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颜红兵,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业务专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冠脉介入治疗。今年55岁的颜红兵,不仅担任阜外医院15病区主任,还兼任冠心病中心副主任、胸痛中心副主任,同时也是美国心脏病学院专科会员(FACC)、欧洲心脏学会会员(FESC)、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组委会主席,中国CIT、美国TCT、日本CCT等国际会议主席团成员、核心专家。近20年来欧美冠心病领域的指南,几乎都是由颜红兵翻译引入中国。他先后承担过10余项国家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相关文章300余篇,专(译)著40部,是国内外每年完成心脏介入手术例数最多的几位专家之一。他用自己的妙手仁心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救回,无数次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寒窗苦读 厚积薄发
《经济》:医疗事业既伟大,又艰辛,从事这项事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请问您从事医疗事业的初衷是什么?
颜红兵:我小学就读于武汉中南同济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附属小学,从小就对大院里的老教授心生敬仰,自然也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当个好医生。1977年我参加了高考。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被湖北医学院(现武汉大学医学院)录取。
《经济》:时下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成为高中拼搏之后的放松阶段,让我们这些过来人深感惋惜。您的大学阶段是什么情形?
颜红兵:我在大学里的学习情景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医学院是5年学制的本科,9个寒暑假里,我都没有外出度过假期,把全部时间花在学习英语和复习相关课程上。我父亲送给我的《新英汉词典》,37年来不知被我翻了多少遍。正是因为大学时期打下的英语基础,为我今天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大学毕业后,我做了3年临床内科大夫,接着以优异成绩考上武汉同济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经济》:据了解,1992年年底,您到日本国立滨松医科大学学习,并在那里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留学时您有什么收获?
颜红兵:在日本的经历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不仅学到了技术,而且很多细节至今仍然影响着我。记得有一次我做实验时不小心打碎了血压仪,水银洒在了地上。当时,一向和蔼的教授大发雷霆,让我用最快的速度把水银收起来。我以为用纸把水银收起来就可以了,没想到再次惹怒了教授,他很严厉地批评了我,告诉我,水银是液态金属,在常温中会蒸发,从而形成有毒气体,如长期吸入可导致水银中毒,所以必须用磨口玻璃器皿把水银收集起来,然后盖紧,交有关部门处理。以前在国内,血压表的水银外流司空见惯,无人在意,没想到日本在这方面这么严格。
还有一件事对我影响很大。记得有一次我跟着高桥副教授给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刚做完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准备回病房时,听见这个高龄病人躺在低低的转运平车上呻吟,高桥副教授就单腿跪在地上,贴着老人的耳边轻声问道:“老人家,您哪里不舒服?”一个大夫对待普通病人的这种职业素质,至今还在震撼我的心灵。
《经济》:日本人的敬业精神一直为人称道,对您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其他方面还有什么收获?
颜红兵:还有很多感触,讲一个节俭方面的例子。我的日本教授有一个老秘书西川女士,她每次把复印过后的废纸裁成四分之一大小装订成电话记录本,放在电话机旁,将剩下的铅笔头也用钢笔套套上继续使用。当时(1993年)我也是为之一震:如此发达的日本还如此节俭?后来我发现各个办公室几乎都是如此,这让我感触很深。回国20年,直到今天,我也同样要求我的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所有纸张能够重复使用的一定要重复使用。
宁静致远 淡泊明志
《经济》:您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在救治病人和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成果并获得了很多荣誉。您怎么看待荣誉和树立形象?
颜红兵:我觉得我和所有医护人员没有什么区别,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各个行业如果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了,全国就进步了。这就是理念,踏踏实实地做,就有亮点。很多治愈的病人送来锦旗表示感谢,但我从来不悬挂,我们靠举止,靠一言一行来树立自己的形象。
《经济》:和任何学科一样,医学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学科,医生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但是,医疗任务又过于繁重。您怎么处理“磨刀”和“砍柴”的关系?
