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转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确实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 一提到教师培训、业务研讨, 大家都想到数学教育的专业技能、专业方法和专业理念等方面的内容, 而数学学科知识、个人数学实践知识受到冷落。“木桶效应”告诉我们,一位教师某方面素质的缺失, 就会影响他全部能力的发挥。为了搞好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当具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很有必要培养其数学素养。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质疑。新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
在课改理念下,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深有感悟,做了以下简单的阐述。
一、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有责任心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要满怀热情地去投入到教学中去,这是因为,教师工作不仅仅是完成几节课的教学那么简单,它还包括言传身教、思想品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教育并非通过简单的说教来完成,它需要我们从细微处做起,在授课的时候教师的点点滴滴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在用心授课,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是多么地爱他们。我们怀着这样的情感去授课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为了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为了对社会负责,也为了对我们自己负责,我们就该以极大的热情与责任心投身于教育工作。
二、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快,使得以前的那种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方式和方法被淘汰,这无疑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断促使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步伐,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新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基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专业在世界范围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这样他们就会对这个学科产生兴趣,令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和有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数学教师要有深厚的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教师肩上担负着巨大的责任,必须有较高的数学专业素质和能力。因为只有教师自己有了这种素质和能力才会去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每天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也要多看一些课外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目前还有好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专业素质和能力方面薄弱,因而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数学教师要扩宽自己的知识层面。教师要学习现代化信息知识,不断地吸收现代化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什么问题也难不倒,不管多难的数学问题都能很透彻给他们解答,会从内心里对教师产生一种钦佩的感觉。其次,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把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教学中师生要能够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教师和学生去共同研究问题和解答问题,让学生也参加进来,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数学教师要有综合运用各类科学知识的素质与能力
现实生活和教学活动中,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新课程标准下强调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地提问题,然后分组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素质与能力。
五、教师要和學生走到一起,共同讨论问题和分析问题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职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教师的期望主要是学生能在应试中考出好成绩;教师的行为表现是偏爱优等生,讨厌差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往往不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优等生受表扬鼓励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多;差生受训斥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少,甚至有的受到体罚和变相体罚。这种人格上的不平等,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挫伤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组织、有目的地讨论能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多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和空间。在数学课堂上改变以前那种“教师讲、学生练、再讲、再练”的单一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师讲得比以前少了,但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作为小组的一个成员,而不单单是一名数学教师,时而是讲解者,时而是辅导员,时而是台上的表演者,时而是台下的观众,学生也会比过去喜欢提问题,学生思维活动更多,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更浓了。小学数学教师的讨论交流、共同参与的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总之,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等因素,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挑战和考验。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质疑。新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
在课改理念下,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深有感悟,做了以下简单的阐述。
一、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有责任心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要满怀热情地去投入到教学中去,这是因为,教师工作不仅仅是完成几节课的教学那么简单,它还包括言传身教、思想品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教育并非通过简单的说教来完成,它需要我们从细微处做起,在授课的时候教师的点点滴滴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在用心授课,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是多么地爱他们。我们怀着这样的情感去授课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为了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为了对社会负责,也为了对我们自己负责,我们就该以极大的热情与责任心投身于教育工作。
二、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快,使得以前的那种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方式和方法被淘汰,这无疑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断促使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步伐,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新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基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专业在世界范围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这样他们就会对这个学科产生兴趣,令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和有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数学教师要有深厚的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教师肩上担负着巨大的责任,必须有较高的数学专业素质和能力。因为只有教师自己有了这种素质和能力才会去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每天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也要多看一些课外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目前还有好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专业素质和能力方面薄弱,因而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数学教师要扩宽自己的知识层面。教师要学习现代化信息知识,不断地吸收现代化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什么问题也难不倒,不管多难的数学问题都能很透彻给他们解答,会从内心里对教师产生一种钦佩的感觉。其次,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把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教学中师生要能够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教师和学生去共同研究问题和解答问题,让学生也参加进来,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数学教师要有综合运用各类科学知识的素质与能力
现实生活和教学活动中,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新课程标准下强调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地提问题,然后分组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素质与能力。
五、教师要和學生走到一起,共同讨论问题和分析问题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职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教师的期望主要是学生能在应试中考出好成绩;教师的行为表现是偏爱优等生,讨厌差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往往不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优等生受表扬鼓励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多;差生受训斥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少,甚至有的受到体罚和变相体罚。这种人格上的不平等,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挫伤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组织、有目的地讨论能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多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和空间。在数学课堂上改变以前那种“教师讲、学生练、再讲、再练”的单一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师讲得比以前少了,但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作为小组的一个成员,而不单单是一名数学教师,时而是讲解者,时而是辅导员,时而是台上的表演者,时而是台下的观众,学生也会比过去喜欢提问题,学生思维活动更多,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更浓了。小学数学教师的讨论交流、共同参与的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总之,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等因素,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挑战和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