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当今教育的主流是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阶段,而数学课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主要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根本,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改革、探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挖掘教材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很多题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题材,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思维、敢于大胆创新。例如小学数学第三册有一道思考题:在校园里,要把7棵小树平均种成6行,每行有3棵,该怎么种?学生知道,每行3棵,6行就需要18棵,可现在只有7棵树,缺11棵树,怎么种?这个超乎常规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时老师要把握机会,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老师可出示以下问题:①5棵树种成2行,每行有3棵,怎么种?②7棵树种成3行,每行3棵,怎么种?③6棵树种成3行,每行3棵,怎么种?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发现“公共树”的作用,掌握一棵树有时可顶上两棵树甚至顶上三棵树的不同排法,使上述思考题最终得以解决,学生的创新能力也由此得到培养。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每位学生都有很强的创新欲望,他们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与幻想。因此在课堂上应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自学、去研究、去争论、去自己推理归纳、去做探究性实验;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例如,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在教学《十几减8》时,某学生这样说:“老师,14减8,4不够减8,我是倒着减,用8减4等于4,再用10减4等于6,可以吗?”当时我没有批评这位同学大胆的尝试,而是对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并与全班同学一起去探索,找到这种解答方法的合理性,把这个新的思路推广开来。这样,虽然学生不了解其中的算理,却让学生找到了新的解题思路,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带领学生走向生活,激发创新欲望
丰富的社会生活是人们产生创新欲望的基础和源泉。例如“年、月、日”的教学中,鉴于学生对新知识有部分了解,教学时我立足于学生的“现实起点”,先以汇报、交流的方式,请同学们说说“已有经验”。生:我知道一年有12个月365天。生:我知道有时一年有366天。生:我知道有的月有31天,有的月有30天。生:我知道2月只有28天。生:我知道2月并不全是28天,我就是2月29日出生的。……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但从发言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还有不少问题和困惑,老师欢迎大家提出来。教师的一席话拓宽了同学们的思维空间,他们纷纷投入到新的思考中,先后提出了许多问题:“我想知道为什么有时一年有365天,有时一年有366天?”“一年12个月中哪几个月是30天,哪几个月是31天呢?”“记住大月、小月有什么好的方法?”“老师,我的生日是2月29日,为什么我每隔四年才过一次生日?”……通过问题的提出交流后,学生想知道的就很多了,由于急于知道这些问题,他们就会把问题带出教室,有的问家长怎么回事,有的会自己去翻日历、发现奥秘,从而理解了上述提出的问题。这样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对学生的创新欲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实践,活跃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有利于教学的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创新思维。例如,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方排在第6个,从后数小方排在第8个,做操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个?”此题的解法是6+8-1=13,部分学生对“减1”不理解。此时可以挑选13名同学排好队,指定其中一名同学代表小方,先让学生从前面开始报数,报到小方时,小方把左手举起来;然后从后面让学生报数,报到小方时,小方把右手举起来。这时学生会发现小方报了两次数,其他同学只报了一次数,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要“减1”了。
五、练习的精巧设计,是学生创新的靶场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则需从教师本身入手,要考虑设计一些思考性、实践性、开放性较强的题目。还要注意练习的形式,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等,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比如: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题目,计算路边大树的面积、圆形花园的面积、锅盖的面积、钟面的面积等,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地,没有标出圆心、直径、半径,不能直接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怎么办?学生经过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之后,想出了“用绳子绕大树一周,量出周长”、“用绳子拉直找直径”、“画下来,折纸找圆心”等十多种方法,使问题迎刃而解。学生经历了探究,体验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得到了发展。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灵活多变地使用教材,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的新火种去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只有这样,教学过程中才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挖掘教材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很多题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题材,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思维、敢于大胆创新。例如小学数学第三册有一道思考题:在校园里,要把7棵小树平均种成6行,每行有3棵,该怎么种?学生知道,每行3棵,6行就需要18棵,可现在只有7棵树,缺11棵树,怎么种?这个超乎常规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时老师要把握机会,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老师可出示以下问题:①5棵树种成2行,每行有3棵,怎么种?②7棵树种成3行,每行3棵,怎么种?③6棵树种成3行,每行3棵,怎么种?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发现“公共树”的作用,掌握一棵树有时可顶上两棵树甚至顶上三棵树的不同排法,使上述思考题最终得以解决,学生的创新能力也由此得到培养。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每位学生都有很强的创新欲望,他们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与幻想。因此在课堂上应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自学、去研究、去争论、去自己推理归纳、去做探究性实验;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例如,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在教学《十几减8》时,某学生这样说:“老师,14减8,4不够减8,我是倒着减,用8减4等于4,再用10减4等于6,可以吗?”当时我没有批评这位同学大胆的尝试,而是对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并与全班同学一起去探索,找到这种解答方法的合理性,把这个新的思路推广开来。这样,虽然学生不了解其中的算理,却让学生找到了新的解题思路,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带领学生走向生活,激发创新欲望
丰富的社会生活是人们产生创新欲望的基础和源泉。例如“年、月、日”的教学中,鉴于学生对新知识有部分了解,教学时我立足于学生的“现实起点”,先以汇报、交流的方式,请同学们说说“已有经验”。生:我知道一年有12个月365天。生:我知道有时一年有366天。生:我知道有的月有31天,有的月有30天。生:我知道2月只有28天。生:我知道2月并不全是28天,我就是2月29日出生的。……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但从发言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还有不少问题和困惑,老师欢迎大家提出来。教师的一席话拓宽了同学们的思维空间,他们纷纷投入到新的思考中,先后提出了许多问题:“我想知道为什么有时一年有365天,有时一年有366天?”“一年12个月中哪几个月是30天,哪几个月是31天呢?”“记住大月、小月有什么好的方法?”“老师,我的生日是2月29日,为什么我每隔四年才过一次生日?”……通过问题的提出交流后,学生想知道的就很多了,由于急于知道这些问题,他们就会把问题带出教室,有的问家长怎么回事,有的会自己去翻日历、发现奥秘,从而理解了上述提出的问题。这样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对学生的创新欲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实践,活跃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有利于教学的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创新思维。例如,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方排在第6个,从后数小方排在第8个,做操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个?”此题的解法是6+8-1=13,部分学生对“减1”不理解。此时可以挑选13名同学排好队,指定其中一名同学代表小方,先让学生从前面开始报数,报到小方时,小方把左手举起来;然后从后面让学生报数,报到小方时,小方把右手举起来。这时学生会发现小方报了两次数,其他同学只报了一次数,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要“减1”了。
五、练习的精巧设计,是学生创新的靶场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则需从教师本身入手,要考虑设计一些思考性、实践性、开放性较强的题目。还要注意练习的形式,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等,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比如: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题目,计算路边大树的面积、圆形花园的面积、锅盖的面积、钟面的面积等,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地,没有标出圆心、直径、半径,不能直接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怎么办?学生经过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之后,想出了“用绳子绕大树一周,量出周长”、“用绳子拉直找直径”、“画下来,折纸找圆心”等十多种方法,使问题迎刃而解。学生经历了探究,体验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得到了发展。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灵活多变地使用教材,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的新火种去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只有这样,教学过程中才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