颜红兵:医生必须掌握扎实的业务功底和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因此,即使一天再忙、再累,我也要抽出时间浏览专业网站,了解国际上最新的治疗信息。过去20年,美国和欧洲有关冠心病领域的指南几乎全部是由我翻译引入国内,大大小小也有近40本,至少也有400万-500万字吧。有人开玩笑地说,国内心血管医生可能还没有没读过颜教授翻译过的美国或欧洲指南。我认为,临床医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形势;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收获。几乎每个周末,我定期和不定期地到全国各地参加研讨和培训,就是要毫无保留地把我所了解的国外最新进展告诉大家。
上工医病 预防为主
《经济》:古人说,上工治未病。就是说,预防重于治疗。您对这个问题一定有更深刻的见解。
颜红兵: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科学发展很快,诊断治疗手段已经很高明,本来应当是能够降低死亡率,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但现状却是病人越治越多,心血管病发率持续上升,这说明我们的预防工作开展得不好,需要认真反思。临床医生不能只满足于医疗,还要讲预防,预防工作是综合性的。
《经济》: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也越来越发达,但为何心血管病人也越来越多呢?您觉得目前我国在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上存在哪些问题?
颜红兵:近些年来,阜外医院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数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今年预期要达到15000例,是全球介入治疗病例数最多的心血管病中心。为什么我们国家冠心病病人越治越多?源头在哪里?源头在基层。我认为医疗改革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要把医疗工作重点放到基层。基层医院尤其是县级医院不做实,改革不可能成功。要做实大医院的三级医生体制,鼓励高年医生向基层医院流动。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医生培养体制,宁缺毋滥。
我国医疗资源浪费很大,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比比皆是,应当引起国家足够的重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我首先会考虑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解决病人最大的问题,即以最低的医疗费用来最安全地提高医疗质量。
皓首穷经 矢志不移
《经济》:做医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是不言而喻的。在压力之下,您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颜红兵:我感觉使我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秘诀有两个,一个是心里有个追求,还有一个就是洁身自好的习惯。我的爱好只有两个;读书和打篮球。读书是不能放弃的,但篮球已经顾不上了,能抽时间看场NBA篮球比赛就是我最大的乐趣。
《经济》:中国自古就有“高处不胜寒”之说,以您所处的地位,不免有各种评价。您怎么看待这种事情?
颜红兵:对此我很坦然。有人说我清高,说话直截了当。我清高是因为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不会轻易相信所谓权威。我直截了当是因为我有理论有实践,我对学科的进展十分清楚,并且始终是一线临床医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活在这个时代,应当说是我的荣幸,我有机会为国家、为我的病人服务,同时实现我的个人理想,永远做一个好大夫,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我想证明我的价值!
业内很多同仁问我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这么努力并且似乎没有变化。我说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做任何事情都有“得”与“失”,我的“得”是追求做一个有真学问的好大夫、好导师和好主任,与之无关的都可以“失”。我想说,我和千千万万个同仁一样,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临床一线大夫,我也很享受。
寒窗苦读 厚积薄发
《经济》:医疗事业既伟大,又艰辛,从事这项事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请问您从事医疗事业的初衷是什么?
颜红兵:我小学就读于武汉中南同济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附属小学,从小就对大院里的老教授心生敬仰,自然也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当个好医生。1977年我参加了高考。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被湖北医学院(现武汉大学医学院)录取。
《经济》:时下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成为高中拼搏之后的放松阶段,让我们这些过来人深感惋惜。您的大学阶段是什么情形?
颜红兵:我在大学里的学习情景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医学院是5年学制的本科,9个寒暑假里,我都没有外出度过假期,把全部时间花在学习英语和复习相关课程上。我父亲送给我的《新英汉词典》,37年来不知被我翻了多少遍。正是因为大学时期打下的英语基础,为我今天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大学毕业后,我做了3年临床内科大夫,接着以优异成绩考上武汉同济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经济》:据了解,1992年年底,您到日本国立滨松医科大学学习,并在那里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留学时您有什么收获?
颜红兵:在日本的经历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不仅学到了技术,而且很多细节至今仍然影响着我。记得有一次我做实验时不小心打碎了血压仪,水银洒在了地上。当时,一向和蔼的教授大发雷霆,让我用最快的速度把水银收起来。我以为用纸把水银收起来就可以了,没想到再次惹怒了教授,他很严厉地批评了我,告诉我,水银是液态金属,在常温中会蒸发,从而形成有毒气体,如长期吸入可导致水银中毒,所以必须用磨口玻璃器皿把水银收集起来,然后盖紧,交有关部门处理。以前在国内,血压表的水银外流司空见惯,无人在意,没想到日本在这方面这么严格。
还有一件事对我影响很大。记得有一次我跟着高桥副教授给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刚做完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准备回病房时,听见这个高龄病人躺在低低的转运平车上呻吟,高桥副教授就单腿跪在地上,贴着老人的耳边轻声问道:“老人家,您哪里不舒服?”一个大夫对待普通病人的这种职业素质,至今还在震撼我的心灵。
《经济》:日本人的敬业精神一直为人称道,对您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其他方面还有什么收获?
