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人有诗云: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以传奇的笔墨,寥寥数语便巧妙地勾画出了一位奇人异士身处乱世的无奈,可谓着笔十分精巧且耐人寻味。纵观《三国演义》,其中尽是英雄豪杰争分天下的沙场血战,相比蜀国,对作为魏国文臣郭嘉的描述实在是寥寥无几,少之又少。唯一展现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能的却是在他临死前的最后一策,读来实在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但正是这种隐在历史下的朦胧遮掩,更容易引起人内心深处的好奇和求知欲,更让人急于去揭开那层薄薄的面纱。
相较于《三国演义》的华丽大篇章写尽英雄豪义,《三国志》则是偏向理性化的正剧风格,其中所用的一字一句均精简准确。开始读来只觉得枯燥乏味,再加上对文言文阅读的困扰,让我很难对这部史学类的书籍产生丝毫兴趣。但慢慢静下心来,细细用心去品味字里行间那种暗流涌动、明争暗斗的权谋相争,就会有种瞬间被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之感。仿佛自己也置身沙场之中,长驱征伐,定家国安天下;千骑扬戈,听蹄声飒沓,转瞬又归至军帐,智谋当前,奇策频献,天下三分,一语相决。正是这种独特的身临其境之感,让我迷上了《三国志》这本书,又因为性格的驱使,于是喜欢上了书中的这位英年早逝的鬼才人杰——郭奉孝。
据《三国志》记载:郭奉孝(郭嘉)初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当我初读《三国志》此段时,便惊其料事如神,有慧眼之识。但同时也觉得此人狂傲之极,口无遮拦,恐怕是徒有才华罢了。但无论怎样,郭嘉这个名字算是刻入了我的脑中。
他真正被我所牢记、所敬佩,则是我看完他在曹操远征乌丸时所献的奇谋佳策之后。在《三国志》中,郭奉孝是这般跟曹操说的:“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看到这里,我着实被惊到了!在曹操身边做军师,每走一步都须万般小心,特别是在行军打仗的时候,稍有差池,便是几万士兵的死伤,自身性命更是难保。而郭奉孝这一计,是明摆的险招,他在以曹兵的几万伤亡来与刘表相赌,赌他不会出兵攻打曹操本部。计中便足以见他的大胆与狂傲!但我坚信,郭奉孝敢如此大胆地献计,并非口出妄言,而是经过全方位思考后的精准算计。如果换成无能者,定会一败涂地,但郭奉孝却能屡出奇招,且几乎无一败绩,定是他自身才华横溢,计谋超众,才会有此番成就。
奈何天妒英才,郭奉孝刚在曹魏那里立下了自己的一番功业,便因常年随同行军,又时常酗酒导致身体越来越弱,未至四十便魂归天际。一代人杰就此陨命,令多少人唏嘘感叹,大呼可惜。曹操在后来兵败赤壁时曾在大宴上发出“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呼声,并当堂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可见在这位乱世枭雄的心中,郭奉孝占据着多么高的地位。
可惜,许多事情注定是无法逆转的,更何况在三国那个乱世之下。郭奉孝的早逝或许也是幸运的,至少他在那段风起云涌、错综复杂的历史里得到了善终。细细翻阅《三国志》,又有多少文臣武将、英雄豪杰能得以安然離世呢?乱世注定了他们的野心,注定了他们的成就,也注定了他们的命运……也许多年之后,他们会从争权夺利的战场上退下来,去享受乱世中难得的幸福与安宁,静静地躺在那片曾经他们叱咤风云的黄土之下,沉睡,安眠!
