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hB2在肛门直肠畸形大鼠胚胎发育中的表达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19830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EphB2在大鼠正常和畸形肛门直肠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EphB2在正常和肛门直肠畸形的胚胎发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①用乙烯硫脲(ethylenethiourea,ETU)致畸wistar孕鼠24只,制成肛门直肠畸形动物模型,根据切片观察后分为给药无畸形组(n=90)和畸形组(n=108),胎龄13~20 d的正常胎鼠(n=111)作为正常对照组;②正中矢状面、水平面连续切片,EphB2免疫组化染色.连续动态对比观察EphB2在正常和畸形大鼠胚胎泄殖腔及肛门直肠发育过程中的表达;③常规制备胎鼠冰冻切片,解剖显微镜下手丁显微切割方法 准确切取泄殖腔标本,从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方法 研究EphB2 mRNA在正常和畸形大鼠胚胎泄殖腔及肛门直肠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 :①EphB2在大鼠发育过程中正常及给药无畸形绢胚胎泄殖腔中表达,在13d和14d主要表达于尿直肠隔和泄殖腔膜.胚胎15d时在尿牛殖膈与泄殖腔膜融合处EphB2表达较强,16 d时肛膜破裂,肛门直肠形成,EphB2在直肠黏膜层表达;②EphB2在肛门直肠畸形胎鼠泄殖腔和直肠黏膜层亦有表达,测量单位面积内累积光密度值,胎龄13~16 d时与正常对照组和给药无畸形组比较,光密度值明显减小,有统(P0.05).RT-PCR半定量检测结果 :①在正常和畸形组大鼠胚胎中均能检测出EphB2表达,在胎龄13~16 d为表达高峰期,胎龄16d后逐渐降低;②畸形组与正常对照组和给药无畸形组相比较,EphB2 mRNA的表达在13~16d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hB2可能在正常大鼠胚胎期泄殖腔和直肠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泄殖腔EphB2的表达减弱可能与肛门直肠畸形的发生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测量不同年龄儿童胸椎椎弓根参数.确立不同年龄儿童胸椎椎弓根的各种参数变化,为儿童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供参数依据.方法 利用CT二维重建技术,测量120例不同年龄组儿童胸推椎弓根内外径、椎弓根高度、椎弓根长度、横断面夹角.结果 ①椎弓根横径从T1到L逐渐减小,T5到T12逐渐增大,最窄者是T4或T5;②椎弓根高度从T1到T12逐渐增大,除T,外.各节段椎弓根高度均明显大于横断面内径;③椎弓根
因为存在持续生长,小儿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更为困难[1].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尝试结构性大段异体骨与吻合血管自体腓骨同期联合移植对4例患儿下肢骨肿瘤或瘤样病变切除后骨缺损进行生物性修复,效果满意。
患儿:女,15岁.主诉发现脊柱畸形7年余.该患儿G<,1>P<,1>,足月顺产,出生后无窒息抢救史,出生体重2600g.母亲孕期有在高磁场环境工作史.患儿运动发育落后,1岁抬头,2岁能独坐,3岁能独走。
目的 探讨小儿肾窦内肾结石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方法 同顾性分析2001~2007年间收治小儿肾窦内肾结石25例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7例.年龄3个月~13岁.平均3.5岁.左肾结石13例.右肾结石9例,双肾结石3例;多发结石左侧3例.右侧4例,双侧1例;规则状结石17例(20侧).鹿角犁结石5例,铸状结石3例;全部病例均合并轻至重度肾积水.结果 复杂肾窦内肾结石中5例鹿角型结石、3例铸状结石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