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内外学者发现: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并逐步提升了内部控制在公司中的地位。由于内部控制研究范围的扩大,学者们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相关问题上,主要是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和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表现以及市场反应等。而这些研究中更多的是对主板上市公司的研究,对中小板上市公司以及民营企业而言,这部分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就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建议
一、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1.内部环境不规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一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除部分大型企业如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等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外,大多数船舶制造企业并未设立具有审计职能的部门,缺乏自我监督。对于中小型船舶制造企业来说,组织结构不健全的情况更严重。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未能充分行使其职能,使得相关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企业文化更多是“纸上谈兵”的规章制度,并未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企业内未能自上而下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风险评估水平落后
风险评估指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从2004年开始,国际航运业形势火爆,受此影响,造船业迎来了一轮牛市,大量民营资本进入船舶制造业,圈地建厂,扩大产能,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贸易量的下降连带影响了船东对船舶的需求,弃船或故意拖延收船的现象屡有发生。部分船舶制造企业因未能准确评估风险、及时应对,使得企业目前处于无单可接、产能过剩、亏钱生产的状况。由于我国船舶制造行业以出口为主,多为美元结算,近年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无形中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加之原材料和勞动力价格的上涨使得船舶制造企业成本增加,风险评估体系的不完善使企业未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利润受损。
3.控制活动执行失效
控制活动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风险评估水平的落后直接影响了控制活动的执行效果。由于未能识别出或未能及时识别出相关风险,船舶制造企业无法制定出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而执行控制活动。即使按照相关文件制定出内部控制制度之后,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机制,员工在工作中并未能按章办事,使得控制活动没能按照制度进行。在执行过程中,控制活动未能起到作用,成了流于形式的表格填写,员工不理解填写表格的意义,敷衍了事,收集到的信息自然也不准确。
二、完善内部控制基本方法
1.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性
同时,对企业而言,需要真实主动的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在态度上也要有所转变,从原来的被动要求和更具主观的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向自愿和客观评价企业内部情况的转变。更大程度的使企业真实信息与外部信息使用者获取的信息保持一致,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并且在内部控制的内容上能够完整的披露,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尽快的了解企业的现状,从而使投资者、信息使用者以及企业都能尽快的将损失降至最低。
2.加强社会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
社会审计部门作为第三方,对企业的审查相对内部审计部门更具客观性。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板而言,没有强制性要求披露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从而很多中小板上市公司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多,比如会出现更换注册会计师频繁、不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及披露缺陷不完整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将会影响到投资者以及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真实情况的把控,从而影响其进一步投资决策等。这就需要社会审计部门认真落实监督工作,强化对中小企业板中上市公司的监督,使中小企业板市场更加健康,让中小企业板块成为真正培育优秀企业的摇篮。
三、完善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1.制定合理的风险预防系统
中小板企业在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式和市场变化时,中小板企业因自身的局限性特点,很难掌握竞争中的有利局势。很多中小板企业失败的原因,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公司管理层对风险管理普遍重视不够。企业内部可以根据自身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风险认定、分析及评估体系,并基于风险的概率及影响范围对企业即将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级别认定和评估分析。
2.提高员工识别风险的综合素质
在有了完善的风险预防系统后,也需要引入相关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了解风险预防系统的运用和使用,加强管理层的风险识别能力。鉴于企业员工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的不同,企业需要定期的给员工普及风险防范意识和开展相关风险管理的课程,并定期对员工做相应的考核。确保企业员工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从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适应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
3.设计对重点业务的规划
中小板上市公司有自己的一套营运模式。其中在对现金的管理过程中,需要相关会计人员对使用的现金重点管理和控制,并且真实记账,规范做账,使整个资金流转能得到有效的监控。除此以外,还需要强化各类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在此过程中就需要严格控制监管实物的人员,防止他们在管理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同时,公司管理层需要将目光重点放在资金流向、资产的管理使用以及实施状况等,同时也需要经常关注资金以及资产信息的准确公允性。结合“*ST 舜船”对预付账款账户的错误记录等,公司应该对重点业务实施控制。中小企业也需要合理控制关键业务。如,存贷款比例的控制,高效率的周转使用资金,使企业能更好地运营,同时需要对会计账户实施正确的记录,并且提高对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以及及时跟踪往来账户的兑现情况,积极准确地计提坏账准备工作等。保证企业在对控制活动中关键业务的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1]杨欣荣.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
[2]李代俊.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基于控制环境的视角[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6.