教师点评
诚如文中所言,三国纷争,英雄辈出,作者却对不被大众所熟知的一代谋士——郭奉孝情有独钟,可谓眼光独到。更独到的是,小作者借助史书《三国志》中对郭奉孝的记载,论述得深入浅出、鞭辟入里,表达出对郭奉孝的敬仰之情。行文用语典雅凝练,多用四字短语,且对仗工整,可以看出小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
(指导教师:张智勇)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以传奇的笔墨,寥寥数语便巧妙地勾画出了一位奇人异士身处乱世的无奈,可谓着笔十分精巧且耐人寻味。纵观《三国演义》,其中尽是英雄豪杰争分天下的沙场血战,相比蜀国,对作为魏国文臣郭嘉的描述实在是寥寥无几,少之又少。唯一展现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能的却是在他临死前的最后一策,读来实在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但正是这种隐在历史下的朦胧遮掩,更容易引起人内心深处的好奇和求知欲,更让人急于去揭开那层薄薄的面纱。
相较于《三国演义》的华丽大篇章写尽英雄豪义,《三国志》则是偏向理性化的正剧风格,其中所用的一字一句均精简准确。开始读来只觉得枯燥乏味,再加上对文言文阅读的困扰,让我很难对这部史学类的书籍产生丝毫兴趣。但慢慢静下心来,细细用心去品味字里行间那种暗流涌动、明争暗斗的权谋相争,就会有种瞬间被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之感。仿佛自己也置身沙场之中,长驱征伐,定家国安天下;千骑扬戈,听蹄声飒沓,转瞬又归至军帐,智谋当前,奇策频献,天下三分,一语相决。正是这种独特的身临其境之感,让我迷上了《三国志》这本书,又因为性格的驱使,于是喜欢上了书中的这位英年早逝的鬼才人杰——郭奉孝。
据《三国志》记载:郭奉孝(郭嘉)初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当我初读《三国志》此段时,便惊其料事如神,有慧眼之识。但同时也觉得此人狂傲之极,口无遮拦,恐怕是徒有才华罢了。但无论怎样,郭嘉这个名字算是刻入了我的脑中。
他真正被我所牢记、所敬佩,则是我看完他在曹操远征乌丸时所献的奇谋佳策之后。在《三国志》中,郭奉孝是这般跟曹操说的:“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看到这里,我着实被惊到了!在曹操身边做军师,每走一步都须万般小心,特别是在行军打仗的时候,稍有差池,便是几万士兵的死伤,自身性命更是难保。而郭奉孝这一计,是明摆的险招,他在以曹兵的几万伤亡来与刘表相赌,赌他不会出兵攻打曹操本部。计中便足以见他的大胆与狂傲!但我坚信,郭奉孝敢如此大胆地献计,并非口出妄言,而是经过全方位思考后的精准算计。如果换成无能者,定会一败涂地,但郭奉孝却能屡出奇招,且几乎无一败绩,定是他自身才华横溢,计谋超众,才会有此番成就。
奈何天妒英才,郭奉孝刚在曹魏那里立下了自己的一番功业,便因常年随同行军,又时常酗酒导致身体越来越弱,未至四十便魂归天际。一代人杰就此陨命,令多少人唏嘘感叹,大呼可惜。曹操在后来兵败赤壁时曾在大宴上发出“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呼声,并当堂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可见在这位乱世枭雄的心中,郭奉孝占据着多么高的地位。
可惜,许多事情注定是无法逆转的,更何况在三国那个乱世之下。郭奉孝的早逝或许也是幸运的,至少他在那段风起云涌、错综复杂的历史里得到了善终。细细翻阅《三国志》,又有多少文臣武将、英雄豪杰能得以安然離世呢?乱世注定了他们的野心,注定了他们的成就,也注定了他们的命运……也许多年之后,他们会从争权夺利的战场上退下来,去享受乱世中难得的幸福与安宁,静静地躺在那片曾经他们叱咤风云的黄土之下,沉睡,安眠!
教师点评
诚如文中所言,三国纷争,英雄辈出,作者却对不被大众所熟知的一代谋士——郭奉孝情有独钟,可谓眼光独到。更独到的是,小作者借助史书《三国志》中对郭奉孝的记载,论述得深入浅出、鞭辟入里,表达出对郭奉孝的敬仰之情。行文用语典雅凝练,多用四字短语,且对仗工整,可以看出小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
(指导教师:张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