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大施工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舆论环境。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介的助推下,发生在施工企业当中的一件不良新闻事件往往会迅速演变为传播范围广、可控性差、危害程度大的新闻舆论危机,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本文在分析新闻舆论危机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对施工企业如何有效应对、成功化解新闻舆论危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施工企业;化解;舆论危机
随着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日益强大和广泛,目前施工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也面对着来自新闻媒体的关注和追踪。一旦深处新闻舆论危机的漩涡,不仅给企业的日常管理造成了极为被动的局面,也持续消耗着企业多年积累起来的社会形象。尤其对于那些已经成功上市的施工企业来说,更是会由于舆论危机的影响给股民带来投资意向的调整和改变。媒体舆论风险在企业面临的诸多风险中,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防范和化解舆论风险,也越来越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因此,施工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关注度,在新闻舆论危机一旦出现之后,如果企业不能站在一个新的视角和高度,重新审视媒体舆论的作用,不能对媒体舆论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没有切实的措施及时化解风险与危机,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总之,充分认识企业目前面临的媒体舆论风险形势,积极采取措施,及早谋划,有效应对,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任务。
一、新闻舆论危机的界定及特点
(一)新闻舆论危机的界定
施工企业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施工人员、材料、设备流动性大,露天作业、高处作业多,施工环境、工作条件差,涉及工种、交叉作业多等特点,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成为安全生产五大重点行业之一。
在施工企業的日常管理,或者承建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凡是在企业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不以公司意志为转移的,在极短瞬间发生的,被新闻媒体传播出去后会对公司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的新闻事件,都是新闻舆论危机。
(二)新闻舆论危机的特点
现代传媒主要有五个部分构成,即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其显著特点是规模大、种类多、渠道广、传播快。目前,我国共有报纸2000多种,期刊9000多种,广播、电视台站3000多个,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38亿;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 88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注册微博者更是不计其数。特别是互联网和已成为第五媒体的手机的迅速发展,使传媒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的突出表现就是极大地提高了舆论的开放度和信息的传播速度,特别是微博,作为人人都可参与的一种分发、传递特别快的新媒体,作用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舆论传播,不受时间限制、不受空间约束;舆论传播的可控性降低,一些不真实的信息,一些有偏见的信息,也会得到更方便的传播,舆论的导向难以有效把握。所有这些,已使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舆论风险。新闻舆论危机作为一个突发的,不可预知的非常态事件,常常在发生、延续等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传播速度快
如今传统媒介、网络媒介等都是互通有无,密切联系,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形成了一个覆盖面非常广的传播面。施工企业的不良事件一旦被新闻媒体所传播,将会以极快的速度传达给社会大众,吸引受众的眼球,刺激大家的神经,引发集体持续的关注。同时,作为一个意外、突发的信息,一家媒体报道后,更容易媒体同行所复制,从而形成更大范围的二次传播。
(二)影响范围大
施工企业的不良事件被新闻媒体报道后,往往随着事态的不断发展,会有持续不断的追踪报道和后续报道,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影响,还会给业主、监理,合作方、协作单位,以及上市公司股民、新毕业的高校大学生等带来联动反应,而且这种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
(三)受控程度弱
新闻舆论危机发生后,往往难以快速、有效控制。一些企业应对危机的通常做法,要不是沉默不语,打“拖延战”,想依靠拖来让事情不了了之;要不是在发布消息上不注重策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是火上浇油。只会让媒体和公众的情绪持续高位,愈演愈烈。因此,受控程度弱是舆论危机的一大显著特点。
