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名不副实的鲜花车站
与刘宇曦结婚三年,我俩是有理想有抱负的80后:我们想买复式的、200平米以上的房子;我们都喜欢别克君威轿车;我们还计划为未来的孩子准备教育基金,让他(她)从双语幼儿园起步,将来出国留学……
我们将人生规划制订到了退休的年份,连退休时可以一次性领取的、近百万的公积金和企业年金也有了消费计划——然而,梦想总不能照进现实,两者间的差距使我们浮躁与纠结,日子一地鸡毛。
再这样下去,婚姻解体会比美妙的未来来得更快。一商量,索性出国散心——买房买车的钱还差大一截,也不在乎少这点旅费了。只是,本来计划去埃及的,可我省钱的老毛病发作,临时变成了缅甸自由行。
然而惊喜的是,在缅甸,汉语普及程度极高,路人甲乙丙丁都能比划着说几句中文。缅甸之行由此畅通无阻。
缅甸不大先进,路边的房子路上的车,比国内差距不是一点两点。不过,气候温湿,各种鲜花繁茂无比,把这块土地妆点出了几分梦幻唯美。
我们在仰光得知,缅甸有个小小车站被称为鲜花车站,望文生义,我们觉得这一定是个非常美妙、值得领略一番的好地方。
在窄轨火车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下车我们就发觉悲剧了。本以为是个童话般的场景,可放眼望去,白白的墙光溜溜的地,除了几个大婶守着地摊上的花束候客,竟没什么人烟。更恼火的是,这个车站小得不能再小,每天只有三趟火车停靠。我们只能在这过上一宿,明天折返。
我们去找车站工作人员打听旅馆所在,于是认识了扎卡。他是车站站长,也是光杆司令,兼任扳道工、巡线员、售票员、清洁工……
我们借住在了扎卡家。在缅甸,扎卡算高级知识分子,不仅在仰光外国语大学汉语专业接受过正规教育,还被公派至云南民族大学留过学。回国后,他在仰光外国语大学任教两年,之后辞职回老家,在这当了站长。
扎卡的太太叫莫佳莎。虽然这两口子才30出头,婚龄却已有十来年,有一子一女,属于最传统的早婚早育缅甸家庭。
我们尝到了地道的缅甸辣白旺、腌酸笋、馍亨卡、鱼片汤,晚上躺在离铁路不到10米的柚木房间里,房前屋后全是花田。闻着馥郁的花香,我开始觉得此行不虚。打算立刻折返的计划停滞下来,我们在扎卡家多呆了两天。
扎卡的家庭状况比我们想象的糟,他刚当站长时,年收入20万缅元,那时一缅元可以折合人民币1.29元,是非常不错的收入。不想随后缅元一路贬值,变成1美元兑1000缅元,其间加了好几次薪水,如今也不过60万缅元。
治家需要浅规则一点
扎卡除了做公职,还要跟莫佳莎务农。他们的另一个收入来源就是鲜花。这里叫鲜花车站,是因为这一带土壤、气候最适宜鲜花栽种。不夸张地说,哪怕巴掌大的一块地,撒一把花籽下去,一个月后,就能挨挨挤挤拔出脸盆那么大的花束。
除了打理归属于自家名下的花田,扎卡还见缝插针,将房前屋后可以利用的空地全派上了用场。
花田里,偶尔会长出几朵特别大特别显眼的花朵,这样的花叫花王。传说花王用来供佛特别容易得到神佛庇佑,所以它们算是抢手货,卖价是普通鲜花的三倍以上。
可我亲眼目睹扎卡看见一束格外硕大的绣球花王后,手起刀落剪了下来,然后走到厨房的窗台前,笑眯眯地递给莫佳莎,一转身去车站上班了。
我这才知道,他们家产出的花王,一朵都没卖过,要么变成了莫佳莎和女儿的头饰,要么插瓶摆在了家里,或者直接撕成花瓣做了花饼填了肚子——滞销货不用,反而把抢手货留着,太缺乏经济头脑了吧?
