类、虚拟环境类和智能类。素材类数字教育资源主要是基于数字化技术而产生的资源,包括图片、视频、音频、文本等,可作为独立的数字教育资源,也可以通过加工处理作为其他类数字教育资源的媒体素材。知识类数字教育资源是指与教育教学和知识传授相关的教育资源,包括电子教材、文献、课件、微课、试卷等。工具软件类数字教育资源指一些辅助教学的通用工具软件和学科工具软件。平台类数字教育资源主要指一些支持学习活动开展的平台与学习网站等。虚拟环境类数字教育资源主要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各种数字教育资源。智能类数字教育资源主要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各种数字教育资源。   表2  数字教育资源分类表
  3.数字教育资源分类与信息化教学环境
  技术融合发展视角下数字教育资源分类可以更好地分析各类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资源利用需求,从中分析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交叉点。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信息化教学环境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目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学习环境、虚拟学习环境、智能学习环境。
  简易式多媒体环境主要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电视等信息化教学设备组合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在简易多媒体环境中主要利用一些教学硬件展示图文声像素材、将知识进行加工汇聚组合生成数字教育资源进行使用,利用一些教学工具软件等优化课堂教学,因此在简易多媒体环境中应注重素材类、知识类的加工处理和工具软件类的应用。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10]。因此,教师的教学除了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素材类、知识类数字教育资源,还可以利用教学硬件设备与教学工具软件设计各种交互活动,把素材类、知识类数字教育资源的信息呈现功能与工具软件类数字教育资源的交互功能相结合,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网络学习环境主要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交互,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信息的交互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因此,在网络学习环境工具软件类数字教育资源与平台类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应得到重视。虚拟学习环境主要利用虚拟技术,将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融入教学环境当中,开展虚实融合环境下的学习,因此要发挥虚拟环境类数字教育资源的优势,为教学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智能学习环境主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育教学,因此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越性,开展具有技术性、科学性的教学。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不同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将承载着不同的数字教育资源,而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得当将会有力地支持日常教学。
  4.结语
  技术融合发展视角下数字教育资源分类,是在各种分類思路的基础上提出的对数字教育资源分类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革新,数字教育资源的类型不断丰富,技术融合的概念会更加复杂,而技术融合发展视角下数字教育资源分类内容将会不断扩充,而这种扩充将会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技术的不断丰富将会扩充素材类、知识类、工具软件类、平台类数字教育资源的内容;另一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当出现一种新的且极具代表性的技术形态,诸如当前的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形成新的技术融合发展视角下数字教育资源新的类别。按照技术融合发展视角下将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分类是一种不断发展方式的分类方式,可以适应不断变化进步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更好地分析数字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冬明,管珏琪,祝智庭.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系统分析框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7):53-58+70.
  [2][4]柯清超,王朋利,张洁琪.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模式、分类框架及发展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3):68-74+81.
  [3][5][6][7][8]柯清超,郑大伟,曾颖欣,赵兴龙.基础教育领域数字教育资源的评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2):55-61.
  [9]贺相春,郭绍青,张进良,郭炯.网络学习空间的系统构成与功能演变——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二[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5):36-42+48.
  [10]吴多军.探究数字化语境下的音乐欣赏教学——以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为例[J].学周刊,2015(31):142.
  作者简介:
  郭赛克(1996年1月-),男,西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教学资源与环境。
其他文献
【摘要】高等数学是应用型大学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基础课,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形势下高校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本文将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实施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策略,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等数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5-0042-02 
期刊
【摘要】音乐活动游戏化是音乐教学中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让幼儿在玩中学,充分调动幼儿的音乐学习主动性。音乐活动游戏化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幼儿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感受着音乐帶来的愉快氛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当中,表现着自己的才艺,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的开展游戏化教学,给幼儿音乐带来新感觉。本文将通过选择游戏情节元素音乐、利用游戏创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国家对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要求越来越高,继续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中的作用越加凸显。本文在介绍学习型组织理论内涵、模型等基础上,分析气象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现状,探索研究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气象学习型组织团队学习建设的有效策略,望对气象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团队培养有所裨益,以期为同类组织管理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信等问题,影响学习效果。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需明确中职信息技术旨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选择适当的课程教材,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笔者基于中职信息技术专业,采用统计分析法,了解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基于课程教材方面进行阐述,为今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材 中职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因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土木工程学科涉及课程多且都具有应用性,现有研究主要关注部分课程的翻转教学模式,缺乏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和定量化评价模型。本文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各类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并计算其权重,结合评价判断标准确定最终评价等级,最后基于评价
期刊
【摘要】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与探讨,对推动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析,梳理生物统计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资源融入课堂。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5-0039-0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思想中曾提出“大思政”格局的构建,是实现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
期刊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保护并传承国家红色文化资源、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红色文化课程开发既可以通过将红色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他学科,也可以开发红色研学旅行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丰富传统的教学内容,全方面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使其成为学生了解革命先辈、传承红色精神、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形成高尚道德品质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小学 红色文化 课
期刊
【摘要】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许多老师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依据,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及形式,以保证学生既能够了解这一学科学习的核心要求,并树立正确的三观。本文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分析对象,了解新时代背景之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该学科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应用要求,以期为推动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期刊
【摘要】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学校的根本使命是育人,育人的主阵地是课堂,体育教学可以在身体上与精神上对学生德育产生双重影响,因此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德育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大的优势与责任。  【关键词】立德树人 体育课堂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
期刊
【摘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的教学发展趋势。本文围绕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展开,指出现有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和问题,如课堂上信息技术使用不足、在线课程质量良莠不齐、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不足、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有一定要求等,并提出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议,包括利用在线课程提高课程复习和预习质量、利用雨课堂和微信等平台加强课程互动、利用视频形式展示热点内容和加强互动、保留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