作者简介:白志宇、男、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关键词: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建议
一、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1.内部环境不规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一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除部分大型企业如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等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外,大多数船舶制造企业并未设立具有审计职能的部门,缺乏自我监督。对于中小型船舶制造企业来说,组织结构不健全的情况更严重。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未能充分行使其职能,使得相关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企业文化更多是“纸上谈兵”的规章制度,并未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企业内未能自上而下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风险评估水平落后
风险评估指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从2004年开始,国际航运业形势火爆,受此影响,造船业迎来了一轮牛市,大量民营资本进入船舶制造业,圈地建厂,扩大产能,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贸易量的下降连带影响了船东对船舶的需求,弃船或故意拖延收船的现象屡有发生。部分船舶制造企业因未能准确评估风险、及时应对,使得企业目前处于无单可接、产能过剩、亏钱生产的状况。由于我国船舶制造行业以出口为主,多为美元结算,近年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无形中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加之原材料和勞动力价格的上涨使得船舶制造企业成本增加,风险评估体系的不完善使企业未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利润受损。
3.控制活动执行失效
控制活动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风险评估水平的落后直接影响了控制活动的执行效果。由于未能识别出或未能及时识别出相关风险,船舶制造企业无法制定出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而执行控制活动。即使按照相关文件制定出内部控制制度之后,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机制,员工在工作中并未能按章办事,使得控制活动没能按照制度进行。在执行过程中,控制活动未能起到作用,成了流于形式的表格填写,员工不理解填写表格的意义,敷衍了事,收集到的信息自然也不准确。
二、完善内部控制基本方法
1.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性
同时,对企业而言,需要真实主动的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在态度上也要有所转变,从原来的被动要求和更具主观的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向自愿和客观评价企业内部情况的转变。更大程度的使企业真实信息与外部信息使用者获取的信息保持一致,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并且在内部控制的内容上能够完整的披露,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尽快的了解企业的现状,从而使投资者、信息使用者以及企业都能尽快的将损失降至最低。
2.加强社会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
社会审计部门作为第三方,对企业的审查相对内部审计部门更具客观性。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板而言,没有强制性要求披露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从而很多中小板上市公司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多,比如会出现更换注册会计师频繁、不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及披露缺陷不完整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将会影响到投资者以及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真实情况的把控,从而影响其进一步投资决策等。这就需要社会审计部门认真落实监督工作,强化对中小企业板中上市公司的监督,使中小企业板市场更加健康,让中小企业板块成为真正培育优秀企业的摇篮。
三、完善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1.制定合理的风险预防系统
中小板企业在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式和市场变化时,中小板企业因自身的局限性特点,很难掌握竞争中的有利局势。很多中小板企业失败的原因,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公司管理层对风险管理普遍重视不够。企业内部可以根据自身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风险认定、分析及评估体系,并基于风险的概率及影响范围对企业即将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级别认定和评估分析。
2.提高员工识别风险的综合素质
在有了完善的风险预防系统后,也需要引入相关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了解风险预防系统的运用和使用,加强管理层的风险识别能力。鉴于企业员工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的不同,企业需要定期的给员工普及风险防范意识和开展相关风险管理的课程,并定期对员工做相应的考核。确保企业员工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从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适应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
3.设计对重点业务的规划
中小板上市公司有自己的一套营运模式。其中在对现金的管理过程中,需要相关会计人员对使用的现金重点管理和控制,并且真实记账,规范做账,使整个资金流转能得到有效的监控。除此以外,还需要强化各类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在此过程中就需要严格控制监管实物的人员,防止他们在管理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同时,公司管理层需要将目光重点放在资金流向、资产的管理使用以及实施状况等,同时也需要经常关注资金以及资产信息的准确公允性。结合“*ST 舜船”对预付账款账户的错误记录等,公司应该对重点业务实施控制。中小企业也需要合理控制关键业务。如,存贷款比例的控制,高效率的周转使用资金,使企业能更好地运营,同时需要对会计账户实施正确的记录,并且提高对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以及及时跟踪往来账户的兑现情况,积极准确地计提坏账准备工作等。保证企业在对控制活动中关键业务的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1]杨欣荣.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
[2]李代俊.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基于控制环境的视角[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6.
作者简介:白志宇、男、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