跟扎卡说起这个事,他的说法是,就算把家里所有花王都卖掉,也多不了几个钱,对于目前的家庭状况起不到逆转的奇效。既然如此,还不如留下来让家人消受福气。
我跟他算细账,一朵花王多少钱,一个月起码几十朵,十年累积起来又是多少钱……苦口婆心开解半天,扎卡回我一句:十年?我们没想那么远。
他说几乎所有的缅甸家庭,都没有我描述的那种远景规划。所有人都觉得生活充满变数、不可预知性。他们从不做动辄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超长期计划,他们只会看着最近的、最容易实现的那个目标,比方说下周给太太买条围巾、下月给儿子做个剃度、下半年给长辈建个佛塔……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跟刘宇曦属于那种一开跑就将目光盯准终点线,非常执著的运动员。而扎卡,将这段赛程划成了无数区间,每个区间三五十米,或者百八十米,跑完一个,再进入下一个。或许他的步子会慢一点,但他跑起来一定比我们轻松自如——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42.193公里赛程的巨大压力。将全程分解,每个单位的里程少了,压力也会少很多。
真是这样吗?我想也许是吧。回国后,我将一直舍不得动用、以结婚礼金为基础、每个月往里填充若干、但距离买别克还差一大半的买车基金从零存整取转成了活期,然后带着银行卡开回了一辆标致307。比别克差了一截,但用来代步,已经够用。
我们也取消了卖掉现在的房子、充当下一套复式大宅首付加装修金的念头。目前的两居室住起来并不拮据,就算添了孩子,也可以腾出一个儿童房。既然够用,为什么还要换呢?大房子谁都喜欢,但如果为此扯债拉债家宅不宁,还不如蜗居。
或许,治国需要五年规划、十年规划;但治家,最好还是浅规则一点……面对充满变数的将来,非要制订一个自觉以不变应万变的长期规划,然后搞得自己压力上升血压也上升,生活品质下降性趣也下降,何必呢?何苦呢?
(编辑赵莹[email protected])
与刘宇曦结婚三年,我俩是有理想有抱负的80后:我们想买复式的、200平米以上的房子;我们都喜欢别克君威轿车;我们还计划为未来的孩子准备教育基金,让他(她)从双语幼儿园起步,将来出国留学……
我们将人生规划制订到了退休的年份,连退休时可以一次性领取的、近百万的公积金和企业年金也有了消费计划——然而,梦想总不能照进现实,两者间的差距使我们浮躁与纠结,日子一地鸡毛。
再这样下去,婚姻解体会比美妙的未来来得更快。一商量,索性出国散心——买房买车的钱还差大一截,也不在乎少这点旅费了。只是,本来计划去埃及的,可我省钱的老毛病发作,临时变成了缅甸自由行。
然而惊喜的是,在缅甸,汉语普及程度极高,路人甲乙丙丁都能比划着说几句中文。缅甸之行由此畅通无阻。
缅甸不大先进,路边的房子路上的车,比国内差距不是一点两点。不过,气候温湿,各种鲜花繁茂无比,把这块土地妆点出了几分梦幻唯美。
我们在仰光得知,缅甸有个小小车站被称为鲜花车站,望文生义,我们觉得这一定是个非常美妙、值得领略一番的好地方。
在窄轨火车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下车我们就发觉悲剧了。本以为是个童话般的场景,可放眼望去,白白的墙光溜溜的地,除了几个大婶守着地摊上的花束候客,竟没什么人烟。更恼火的是,这个车站小得不能再小,每天只有三趟火车停靠。我们只能在这过上一宿,明天折返。
我们去找车站工作人员打听旅馆所在,于是认识了扎卡。他是车站站长,也是光杆司令,兼任扳道工、巡线员、售票员、清洁工……
我们借住在了扎卡家。在缅甸,扎卡算高级知识分子,不仅在仰光外国语大学汉语专业接受过正规教育,还被公派至云南民族大学留过学。回国后,他在仰光外国语大学任教两年,之后辞职回老家,在这当了站长。