二、施工企业应对新闻舆论危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企业属高危行业,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便会引发媒体关注或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当前,施工企业的舆论风险主要由六个方面引发:1.施工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工程质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2.工程建设中发生的征地拆迁矛盾、经济纠纷或刑事案件;3.企业管理中发生的劳资纠纷、农民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4.职工队伍中发生的群体性恶性上访事件、重特大刑事案件、食物中毒、公共卫生等方面问题;5.反腐倡廉及政府部门追踪检查或通报批评的问题;6.其他负面新闻。其中,涉及安全质量、社会稳定和反腐倡廉方面的事件最为敏感,最容易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最容易形成舆论风险,进而形成危机,造成对企业的损害。
据人民网舆情監测室2011年发布的《中国企业舆情应对能力与声誉风险管理报告》称,央(国)企恐成为下一波中国企业舆情危机主角,其舆情应对能力较民企和外企最低。报告还指出,由于企业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首次回应不利和未能持续关注舆论反馈,并根据舆论再度进行反馈,因而出现了多起央(国)企对危机事件反复回应。比如,中铁建沙特项目巨亏事件中,中铁建首次回应的公告中的内容引起舆论诸多猜疑,并且话题上升到了央企海外投资有诸多亏损的层面,造成了较大的品牌损失,而中铁建针对这一问题的再次回应已是第一次公告后的第15天,最终造成滋生各类谣言。又比如,在中国石油大连输油管爆炸造成污染的事件前后,又牵扯出了中国石油慎用词事件、中国石油表彰会事件、中国石油阻碍渔民上访事件等;又如紫金矿业污染门事件后又牵扯出其宣传部长的“砍腿门”事件,成为了2010年的又一新流行语。 因此,从目前施工企业防范和应对新闻舆论危机的能力和水平来看,总体上还处在被动层面,并未形成行之有效的防范机制。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企业面临的新闻舆论危机缺乏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对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严峻新闻舆论危机形势认识不足。二是缺乏从战略层面谋划新闻舆论危机应对,区域新闻舆论危机应对责任不清,缺少明确的奖惩考核机制。三是对新闻舆论危机应对预案上面重视、下面忽视,一些子公司及项目应对能力薄弱,总是要到危机发生后才寻求解决之道,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四是投入欠缺、办法不多,能够有效利用的媒体网络人力资源尤其是上层资源匮乏。五是舆情监控机制尚待建立,人才培训、人力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六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处理好“控制與引导”的关系,充分发挥新闻发言人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新闻舆论危机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新闻舆论危机的应对之策
为了有效应对新闻舆论危机,施工企业应该在危机前就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做好应急预案等,并在危机过程中做好过程引导,危机结束后做好分析总结等,从而通过一系列組合拳,把危机带给企业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点。
(一)成立机构,完善机制
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施工企业除了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恪守职业道德,注重诚信经营、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等,还应该组织成立新闻舆论危机领导小组和处理小组,公司主要领导担任组长,部门长和各项目部经理、施工船舶船长等负责人担任组员。
同时,公司要制定一套详尽的新闻舆论危机应对预案,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公司要指定一名公司领导担任公司新闻发言人,以确保危机来临时企业统一口径对外公布信息。此外,公司也要成立法律风险防控小组,对于危机来临后的相关报道,要做好资料收集,如果有不实报道,可以事后向法院起诉,维护公司利益。
(二)快速反应,权威发布
新闻舆论危机发生后,公司要按照计划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舆论危机领导和处理小组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必要时应召开视频会,商讨该新闻事件的性质、影响,明确危机处理的原则、注意事项等。然后,交给新闻发言人向外公布相关信息。这样,公司就能够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并且用一个声音向外发布信息,透明有效。
在对外公布相关信息时,不仅要告诉媒体事件所在地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且要告诉他们,我们正在采取什么积极应对措施,让媒体看到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在和媒体沟通时,新闻发言人不要逃避和回避,而要以积极心态和媒体沟通,用正面报道来消除不利影响,真正做到化被动为主动。同时,要多邀请、联系中央、地方一些权威媒体参加发布会,由他们向外界传达企业的声音。此时,要注意的是,事件发生地所在船舶、项目或公司等其它任何人要严守公司纪律,不得随意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三)持续关注,信息透明
对于新闻事件的任何动态和进展,施工企业都应该第一时间做好收集和应对,有最新情况马上向舆论危机领导和处理小组汇报。等小组研究通过后,由公司新闻发言人统一向新闻媒体公布事情的最新情况。同时,公司要保持与新闻媒体良好的沟通,赢得媒体支持与信任,尽量让它们多刊登一些公司正面的消息,比如如何快速行动、紧急处理、严控风险等,从而将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切实维护公司形象。
(四)分析总结,做好平复
