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学生一点面子 留给自己一份轻松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gong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记得有位专家说过,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想,课堂之所以成为一门“遗憾”的艺术,除了教师对课堂活动设计考虑不周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是,课堂上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存在——关键时刻,教室外来了点儿不和谐的声音,吸走了学生的注意力;顽皮的学生常常会给你一个哭笑不得的答案……由于信息技术活动的开放性很强,使得信息技术的课堂较其他科目的课堂有更多的意外,学生思维旁逸斜出是常见的现象。其他诸如电脑损坏、突然停电等也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常有的小“插曲”。
  当意外不期而至时,我们是视而不见,还是抑制学生的“脱轨”言行?是视它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加以有效利用,还是厌而摒弃之?
  
  案例描述
  
  周一下午第三节是五(4)班的课。这个班,用其他老师的话说“较其他班级活跃”,直白地说,就是纪律不好。对于这一点,我深感头痛。课堂上,有些学生总愿意叽叽喳喳地给我配点儿音,不光他们自己没有学好,还影响了周围的学生。因此,这个班的听课效率总是较其他班差一截儿,课堂结束时,交上来的作业也总是寥寥无几。对于这一点,我也批评教育过他们多次,可是效果似乎不佳,几个稍有个性的学生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上周一下午,我又迎来了这个班的课,心想,又得痛苦地熬上40分钟了。这天,我上课的题目是《我型我秀》,要求学生在PowerPoint中做一份对自己的介绍。前10分钟,我讲解了如何打开PowerPoint,如何在其中插入艺术字及如何使用文本框,并演示制作了一份自我介绍。接下来,学生开始操作。
  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Word,所以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说并不难,学生基本上都能自主完成作业。就在课堂的最后10分钟,忽然有学生大喊:“老师,刘奇在玩QQ。”随着这一声喊叫,全班学生沸腾了。我心里咯噔一下:怎么又玩上了QQ?前段时间全班游戏盛行,我花了好大一番力气才把游戏给禁止了,现在又来玩QQ,这不是跟我作对么!正想发作时,大脑快速回顾了刘奇同学的背景:他是我校五年级的“风云”人物,由于在我校运动队训练了一年,成了全校学生的偶像,在学生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他的性格有点冲,前段时间还和英语老师闹翻了……想到这些,我走到他面前,尽量压住脾气问他:“刘奇,作业做完了?”
  “做完了。”他抬起头看着我说。
  “那你交了吗?”我又问。
  “我正要用QQ交作业,老师。”他理直气壮。
  “不妨试一试借这个机会收服他。”心底一个念头浮了上来。
  “哦?”我故意用惊讶的眼神看着他,“你会?”
  “这有什么难的。老师,你现在开QQ,我马上就把作业传给你。我还会装饰QQ空间。”他有点儿不服气。
  “好。你就给同学们当回小老师,演示一下怎么使用QQ交作业。”
  我当即打开QQ。果然,他三两下就完成了操作。“这种方法交作业方便多了。”许多同学议论开了(之前我使用“极域电子教室”让学生提交作业)。他抬着头有点儿骄傲地看着我。
  “这种交作业的方法的确比我们之前的方法方便多了。这样吧,以后我们做完作业也可以使用刘奇同学刚刚演示的方法。”
  果然,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好多从未交过作业的学生也将作业交了上来。
  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我又借机将刘奇的QQ空间推荐给大家:“这次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奖励大家浏览一下刘奇装饰的QQ空间。”
  课后,我单独留下了刘奇,微笑地对他说:“刘奇,从玩QQ这一点看得出来,你的信息技术能力非常强,老师很高兴。但是老师希望你不要在做作业时去玩,因为其他同学的信息技术能力没有你好,他们还要好好练习……”
  “知道了,老师。”他有点满足又有点儿抱歉地看着我说。
  我微笑地抚了抚他,知道从今往后,我不是他的“敌人”了。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很庆幸自己在发现刘奇同学玩QQ时,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去批评他,而是委婉地让他展示了才能,让他在同学面前露了一手,再在课下要求他改正。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的确不错。在之后的课堂中,他的表现有了很大的进步。经过这堂课,我也有了很多收获。
  首先,课堂并非一成不变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但“意外”并不全是好的,只有富有教学机智的教师才能让“意外”变得精彩。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并加以正确地运用。”意外的事情发生后,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这一突发事件所创设出的情境,展开课堂对话,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灵活机敏地捕捉和利用一些突发事件,幽默含蓄地扭转尴尬局面,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利用教学机智捕捉难得的“意外”资源,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并从偶然的生活事件中挖掘出必然的教学价值呢?我认为我们在课堂中首先要做到两点。
  1.有课程资源意识 善于捕捉资源
  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显然能使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多样,能使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更紧密,能使课堂上的交流与沟通更顺利、更深刻,还能促使师生双方都作为课程资源出现在课堂上,从而使教学成为一种互教互学的过程,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而立体。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随时树立课程资源意识,相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即将课堂教学中“爆出”的意外情况看做能利用的教学契机。
  学生在课堂中突发的“节外生枝”乍看似乎完全属于毫无用处的奇思怪想。当我们能善于捕捉这些资源,去仔细关注、研究这些资源时,却会发现这些“节外生枝”中也隐藏着极具教学价值的课堂资源,这或许就是成就精彩课堂的亮点。
  善于捕捉资源,要求教师要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再因势利导。
  善于捕捉资源,要求教师学会关注,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他们的行为、关注他们的神情,这样才能及时把握并利用一切有价值的动态资源。
  本案例中,学生刘奇善于使用QQ、擅长装扮QQ空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试想,如果我按原来的思路,坚决杜绝学生在课堂上玩QQ,那么刘奇将会继续和我对立下去。不仅我会失去一位好助手,刘奇也将失去一次可能让他“变好”的机会。
  由此我深深感到:面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错误和意外,我们要练就一双慧眼、两只灵耳,学会筛选、学会辨别,更要学会利用这些错误资源,积淀教学智慧,用心打造教学细节,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美丽的课堂。
  2.尊重学生 善于谅解学生
  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在教育教学中,如果适当应用宽容的手段,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正处在身心发展期的学生呢!一些“暂差生”由于自控能力较差,他们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失。我们如果不具备宽容、豁达的素质,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不问事理,便给予简单的批评,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他们即使当时接受,也只是表面接受,背地里却消极抵抗,暗中作乱。那么,教育成效将大打折扣。
  学校本来就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场所。因此,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错,教师就要利用一切可教育的资源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其实就是给学生一个认识、改正的机会。学生也会从教师的宽容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护和尊重。学生从获得这个尊重开始,就可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实现“内心矛盾和斗争”,这是一个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进行的自我教育过程。
  宽容学生,给他们创设台阶,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契机,表面看来是“退一步”,实质上是在“进两步”。给学生台阶下,就是一副“冷却剂”,使“热”问题得到“冷”处理,缓解师生的对立和矛盾,使学生在可接受的情况下“轻松”地受到教育。
  