扎卡的太太叫莫佳莎。虽然这两口子才30出头,婚龄却已有十来年,有一子一女,属于最传统的早婚早育缅甸家庭。
我们尝到了地道的缅甸辣白旺、腌酸笋、馍亨卡、鱼片汤,晚上躺在离铁路不到10米的柚木房间里,房前屋后全是花田。闻着馥郁的花香,我开始觉得此行不虚。打算立刻折返的计划停滞下来,我们在扎卡家多呆了两天。
扎卡的家庭状况比我们想象的糟,他刚当站长时,年收入20万缅元,那时一缅元可以折合人民币1.29元,是非常不错的收入。不想随后缅元一路贬值,变成1美元兑1000缅元,其间加了好几次薪水,如今也不过60万缅元。
治家需要浅规则一点
扎卡除了做公职,还要跟莫佳莎务农。他们的另一个收入来源就是鲜花。这里叫鲜花车站,是因为这一带土壤、气候最适宜鲜花栽种。不夸张地说,哪怕巴掌大的一块地,撒一把花籽下去,一个月后,就能挨挨挤挤拔出脸盆那么大的花束。
除了打理归属于自家名下的花田,扎卡还见缝插针,将房前屋后可以利用的空地全派上了用场。
花田里,偶尔会长出几朵特别大特别显眼的花朵,这样的花叫花王。传说花王用来供佛特别容易得到神佛庇佑,所以它们算是抢手货,卖价是普通鲜花的三倍以上。
可我亲眼目睹扎卡看见一束格外硕大的绣球花王后,手起刀落剪了下来,然后走到厨房的窗台前,笑眯眯地递给莫佳莎,一转身去车站上班了。
我这才知道,他们家产出的花王,一朵都没卖过,要么变成了莫佳莎和女儿的头饰,要么插瓶摆在了家里,或者直接撕成花瓣做了花饼填了肚子——滞销货不用,反而把抢手货留着,太缺乏经济头脑了吧?
跟扎卡说起这个事,他的说法是,就算把家里所有花王都卖掉,也多不了几个钱,对于目前的家庭状况起不到逆转的奇效。既然如此,还不如留下来让家人消受福气。
我跟他算细账,一朵花王多少钱,一个月起码几十朵,十年累积起来又是多少钱……苦口婆心开解半天,扎卡回我一句:十年?我们没想那么远。
他说几乎所有的缅甸家庭,都没有我描述的那种远景规划。所有人都觉得生活充满变数、不可预知性。他们从不做动辄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超长期计划,他们只会看着最近的、最容易实现的那个目标,比方说下周给太太买条围巾、下月给儿子做个剃度、下半年给长辈建个佛塔……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跟刘宇曦属于那种一开跑就将目光盯准终点线,非常执著的运动员。而扎卡,将这段赛程划成了无数区间,每个区间三五十米,或者百八十米,跑完一个,再进入下一个。或许他的步子会慢一点,但他跑起来一定比我们轻松自如——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42.193公里赛程的巨大压力。将全程分解,每个单位的里程少了,压力也会少很多。
真是这样吗?我想也许是吧。回国后,我将一直舍不得动用、以结婚礼金为基础、每个月往里填充若干、但距离买别克还差一大半的买车基金从零存整取转成了活期,然后带着银行卡开回了一辆标致307。比别克差了一截,但用来代步,已经够用。
我们也取消了卖掉现在的房子、充当下一套复式大宅首付加装修金的念头。目前的两居室住起来并不拮据,就算添了孩子,也可以腾出一个儿童房。既然够用,为什么还要换呢?大房子谁都喜欢,但如果为此扯债拉债家宅不宁,还不如蜗居。
或许,治国需要五年规划、十年规划;但治家,最好还是浅规则一点……面对充满变数的将来,非要制订一个自觉以不变应万变的长期规划,然后搞得自己压力上升血压也上升,生活品质下降性趣也下降,何必呢?何苦呢?
(编辑赵莹[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