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主导一切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lb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各国为解决债务危机各出奇谋。美国和英国倾向于降低去杠杆化和债务货币化的影响,欧元区则选择了财政紧缩的道路,现在经济正在陷入二次衰退。当前只有新兴市场有足够能力在增长停滞时重启发动机。
  2011年的秋季几乎是2010年的翻版,许多分析师都估计美国经济再度陷入衰退的几率达三分之一。因为美国经济仍处于去杠杆化过程中,这一年来所推出的财政或货币刺激措施都难以促进增长,只能降低通缩压力。虽然我们认为美国不会再次陷入衰退,但是2012年增速仍将非常低。一旦“扭曲操作”于2012年6月结束,可能会出现呼吁出台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声音。
  2012年初,欧洲主权债务问题仍将是媒体焦点,而且仍将是制约欧洲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欧洲边缘国家的财政紧缩将导致这些经济体重新陷入衰退。2012年希腊经济将连续第五年负增长,GDP增幅将比2007年的峰值低20%以上,可以和美国1930年代大萧条相提并论。西班牙的失业率仍将在20%的高位运行。
  然而,衰退已不只是欧洲边缘国家的专利。边缘国家的进口需求的下降,将导致德国增长放缓,到2011年底德国经济可能再次衰退,而且我们认为衰退局势至少将持续到2012年第一季度。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央行可能进一步降息。然而,我们并不认为在当前阶段欧洲央行会采取类似美国和英国的量化宽松措施。
  2011年,中国出现了过热风险,许多地区甚至出现了泡沫。许多经济学家仍视中国房地产市场为所有泡沫之源,以及未来全球经济最大的风险之一。短期内我们对此并不太担心,中国有办法防止房地产泡沫从一线城市扩散至其他地区。
  从更大范围来看,新兴市场经济的放缓将持续到2012年上半年,但是下半年一些新兴经济体将通过实施宽松的宏观政策来实现增长提速。
  总之,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在3%左右。虽然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持续,但是我们认为不会引发全球性通胀攀升。世界经济面临的威胁依然是不断升级的欧元区债务危机(有些国家甚至可能不得不退出欧元区)、美国经济更显著下滑、中国增长因信贷危机而远比预期更快放缓。
  在一个低增长、下跌风险更大的环境中,我们维持投资组合应充分多元化并且具有防御性的观点。此外,由于利率仍处于低位,我们看好利息收益率相对较高的投资产品。
  在平衡组合中,目前我们偏重固定收益产品,其中最注重的是优质公司债券与新兴市场主权债券,规避债台高筑的发达经济体债券。对于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美元高收益债券目前的估值要低于美国股市中的类似风险资产。
  就投资组合中的股票而言,我们看好防御性行业,例如医疗保健、电信和必需消费品,非必需消费品以及工业类股的表现可能弱于大市。投资者对金融行业应保持谨慎,尤其是仍陷入债务问题中的欧洲金融业。从地区来说,我们更看好美国、瑞士和部分新兴市场,看淡欧洲。
  全球主要货币继续受制于各自的问题。未来几个月欧元仍将面临压力,而由于美国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美元长远而言还将进一步贬值。日元已经被严重高估,日本央行可能进一步干预日元汇率。金融危机之后英国成为首个遭遇滞胀的国家,这就是英镑面临的局面。
  在发达经济体中,我们仍看好北欧货币和加拿大元,新兴市场中,我们看好部分亚洲货币包括人民币和新加坡元。
  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基本金属和石油等周期性大宗商品在未来数月可能面临压力。在不确定环境下,贵金属尤其是黄金仍是我们最看好的资产。
  2012年投资组合偏重保守可能不会带来丰厚报酬,但是至少可以使投资者避开许多重大陷阱。
其他文献
一言以蔽之,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主旋律是,用政策灵活性对抗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欧债危机至今已是山重水复,前路是否柳暗花明,从而避免一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是2012年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  央行近3年来首次降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代表货币政策数量型放松的开始,政策重点从“控通胀”转为“保增长”。但是保增长的力度有多大,效率有多高,将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我们预计,2012年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三国演义》中的开篇楔子在国际经济格局中也是常态,而中国在融入到全球经济中后,也在这反复的震荡中开始了新的周期。  我们发现,高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的经常项目余额变化趋势几乎是以8年为一个周期交替运行;并且,每一次由分离向回归转化都必然伴随着不同规模的金融危机,且呈现出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交替爆发危机的特点。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拉美债务危机、随后的美国房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是个不折不扣的“老计划”,一直负责项目投资具体事务,这是个高权重的活儿。  但正是穆虹,站出来说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  2010年2月,在全国工商联举办的2009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穆虹表示,按照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有关部门目前正在酝酿推出新一轮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  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通过各种手段,为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扫清障碍。  5月13
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的十年间,外需大大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但世界各国经济周期联动性也在增强,客观上也为危机的传播提供了通道。  出口拉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得中国在全球化过程当中能够分享很多好处;另一方面,出口拉动也使得中国经济受到国际影响的程度增加,从而也增加了经济的脆弱性。中国经济的几次硬着陆几乎都是因为外需迅速下降导致的。  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在逐渐减弱。2003年-200
期刊
2010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主要围绕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经济结构三维度展开。剖析经济增长问题的中国马尔萨斯主义、通货膨胀问题的中国货币主义和经济结构问题的中国菲利普斯曲线,成为了主流的理论框架。  但事实证明,人口红利消失的担心对中国经济增长过于悲观,货币主义论调扩大了中国的通胀问题,而窥视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的菲利普斯曲线似乎也不能给出解决问题的良方。  中国过去的增长奇迹往往被解释为人口红利的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加上资本的助推,智能家居异军突起.在单品层面,继智能路由器、智能插座、智能音箱之后,智能门锁在2017年成为市场的
期刊
近几个月,在垒球股市、固定收益及外汇市场上,与中国相关的金融产品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涨跌,折射出关于中国的“多”、“空”两大阵营的此消彼长.难道中国经济基本面在短短
伴随着欧债危机的出现,全球经济前景可说是晦暗一片,而美国失业率仍居高不下,受债务拖累,美国的财政紧缩将对今后的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最近一些美国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有可能步日本的后尘,经济将面临“失去的十年”。  这观点我完全同意,而且我比他们更早提出了这个口号。  不过,即使美国经济的确很糟,然而,相比其他国家,就好似在进行一场“丑中选美”的比赛,美国的经济是全球各国中最不丑的那位,可以在这场
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非常简单:一是人口统计学上的人口结构的变化;二是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三是制度经济学上讲的制度安排。  从国外的经验看,二战后美国有一个明显的“婴儿潮”,而欧洲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加之美国的移民政策比欧洲宽松,导致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相对欧洲而言美国的劳动人口比例上升较快,抚养比下降。这种人口结构上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的经济增长要优于欧洲。而欧洲由于人口结构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