  (作者单位:浙江温岭市城西小学)
其他文献
如今,对农远工程的看法评价不一。很多人在评论农远资源运用时,基本上都谈及农远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原因主要归结为开发者只顾闭门造车、教师的素质不高、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农远资源广而不精、资金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采取评论的态度,很少有人能真正立足各层人员的角度去考虑。笔者建议大家在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换位思考。    领导“愁”    领导们为了农远工程能够得到
[目的]分析农村居民对合作医疗补偿的认知与期望,并提出完善补偿机制的对策和建议。[方法]应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居民对补偿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85.66%的农村
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系统(DMIDS)是将数据挖掘技术用于分析系统审计数据,从中提取用户正常行为模式和黑客入侵模式,用于检测攻击.在DMIDS的实现过程中,特征构造是一个关键
针对新型人机接口-手写笔在网络白板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全新的研究和探讨,在白板系统和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手写笔白板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型.结合光
艺术设计学科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实际应用性。当前艺术设计课堂教学存在课堂效应与实际应用、课程目标与前沿设计思潮结合不够密切的缺陷。问题的根源主要来自艺术设计学科本身
利用混沌动力力学系统中的logistic映射对水印图像进行置乱处理,并且引入扩频技术和纠错编码技术。然后对公开音频信号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并将音频的中低频小波系数划分为若干包
陈文(1969-),男,博士,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上海曙光学者(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公共管理组)。兼任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