在新闻事件慢慢降温,直至结束之际,施工企业要组织做好相关报道、网页的清除工作,保证以后不会再因为一些相关事件的链接而被“旧事重提”,而给公司带给不可估量的损失。此外,在危机结束后,公司舆论危机领导和处理小组要认真分析、反思,做好归纳总结和经验教训汇总,进一步充实、完善应急处理预案,为以后可能出现的危机处理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施工企业;化解;舆论危机
随着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日益强大和广泛,目前施工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也面对着来自新闻媒体的关注和追踪。一旦深处新闻舆论危机的漩涡,不仅给企业的日常管理造成了极为被动的局面,也持续消耗着企业多年积累起来的社会形象。尤其对于那些已经成功上市的施工企业来说,更是会由于舆论危机的影响给股民带来投资意向的调整和改变。媒体舆论风险在企业面临的诸多风险中,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防范和化解舆论风险,也越来越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因此,施工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关注度,在新闻舆论危机一旦出现之后,如果企业不能站在一个新的视角和高度,重新审视媒体舆论的作用,不能对媒体舆论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没有切实的措施及时化解风险与危机,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总之,充分认识企业目前面临的媒体舆论风险形势,积极采取措施,及早谋划,有效应对,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任务。
一、新闻舆论危机的界定及特点
(一)新闻舆论危机的界定
施工企业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施工人员、材料、设备流动性大,露天作业、高处作业多,施工环境、工作条件差,涉及工种、交叉作业多等特点,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成为安全生产五大重点行业之一。
在施工企業的日常管理,或者承建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凡是在企业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不以公司意志为转移的,在极短瞬间发生的,被新闻媒体传播出去后会对公司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的新闻事件,都是新闻舆论危机。
(二)新闻舆论危机的特点
现代传媒主要有五个部分构成,即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其显著特点是规模大、种类多、渠道广、传播快。目前,我国共有报纸2000多种,期刊9000多种,广播、电视台站3000多个,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38亿;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 88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注册微博者更是不计其数。特别是互联网和已成为第五媒体的手机的迅速发展,使传媒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的突出表现就是极大地提高了舆论的开放度和信息的传播速度,特别是微博,作为人人都可参与的一种分发、传递特别快的新媒体,作用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舆论传播,不受时间限制、不受空间约束;舆论传播的可控性降低,一些不真实的信息,一些有偏见的信息,也会得到更方便的传播,舆论的导向难以有效把握。所有这些,已使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舆论风险。新闻舆论危机作为一个突发的,不可预知的非常态事件,常常在发生、延续等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传播速度快
如今传统媒介、网络媒介等都是互通有无,密切联系,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形成了一个覆盖面非常广的传播面。施工企业的不良事件一旦被新闻媒体所传播,将会以极快的速度传达给社会大众,吸引受众的眼球,刺激大家的神经,引发集体持续的关注。同时,作为一个意外、突发的信息,一家媒体报道后,更容易媒体同行所复制,从而形成更大范围的二次传播。
(二)影响范围大
施工企业的不良事件被新闻媒体报道后,往往随着事态的不断发展,会有持续不断的追踪报道和后续报道,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影响,还会给业主、监理,合作方、协作单位,以及上市公司股民、新毕业的高校大学生等带来联动反应,而且这种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
(三)受控程度弱
新闻舆论危机发生后,往往难以快速、有效控制。一些企业应对危机的通常做法,要不是沉默不语,打“拖延战”,想依靠拖来让事情不了了之;要不是在发布消息上不注重策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是火上浇油。只会让媒体和公众的情绪持续高位,愈演愈烈。因此,受控程度弱是舆论危机的一大显著特点。
二、施工企业应对新闻舆论危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企业属高危行业,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便会引发媒体关注或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当前,施工企业的舆论风险主要由六个方面引发:1.施工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工程质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2.工程建设中发生的征地拆迁矛盾、经济纠纷或刑事案件;3.企业管理中发生的劳资纠纷、农民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4.职工队伍中发生的群体性恶性上访事件、重特大刑事案件、食物中毒、公共卫生等方面问题;5.反腐倡廉及政府部门追踪检查或通报批评的问题;6.其他负面新闻。其中,涉及安全质量、社会稳定和反腐倡廉方面的事件最为敏感,最容易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最容易形成舆论风险,进而形成危机,造成对企业的损害。
