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出 处】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05年14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作为增效剂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对31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在原SRI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并以28例继续应用SRI类药物治疗的难治
目的 评估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和对照料者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2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仅对治疗组辅以系统家庭治疗,治疗前后评估临床疗效及亲属的心身健康状况.结果 在随访1年末,治疗组和对照组年复发率分别为19.0%和35.4%(P<0.05),随访2年末分别为15.9%和33.8%(P<0.05).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应激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其致病机制的研究更是当今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一方面,适度的精神应激可以提高个体的警觉水平,激发机体的活力,有利于生存与创造;另一方面,超出个体适应能力的精神应激则可以作为直接的病因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影响疾病的发展与预后,
目的 探讨女性首发分裂症患者中糖调节异常(IGR)的发生情况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于筛选IGR的可行性.方法首发、未经治疗的女性精神分裂症(180例),及正常对照组(180例),测定空腹血糖(FPG)、糖耐量试验2 h血糖值(2HPG),病例组尚测定HbA1C,按WHO标准诊断.结果病例组FPG、2HP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1);患者组诊断IGR38例(21.1%),高
目的探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用“三一二”经络锻炼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评定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检测患者在干预前后血糖
生命早期应激(ELS)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可诱发重性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儿童注意缺陷症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发生机制的"三因素"理论[1],即遗传因素、生命早期环境因素和成年后环境因素,强调了生命早期环境因素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目前关于ELS对成年后精神疾病发生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再生、可塑性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功能改变等.本文就ELS对
临床发现海洛因依赖者易患感染性疾病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显示他们有细胞免疫异常及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对河南省戒毒中心22例海洛因依赖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
住院医师是目前职业压力较高的人群,近年来离职倾向明显上升,而目前国内没有针对这一人群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可以了解目前年轻住院医师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及其与职业压力、离职倾向等的相关作用,为降低年轻医师的离职率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