颜红兵:还有很多感触,讲一个节俭方面的例子。我的日本教授有一个老秘书西川女士,她每次把复印过后的废纸裁成四分之一大小装订成电话记录本,放在电话机旁,将剩下的铅笔头也用钢笔套套上继续使用。当时(1993年)我也是为之一震:如此发达的日本还如此节俭?后来我发现各个办公室几乎都是如此,这让我感触很深。回国20年,直到今天,我也同样要求我的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所有纸张能够重复使用的一定要重复使用。
宁静致远 淡泊明志
《经济》:您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在救治病人和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成果并获得了很多荣誉。您怎么看待荣誉和树立形象?
颜红兵:我觉得我和所有医护人员没有什么区别,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各个行业如果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了,全国就进步了。这就是理念,踏踏实实地做,就有亮点。很多治愈的病人送来锦旗表示感谢,但我从来不悬挂,我们靠举止,靠一言一行来树立自己的形象。
《经济》:和任何学科一样,医学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学科,医生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但是,医疗任务又过于繁重。您怎么处理“磨刀”和“砍柴”的关系?
颜红兵:医生必须掌握扎实的业务功底和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因此,即使一天再忙、再累,我也要抽出时间浏览专业网站,了解国际上最新的治疗信息。过去20年,美国和欧洲有关冠心病领域的指南几乎全部是由我翻译引入国内,大大小小也有近40本,至少也有400万-500万字吧。有人开玩笑地说,国内心血管医生可能还没有没读过颜教授翻译过的美国或欧洲指南。我认为,临床医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形势;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收获。几乎每个周末,我定期和不定期地到全国各地参加研讨和培训,就是要毫无保留地把我所了解的国外最新进展告诉大家。
上工医病 预防为主
《经济》:古人说,上工治未病。就是说,预防重于治疗。您对这个问题一定有更深刻的见解。
颜红兵: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科学发展很快,诊断治疗手段已经很高明,本来应当是能够降低死亡率,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但现状却是病人越治越多,心血管病发率持续上升,这说明我们的预防工作开展得不好,需要认真反思。临床医生不能只满足于医疗,还要讲预防,预防工作是综合性的。
《经济》: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也越来越发达,但为何心血管病人也越来越多呢?您觉得目前我国在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上存在哪些问题?
颜红兵:近些年来,阜外医院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数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今年预期要达到15000例,是全球介入治疗病例数最多的心血管病中心。为什么我们国家冠心病病人越治越多?源头在哪里?源头在基层。我认为医疗改革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要把医疗工作重点放到基层。基层医院尤其是县级医院不做实,改革不可能成功。要做实大医院的三级医生体制,鼓励高年医生向基层医院流动。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医生培养体制,宁缺毋滥。
我国医疗资源浪费很大,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比比皆是,应当引起国家足够的重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我首先会考虑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解决病人最大的问题,即以最低的医疗费用来最安全地提高医疗质量。
皓首穷经 矢志不移
《经济》:做医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是不言而喻的。在压力之下,您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颜红兵:我感觉使我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秘诀有两个,一个是心里有个追求,还有一个就是洁身自好的习惯。我的爱好只有两个;读书和打篮球。读书是不能放弃的,但篮球已经顾不上了,能抽时间看场NBA篮球比赛就是我最大的乐趣。
《经济》:中国自古就有“高处不胜寒”之说,以您所处的地位,不免有各种评价。您怎么看待这种事情?
颜红兵:对此我很坦然。有人说我清高,说话直截了当。我清高是因为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不会轻易相信所谓权威。我直截了当是因为我有理论有实践,我对学科的进展十分清楚,并且始终是一线临床医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活在这个时代,应当说是我的荣幸,我有机会为国家、为我的病人服务,同时实现我的个人理想,永远做一个好大夫,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我想证明我的价值!
业内很多同仁问我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这么努力并且似乎没有变化。我说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做任何事情都有“得”与“失”,我的“得”是追求做一个有真学问的好大夫、好导师和好主任,与之无关的都可以“失”。我想说,我和千千万万个同仁一样,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临床一线大夫,我也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