据人民网舆情監测室2011年发布的《中国企业舆情应对能力与声誉风险管理报告》称,央(国)企恐成为下一波中国企业舆情危机主角,其舆情应对能力较民企和外企最低。报告还指出,由于企业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首次回应不利和未能持续关注舆论反馈,并根据舆论再度进行反馈,因而出现了多起央(国)企对危机事件反复回应。比如,中铁建沙特项目巨亏事件中,中铁建首次回应的公告中的内容引起舆论诸多猜疑,并且话题上升到了央企海外投资有诸多亏损的层面,造成了较大的品牌损失,而中铁建针对这一问题的再次回应已是第一次公告后的第15天,最终造成滋生各类谣言。又比如,在中国石油大连输油管爆炸造成污染的事件前后,又牵扯出了中国石油慎用词事件、中国石油表彰会事件、中国石油阻碍渔民上访事件等;又如紫金矿业污染门事件后又牵扯出其宣传部长的“砍腿门”事件,成为了2010年的又一新流行语。 因此,从目前施工企业防范和应对新闻舆论危机的能力和水平来看,总体上还处在被动层面,并未形成行之有效的防范机制。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企业面临的新闻舆论危机缺乏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对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严峻新闻舆论危机形势认识不足。二是缺乏从战略层面谋划新闻舆论危机应对,区域新闻舆论危机应对责任不清,缺少明确的奖惩考核机制。三是对新闻舆论危机应对预案上面重视、下面忽视,一些子公司及项目应对能力薄弱,总是要到危机发生后才寻求解决之道,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四是投入欠缺、办法不多,能够有效利用的媒体网络人力资源尤其是上层资源匮乏。五是舆情监控机制尚待建立,人才培训、人力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六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处理好“控制與引导”的关系,充分发挥新闻发言人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新闻舆论危机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新闻舆论危机的应对之策
为了有效应对新闻舆论危机,施工企业应该在危机前就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做好应急预案等,并在危机过程中做好过程引导,危机结束后做好分析总结等,从而通过一系列組合拳,把危机带给企业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点。
(一)成立机构,完善机制
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施工企业除了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恪守职业道德,注重诚信经营、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等,还应该组织成立新闻舆论危机领导小组和处理小组,公司主要领导担任组长,部门长和各项目部经理、施工船舶船长等负责人担任组员。
同时,公司要制定一套详尽的新闻舆论危机应对预案,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公司要指定一名公司领导担任公司新闻发言人,以确保危机来临时企业统一口径对外公布信息。此外,公司也要成立法律风险防控小组,对于危机来临后的相关报道,要做好资料收集,如果有不实报道,可以事后向法院起诉,维护公司利益。
(二)快速反应,权威发布
新闻舆论危机发生后,公司要按照计划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舆论危机领导和处理小组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必要时应召开视频会,商讨该新闻事件的性质、影响,明确危机处理的原则、注意事项等。然后,交给新闻发言人向外公布相关信息。这样,公司就能够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并且用一个声音向外发布信息,透明有效。
在对外公布相关信息时,不仅要告诉媒体事件所在地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且要告诉他们,我们正在采取什么积极应对措施,让媒体看到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在和媒体沟通时,新闻发言人不要逃避和回避,而要以积极心态和媒体沟通,用正面报道来消除不利影响,真正做到化被动为主动。同时,要多邀请、联系中央、地方一些权威媒体参加发布会,由他们向外界传达企业的声音。此时,要注意的是,事件发生地所在船舶、项目或公司等其它任何人要严守公司纪律,不得随意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三)持续关注,信息透明
对于新闻事件的任何动态和进展,施工企业都应该第一时间做好收集和应对,有最新情况马上向舆论危机领导和处理小组汇报。等小组研究通过后,由公司新闻发言人统一向新闻媒体公布事情的最新情况。同时,公司要保持与新闻媒体良好的沟通,赢得媒体支持与信任,尽量让它们多刊登一些公司正面的消息,比如如何快速行动、紧急处理、严控风险等,从而将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切实维护公司形象。
(四)分析总结,做好平复
在新闻事件慢慢降温,直至结束之际,施工企业要组织做好相关报道、网页的清除工作,保证以后不会再因为一些相关事件的链接而被“旧事重提”,而给公司带给不可估量的损失。此外,在危机结束后,公司舆论危机领导和处理小组要认真分析、反思,做好归纳总结和经验教训汇总,进一步充实、完善应急处理预案,为以后可能出现的危机处理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